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63节
“媚娘。”李世民轻轻抬头,目光越过甘露门,看向前方的整个长安城,轻声道:“你知道对于一个皇帝来讲,威望有多重要吗?”
武媚娘小心的看着前方的雨水,尽量注意他们不落在李世民身上。
“威望能使人敬服!”武媚娘轻轻躬身。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不止如此,如今天下,朕虽然退位太上皇,但只要朕在,天下人心安定,可是朕不在了,天下人心就会离散。”
武媚娘想要张口,但却不知道怎么接话。
“威望,第一个字是威,威是杀人杀出来的。”李世民抬头,看向头顶逐渐阴云笼罩的天空,轻声回忆道:“大唐开国之时,朕不知道杀了多少人,然后才令人敬畏,敬畏之后,才是拉拢怀德。”
武媚娘静静的听着,这些都是李世民这个皇帝一生的心得。
“如今天下,皇帝有威吗?”李世民侧身。
“有!”武媚娘躬身,李承乾这个皇帝心机手段绝对非凡。
“那是对你们这些人而言。”李世民摇摇头,说道:“在那些跟朕从隋末战场上杀出来的人眼里,在那些天下最顶级的门阀世家眼里,皇帝有威吗?”
武媚娘很想说有,但是她心里清楚,即便是李承乾杀再多的人,也不可能让那些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人那么敬畏。
“所以,如今而言,对他最好的,就是杀一个人而立威。”李世民眼神逐渐的淡漠了起来。
武媚娘下意识的说道:“是禄东赞?”
“对,就是禄东赞。”李世民笑着点头,说道:“禄东赞是吐蕃国相,身份贵重,能力手段非凡,便是放在大唐,也等同于一个六部尚书,甚至在宰相,皇帝只要杀了他,就能树立起如同斩杀本朝宰相一样的威望。”
武媚娘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
“承乾登基时间还短,关键是朕还在,所以他一时间也看不透这些东西。”李世民看着逐渐安静下来的甘露门,轻轻叹息道:“无忌虽然是多年宰相,又受朕亲手培养,但他终究没有做过皇帝,而且他是皇帝的舅舅,他也没有想过这些东西。”
更或者说,长孙无忌做为皇帝的亲舅舅,自以为和皇帝一体。
他在折服禄东赞父子,根本上,是在试图通过增强自己的威望来增强皇帝的威望。
但他不明白,他不是皇帝。
“朕还在,一切还好说,人心安定,就算有人会多想,也不会怎样。”李世民摇摇头,说道:“但朕不在了呢,天下人心就会离散,离散的人心有的消失了,有的则流到了别人的身上。”
长孙无忌,他的身影瞬间在武媚娘的心里跳了出来。
“时间短还好说,时间一长,其他人的威望就会在皇帝之上,而承乾又不是什么软弱的性子,他会推翻一切,重塑自己的威望,而这里面,最简单的手段,无过于杀掉那个最有威望的人。”李世民眼底闪过一丝无奈。
武媚娘在一旁听着,则是浑身发寒。
皇帝会杀了司空。
李承乾会杀了长孙无忌。
如果禄东赞现在还活着,他们一家人在大唐甚至还有不错的仕途,那么长孙无忌的威望会大增,而皇帝的威望则会受损。
当群臣畏惧长孙无忌,超过了畏惧皇帝,那么很多不可测的事情就会发生。
武媚娘听的很清楚,长孙无忌没有谋反的心思,但是,当他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身不由己。
而到了那个时候,皇帝就会动手。
武媚娘对李承乾相当的了解,她相信到了那个时候,李承乾一定会杀了长孙无忌的。
……
“媚娘,你说刚才朕说的这些,承乾他自己有没有想到?”李世民突然转身。
武媚娘微微一愣,低声道:“陛下说的是哪些?”
“无忌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将来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你说承乾他有没有想到?”李世民抬头看向武媚娘。
武媚娘不受控制的一个激灵,随即赶紧福身道:“圣人,妾身不清楚。”
李世民转过身,看向两仪殿,轻声说道:“朕害怕的是他清楚。”
武媚娘“噗通”一声,直接跪倒了下来。
李世民突然笑了,看向武媚娘道:“你这是怎么了,又胡思乱想了不是。”
“圣人,妾身?”武媚娘有些迷茫的抬头。
李世民摇摇头,叹声说道:“承乾虽然也颇有手段,但他的本心是好的,你看青雀,你看稚奴,几场斗争下来,虽然都败了,但是他们现在都还好好的,对朕,对无忌,承乾也是一样。”
武媚娘嘴角微微颤抖,皇帝是这样的人吗?
“皇宫的事情,有多少能瞒过他的。”李世民转过身,眼前雨滴如幕。
这让他忍不住想起那日在前往大慈恩寺的路上,李承乾说的话。
他说对于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的生死他不在乎。
“他或许是真的不在乎。”李世民抬起头,轻声道:“或许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一整套针对无忌的手段,甚至是瓦解无忌手下整个派系的手段,而这些,无忌却丝毫没有察觉。”
武媚娘沉沉低头,心里却莫名的感到一阵放松,因为她眼里的皇帝就是这样的。
“但。”李世民的面色一冷,声音严肃了起来:“天下人天下事,绝对不会按照某个人的意愿去发展的,便是皇帝也是一样。”
不知道为什么,武媚娘感到身上的寒意,突然间又加深了许多。
李世民的声音在这个突然转轻,甚至有些呢喃的说道:“若是有的选择,谁会愿意杀自己的兄长,杀自己的弟弟,杀自己的侄子,然后逼自己的父皇退位呢。”
武媚娘惊讶的看着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自从贞观以来,有几个人敢在太上皇的面前提玄武门。
更别说杀兄杀弟,杀自己的亲侄子。
“朕都如此了,更别说是承乾。”李世民轻轻摇头,说道:“若是今日朕不杀禄东赞父子,那么将来有一日,必定会走到承乾杀无忌的那一日。”
武媚娘下意识的点头,一瞬间,她甚至已经能够看到长孙无忌被诛杀,全族被抄灭的下场。
“所以,朕希望今日的事情,能够警醒无忌。”李世民轻叹一声,抬起头,低声道:“至于承乾,他已经做的够好了。”
武媚娘低着头,嘴角微微抽搐。
她相信,皇帝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他的手段绝对不软,甚至会在某个时候,异常的酷烈。
或许,他最后不会杀长孙无忌一族,但是依附在长孙无忌身上的那些人,绝对会被他杀的一干二净的。
就像是铁了心支持李治和李泰的那些人,全死了一样。
“朝争之事,最怕人心变化,最怕身不由己。”李世民神色严肃起来,转过身,他看向武媚娘道:“媚娘,明日去叫尹文操真人,还有玄奘法师一起入宫吧,对了,叫上那逻迩娑婆寐法师。”
“喏!”武媚娘轻轻福身,她知道,太上皇是想好好养生延命,然后尽可能的多支撑一段时间,好镇压朝中的人心变化。
……
两仪殿中,鹤烟袅袅。
殿中气氛肃穆,两侧金吾持槊肃立。
司徒房玄龄。
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李勣。
中书令褚遂良,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马周。
侍中于志宁,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来济。
西北道行军大总管、参知政事李靖。
弘文馆大学士,同中书三品张玄素。
九位宰相,分列左侧上首。
其他六部尚书,九寺寺卿,还有诸卫将军中郎将,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各持笏站立在班列当中。
李承乾坐在丹陛上,目光平静的看着眼前整整数十位的朝中重臣,开口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长孙无忌站出,对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吐蕃国使已经派人将契约送回吐蕃,然后吐蕃会将五万两黄金派人送到长安来,不过吐蕃使者提出请见文成公主殿下!”
“他们还是不死心,竟然意图用黄金的事情来要挟朕!”李承乾眼神冷笑,直接摆手道:“告诉他,一件事是一件事,吐蕃有半年的时间,如果送到长安的黄金少一两,朕就发兵,将苏毗从吐蕃手下挖下来。”
“是!”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李承乾眼神幽冷,转身问道:“公主现在每日做什么?”
“回陛下!”右千牛卫中郎将丘神勣站了出来,面无表情的拱手道:“公主如今时常在家中读书,偶尔累了,才会出门去走走。”
“都去什么地方?”
“东城,西城都有,太乙青华观和大慈恩寺也去,不过去的最多的是曲江池。”丘神勣微微拱手。
“能被人利用的机会太多了。”李承乾微微闭眼,然后看向李靖道:“卫国公,早日启程回西昌州吧,你回去了,他们就安分了。”
“臣领旨!”李靖站出拱手。
“至于公主,朕总不能将她囚禁在家中吧。”李承乾抬头,看向一侧的窦知节说道:“传鸿胪寺少卿阎玄邃,中书舍人刘仁轨,左千牛卫郎将韦待价朝后见驾!”
“喏!”窦知节轻轻躬身。
韦待价的夫人是江夏郡王的长女,韦待价东行之后,正好可以让韦待价的夫人,多去和文成公主聚聚,同时将她拘束再府里。
“好了。”李承乾神色郑重起来,看向群臣道:“大唐五年不对吐蕃做任何动作,而朕又不让公主回去,恐怕松赞临死之前,会在逻些大动屠刀的。
不过这些我们不管,只要拿到那五万两黄金,便开始整修河道,通畅道路。
最重要的,是丝绸之路附近的剿匪和今年天下秋收之事……”
五万两黄金,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
朝会之后,李承乾站在巨大的东岛沙盘前。
身后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肃然拱手。
“此番去新罗,要路过百济。”李承乾的目光落在百济之上,平静的说道:“记得顺带在无意之间,将大唐和吐蕃的战事说上一句,尤其是大唐一战杀伤吐蕃十万大军,吐蕃赞普仅以身免,还有之后他们赔偿大唐五万两黄金的事情,都说一说。”
“无意”,“说一说”。
皇帝的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却都明白,皇帝是要他们将这些事情,在新罗和百济大肆的宣扬开来。
甚至可能还要将消息,传到高句丽。
大唐一战而败吐蕃十万大军。
吐蕃赞普仅以身免。
最关键是,吐蕃赔偿了大唐五万两黄金。
这不仅意味着大唐的对外征战重心将全面的转向高句丽,同时也意味着,大唐将没有任何后顾,甚至将会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投入对高句丽的战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