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87节
“当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卢国公他们几个今日出宫之后,宫里的消息会传出去,但他们不会那么快动起来。”李承乾微微眯眼,轻声说道:“正好也看一看,究竟有谁会动起来。”
李世民的事情,必然会有人想要做些什么的。
能看得着的,程知节,尉迟敬德,还有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这些人,李承乾全部都派人盯死了。
但一定还有他看不见的人,在蠢蠢欲动。
苏淑抓住李承乾的手,认真的说道:“关中七家的女儿已经入宫了,现在安置到了东宫,陛下……”
“都封为美人。”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暂时低调一些。”
“陛下还是要杀人吗?”苏淑微微闪过一丝担忧。
李承乾搂着苏淑,低声说道:“明日,太子守两仪殿,英国公,马周,还有于相,在旁辅佐,皇后在两仪殿东偏殿听政,一旦有事,果断处置。”
这是李承乾最后的杀手锏。
李勣是尚书右仆射,马周是中书侍郎,于志宁是侍中,有他们三人在,那么在关键时候,就能够将圣旨发出来。
“宿松县公那里,一切听皇后命令。”李承乾轻轻握住了苏淑的手。
“好!”苏淑轻轻点头。
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轻声说道:“朕真的希望明日一切能顺利结束,希望父皇能清醒过来,身体安康……他终究是朕的父皇啊!”
苏淑目光直直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脸上带着一丝悲伤。
苏淑伸手,将李承乾抱进怀中,默默安慰。
……
御驾从朱雀门出。
前后呼拥。
长安大街上,旌旗招展,无数金吾卫持槊肃立两侧。
更多的百姓跪倒在两侧道旁,对着御驾高声跪拜:“陛下万寿无疆,太上皇福康永寿。”
轰然的声音不停的在整个长安城中回荡。
更多的人是站在远处,根本就无法接近。
李承乾平静的看着这一幕,他转过身,看向对面坐着的李世民。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跽坐在一侧,目光担忧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的目光流连在车外的长安城中,久久不肯收回。
程知节,尉迟敬德,张士贵,还有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等人,都骑马在两侧护卫。
更远处还有左匡政,田仁会和丘行恭等人。
距离御驾最近的,是李安俨。
御驾两侧,全部都是李安俨最能够信任的亲信。
李世民没有理会这些,甚至于他在见到执失思力和契苾何力之后,也没有叫他们近前。
他整个人的目光全都流连在长安城的繁盛当中。
朱雀大街上,驼铃轻响。
西市之中,胡商的高喊声此起彼落。
有年轻的士子成群结队的站在远处,对着御驾躬身行礼。
也有高大的楼阁,从不远处蔓延至天边。
长街两侧,小巷之中,密密麻麻的长安百姓几乎一眼看不到尽头。
这就是长安城。
百姓身上的衣着虽然算不上华丽,但已经丰实许多。
各个面色温润,看得出来吃穿都不错。
更远处似乎有一阵阵肉香气从西市传来。
阳光明澈,天下安定。
李世民看向这一切的目光,甚至带着无尽的贪婪。
他贪婪的看着一切,甚至连最后抵达魏征府邸都没有察觉。
……
御驾从正门进入郑国公府。
魏征,高士廉,还有萧瑀等人,早就已经等候在侧。
看到李世民在李承乾的搀扶下,从马车走下。
看着个已经须发皆白的李世民,所有人都心底一阵复杂,然后齐齐拱手:“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臣等参见太上皇,太上皇万福金安。”
李世民走向马车,目光第一个落在魏征身上,然后轻轻笑笑,说道:“郑国公,皇帝对你的照顾,甚至还在朕这个父皇身上,他宁肯让朕出宫,也不愿意让你劳累,这方面朕还比不上你!”
四周群臣的呼吸瞬间一窒。
魏征笑着拱手,有些得意的说道:“这是自然,老臣毕竟是淑妃的亲父,一个女婿半个儿,陛下对老臣照顾些,这不是正好。”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魏征一眼,随即点点头:“也是。”
第493章 李世民和魏征的最后一次见面
后院之中,李世民回头看了一眼,李承乾已经停步。
李世民和魏征,高士廉,还有萧瑀等人叙旧,有长孙无忌,房玄龄,程知节等人相伴,便已足够了。
李承乾这个皇帝,很识趣的选择了停步正堂。
李世民转过头,看向前方的后堂,然后又看向两侧院中。
朱漆新梁,青瓦淡泥。
李世民转身看向魏征,诧异的说道:“你这里翻修过了?”
“是的,圣人看出来了啊!”魏征有些得意的笑了起来,拱手说道:“老臣是用陛下这几年的赏赐,还有淑妃送回来的孝敬,还有一些是从相王的例银当中拿出来的钱,一起翻修了整座宅子。”
李承乾对待魏征相当不错,宫中有什么赏赐,从来就不会少了他的一份。
魏薇同样也很孝顺。
甚至就连李善的一部分例银,都被魏薇送了过来。
李世民看了魏征一眼,一时间有些好笑。
魏征话里的意思他怎么可能听不懂,无非就是在说,他现在已经是淑妃的父亲啦。
他的外孙甚至相王。
说到底,不还是他儿子的嫔妃和儿子吗?
有什么好得意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神色平静下来,然后大踏步朝后堂走去。
……
后堂之内,李世民坐在主位上,目光看向魏征。
魏征虽然一样是须发皆白,但神色却精神许多。
李世民忍不住的感慨一声,说道:“看魏卿身体,怕是比朕还好,说不得你比朕能活的更久。”
皇帝虽然人称万寿无疆,但真正能活过五十多皇帝都少见,百岁根本没有。
魏征让人上茶之后,才看向李世民道:“老臣养病这些年,外面的事情基本不管,也只有皇帝偶尔来的时候,才说上两句朝事,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看书,散心,说起来,这几年过的真快啊!”
李世民轻轻点头。
自己小院独处,可不就是这样吗?
“对老臣来讲,这便已经是很好了。”魏征笑笑,说道:“老臣的长女嫁了霍王,次女嫁入宫中为淑妃,长子娶了河东薛氏的女儿,儿孙满堂,家室和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你啊,一个谏臣,怎么老了,反而只管自己家里了。”李世民没好气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转口说道:“你也多关心关心外面的事情。”
“也没有什么好关心的。”魏征摇摇头,说道:“陛下早些年开始,就多用心农事,这些年百姓丰收,家中的存粮多了许多。
而且陛下改良造纸,勤修河道,开拓驿站,管理内外,可见是心有丘壑之君,加上行事小心谨慎,多筹备再为,如此英明,臣还能说什么。”
李承乾这些年做的事情,很多人其实都是看在眼里的。
他做了很多,同样也有很有节制。
就比如科举,他虽然曾经说过要开殿试,但实际上到现在也没有进行。
就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天下世家反对声音最小的时候开始。
还有清查田地,整肃吏治,打压纨绔……
这些老百姓都知道。
但做的动作都不大。
都在等待时机。
“对外呢?”李世民转口问道。
“对外还用多说吗,他连李靖都送到吐谷浑了。”魏征抬眼看向李世民,说道:“如今大唐,李靖的行军之能恐怕只在圣人之下,陛下还是很懂得用人的。”
在场的群臣全都赞同的点头。
李靖大胜而归,有个军中参军弹劾李靖谋反,立刻就被李承乾给流放了。
李承乾的身上,没有那么太多秦王府的人情负担,所以他行事能够更加的公正。
“而且,最重要的。”魏征摇摇头,说道:“臣能看得出来,陛下虽然知人用人,但很少亲领大军,这样能避免很多事。”
李世民白了魏征一眼,然后摇摇头,说道:“军中的事情不能够一味的依赖别人,不然真要出事,就不是省的那点粮草和军费能够比得了的,稍不注意,就是一个无底洞。”
“陛下向来对钱粮敏感,陛下放心,这方面很少有人能欺哄得了陛下的。”魏征轻轻笑笑,神色轻松。
“但总会有人想找死的。”李世民平静的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