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36节

  谁知道什么时候,又能够拿出什么好东西。

  莫名的,长孙无忌的心里带着一丝期待,同样又带着一丝莫名的畏惧。

  “陛下这可是为了针对平穰城的城门给专门设计的?”另外一侧的张士贵突然开口,好奇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平穰城的城池高耸深厚,这也意味着他的城门也必然很高,到时候,这样一只铁球,直接扎在城门上,瞬间就能够将城门扎烂,之后,从城门杀进去,就容易了。”

  “陛下英明。”张士贵敬佩的拱手,说道:“这样的东西,恐怕只有大唐能够拿的出来。”

  “不一定。”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若是里面是实心的石球自然如此,但如果里面是碎裂的石块,或者是填充的毒药的草球,那么不但能够射的远,而且威力一样惊人,这样反而容易仿制。”

  “陛下神思天马行空,天下恐怕也没多少人能想到这一点。”张士贵惊叹的沉沉拱手。

  李承乾平静的笑笑,说道:“朕所为的,不过是在战场上,少死伤些大唐士卒而已。”

  “必然如此。”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齐齐拱手。

  就在这个时候,观德殿前,轰然的马蹄声再度响起。

  剩下的三千骑兵步兵,凶狠的朝着残破的坞堡冲杀了进去,并且在很短时间里,就杀了出去。

  这反而倒是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李承乾轻轻点头,然后深吸一口气,高声道:“卢国公!”

  “臣在。”一身红衣金甲的程知节拱手站出。

  “令你即刻清点一千五百骑兵,从北苑出发,直冲潼关,然后得潼关守将的手令返回长安。”李承乾神色郑重的看向程知节。

  “末将领命。”程知节肃然拱手,然后转身大踏步而去。

  “鄂国公。”李承乾抬眼。

  尉迟敬德立刻站了出来,肃然拱手:“陛下!”

  “令你率一千五百骑兵,即刻前往大散关,然后得大散关守将手令,返回长安。”李承乾神色凝重。

  “臣领旨。”尉迟敬德立刻拱手,然后快步走下观德殿。

  李承乾转身,看向郑仁泰:“宿松县公。”

  “陛下!”郑仁泰认真拱手。

  “命你即刻率一千五百骑兵,前往北面夏州,得夏州都督李德謇手令,然后返回长安。”李承乾关切的看着郑仁泰。

  “喏!”郑仁泰拱手,然后快速的走下观德殿。

  四周群臣神色凛然。

  从潼关到大散关,再到夏州,几乎是整个关内道东西北三处边界。

  尤其是夏州,到了夏州再往北,就出长城了。

  李承乾目光在群臣当中扫过,最后落在崔敦礼的身上,淡淡的说道:“崔卿,你是兵部尚书,领一千五百骑兵,去一趟子午关吧,得子午关守将将领而回。”

  “臣领旨。”崔敦礼站出拱手,然后快速的持令而出。

  子午关是所有关卡当中,距离长安最近的。

  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返回。

  然而,子午关的重要性不可小视。

  子午关往南便是茫茫的终南山,连绵起伏的秦岭,还有夹在中间的子午谷。

  剩下的群臣全部都明白。

  这下子,整个关内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一次的演武,长安的骑兵精锐都要跑一遍。

  ……

  李承乾一身黑衣黑甲,手按黑鞘长剑。

  他平静的抬头。

  前方是玄武门,还有整个太极宫,整个长安城,还有连绵起伏的秦岭。

  大唐以关中制天下。

  从今日开始,整个关中已经彻底掌握在他的手中。

第536章 绢金养士,酒刀杀人

  夕阳西下。

  北风渐起。

  冬日的森寒落在整个北苑,没有人敢轻易动弹。

  火焰从一只石头堆砌的火炉中升起,火光隐约已经可以和大日的余光争辉。

  更多的火炉被点燃。

  观德殿前的寒冷被迅速的驱散。

  李承乾站在台阶之上,他依旧是一身黑衣黑甲。

  李象披着一身黑色的披风站在一侧。

  小脸上神色肃穆。

  李承乾轻轻笑笑,之前,他已经说过要将李象送回去,但李象就是不肯回去,这才让人加了一件披风。

  崔敦礼是率先回来的。

  子午关最近。

  他们刚刚回来,就闻到了一股弥漫的牛羊肉味。

  同时,还能看到一只只的酒坛被摆放在地上。

  皇帝要大宴将士。

  所有人立刻兴奋起来。

  崔敦礼快步走上台阶,将子午关守将的手令交给李承乾,同时拱手道:“陛下,臣不辱使命。”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你歇会吧,若是想忙,就将赵国公和梁国公替下来,让他们歇歇。”

  “喏!”崔敦礼拱手,然后转身离开,他自然明白这个时候,该做什么。

  ……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很快就来到了李承乾身侧,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

  “嗯!”李承乾点点头,然后朝着侧面招手。

  很快,一张矮几和四个蒲团便已经放在了李承乾的身侧。

  李承乾率先跽坐了下来,然后招手让其他人也坐下。

  张阿难亲手倒了四杯热茶,然后退到了李承乾身后。

  李承乾稍微拿起喝了一口气,暖了暖肠胃,然后才看向下面的四处点燃的火堆,说道:“朕之所以选择在冬日进行演武,实际上就是要看一看将士们的耐寒能力。”

  “陛下可是在想着辽东征战的事情?”长孙无忌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摇摇头道:“陛下,辽东的苦寒可比长安要厉害太多了,从长安看不出什么好坏的。”

  “朕知道。”李承乾淡淡的点头,说道:“辽东苦寒,所以战事不宜拖到十月,所以,要么在十月前拿下平穰城,要么就果断撤兵,不要拖拖拉拉。”

  “这些是李勣的事情了。”房玄龄将杯中茶喝完,然后看向李承乾道:“陛下可是确定真的要用李勣做为辽东征战的主帅了吗?”

  “嗯!”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看向了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是亲自在辽东跑过的人,当然那一战,除了岑文本和阿史那·思摩以外,也还有很多人,因为苦寒而死在了辽东,便是父皇,他的病根本不还是辽东那一战引起的吗?”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轻叹一声。

  的确如此。

  辽东的寒冷,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寒冷,不是去过辽东的人,是根本没有办法体会的。

  李承乾回身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你说除了英国公,朝中真正能够做将近十万大军主帅的,还有谁?”

  房玄龄脑海中一瞬间闪过很多人的名字,最后都无奈的摇头自否。

  实际上,在他想来,内外众人当中,最适合辽东主帅的人是李道宗。

  他是宗室,得皇帝信任,而且能力在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几个月前相见,李道宗的身体实际上也不是太好。

  而在如今的朝中大将当中,身体比李勣好的,还真没有几个。

  房玄龄低声道:“话虽然是这么说,但那是十万大军啊!”

  很多事情虽然没有摆到明面上去说,但很多人都明白,大唐想要灭绝高句丽,起码需要调动十万大军,还有更多数量的民夫。

  只是李勣终究是瓦岗降将,这么多年在朝中又心思飘忽,所以不是那么令人放心。

  “无妨。”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刘仁轨,韦待价和阎玄邃都去过新罗,百济,回来这一趟也会在军前稍作停留,将来让他们三个重新回去就是了。”

  “是!”房玄龄顿时明白,李承乾在这件事情上有他自己的布置。

  “其实说起来,英国公的性情是最谨慎的,所以以他为大军主帅,反而不会有事。”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再说了,南阳大长公主驸马苏勖马上就要回朝了,他还会在沈州多待几年,英国公的后路全在他手里。”

  这一句话,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心里最后的担忧也放了下来。

  苏勖是皇帝昭媛苏旖的父亲,是南阳公主驸马,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关陇门阀的核心人员之一。

  甚至还是皇后的亲大伯。

  他在辽东已经好几年了,有他在什么都不需担心。

  “反而是琅琊郡公,明年需要让他回长安歇一歇了。”李承乾面色微微凝重,他抬头看向房玄龄,说道:“房相初冬的时候,便生了一场病,要注意啊!”

  “多谢陛下关心,老臣会注意的。”房玄龄微微拱手,神色凛然。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琅琊郡公在辽东多年,明年十月,便让他回京修养吧。”

  “陛下是打算后年对高句丽开战吗?”长孙无忌敏锐的把握住了李承乾话里的一点味道。

  “这个再说,看兵部怎么安排。”李承乾笑笑,将事情稍微遮掩了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北边传来。

  李承乾肃穆的站了起来,开口道:“卢国公回来了。”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同时站了起来。

  ……

首节 上一节 53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