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44节

  “那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处理。”卢谞整个人严肃起来。

  “告诉陛下,让陛下能在外界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处理一切。”卢照邻抬头,道:“阿兄,这是你刚才的话。”

  “好吧!”卢谞沉吟下来,说道:“这件事情,想要通过隐私渠道告诉陛下,而中间知道的人又不能因为自身职责的原因,上书弹劾,将事情公开化,这样的人,满朝上下,也只有几个。”

  “谁?”卢照邻有些好奇的问道。

  “工部尚书长孙祥,左千牛卫将军李安俨,右千牛卫中郎将丘神勣,给事中李义府和给事中许敬宗。”卢谞摇头,说道:“其他如戴至德,窦玄德,刘仁轨这些人,虽然一样能轻松接触陛下,但事关科举,他们不会不做声的。”

  “工部尚书接触不到,左千牛卫将军也是一样,丘神勣去了黔州,那么就剩下李义府和许敬宗了。”卢照邻抬头,说道:“这两人的名声都不怎么好啊!”

  “只有不爱惜自己名声的,才会更加全心的对待陛下,因为他们只有陛下。”卢谞淡淡的摇头,说道:“许敬宗出身杭州,和江南世族勾连太深,而李义府出身瀛洲,是河北自己人,就找李义府吧。”

  “好。”卢照邻点头,说道:“愚弟自己去吧,去年的时候,愚弟和李义府见过几面,陛下的心思,他最清楚。”

  “小心些。”卢谞点点头。

  “告辞,兄长!”

  ……

  站在窗户前,外面雨打芭蕉。

  卢谞轻叹一声:“这件事情,九郎真的是无意碰到的吗,是谁在做局?”

第544章 他们究竟是效忠于朕,还是效忠于弘农杨氏

  时入二月,春雨朦胧。

  李承乾站在坐在两仪殿外台阶之上,眼前的桌几上摆着密密麻麻的奏本。

  无数禁卫手持刀槊站在了廊柱之侧,目光平视前方,神色肃重。

  “朕喜欢这种在风雨中处理政事的感觉,它能让朕时刻以天下的角度来看待奏本中的问题。”李承乾抬起头,看向雨幕中的整个长安城,轻叹一声,然后才又看向李义府道:“说说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义府跪倒在地上,小心的抬头道:“是卢照邻找到臣,说有人科举舞弊,操纵春闱,臣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一名来自太原祁家的望族子弟,被人引荐,在宴会上见到了安德郡公,之后便掏了五百贯给了弘农杨氏的人,杨氏保证他科举得中。”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细竹金笔,稍微琢磨问道:“这件事是你查的,还是范阳卢氏查的?”

  “都有!”李义府叩首,然后一五一十的说道:“卢照邻发现的问题,范阳卢氏进行核查,臣也查了一遍,事情的确是如此……他们做的很谨慎,选择的,都是地方大族的有能力的子弟,有一定的学识,即便是没有弘农杨氏,也有可能中举。”

  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身体靠后,说道:“你继续。”

  “是!”李义府拱手,说道:“他们花费了大半个冬天,挑选了五个人,然后在科举的十天前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说有办法保证他们一定能够中举,但要求他们出五百贯。”

  “这笔钱不是买题的钱,而是买背景和买名声的钱。”李承乾轻轻点头。

  大唐科举,如今并不糊名。

  考官在录取的时候,不仅要看科考的试卷,也要看这个人的家世背景和个人的名声。

  不在考题上做文章,也能在个人家世背景和个人的名声上做文章。

  只需要有人打着杨师道的名字,和弘农杨氏的名头,自然能够抬升这些人的背景和名声。

  “而且便是有人事后胡乱说些什么呢,被买通的人也可以说他们的答卷本身就有中举的资格,从而避免被牵连到自己身上。”李承乾轻轻冷笑,说道:“反过来,能这些人做了官,弘农杨氏反而能够以科举舞弊来要挟这些人和他们背后的家族。”

  “是!”李义府躬身叩首,这里面的玄机已经被皇帝说透了。

  李承乾淡淡的问道:“弘农杨氏,是谁负责出面的。”

  “是安德郡公四兄杨縯的幼子杨思敬。”李义府抬头,说道:“杨縯多年来一直没有出仕,而是在家中照料祖产,但也是因为如此,便是牵连到杨縯的身上,因为他没有任官,所以便是处置,也很难真正的伤害到弘农杨氏。”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弘农杨氏的子弟科举舞弊,安德郡公又是吏部尚书,这里面没有牵连,谁信。”

  “是!”李义府叩首。

  皇帝认定你有问题,这样哪怕是你说话的语气重了一点,也是罪。

  尤其如果满朝上下都认为你有问题,那么皇帝便是折腾死你,也不会有人为你说半句话。

  “但终究还是要找出证据的。”李承乾抬头,看向一侧道:“殷元。”

  左千牛卫中郎将殷元从稍远的廊柱后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

  “刚才想的那些事情你听清楚了吧?”李承乾平静的问道。

  “听清楚了。”殷元认真拱手,殷元是故陈国公殷开山嗣子,秦王府的核心二代子弟。

  “派人去查吧。”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这里面肯定有一份名单在,找到这份名单,在科举那日,让见过这份名单的人无法出现在科考考场。”

  “喏!”殷元肃然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卢照邻有句话说的对,这是父皇过世之后,朕所准备的第一场科举,不能被科举舞弊案毁掉。”李承乾拿起细竹金笔,淡淡的说道:“只能先含糊过去。”

  “陛下,那么杨思敬呢?”李义府小心的抬头。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你啊,什么都想问。”

  “臣有罪!”李义府立刻叩首。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安德郡公做吏部尚书,也不是今日这一次,之前也有过,这里面说不定还是杨思敬操作的,留着吧,等到事情过后,找人出举杨思敬数年前操纵科举便是。”

  “是!”李义府顿时凛然,皇帝要追查的不仅仅是杨师道,而是整个弘农杨氏。

  “操作科举,李卿,你说大唐开科举这么多年,弘农杨氏安插掌握了多少私人,这些人又有多少在地方任刺史,县令。”李承乾轻轻抬头,眼神极度淡漠的说道:“若是有事,他们究竟是效忠于朕,效忠于大唐,还是效忠于弘农杨氏呢?”

  不臣,不臣之心。

  以阴险之心要挟他们,最终的目的也必然是阴险之事。

  说不好就是谋反。

  “臣明白了。”李义府沉沉叩首。

  “这件事情,你既然参与了,那么就接着做下去,将来弹劾杨卿,也是你来做。”稍微停顿,李承乾有些担忧的说道:“另外,小心一些,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大族背后的隐私面暴露出来,他们是会不择手段的,朕调一队千牛卫暗中保护你。”

  “谢陛下!”李义府顿时神色凛然。

  皇帝的心思,一旦让弘农杨氏的人察觉了,他们的反噬恐怕是异常凶狠的,这里面最危险的很有可能就是李义府他自己。

  李承乾扫了李义府一眼,暗暗的点点头。

  弘农杨氏不缺光明正大的人,也不缺杨縯、杨思敬这种做隐私小事的人物,同样,他们也绝不缺一些不择手段的阴狠之辈。

  李义府在李承乾面前,如今还算恭顺,但是在私底下,类似手段也绝对不缺。

  李承乾要收拾弘农杨氏的人,李义府是最佳人选。

  “说说卢照邻吧。”李承乾看向李义府,问道:“你觉得这一次之后,应该怎么对待他?”

  李义府心里快速的琢磨着皇帝说的每个字,然后拱手道:“陛下,这件事情终究是卢照邻发现,虽然不能因此而赏,但他的功劳还是应该被记得的。”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那就看他这次科举的文章做的怎样了吧。”

  “是!”李义府拱手,然后悄然退下。

  李承乾低下头,看着手里的奏本,翻了两页之后,稍微抬头道:“来人,宣都水少监黄仁素!”

  徐安站在一侧,拱手道:“喏!”

  ……

  一身深绿色官袍,身形瘦削,面色坚韧的黄仁素,站在廊檐下,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去年冬季多雪,今年开春以来便已经有连场春雨,朕有些担心今夏会有大雨倾盆,而陕州位于黄河要害,又地形低矮,每年洪水之时,陕州又多有灾害,卿三日之后,出发前往陕州,与陕州刺史一道准备应对大雨之事。”

  “喏!”黄仁素肃然拱手。

  “陕州境内,一切军民必要时都可以调动。”稍微停顿,李承乾抬头道:“也包括弘农杨氏。”

  一侧的李义府猛然抬头,随即,他赶紧沉沉的低下头。

  李承乾微微摆手,黄仁素立刻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开始低头处置手里的奏本。

  很快,一本又一本的奏本便已经被处置完毕。

  不知不觉中,天色渐黑。

  李承乾稍微松了口气,看着空荡荡的桌几,满意的点点头,然后说道:“时间差不多了,众卿都回去吧。”

  “喏!”李义府,许敬宗,窦玄德等人,齐齐从两边的廊柱后站了起来,然后拱手告退。

  李承乾伸了个懒腰,然后起身。

  在两仪殿外来回走了几步,看着远处的长安城中灯火渐起,他才放松下来。

  转过身,李承乾朝着两仪殿下走去。

  华盖无声无息已经重新在他的头顶。

  李承乾没有去万春殿和立政殿,而是转身去了甘露殿。

  甘露殿,两仪殿,还有太极殿,才是整个皇宫三大殿的核心。

  禁卫将军李玄嗣值守甘露门。

  站在甘露门上,李玄嗣对着李承乾躬身行礼。

  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然后步入甘露门。

  一入甘露门,李承乾的感觉骤然不同。

  仿佛一下子所有沉重政事全部都被挡在了甘露门外。

  甘露门外,宵禁已起。

  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到明日再处理。

  长安城,就是天下的心脏。

  长安城安定,那么天下也就不会出任何问题。

  李承乾迈上甘露殿台阶,一名身穿浅蓝色襦裙的年轻女官,率领殿中众宫人侍女行礼道:“陛下!”

  “明月啊!”李承乾点点头,看了卢明月一眼,问道:“在这里还习惯吗?”

  卢明月谨慎的说道:“奴婢上手还算顺利。”

  李承乾抬手,说道:“搬张短榻,还有一张长案到殿外,朕想坐在这里看看雨。”

  “喏!”卢明月福身,然后转身安排人将短榻和长案摆在了甘露殿门口的台阶上。

  李承乾在短榻上坐下,目光抬起。

首节 上一节 54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