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7节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自从孤成了太子之后,想要出宫就很难了,最多也就是站在朱雀城门上,眺望长安夜景罢了。”
“那么今夜便向父皇请旨,陪两个孩子一起去朱雀门上看看如何。”苏淑说着,轻轻的握住了李承乾的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幽然。
……
除夕夜宴,华灯璀璨。
历年来,李承乾都是最早的来的。
因为他是太子。
皇帝不可能出来亲迎诸王的。
李承乾身为太子,就要在两仪殿迎候诸王,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李泰和李治。
李承乾刚刚从步辇上下来的,搀扶住苏淑,还有两个儿子,对面,一辆紫篷马车已经朝承天门下驶来。
李承乾忍不住的笑笑,看着马车说道:“魏王来了。”
诸王抵达承天门,各有时辰。
不是你来早了,就能进去的。
看着逐渐逼近的紫篷马车,苏淑的脸色瞬间就凝重了起来。
她当然知道,这一年以来,给她的夫君压力最大的,就是魏王李泰。
同时,李承乾自从十月下旬开始上朝以来,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针对李泰的势力的瓦解。
李承乾轻轻的握住了苏淑的手,然后低声说道:“放松一些,一会魏王妃过来了,你和她聊一聊,关心一下她的身子。
这些年,她除了李欣以外,便再无所出,孤怀疑是太早生产,伤了她的身体。”
李泰成婚其实还要在李承乾之前,次子在长子之前成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李承乾现在也不清楚。
不过就在李泰成婚次年,贞观七年,生下了李泰的长子李欣,同时也是皇帝的嫡长孙。
皇帝如此宠爱李泰,多少也有一些李欣的缘故。
因为在他们的母亲长孙皇后去世那年,是李欣常常住在立政殿。
不过那也带来了一些笑话,贞观十年的时候,李欣是三岁,但按照俗礼,以虚四岁算。
所以后人在史书上看到李欣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已经四岁了,就说他是李泰的庶长子,闹了很大多的笑话。
……
紫篷马车缓缓的在宫门前停下,李泰率先走下马车,然后接下阎琬,还有长子李欣。
李泰一身的紫色蟒袍,黑色璞帽,温和的笑容下,是让人看不透的深沉。
相反的,是阎琬,神色明艳开朗,眼底没有什么心思。
向前一步,李泰和阎琬,带着李欣,同时对着李承乾和苏淑行礼道:“见过皇兄,皇嫂。”
“不用多礼。”李承乾笑着的抬手,然后从袖子连取出一只不倒寿翁,递给已经七岁的半大小子李欣说道:“一件小玩意,拿去玩吧。”
“多谢皇伯。”李欣顿时开心的接了过来。
站在一侧的李泰眼神微微一眯。
不倒寿翁。
不倒翁。
年底这几天,太子给每一个去东宫拜会的人准备的回礼都是这不倒寿翁。
表面上是福寿不倒的寓意,但实际上却是在告诉每个人,东宫不会倒的。
太子不会倒的。
这样的小手段,李泰原本是不会在意的,可是当李承乾将这样的小东西送到他面前的时候,李泰心底顿时一股无名的怒火就涌了上来,他的拳头瞬间握紧。
“你们兄弟玩,皇伯和你父王一起聊聊。”李承乾顺势将李欣拉到了一旁李象的身边,然后说道:“象儿,厥儿,叫兄长。”
“兄长。”李象和李厥下意识的行礼,李欣立刻下意识的点头:“两位弟弟。”
相比于两个只有两三岁的弟弟,李欣要成熟许多,他一开口,熟络的气氛就自然升起。
一旁站着的李泰,看到儿子有些开心的模样,握紧的拳头瞬间放松。
李欣是独子,平日里只有母亲一个人陪伴,孤寂的多。
“走走!”李承乾顺手一把拉住李泰,然后说道:“青雀啊,为兄前阵子和吴王,还有汉王叔,弄了一本《劝农表》,青雀你的文采很好,替为兄来看看。”
李泰刚要说什么,就看到太子妃已经和阎琬站在一起,说起了悄悄话。
“走吧。”李承乾笑呵呵的拉着李泰走进了承天门。
三个孩子走在中央,苏淑和阎琬跟在身后。
一副兄友弟恭,家事和谐的模样。
……
行走在宫道之上,李承乾走的并不快,从袖子里取出奏本递给李泰,同时说道:“宗室任职刺史,没有地方经验,一开始不熟练,甚至是出事都是难免的,所以孤就想,如何能够让宗室子弟更快的熟悉地方政务,所以想了个馊主意。”
李承乾轻轻笑笑,李泰看着眼前的奏本,却是一点都不想接过。
李承乾的腿脚不好,从承天门到太极殿的宫道不短,李泰有心稍微加快一点脚步,为难一下李承乾,但李承乾这一本奏本递过来,李泰想要快也快不了。
李泰神色平静的接过奏本,打开看了一遍,脸色瞬间严肃起来。
“这……这是于詹事写的。”李泰转头看向李承乾,满脸惊讶。
“是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张卿做过地方户曹,对百姓疾苦认知甚深。”李承乾轻轻摇头,看向李泰道:“青雀觉得还行?”
“大善。”李泰认真的点头。
“那好,一会进入太极殿,找内侍找支笔,青雀也附署上名字。”李承乾笑着点点头。
李泰一愣,下意识的抬头,随即又低头看向奏本中的内容,他抬头,勉强笑着说道:“这种事情,青雀就不夺皇兄的功劳了。”
说着,李泰就要将奏本递过来。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奏本青雀先拿着,再想想,仔细的想想。”
李泰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李承乾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承乾的目光越过李泰,落在李欣和李象李厥的身上,轻声说道:“青雀,你有没有想过再要一个孩子,欣儿一个人会很孤单的。
若是有什么担心,不妨去找找谢医令,他医术很高明,用心也好,实在不行还有孙神医。”
李泰顿时愣住了,李承乾这话什么意思?
谢季卿?
孙思邈?
李泰的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难道那件事他知道了?
李承乾笑笑,然后转身,踏步朝着两仪殿走去。
李泰神色疑虑之间,李承乾已经远去,甚至苏淑和阎琬也超过了他。
似乎这一瞬间,李泰听见苏淑也在和阎婉说“调理身体”什么的,李泰的脸色瞬间就红了起来。
他大踏步的朝着李承乾追了过去,不知不觉间,已经忘了奏本的事情。
李承乾站在两仪殿门口,看着追上来的李泰,点点头:“青雀,时间不早了,父皇也快来了。”
李泰看向两仪殿东厢房门口的方向,说道:“父皇现在在立政殿吧。”
……
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李世民,脸色平静的从太极殿东厢房走出,身侧跟着数人。
站在三阶台阶之上平陛上,李承乾和苏淑,还有李象李厥同时行礼。
站在李承乾对面矮几之后的是李泰,阎琬和李欣,三人也同时拱手行礼。
丹陛之下,站在满殿的宗室王族,公主,还有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等一众人和家眷。
对了,还有吐蕃国使禄东赞。
皇帝平静的走上丹陛,站在他身侧的是四嫔之首的贵妃韦氏。
后面是晋王李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还有新城……
咦?
李承乾一愣,跟在晋阳公主身侧的竟不是他的胞妹新城公主,而是一名面容秀丽,神色谨慎,眼底带着一丝忧虑的陌生女子。
不,不陌生,那是文成,他的堂妹,也是他现在名义上的养妹。
文成公主李雪雁。
第71章 太子贺寿,魏王被坑
皇帝平静的在御榻之上坐下,皇贵妃韦珪坐在皇帝的身侧。
两仪殿中的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李世民抬头看向殿中群臣,还有李承乾和李泰,带着他们家眷站在丹陛中央的平陛上。
李治和晋阳站在右侧一处矮几之后,城阳和文成站在一处左侧矮几之后,新城今日没来。
丹陛之下,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杨师道,魏征,禄东赞,李恪,李佑,高阳公主等诸王公主及家眷坐在左侧;李元景,李元昌,李元嘉等诸王和长沙公主,襄阳公主,长广公主诸公主及家眷等坐在左侧。
整个大殿之中密密麻麻站满了人,所有人都齐齐俯首。
李世民脸上顿时满是笑容,微微摆手,说道:“都坐吧,今日家宴,不必多礼。”
“多谢陛下!”众人齐齐拱手,然后才在矮几之中坐了下来。
整个大殿之中的气氛,一时间有些轻松。
皇帝笑着点点头,举起酒樽口道:“除夕之夜,家人团聚,来,诸卿,诸位王弟,还有你们,来一起举杯,庆贺团圆。”
“陛下团圆安康。”殿中所有人齐齐举杯。
李世民一口将酒樽之中的美酒喝干,身后的侍女立刻上前斟满。
皇帝的目光落在长孙李欣的身上,看到他长的身长干练,满意的点点头,他又转头看向李象和李厥,两个孩子,一个郑重,一个可爱,莫名的也感到一丝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