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72节

  ……

  李承乾从桌案上拿起一本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郡公始安上奏请致仕,舅舅看看吧。”

  “礼部尚书要致仕。”长孙无忌一惊,赶紧打开奏本看了起来。

  “当年让李卿任礼部尚书,本就是权宜之计,如今他请命致仕,朕也不好再驳。”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礼部尚书终究是六部之一,人选需要慎重。”

  长孙无忌合上奏本,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不知陛下有什么想法?”

  “虽然说李卿要致仕,但朕觉得还是应该好好给他一个体面,到了明年正旦,再宣布他致仕的事情。”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朕想先调黄门侍郎杜行任礼部侍郎,主管礼部诸事,等到明年,再任礼部尚书。”

  “杜行。”长孙无忌咀嚼着杜行的名字,最后抬头道:“可是陛下,杜行年龄也一样不小了,最后做一年的礼部尚书……”

  说到一半,长孙无忌停顿了下来,恍然的拱手道:“臣明白了。”

  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黄门侍郎空了出来,便让许敬宗顶上吧,江东世族,终究还是需要有些希望的。”

  江东世族在朝堂上,人还是不少的,但是有机会做宰相的,眼下却看不出一个来。

  长孙无忌稍微侧身,看向了一侧的廊柱之后。

  上官仪坐在那里起居记录。

  想了想,长孙无忌拱手道:“臣领旨。”

  “另外,朕想要让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文暕调任洛州都督。”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襄邑郡王年纪不小了,身体也一直不是很好,朕看也就在这一两年间,将堂叔调回洛阳,有事也能就近伺候。”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文暕是襄邑郡王李神符的次子,襄邑郡王年纪七十三了,李文暕的年纪一样不小。

  经过了刚才杜行的事情,长孙无忌有些摸到了李承乾的任用规律。

  李文暕再有一任,就要致仕了,也就是说洛州都督很可能是他的最后一任,也算是一个恩典。

  “那么洛州长史萧钧呢?”长孙无忌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若是上面没有都督,萧钧就是从三品的洛州长史,但是有了洛州都督,萧钧就要掉到四品去。

  “萧卿这些年做洛州长史,说实话,能用,但没法大用。”李承乾摇摇头,说道:“还是再磋磨磋磨吧,反正他这个从三品也虚的很,掉一掉再升回来,便不会有人再说实话了。”

  “是!”长孙无忌拱手,洛州的事情,他倒是不在意,都督也好,长史也罢,都是皇帝的人,真正要害在扬州。

  “李卿从扬州大都督府调任,朕打算调任杭州刺史苏亶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年底的时候,再封个国公,如此一来,朕对皇后也算是有个交代了。”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不由得轻声感慨。

  长孙无忌无语拱手,皇帝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真的要因此而得罪皇后吗。

  “至于杭州刺史,舅舅,大郎他有没有兴趣到杭州走一趟?”李承乾说完,长孙无忌猛然抬头。

  长孙无忌虽然有好几个儿子,但如今有资格做地方刺史的,只有一个长孙冲。

  杭州刺史啊,那可是上州。

  从杭州刺史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是一条捷径。

  比如苏亶,这一次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那么用不了几年,他就会调回朝中。

  起码是九寺寺卿和六部尚书的位置。

  当然,皇帝曾经答应让长孙冲将来升任宗正寺卿,但有没有地方履历的宗正寺卿在朝中说话的分量是不一样的。

  起码在地方事务上能够说的上话。

  尤其是杭州。

  吴越之地的核心繁华之地。

  去杭州绝对不亏。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多谢陛下厚爱,大郎他地方履历不足,若是强行到地方就任,难免会出事,反而会影响陛下大政。”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感慨的点点头:“是的,舅舅说的是,将来大郎他任职,也不宜去的过远,起码要在长安附近先历练历练,然后再去远处,最后再调回来,这样才算是有为之才。”

  “是!”长孙无忌点头,他能够感受到皇帝的想法。

  长孙无忌自己的年龄不小了,将来他致仕之后,长孙冲即便是能够在朝堂中站稳脚跟,但也就是那样了,日后为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就连礼部尚书都不容易。

  但是,又能怎样呢,从长孙冲做了驸马都尉开始,就注定他的前途有限了。

  “既然表兄不去江南,那么就换一个人。”李承乾略微沉吟,抬头道:“舅舅觉得杜构如何?”

  “杜构,杜如晦的长子,杜荷的长兄?”长孙无忌眉头一挑,随即点头道:“杜构那可是个沉稳的年轻人,陛下选他着实不错。”

  李承乾笑笑,说道:“杜构如今任慈州刺史,他调任杭州刺史,以朕看,就让房遗直调任慈州刺史吧,这一辈的年轻人,要逐渐的挑起重任了。”

  一句话,长孙无忌心里感觉沉甸甸的,他拱手道:“是!”

第570章 房玄龄临终,该死的高阳

  夜色之下。

  禁卫肃立。

  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从承天门走出。

  不由自主的,他回头看了门内的宫殿一眼。

  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

  三座大殿沉沉的镇压整个皇宫,也镇压着整个天下。

  礼部尚书,洛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这些,长孙无忌并不在意,因为这些原本就是掌握在皇帝自己手里的。

  如今不过是皇帝自己在做调整而已。

  长孙无忌真正在意的,是黄门侍郎。

  许敬宗从给事中升任黄门侍郎,便是他也说不出什么来。

  许敬宗任给事中,检校起居郎快十年,按照朝中资序,他升任黄门侍郎,是必然的事情。

  只是让长孙无忌有些顾忌的,是许敬宗做了黄门侍郎,那么整个三省之间的权力将再度朝着皇帝倾斜。

  门下省,从于志宁到来济,到许敬宗,全是皇帝的人。

  中书省,唐俭本身就倾向皇帝,加上中书侍郎马周,中书侍郎高季辅,皇帝掌握大半。

  尚书省,李勣是个墙头草,有事要么中立,要么倾向皇帝。

  其他六部尚书,户部,兵部,礼部都在皇帝掌握中,工部长孙祥也倾向皇帝,刑部刘德威多有中立,但有事还是倾向皇帝。

  只有吏部,在长孙无忌的掌握中,可即便如此,吏部侍郎李乾祐也是倾向皇帝的人。

  当然,还有他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有些略微苦涩的笑笑,他长孙无忌是皇帝的亲舅舅,皇帝有事,他也是全面支持的。

  只是让长孙无忌觉得稍微有些不好受的,是皇帝的手段越来越成熟。

  很多时候,甚至都不需要他长孙无忌介入,就已经完成了。

  就比如萧瑀和萧皇后的死。

  那真正是皇帝手段的大成妙作。

  长孙无忌肯定,便是先帝在世,怕是难以超越。

  轻叹一声,长孙无忌抬头,继续强行。

  皇帝成熟,对他长孙无忌是好事。

  皇帝行事如履薄冰,他长孙无忌何尝不是如此。

  他是当朝第一大权臣。

  在世上,新皇登基之后,权臣的下场历来不会太好。

  如今皇帝已经在逐步消化先帝病逝之后,落在长孙无忌手上的权力,同时也在很柔和的不触及长孙无忌的威望。

  皇帝的心思长孙无忌能够体察到。

  这便已经足够了。

  至于那些期望他和皇帝反目的人,长孙无忌眼神中满是冷嘲。

  他的目光看向前方。

  大唐在继续前行,大踏步的前行,任何想要打断这一进程的人,都会被无数的力量直接碾碎。

  ……

  清晨,立政殿。

  武媚娘一脸黄纱襦裙,着黛很浅,她的目光忍不住的看向东殿之中。

  眼神哀怨。

  一夜蝉鸣。

  太子和两位皇子,以及公主,都住在后殿之中,什么都听不见。

  但武媚娘昨夜留宿在西偏殿。

  东殿之中的一切声响的清楚,全部都清晰的传入她的耳中。

  她也是女人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沉稳的脚步声终于从东殿传来。

  随即,一道威严的身影从殿中走出,来到了中殿。

  武媚娘立刻抬手,殿外,十几名内侍将十几托盘的早膳送到了皇帝面前。

  李承乾对着武媚娘温和的点点头:“武婕妤辛苦了。”

  “都是妾身该做的。”武媚娘立刻福身,身子沉的很低。

  李承乾轻轻笑笑,眼底闪过一丝冷淡。

  “武婕妤请起!”李承乾示意一旁的内侍夹菜,一边顺口问道:“武婕妤家中如何?”

  “一切尚可!”武媚娘轻轻点头,稍微松了口气,她的兄长知道她随时能跟在皇后身边,对她的母亲更好了。

  李承乾点点头,这个时候,有些轻微的脚步声从内殿走了出来。

  一身兰花纹襦裙的苏淑,一脸丰润的从内殿走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572/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