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76节
而且,他们这一脉和杨思讷这一脉并不是怎么亲近。
不然杨思止现在也不可能是一个地方长史。
杨思讷有种担心,杨思止恐怕很快就会被提拔,然后在弘农杨氏内部,影响力极大的提升,从而在无形中造成杨家内部的分裂。
他们这些人,为什么在太宗一朝那么安分,不就是因为太宗皇帝的后宫中,有三个杨妃,而且都受宠。
一旦他们这一脉想做什么,消息很快就能传入皇帝耳中。
“皇帝可别想先帝一样,纳三个杨氏女入宫啊!”杨思讷不由得轻叹一声。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
杨忠进入书房,对着杨思讷急切的拱手道:“郎君,陛下刚刚下旨,以潞州长史杨思止为万年县令!”
杨思讷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皇帝想做什么?
第573章 继续推演推背图
六月下旬,细雨连绵。
北苑。
渭水潮涨。
李承乾站在漕渠之侧,看着几乎要冲上岸的渠水,他的面色凝重起来。
“今年黄河有四处决堤,其中有三处及时修缮,未造成大灾,但有一处依旧泛滥,半州之地受灾,朕虽然斩了当地刺史,但水灾依旧难以收拾,只能等洪水自己下去。”李承乾侧身,看向一侧的阎立本:“阎卿,你可有办法,彻底阻止黄河泛滥?”
阎立本顿时满脸苦笑,拱手道:“陛下,黄河之事乃是千古难事,在两汉之前,更是泛滥到了极致,直到汉明帝时,王景治河,这才让黄河有几百年的安定,然而到了近年,黄河之中的泥沙重新增多,导致洪水泛滥不断。”
李承乾轻轻点头,抬手示意阎立本继续。
“王景治理黄河,所用是两种手段,一是建立内外防堤坝,黄河枯水期就将黄河约束在窄一段的堤坝中,黄河丰水期,就将黄河放入分水坝中,减小黄河危害。”
稍微停顿,阎立本无奈的说道:“第二种方法,就是挖沙,在黄河枯水期挖沙。”
李承乾轻轻点头,第一种方法,多少有些束水攻沙的味道了。
阎立本看了李承乾一眼,继续说道:“挖沙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黄河长近两千里,挖沙太费人力,而且如何规划也是难题,另外,表层泥沙好说,没什么问题,但是深层泥沙挖出来,容易引发疫病。”
深层的泥沙带着几百年的病菌,谁知道会引发怎样的瘟疫。
李承乾抬头,看向阎立本,问道:“难道如今大唐治理黄河,就只能靠加高堤坝了吗,阎卿,王景之事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了,黄河泥沙再度多了起来,眼下危害还能控制,将来呢,百年之后呢?”
“陛下若是愿意治理黄河,臣愿意竭力相助。”阎立本拱手,说道:“陛下,其实最可行的方法便是修一条能贯通入海的分水渠。就比如杨广,杨广修大运河虽然在于贯通南北,但实际上也在局部改善了黄河河道,同时起到分洪作用,若能效仿……”
“大运河!”李承乾抬头,看向前方的北苑,轻声道:“怕是耗费不小吧。”
“是!”阎立本拱手,说道:“起码在十亿钱以上,甚至不恤民力的话,还可能会造成人祸,更别说,陛下还要东征高句丽,西讨吐蕃,若是一起做的话,怕是要难逃隋亡的教训啊!”
“好吧。”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暂时先放一放,能够战事了结之后,再分段的治理黄河,爱卿和工部,将作监,还有都水监,想办法找出妥当的治理方法。”
“臣领旨。”阎立本松了口气。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沿着河渠,朝大明宫而去。
如今的大明宫已经重新开工,尽量在年底之前竣工。
李承乾目光抬起,看向洛阳方向。
眼神苦笑。
他还要修大明宫,还要征伐高句丽,将来还要征讨吐蕃,往西开战。
也就是这些年,黄河还算稳定,不然隋灭乱世,立刻就会降在大唐头上。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看向阴沉的天空。
从去年开始,每年的降雨都在逐渐的增加,已经逐渐的有连续数年洪涝的迹象了。
李承乾摇摇头,前方,大明宫四周的水车开始多了起来。
……
大明宫,紫宸殿。
李承乾正在台阶之上,身后阎立本,丘行掩,杨务廉,李淳风,赵元楷五人。
五人从李承乾的身上,看向殿外。
外面风雨依旧。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淳风:“李卿!”
“陛下!”李淳风认真拱手。
“刚才漕渠四周的水车,还有风车,你都看到了,有没有办法,涉及一种利用风车在黄河中捞取河沙的办法,若是能有这么一条船,从三门峡直到黄河入海口,清理泥沙,哪怕减轻一点黄河水患,对天下都是莫大功劳。”李承乾直直的看着李淳风。
“可以尝试,但想来也会有无数困难。”李淳风有些为难的拱手。
“先做。”李承乾看向阎立本,丘行掩,杨务廉,赵元楷四人,说道:“若是有事,找他们四个帮忙。”
“喏!”李淳风苦涩的拱手。
李承乾目光看向其他四人,神色凝重起来:“两年后,大军征伐高句丽,各项军械必须齐备。
诸卿做好计划,部署执行,该调人的调人,该挖矿的挖矿,不要耽搁军前之事。”
“喏!”四人齐齐拱手。
李承乾微微摆手,四人立刻躬身,然后退了出去。
殿中一时间只剩下李承乾和李淳风两个人。
“陛下!”李淳风忍不住率先拱手。
李承乾淡淡的点头,道:“袁天罡的事情你知道了?”
“袁……”李淳风说了半天,也说不出个“贼”字,他只能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臣有罪,臣未能识破贼人真面目,差点害的江山动荡,请陛下重责。”
李淳风是太史令,他太清楚一个谶言能造成的威力了。
一句“桃李子洪水绕杨山”,让李唐的江山彻底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
一句金刀谶,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如今一句“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而立”,真要成了,整个大唐江山都要倾覆。
尤其眼前的皇帝正是大唐的第三代皇帝。
李淳风太清楚他犯的错有多大,尤其袁天罡还是他的老师。
李承乾看了李淳风一眼,从他的身侧走过,然后走上丹陛,在御榻上坐下。
“你姓李,你觉得朕会不相信你吗?”李承乾轻轻一句话,李淳风顿时感到眼泪不受控制的涌入到眼眶中。
“陛下!”李淳风沉沉的低身拱手。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袁天罡的事情,朕连袁客师都没有追究,你觉得朕会追究你吗?”
李淳风紧紧的控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他沉沉的拱手道:“谢陛下!”
李承乾直接摆手:“好了,不要做这儿女态,朕将你留下,是有事要你做的。”
“喏!”李淳风这才收拾神色,认真起身。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首先是刚才的事情,你是风力大家,如何利用风车修缮河渠,你自己想法,若是可行,便推行到水车上。”
“喏!”李淳风继续拱手。
“第二件事。”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朕虽然不是风水大家,但也察觉到了,这两年天地水汽大盛,搞不好明年还有大雨,所以,朕会从百骑司中调人进入太史局,然后以太史局监察天下风水,天下不轨之人,同时配合都水监安插天下水道。”
“臣领旨。”李淳风面色凝重的拱手,这是大事。
“最后,是推背图的事情。”看到李淳风惊讶的抬头,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袁天罡虽然心存不轨,但他的演算之道自有奥妙之处,尤其是观诸百年大变,能察觉朕都察觉不到的隐患,此事绝密,但你要继续。”
“臣领旨。”李淳风最认真的行礼。
……
夕阳西下。
不知已到下值时候。
太极殿中,李承乾伸了伸懒腰。
就在这个时候,徐安从侧殿而入,将一本密奏递到了李承乾的御榻上。
李承乾诧异的看了他一眼,然后打开了奏本。
刑部侍郎杨思讷与荆王李元景书信往来增多。
荆王李元景与驸马房遗爱书信往来频繁。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两行字,呼吸逐渐的重了起来。
果然开始了。
高阳公主谋反案。
房遗爱,房遗则,李元景,柴令武,李恪等一群人,
这里面李恪或许是冤枉的,但是弘农杨氏的介入,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还有柴令武。
已经很久没有柴令武的名字出现在李承乾的脑海中。
这一刻他的名字之所以会蹦出来,是因为柴哲威如今是禁卫将军,不时还会轮值玄武门。
果然,历史的惯性终究滚滚向前。
现在,房遗爱或许还没有察觉到李元景的不轨之心,毕竟李承乾许了他两年之后东征高句丽。
同样,李元景怕也还没有察觉到杨思讷的凶险之心。
这些人啊!
李承乾的手指落在了房遗爱的名字上。
这一切的核心在他啊!
李元景虽然是宗室,但在文武方面都没有多少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