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97节
很难了。
那个时候,皇帝能够动用的,只有宗室。
先帝那一辈,最长者是荆王李元景。
皇帝这一辈,最长者是吴王李恪。
只要军前大败……
泉盖苏文没那么容易被打败的。
平穰城没那么容易被攻破的。
弘农杨氏相信泉盖苏文,更相信整个安东残酷的天气。
便是先帝东征高句丽,一战下来,岑文本等一干重臣,死的死伤的伤。
就连先帝自己,在最后几年里,连年休养,也是因为辽东一战,引发的旧伤复发,甚至最后不得不提前退位。
所以,只要军前大败,长孙无忌等人恐怕都不好过。
那个时候,皇帝威望猛跌,恐怕只有杀人来阻止了。
杀谁?
杨氏的判断是长孙无忌。
当年先帝退回河北,他就杀了宰相刘洎。
先例在前啊!
当然,皇帝不一定必然能杀了长孙无忌,但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定会爆发。
那个时候,就是荆王协助皇帝清君侧的时候了。
吴王再清洗荆王。
杨氏躲在吴王的背后,最后才会出手。
这才是弘农杨氏的所有计划,他们现在看起来站的最前,但实际上他们站在了的最后方。
而且就算是一切失败了。
弘农杨氏只要最后不出头,那么谁也奈何不了他们。
杨思讷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冷笑。
皇帝。
他现在想要做什么,就随他去做吧。
杨思讷的手里,还握着一份致命的杀手锏。
他们随时可以重来。
……
两仪殿中,李承乾一身赤黄色衮龙袍,搀扶着杨宓走进殿中。
殿内,李象,杨师道,长广公主,杨思止和夫人,还有武媚娘和其母杨氏,杨思讷,杨政道等人,同时起身,看到皇帝和杨妃在御榻上坐下,他们才齐齐拱手道:“参见陛下!”
李承乾侧身,看了一眼小心翼翼坐稳的杨宓。
一身青底金丝襦裙,稍微丰腴的脸颊。
转身一笑,脸上满是娇俏。
“陛下!”杨宓娇嗔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侧过身,眼角余光却始终粘在李承乾身上。
李承乾轻轻笑笑,看向殿中,说道:“众卿平身吧,今日是家宴,不必多礼,都坐下吧。”
“谢陛下!”杨师道等人躬身行礼。
李承乾目光扫过殿中众人,李象是他今日特别叫来的。
杨思止和夫人是杨宓的父母。
杨师道和长广公主,是近亲。
武媚娘和其母杨氏是因为这件事情中有功劳。
杨思讷是弘农杨氏如今在长安的代言人,代表其兄杨思谊和整个弘农杨氏。
至于杨政道,谁也不知道皇帝今日为什么将他叫来,甚至杨政道自己也不知道。
“诸卿,今日杨妃有孕,实乃大喜,来共饮一杯,庆贺大喜。”李承乾举起酒樽,笑着看向众人。
“恭贺陛下,宗脉延续,大唐万年。”众人齐齐举杯。
李承乾笑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看了一旁的杨宓一样,李承乾才看向杨师道,说道:“姑丈,你可还记得,杨氏和皇室通婚多少人了吗?”
杨师道拱手,略微思索道:“启奏陛下,高祖皇帝后妃中有三人,为杨氏子女,生庄王,舒王,江王,高祖皇帝有两位公主嫁入杨家,诸王有两人娶杨氏女为王妃;先帝有后妃三人为杨氏女子,生赵王,吴王和蜀王,其中吴王妃为杨氏女。”
殿中众人目光微微闪烁。
高祖皇帝时期还好,皇室和杨氏联姻不断,但到了先帝时期,除了宫中后妃,公主无一人嫁入杨家,而王妃更是只娶了一个杨氏女。
“当然,还有类似燕德妃和武婕妤等杨氏外女,以及诸王之子所娶杨氏女,诸王之县主嫁入杨氏,内外联姻众多。”杨师道抬头看向李承乾,神色温和的说道:“如今杨妃有孕,杨氏和皇室在陛下这一代,血脉又有相融。”
李承乾满意的点点头,扫了脸色微微有变的李象一眼,然后感慨说道:“大唐三代如此,再往前,高祖皇帝和前隋炀帝也是表兄弟啊!”
“是!”众人神色微微有些尴尬,毕竟唐代隋而立。
李承乾像是没有察觉一样,继续说道:“过往如此,如今如是,若朕预测无差,从今往后百年,乃至千年,只要大唐不灭,皇室和杨氏联姻也将会代代传承下去,皇室杨氏,一起与国同休。”
“杨氏愿与大唐一体同休。”众人齐齐拱手。
只有杨思讷的头低的很低,他用尽一切力气,才没有让牙紧紧的咬住。
但眼底的恨意无比深沉。
一杯酒饮尽,杨思讷已经回复了正常。
然而杨思讷根本不知道,坐在御榻之上,李承乾将一切看的很清楚。
他心中轻轻冷笑。
转过身,李承乾稍微握住杨宓的手腕,看着她说道:“此次爱妃有孕,若是将来生个皇子,朕想,那就封陈王吧,封地就在陈州,爱妃觉得如何?”
“谢陛下!”杨宓一下子心里的开心就像是爆炸了一样。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杨思止,说道:“劳烦岳丈在陈州,最好是在靠近弘农县的地方找一块好地,将来作为陈王封地,这样也能加强皇室和杨氏的联系。”
杨思止立刻站了起来,满是激动的拱手道:“臣领旨,谢陛下!”
坐在一旁的杨思讷的眼神有一瞬间的阴沉。
王府。
监视吧?
“坐!”李承乾摆摆手,看向另外一边的杨政道:“杨卿,如今科举在即,过几年爱卿带着太子去国子监走走,顺带陪同太子看看国子监有没有什么新一辈的人才。”
“臣领旨。”杨师道起身拱手。
“坐吧。”李承乾抬头,看向殿外:“来人,舞!”
鼓乐声起,华丽的舞女进入殿中翩翩起舞。
杨思讷愣住了,皇帝和所有人都说了话,唯独没有和他。
不会一晚上都这样吧。
……
宴席散尽,李承乾率先搀扶杨宓走向偏殿。
扫了一脸失魂落魄的杨思讷,李承乾对着李象勾勾手。
李象立刻跟了上来。
走出东偏殿,李承乾脚步停下,让杨宓先走。
等到杨宓走远之后,他才侧身,一脸严肃的看向有些疑惑的李象:“太子,看到殿中那些人了吧,去,记住他们每个人的面目,三年之后,你回来再看。”
李象一愣,随即认真的拱手道:“儿臣领旨。”
李承乾满意的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象儿,只要今日的事情你记住了,他日,等你登基,朕也就不担心了。”
“是!”李象的脸色越发凝重起来。
第592章 夏日暴雨,弘农被淹
三月暮春,倒春寒。
偶感风寒的杨思讷坐在自家书房,审阅一些不重要的案卷。
杨忠快步从门外而入,面色凝重的将一张纸笺递给杨思讷。
杨思讷平静的接过,看了一眼,他的脸色骤然一变。
然后他又不确定的再度看了一遍,然而……
纸笺上面,没有一个姓杨的名字。
“怎么回事,为什么本次科举,家中子弟没有一个中举的?”杨思讷猛然抬头,眼神凶狠。
永惟三年科举,弘农杨氏,无一人上榜。
杨忠认真拱手,说道:“郎君,此次科举,家中,还有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都无人中举,反而是韦氏,杜氏,崔氏,卢氏,还有王氏,都有数人中举,同时寒门也有不少人中举,人数比以往多好几人。”
“等等,等等。”杨思讷摇摇头,思索着说道:“若是寒门也多了,那么就说明陛下不是在故意针对杨氏,那么问题是出现在张玄素……该死的,这个家伙老毛病又犯了。”
张玄素虽然不善言辞,但为人刚直,持正守中,和御史大夫孙伏伽一起,被赞为有魏相之风。
所以,这一次科举,很多世家在为子弟准备的时候,都在朝这个方向靠拢。
然而,他们却忘了,张玄素这个老家伙,他的根底是寒门,体恤百姓,看重实务。
这些东西,不需要太明显,只需要他在审卷的时候,风向稍微有所倾向,那弘农杨氏的子弟,一个别想中举。
不,不只是弘农杨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几家之所以无人中举。
便是因为他们家中所传的文道,并不偏向寒门,反而是其他各家,文道当中,多有偏向寒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