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14节
李承乾目光微微闪烁,李敬业将来谋反的事情,的确有他自己的几分野心,但终究原因是唐室衰弱。
李承乾扫了后方的裴炎一眼,然后重新看向沙盘,神色严肃的说道:“当年房相和魏相为什么反对大唐东征高句丽,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灭国高句丽之后,高句丽的数百万百姓,我们管不起,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粮草。”
群臣默默点头,占领区的百姓也是百姓。
“所以,所有的事情,都记住一点,拿下平穰城后,夺了他们的粮草和财富,然后撤军北岸,将平穰城和南高句丽扔给高宝藏,让他自己去处理接下来的事情,将所有压力都给他。”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我们最多在北岸盖几座粥棚,明白吗?”
“臣等领命。”群臣肃然拱手。
不要做什么烂心的好人,军前不需要这样的人。
“灭亡高句丽,是父皇的夙愿,也是朕和整个大唐的夙愿。”李承乾叹息一声,道:“但我们不能急,攻破平穰城,拆掉他所有一切对北面的布置,这样,灭亡高句丽就算完成了七成,剩下,就是一点点逼迫三国内乱,最后相互灭国。”
“是!”群臣神色凛然。
大唐要灭高句丽,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今日便这样吧,各自回去,忙碌起来,今日忙碌一分,大唐便少一分压力。”李承乾转身,目光直直的看着群臣。
“喏!”群臣对着李承乾神色肃然的拱手。
大唐灭高句丽,也是他们的夙愿,一定会做到。
……
“陛下,太子到了。”岑长倩站在殿门口,对着宏伟大殿中央的皇帝沉沉拱手。
“让他进来吧。”李承乾将手中的奏本批阅完毕,这才抬头。
站在丹陛之前的李象立刻拱手道:“参见父皇,父皇万安!”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朕已经让人收拾东宫了,大婚之前,会有人将你的东西全搬进去,日后,你去坐在东宫了。”
“是!”李象沉沉拱手,眼底忍不住的有些兴奋。
李承乾笑笑,然后继续说道:“大婚之后,你就成人了,日后很多事情,都要在处理。”
“是!”李象突然感到一阵沉重的压力袭来,心底甚至微微有些恐惧。
“每日你依旧去内书堂读书,但之后,回到东宫,由东宫诸师给你讲课,另外!”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朕东巡之后,你要监国,大的政事,你年纪还小,不适合处置,朕会让李延寿,赵持满和封言道他们,前往刑部听诉,挑选案件带回东宫。”
“是!”李象已经明白了过来。
“不错,这就是你的皇祖父曾经给予朕的权力,朕如今将它给你。”李承乾看向李象,认真说道:“先刑部,然后大理寺,御史台,最后到尚书省,一点点的积累处理天下政事的能力,加大对天下政事的了解。
当你知道天下有多重的时候,父皇就到了可以放松的时候了,到时,你可别躲。”
“是!”李象沉沉的拱手。
“最后,独自在东宫的时候,要节制不要胡来。”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认真说道:“你的长子,一定要是太子妃的儿子,这一点千万不能出错,不然就是取祸之道了。”
“儿臣领旨。”李象瞬间神色凝重起来。
李承乾轻轻笑了。
第607章 高阳公主谋反
夜色之下,宫灯璀璨。
御辇落下,坐在上面有些打盹的李承乾,这才回过神。
看向四周,他已经出现在立政殿外。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起身,从御辇之上走下,然后步入立政殿中。
对面,苏淑已经带人迎了出来,福身道:“陛下!”
“皇后平身吧。”李承乾单手搀扶起苏淑,然后朝着中央主榻上走去,坐下。
苏淑站在一旁从托盘上,端起一杯清茶,递给忙碌了一天神色有些疲惫的李承乾。
李承乾接过清茶,目光示意。
苏淑很顺从的在一旁坐下。
“太子大婚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李承乾身体稍微靠后,微微的闭上眼睛。
这一阵子,他都在处理朝中的事务。
这一次东巡,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回来的。
光是从三省六部带往洛阳的官员,就比以往要多上许多。
每动一个人,朝堂上下的政务处置都要重新安排。
所以不仅是他,整个三省六部的官员,这些日子都很忙,而太子大婚的事情,李承乾只有交给苏淑来处置。
“基本已经处置妥当。”苏淑轻轻地捶打李承乾的肩膀,让他尽可能的放松下来。
李承乾轻轻点头,说道:“如此就好。”
苏淑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低声道:“太子大婚,陛下怎么看起来没有臣妾这般欢喜?”
“欢喜自然是欢喜的,只是略微心情复杂罢了。”李承乾睁开眼,看向苏淑感慨道:“皇后应该还记得,东宫是你我住了十几年的地方,那里一早一木我们都熟悉,但如今那里成了太子的地方,便是你我再去那里也多有不便,朕的心绪有些复杂。”
李象没有大婚之前,在李承乾的感觉当中,整个皇宫都是他自己的。
但现在,太子大婚。
东宫立刻就一股从他的手中割出去的感觉,让他心理上有些莫名的不舒服。
他自己也很诧异自己心底的情绪。
“陛下一天到晚尽瞎想。”苏淑没好气的白了李承乾一眼,道:“太子不住在东宫住在哪儿,总不能继续住在宫里吧,而且还有那么多的东宫属官,总不能住在掖庭吧。”
李承乾苦笑着轻轻点头,的确,太子住在东宫,是最优解。
后宫成年的太子是不能住的,能住的,只有东宫和掖庭。
至于说宫外,更不可能。
哪怕太子不被人蛊惑,万一一个不小心被人挟持,那问题可比从皇宫当中割出一个东宫要严重的多。
历朝历代为什么没有人改变这一点,便是因为这一点已经是内外相互妥协能够达到的唯一解
苏淑平静下来,握住李承乾的手腕道:“其实东宫从来不是什么个人寝殿,那里根本还是一座官廨,是整个朝堂的一部分,其他的,才是太子的寝居之所,实际上皇宫又何尝不是如此。”
李承乾彻底的平静了下来。
的确是这样的。
这个皇宫最大的职能不是让皇帝休养,而是让皇帝处理天下大事的地方。
东宫也是一样,他天生的职能,就是让太子履行储君职能的地方。
李承乾心中何尝不明白这一点。
只是在他稍微有些敏感的神经中,一想到东宫的太子六卫率将会在名义上归太子指挥,他的心里就有些不自然的别扭。
他何尝不知道,太子根本动不了东宫六卫率。
即便是当年他自己做太子的时候,实际上也从来没有掌控过太子六卫率。
这种不自然的别扭感,深深扎在了他的心底,难以去除。
李承乾心思微微飘荡。
他的父皇当年会不会也有这种情绪?
其实说起来,当年父皇偏爱青雀也是在李承乾大婚之后。
皇帝对太子的戒备。
李承乾心底一时间感到有些好笑,原来他也会有这种戒备。
或者说,是个皇帝都会有这种戒备。
汉武帝之于太子刘据。
杨广之于杨勇,杨坚。
李治之于李忠,李弘,李贤。
李隆基之于李瑛李亨的极度警惕,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
一日杀三子,就是历代帝王也很少见。
李承乾神色平静了下来,转身对着苏淑轻轻点头道:“皇后说的对,是朕一时间转不过来弯,现在好多了。”
“陛下贤明。”苏淑终于放心下来,一边帮李承乾轻轻捶打按摩,一边问道:“陛下这次去洛阳,后宫谁跟着过去?”
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这一次前往洛阳,本身是为了稳定安东大军的粮道,而这几年的粮食,多数来自于山东,所以,出身山东世族的宫中后妃,都带上吧。
萧妃,张妃,兰儿和鸾儿,徐妃,加上裴妃,薛妃,就这几个吧,加个郑妃,她是贵妃,皇后不在,后宫以她为主。”
“就知道陛下会带这几个人,不过以臣妾来看,陛下还是将韦妃也带上吧。”苏淑看着李承乾,说道:“杜家为陛下信重,不需要多做些什么,但韦氏还是欠些,陛下将韦妃带往洛阳,长安韦氏也能尽力些。”
“的确,韦氏和杜氏联手,加上窦氏和舅舅,长安城,没人能动得了。”李承乾对着苏淑满意的点点头,伸手搂过她,说道:“还是皇后想的周到。”
苏淑靠在李承乾的怀里,低声问道:“那么陛下这一次去洛阳,大概要多长时间?”
“今年去了,冬天肯定是不回来了,明年,明年大战正酣,肯定也没有时间,从宽而论,明后两年,应该能够拿下高句丽了。”李承乾停下来,看向苏淑,苦笑道:“等朕下次回长安,应该是在两年后,永惟六年的冬天了。”
“一走两年。”苏淑抬起头,有些不安的看着李承乾,说道:“陛下,不会出事吧?”
“应该是不会的,但是,谁知道会不会有万一呢。”李承乾将苏淑扶了起来,看着他说道:“朕这一次走,张阿难和徐安都要跟朕一起去洛阳,窦知节留下,这样皇后有事除了舅舅,也能直接联系窦家。”
稍微停顿,李承乾认真说道:“殷元和杜荷,还有李玄嗣也都留下,他们三个虽然不显眼,但在关键时刻,能最大程度的稳定局面,再加上洛州都督丘行恭,长安应该稳如泰山。”
“嗯!”苏淑稍微松了口气。
“有舅舅在,大局倒不用担心。”李承乾想了想,还是说道:“虽然有些不厚道,象儿每日承天门监国,让他每日早晚走通讯门入立政殿请安,皇后可以每日询问他对朝事的了解,同时有象儿在皇后和舅舅间缓冲,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妾身知道该怎么办。”苏淑轻轻笑了。
李承乾继续说道:“还有,朕虽然到了洛阳,但皇后依旧可以每日给朕去一封信,殷元和窦知节会将洛阳城中的事情分别向皇后禀奏,皇后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可以写在信中。”
“妾身明白了。”苏淑轻轻点头,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窦家成了太子的母族,那么太子妃的母亲便是我们的亲家,皇后没事的时候,可以召亲家母进宫,随意闲聊些什么,窦家在长安的势力,不逊色韦杜两家,有什么百骑司不知道的情况,皇后也能通过窦家知晓,另外……”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另外,逢年过节,中秋,重阳,冬至,除夕,新年,元宵,皇后都可以将诸妃的家人,诸公主,诸王妃,叫入宫中过节,实际上这些人家,便已经是整个长安城了。”
长孙无忌的长媳,便是李承乾的嫡妹长乐公主。
“臣妾明白了。”苏淑认真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