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33节
“嘤”的一声,柳瑶双手一时间不知道该放在哪里,但片刻之后,还是下意识的抱住了李承乾。
李承乾直接起身,将柳瑶整个人直接抱了起来,然后大踏步的走向了内殿。
帷帐落下,一时红烛摇曳。
……
嵩山,中岳山神庙。
李承乾跪在神庙之下,轻轻叩首。
王幽兰和柳瑶这对姐妹跟着一起叩首。
片刻之后,庙外山道之中。
潘师正陪同皇帝在山道上漫步。
“道门神像多泥塑金漆,而普通的寺庙佛陀也多以泥塑为主。”李承乾看向潘师正,说道:“朕前些时日让门下省统计天下铜制佛像,真人猜天下有多少铜制佛像。”
“应该不少五十座铜佛在天下寺庙供奉,而其中尤其是南方诸寺为主,而北方,最重要的便是白马寺了。”潘师正看向李承乾,低声问道:“陛下不会有毁佛之念吧。”
“这倒没有。”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佛像已成,自然是百姓念力所至,朕还没有到摧毁百姓念力的地步。
不过朕想,佛陀自然是天生神圣,但寺庙的主持,还有寺庙诸僧,却颇有欺世盗名之辈,朕担心,有的人甚至就连一卷金刚经都背不下来。”
“是!”潘师正突然对着李承乾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如此,劳烦真人了。”
“这是贫道之责。”潘师正肃然躬身。
“那么真人,再回了。”李承乾点点头,然后坐上一旁的御乘,然后离开了嵩山。
御乘之内,王幽兰和柳瑶一人坐在李承乾一边。
刚才李承乾和潘师正的话,两人都清楚的听到。
王幽兰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刚才和潘真人在打什么哑谜?”
“呵呵!”李承乾轻轻笑笑,没有做任何解释。
他们虽然打了一点哑谜,但是其实说穿了也没有什么。
无非就是日后在度牒上严格一些罢了。
要知道,僧人有田,但不用交税。
李承乾自然不会向那些诚心念佛的和尚身上去动什么脑筋,但终究有那么一些人混在其中欺世盗名。
这些事不仅佛门有,道门也有。
李承乾和潘师正刚才说了那么几句,其实就是要潘师正替他向茅山和楼观道传信而已。
道门有了准备,到时候就会支持李承乾,而那个时候,佛门难免要被清理出一些污垢来。
当然,那个时候,佛门要是接受倒了罢了,他们要是不接受,李承乾也不介意放松一下心情。
……
御乘在直入定鼎门,返回紫微宫。
但是李承乾和王幽兰,还有柳瑶,却在半路就离开了大队,从长厦门坐红篷马车进入了洛阳城。
两侧五十名金吾卫护卫开道,暗中更有无数千牛卫秘密相随。
然而即便如此,洛阳百姓仅仅是看了一眼之后,就各自去忙各自的了。
洛阳繁华,市井气息,在李承乾的眼前直接扑面而来。
李承乾不时的挑开车帘看向殿外,另外一侧是同样如此的王幽兰和柳瑶。
李承乾轻轻笑笑,他今日这么做,自然不单单是为了王幽兰和柳瑶,实际上更是为了他自己。
说实话,李承乾这个当朝皇帝,还从来没有这么近的接近过洛阳百姓。
前方不远处就是洛阳南市。
南市是洛阳最繁华的地方,李承乾虽然不能够下车进去,但是从外面而过,也能清晰的感受到里面的繁华气息。
就在李承乾要放下车帘的时候,一道穿着灰色僧尼袍的女尼突然在一旁的小巷中闪过。
李承乾忍不住的挑了挑眉,刚才那道身影他觉得有些熟悉啊,
慧觉。
陈二妮。
陈硕真。
李承乾神色顿时严肃了起来。
她怎么会在洛阳?
李承乾轻声开口:“来人!”
第623章 陈硕真死了,历史的惯性还会在吗?
贞观殿中,各色官员来回行走不停。
一摞摞的奏本被送到殿中。
秘书郎裴炎,秘书少监萧德言,中书舍人赵弘智,给事中李义府,尚书右丞卢承业,黄门侍郎许敬宗和中书侍郎高季辅等人,经过了一层层挑选后,最后呈送到了御案之上。
来自关中,陇右,安西,西昌州,巴蜀,荆州,扬州,河北道等方方面面,需要皇帝紧急审核的奏本,都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李承乾快速的浏览着一本本奏本。
奏本当中的内容,瞬间便已经流过他这个做了多年皇帝的心中。
很多事情,他只需要看上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不知不觉中,殿外天色深沉。
李承乾将奏本处理完毕,然后看向一旁道:“好了,今日便这样吧。”
“臣等告退。”裴炎,萧德言,刘弘智,李义府,卢承业,许敬宗,高季辅等一众人齐齐起身,然后拱手离开。
这个时候,李承乾才松了一口气。
天下各州道府县眼下还没有出现多大的问题。
也是,毕竟贞观一朝的历史惯性还在继续,而且有长孙无忌镇压,即便是很多李承乾看不到的地方,也足够保证吏治清明。
李承乾身体靠后,眼睛却微微的眯了起来。
可陈硕真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洛阳?
长安那边自从李承乾离开之后,很多方面就顾不过来了,竟然让陈硕真从长安逃到了洛阳。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也不知道陈硕真拥有在地方鼓动百姓造反的力量。
可是,陈硕真为什么会拥有在地方鼓动百姓造反的力量呢?
如今的睦洲,李承乾查看过,还算风调雨顺,百姓安乐。
前两年虽有少数地方遭灾,但很快就救治了过来。
若是按照这种趋势,陈硕真不应该会有这种机会才对。
李承乾按了按眉心,再度思索。
前世的时候,在感业寺的人是武媚娘,不排除武媚娘利用陈硕真的可能性。
在前世这个时候,武媚娘已经入宫,和王皇后争夺皇后之位。
远在江南的睦洲发生动乱,对她而言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好处,所以,陈硕真的背后还有人。
之前,陈硕真的背后是袁天罡和弘农杨氏。
前世的时候,武媚娘要争夺皇后之位,袁天罡也好,杨氏也罢,都会用心在宫里,协助武媚娘坐上皇位之位。
毕竟她是杨家的外孙女。
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袁天罡和杨氏,都没有在睦洲制造谋反的必要。
难道说睦洲真的会发生什么事情,让陈硕真不得不造反?
还是说是有什么人依旧在背后操控陈硕真?
不会吧,袁天罡和杨思讷死了,陈硕真的背后竟然还有能支持她谋反的力量。
李承乾的眼睛轻轻眯了起来。
不管是现在李承乾的大唐,还是上一世李治手上的大唐,都是刚刚从贞观年间走过来的。
尤其还有长孙无忌坐镇,吏治远还没有到崩坏的地步。
所以说还是有有心人啊!
有意思!
……
“陛下!”张阿难站在御案一侧,拱手道:“尚药局传来消息,唐相和刘相的身体不是太好,需要进行调理,其他人倒也还好一些,不过也是累了。”
李承乾靠在一侧,点头道:“唐相和刘卿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常事,让张宝藏好好的帮忙调理,至于中书省的事情,让高季辅多管一些就是,还有刑部,这些年要从律法上宽松百姓,刑部和地方司马法曹要闲一些,他正好歇歇。”
“是!”张阿难认真拱手。
“户曹那边要忙一些,可惜薛仁方留在了长安。”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户部侍郎薛仁方,是李承乾从贞观十五年就开始一步步提拔的亲信。
那个时候,他还是户部度支郎中,管辖天下收入开支,是李承乾一步步将他提拔成户部侍郎的。
将来,他也会是李承乾的户部尚书,替他监察天下赋税。
“张大象又在郑州,算了,让王真儒多担些重任吧。”李承乾轻轻抬头,道:“他这个户部度支郎中,终究是要出头的。”
“喏!”张阿难认真拱手,王真儒是继薛仁方之后的户部度支郎中,皇帝亲手掌控的天下核心。
王真儒的父亲,是前任太史丞王孝通的儿子,而王孝通最通数算之道,王真儒承继父能,对数算同样精通,是朝中少有的在这方面能够和皇帝言语沟通的人物。
“户部啊!”李承乾轻叹一声,户部才是六部核心,是他最早掌控,也是掌控最深的部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