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36节

  李勣看向大同江北岸的大片空地,淡淡的说道:“令你在北岸建立坞堡群,这里将是大唐的土地,该准备好的,要准备好。”

  “喏!”刘仁轨用力的拱手。

  李勣神色肃然起来:“诸位,大军在场,每个人都必须各司其职,军令所下,便是刀山火海也一往无前。”

  “喏!”群臣齐齐肃然领命。

  “这几年辛苦一下,拿下平穰城,一切就会轻松一些了。”李勣抬起头,看向洛阳方向,轻声道:“诸位,陛下在看着我们,什么时候拿下平穰城,陛下也就能轻松一些了。”

  “呼喝!”群臣齐声高喝。

  ……

  腊月年底,皇城也越发的热闹起来。

  文思殿在乾元殿东。

  因为乾元殿停工,皇帝就在贞观殿,少来前院,更别说文思殿了。

  一身深绯色官袍的柳奭,在前面不知名的青衣内侍的引领下,进入文成门。

  文思殿内外,无数的禁卫森严站立。

  柳奭顿时就明白,皇帝就在这里。

  登上台阶,柳奭就看到户部侍郎张大象站在门口等他。

  柳奭轻轻点头,然而跟着张大象进入到了文思殿中。

  文思殿最上方的御榻上并没有皇帝的身影。

  张大象领着柳奭朝着西偏殿而去。

  进入西偏殿内,密密麻麻的无数书架,上面摆着无数的文册。

  不时的有官员在里面来回走动。

  “这边!”皇帝的声音在前方向前,柳奭这才收回目光,跟着张大象朝皇帝走去。

  走了十几步,柳奭猛然发现,一侧的书架上,贴着关内道,剑南道,河南道,山南道,河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等天下十道的名字,只是关内道和剑南道等崤山以西诸道的书架上的书册并不多。

  对了还有岭南道。

  “关中和剑南道奏本送到洛阳的不多,大多数都被舅舅在长安处置掉了。”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头戴黑色镤帽的李承乾从书架当中走出来,对着柳奭点点头,说道:“这里基本上是河南道,山南道,河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这五道十年以内的赋税账册。”

  “十年!”柳奭猛然一惊,随机拱手道:“臣刑部侍郎柳奭,参见陛下。”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每一县,十年以来的人口,赋税,赋税构成,徭役执行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数字记录下来,一个县不过是一本而已,一百多个县,就是这样了。”

  “是!”柳奭呼吸不由得沉重起来,皇帝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是柳奭能够感受到这里面的沉重。

  仿佛半个天下,都在这里了。

  “这些东西,是两任度支郎中薛仁方和王真儒弄出来的,后来崔仁师,张卿,唐卿,阎卿,还有刘仁轨,李义府,许敬宗他们这些人不停的加入,和整个户部一起汇通弄出来的。”

  李承乾看了柳奭一眼,淡淡的说道:“虽然户部还存留有更多的详细内容,但是通过这里的东西,十年前后对比,就能够看得出十年以来,一州一县的赋税清缴情况。”

  “是!”柳奭躬身拱手。

  “哪个县,十年之内的赋税是稳定上涨的;哪个县因为天灾的缘故导致一段时间赋税上缴少了,但是之后又重新恢复,甚至还有更多上缴;有的县,在天灾结束之后,赋税上缴不仅没有恢复的迹象,甚至更的多少了。”李承乾话语突然停顿了下来。

  柳奭点头拱手道:“臣明白,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若是因为天灾无法恢复,那么自然是朝中该帮忙帮忙,但若是明明天灾已经恢复了,但赋税依旧没有恢复,那么就说明是有人在偷窃赋税,而且数量多的可怕。”

  “是!”柳奭认真拱手。

  “朕登基时间不长,所以难免会让人小觑。”李承乾抬眼看向柳奭,问道:“卿愿意替朕去查清楚吗?”

  “臣愿意!”柳奭肃然拱手。

  “很好。”李承乾从一旁的李义府手中接过三个本章,说道:“这是鄂州,光州和米州三州录事参军直接上呈中书省的奏本,有三个县的赋税上缴有些问题,爱卿是刑部侍郎,亲自怕一趟解决掉吧。”

  “臣领旨。”柳奭拱手,从李承乾的手中接过奏本。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朕授卿特权,可便宜行事,关键时刻,可调动当地府兵,另外,爱卿去找丘神勣,从他的手上调一队金吾卫,护送你前往……他们这些人的身手很好的。”

  “是!”柳奭嘴角微微抽搐,这些人跟着他去,就是去杀人的。

  “好了,爱卿受累一些,开春之前全部处理完毕。”李承乾轻轻抬头。

  “臣领旨,臣告退。”柳奭肃然拱手,然后快步转身而去。

  ……

  “朕这一次所以用他,是因为他在陈州做的很不错。”李承乾看向张大象,轻笑一声,说道:“今年天下丰收,有几个之前受灾不是很严重的县,今年上缴的赋税去大幅度的少了,你说朕是多么被人瞧不起啊!”

  其实也不是比去年前年少了,而是相比于贞观年间,在天下丰收的时候,还有巨大的降低,说明真的是出问题了。

  “陛下,如果真的下重手,地方难免会有乱。”张大象谨慎的谏言。

  “无妨,杀几只鸡而已。”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然后让户部,明年从关中调人过去就是了,想当官的人多的是。”

  张大象沉默了下来。

  大唐以关中而治天下,不仅军中如此,地方也是如此。

  在任职的时候,出身关中,总是相比其他地方的更能先一步获得位置。

  “陛下,若是是任职的关中官员出了问题,怎么办?”张大象还是忍不住的问了出来。

  李承乾诧异的看了张大象一眼,随即淡淡的说道:“若是小错,警告即可;若是大错,朕直接下旨训斥,吏部考核下等;若是重错,押回长安,三法司论罪去吧,反正每一条都在律法上写着,律法杀人,总不会有人说朕的不是吧。”

  毕竟大唐的律法,也从来不是摆设。

第625章 苦一苦河北百姓吧

  走出西偏殿,李承乾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平静的走到大殿之前,张大象紧紧跟在身后。

  裴炎,李义府和许敬宗三人,站在稍后一点的位置。

  他们三个,如今虽然也算是皇帝亲信,但相比于十几年前就是皇帝东宫太子舍人的张大象,他们在皇帝心中的位置,还要差上许多。

  尤其张大象的父亲张公瑾是先帝在秦王府时的老臣,直接冲杀玄武门的九名功臣之一。

  实实在在的勋贵集团新一代的领袖。

  站在殿前,看着眼前冬日中的洛阳城,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柳奭这一次在陈州做的很不错,朕原本以为他怎么也会稍微做点手脚,毕竟解县就在黄河对岸,河东柳氏太容易做手段了,没想到他竟然什么都没做。”

  “柳侍郎毕竟是修仪的亲舅舅,加上他毕竟是贞观时的老臣,很多规矩都还是懂得的。”稍微停顿,张大象说道:“其实臣更觉得是柳侍郎察觉到了陛下的宏图伟业,这一次提拔又有恩典,自然尽心竭力。”

  “希望如爱卿所言。”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转身看向张大象,神色温和起来:“如今郑州诸事不忙,卿就在洛阳多歇一歇,明年开春才是真正忙碌的时候。”

  “是!”张大象拱手,然后说道:“今年虽然大战,但好在江南和齐鲁的赋税全部走海路运往辽东,不必经运河北上,避免了冬日运河结冰之事,臣也算是省了大力。”

  “是啊!”李承乾点头,感慨的说道:“江东的粮草转运历来是最麻烦的,沿运河北上,到洛阳,还要过三门峡到长安,十月起运,到了长安就第二年四月了。”

  “是!”张大象敬佩的拱手。

  虽然都知道海运省力,但真的能做出海运的决定,这个决心也不是一般人能下的。

  尤其是还将整个江东的粮草,毫无保留的送往辽东,丝毫不送往洛阳留备,这样魄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所以朕才必须要东巡洛阳啊!”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其实管理天下,在长安也行,不过是派人在洛阳和长安之间多跑几趟而已。

  但是,粮食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朕东巡洛阳,朝廷官员,数万大军,还有小半的权贵都来了洛阳。”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如此,关中的粮食不仅能够供给长安所用,还能有一部分转运军前,这才是最重要的。”

  “是!”张大象点头,说道:“还有蜀中和岭南的粮食,足够保证便是有什么意外,也能应对了。”

  巴蜀的粮食,在往年是直接送往长安的,路途艰难不说,沿路的耗损也非常严重。

  如今从巴蜀沿长江运往荆州,然后从南阳转运北上,方便不说,沿途的耗损也少了许多。

  终于岭南,岭南的粮食最后运往洛阳的。

  现在岭南道粮食是一年两熟,这样在关键时刻,可以沿海运直接送到辽东,也可以在方便的时候,从运河送往洛阳,降低洛阳,一切就看皇帝怎么安排。

  “不说这样了。”李承乾迈步走出了文思殿,抬头,天色逐渐的黑了下来。

  李承乾转身道:“今日便如此吧,该回去歇息的回去歇息,不过还是那句话,这里的秘密要严守。”

  从东西两侧偏殿当中,走出三十几名各部司的官员,他们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一一从他的身侧走出。

  李承乾平静的看着他们每个人,这些都是他从中枢和地方挑选出的佼佼者。

  里面甚至有娄师德和刘祎之在。

  可惜张柬之去了辽东。

  ……

  “吱呀”一声,文思殿被关闭,李承乾转身而走。

  张大象平静的跟在左侧。

  裴炎,李义府和许敬宗三人跟在右侧,稍后一些的地方。

  如今虽然许敬宗已经是黄门侍郎,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在气度不如张大象。

  “今年的事情大体如此了,但明年开春之后的春种,也是一大麻烦。”走出文成门,李承乾神色逐渐的又凝重下来,看向张大象道:“爱卿明年要多辛苦一些了,多盯着河北和齐鲁,朕亲自盯着河洛。”

  “是!”张大象认真拱手,想了想,他开口道:“关中和巴蜀,还有陇右诸事,有司空统辖,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荆州和河洛已经入洛阳仓,江东的粮赋直接起运辽东,春种的时候,他们应该就回去了,真正麻烦的是河北。”

  军前的军粮,每年秋收会集中性的送一批,主要以齐鲁和江东的粮草为主。

  至于其他方面的粮草,会存在万年仓和洛阳仓,还有定州仓,每个月分时段运送过去。

  另外,还有军械,当然,军械押送也不是一般民夫能负责的。

  其他地方都好说,但不管是万年仓,还是洛阳仓,甚至定州仓的粮食,都要通过河北才能运到辽东。

  这就导致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粮草,会从河北送往辽东,需要抽调大量的民夫。

  “尤其是明年春种的时候,河北的负担依旧已经会很重,甚至可能会耽误春种。”张大象认真的看向李承乾,拱手道:“陛下,臣看是不是在春种的时候,暂停几天军粮运输,以方便春种,之后再抢运完成。”

  李承乾看了张大象一眼,问道:“你是觉得,春种之后,天气会更暖和,所以才想着春种之后抢运?”

  “是!”张大象拱手,说道:“这样春种不耽误,军粮运送也不耽误。”

  李承乾看着张大象,问道:“那你有没有想过意外,突然有风雨,突然有人就消失不见了,怎么办?”

  张大象脸色微微一紧,随即他拱手道:“臣想过,无非之后再加紧便是了。”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你要明白,现在的粮草运输体制已经形成,甚至已经到了习惯的地步,这个习惯一旦打破,想要重新恢复,所需要的时间,所耽误的军粮怎么办,而且春种之后的粮运,本身就是应该加紧的,因为前线要开战了。”

首节 上一节 63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