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43节

  他将防范的重点都放在了陈硕真老家的睦洲。

  甚至他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布局,将苏亶调任杭州刺史,苏亶调任扬州之后,李承乾又将杜构调了过去。

  苏亶是国丈,杜构是杜如晦的长子。

  还有歙州,前任歙州刺史是柳奭,现任的歙州刺史是胡演,前大理寺少卿。

  尤其他还在之前杀了陈硕真。

  方方面面都做足了准备,但是章家在衢州起兵了。

  然而又怎样,在李承乾的多方准备之下,章家起事的规模,远远无法比拟前世陈硕真起兵的规模。

  他们失败的会比任何人想的都要快。

  ……

  “陛下!”徐慧有些迟疑,但还是小心的说道:“妾身以为,章家或许是被逼急了。”

  “逼急了?”李承乾有些诧异。

  “是!”徐慧低头,说道:“陛下偶尔也带奏本来流光殿,妾身也整理过其中的一些。”

  李承乾平静的点点头,不光是流光殿的徐慧,还是裘芳院的武媚娘,李承乾都会刻意的让她们接触一些奏本,然后在一些不确定的事情上询问她们的意见。

  她们两人的看法或许还比不上朝中的一个侍郎,但是她们的视界总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是从李承乾的角度上来看问题。

  这和朝中的群臣总是会在不自觉中带上一些地方利益很有不同。

  “陛下虽然这一年来,对地方严格要求,但到了秋收时节,很多东西又一下子放了开来,有些地方官吏,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变本加厉一些,百姓那里没有多少油水,反而是地方世家,遭受盘剥的不少。”徐慧话说到这里,已经不好再说下去了。

  “你是想说官逼民反。”李承乾看了一眼有些紧张的徐慧,轻轻捏了捏她的下颚,然后低声道:“如今军前战事虽然不算激烈,但每日的粮草损耗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想要让粮草又快又及时的送到军前,必须要牺牲一些。”

  她的心中有所野心,章家有所野心,才会如此。

  “陛下!”徐慧抬头,看向李承乾,认真的说道:“陛下可能对江南的赋税情况了解不多,江南历来是朝中重税之地,朝中对江南的税收之重,在整个天下,恐怕也仅仅次于河北,如此或许是两相累加,才有了衢州之事。”

  “爱妃说得,朕又何尝不明白。”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但江南的事情,从大唐开国一直到如今,朝中虽然对江南赋税累有增加,但实际上江南的赋税,有一半又入了江南世家和官吏的口中,不然为什么江南这些年能一直平静呢?”

  徐慧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最后又咽了回去。

  是的,真正帮助朝廷在镇压江南的,其实还是江南豪族自己。

  “就拿这次衢州的事情来讲。”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淡淡的说道:“前因如何不重要,这一次衢州起兵,已经有三千健壮,上万百姓牵涉其中,一旦开战,这些百姓死伤过半都是轻的,而在战后,他们也将会被贬为奴隶。”

  徐慧轻轻的点头,起兵失败的后果,就是这样残酷。

  李承乾继续说道:“加上这一战过程中,衢州的世家豪族受创极重,衢州的土地也将会有大半空缺出来,朝廷会从杭州,睦洲,婺州,括州,越州,台州,迁移百姓过去……当然,世家和官吏一样会获利,江南的大局反而会有改观。”

  徐慧猛然抬头,难以置信的看向李承乾。

  “杜构会主持这一切,朝中也会有所获益,只是衢州的百姓会受苦而已。”李承乾摇摇头。

  衢州并非这一次东征的主要粮食供应地,而衢州的地形也没有多艰险,章叔胤支撑不了多久。

  徐慧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低声问道:“陛下,难道衢州的百姓,这一次就这么的受了无妄之灾吗?”

  “这就要看后续他们能活下来多少了。”李承乾轻轻抬头,说道:“至于剩下的,他们虽然会被贬为奴隶,但朕会将他们当中的一半老弱编入寿王府。”

  寿王李纇是张萱的女儿,张萱出身江南张氏。

  “寿王府在寿州,距离衢州并没有多远。”李承乾靠近徐慧,低声在她耳边说道:“当然,萧妃和凡儿这几个月给朕怀上也行,或者,你也可以。”

  徐慧顿时羞红了脸。

  这个时候,李承乾突然站了起来,徐慧下意识的抬头,有些期待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摸了摸她的下颚,然后平静下来,低声道:“衢州有人造反,朕得先处理完那边的事情,然后再过来找你。”

  “是!”徐慧深吸一口气,然后认真的点头。

  李承乾轻轻摩挲,然后大踏步的向殿外而去,丝毫不在意身后两双紧追的目光。

  衢州的事情,和徐慧的一番谈话彻底的理清楚了。

  剩下的,就是认真去安排的事情了。

  当然,这里面还是有一些问题要弄清楚。

  章家的背后还有没有人?

  ……

  转眼七月。

  天下大丰。

  贞观殿中,风尘仆仆的张大象拱手道:“启奏陛下,河北的秋收诸事已经都安排了下去,军前之事不会受太大影响。”

  “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秋收的事情,反而不必像春种那么紧张,今年辽东丰收,江北都护府也能够提供一定的粮草,后续天下粮草运送过去就行。”

  “是!”张大象稍微松了口气。

  今年春种的时候,他组织整个河北的民夫抢送粮食,之后又加紧运送,这才没有耽误到军前。

  到了秋收反而不需要那么紧张,一来是因为各地丰收,二来也是因为知道天下丰收,粮食必然会运送到军前,所以即便是延迟一两日,军前的士卒也不会在意。

  “还有衢州之事。”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说道:“朕原本还担心会有些意外,但是杜构和胡演出兵很快,崔义玄很快转守为攻,不过半个月,衢州乱局已定,甚至秋收也能抢救一二。”

  “是!”张大象拱手,然后低声说道:“陛下,那些造反的男丁能不能调一些到臣手里,用来调运军粮。”

  “不行。”李承乾直接摇头,说道:“那些人握了刀,沾了血,一旦到了军前,造反的心就会在北方蔓延开来,朕已经决定,让他们在当地修建沟渠。”

  “陛下,当地不怕吗?”

  “无妨!”李承乾摆摆手,说道:“那里的百姓经过衢州一战,都稍微有些收获,加上整肃吏治,生活宽松了不少,而且他们都知道,衢州当初的事情,压根还没有官逼民反的地步,虽然有所冲突,但这里面刻意的味道很重。”

  李承乾神色凝重起来。

  衢州的事情,完全就是章家一手推动起来的。

  然而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朝廷的反应会那么快。

  “陛下!”一名青衣内侍出现在殿外,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丘将军回来了。”

  “丘神勣回来了?这么快吗?”李承乾忍不住的站了起来,他看了殿外一眼,然后又看向张大象道:“卿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去河北忙碌吧,冬天马上就要来了,让民夫在秋天加紧一些,冬天便能早点休息。”

  “喏!”张大象肃然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大踏步的走向殿外。

  丘神勣没在别的地方,他在掖庭。

  就在当初李承乾关押陈硕真的掖庭小院外。

  御辇落下,一身黑衣黑甲的丘神勣,握着千牛卫,上前拱手道:“臣丘神勣,参见陛下!”

  “平身吧。”李承乾看了院内一眼,认真的看向丘神勣:“怎么样,这一路回来顺利吧?”

  “顺利!”丘神勣拱手,说道:“没有人沿途截杀,说明臣的判断是对的,这一次的叛乱没有江南其他世家的参与。”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抬头叹声道:“可惜了。”

  丘神勣松了一口气,点头说道:“是可惜了!”

  李承乾笑笑,拍拍丘神勣的肩膀,说道:“回去休息吧,这一个来月苦了你了,来回奔波。”

  “是!”丘神勣拱手,道:“臣告退。”

  李承乾点点头,目送丘神勣离开。

  是啊,可惜了,他们原本都以为,会能够牵连到其他一些人,没想到竟然没有。

  是啊,的确不应该有。

  真正的上层世家对于如今朝中的局面看的都比较清晰。

  如今虽然在安东大战,但实际上朝中的底蕴远还没有被逼出来的地步,他们就算是要试探也不是现在,而是过两年。

  李承乾转身,迈步走进了内院之中。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

  一名身穿淡黄色襦裙,神色有些狼狈的女子,跪在地上,就跪在陈硕真原本的位置。

  她的身上没有任何束缚,也没有被卸掉关节。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多少力量,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弱女子罢了,和陈硕真那种人完全不同。

  李承乾平静的走到了她的面前,陈硕志下意识的抬头,随即她身体一个哆嗦,赶紧叩首道:“民妇……罪妇拜见陛下!”

  “听说你还是个皇后?”李承乾淡淡的问道。

  陈硕志有些颤抖的叩首道:“外子谋反之事,罪妇全然不知情,到后来,一切已成定局。”

  “听谈吐,你还是有些见识的。”李承乾点点头,道:“朕只有一个问题,你是生是死,就看你的回答是否让朕满意了。”

  “陛下请问!”陈硕志赶紧叩首。

  “这一次,章叔胤为什么要谋反,他难道不知道他自己一点机会都没有吗?”李承乾问出了心里最想问的问题。

  “罪妇也不明白。”陈硕志低头,然后说道:“只是有一次外子曾经说过,辽东大战,朝廷必然紧急,若是能够一呼而起,说不定能有陈胜吴广之得。”

  李承乾皱皱眉,随即他就明白了过来。

  章叔胤之所以造反,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朝中在安东和高句丽的大战。

  便是当年在先帝东征高句丽期间,也是纷乱不停,更别说是现在。

  章叔胤要的,实际上就是在江南,打响反唐的第一把火,随后他希望其他人能够呼应而起。

  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陈胜吴广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因为天下对暴秦不满久矣,这才有了天下反秦之事。

  但是如今,大唐的统治稳如壁垒,他怎么可能会有机会。

  这里面的道理是说得对通的。

  前隋的灭亡一样是起于外战,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三十万大军镇守长城防线。

  李承乾现在十万大军征辽东,虽然不如前隋和秦朝那么多,但他不是先帝。

  所以,章叔胤才会起野心。

  加上从章叔胤起兵到结束,整个江南无一人呼应,足够说明原因仅止于此了。

首节 上一节 64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