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100节

  这个消息迅速传开。

  当听闻顾熙竟然要离开庙堂后,洛阳百姓无不深感震动。

  出行之日,刘保亲自手持紫色缰绳为顾熙驾车,文武百官身着红色朝服在道路两旁夹道相送。

  路过街市之时。

  洛阳百姓纷纷自发前来,为顾熙送行,抽泣之声,不绝于耳。.

  ————————

  “永建五年秋,太傅顾熙上表乞骸骨,请归故里。

  时朝议沸然,或言“国老去则柱石颓“,或言“圣主当效成王留周公“。

  帝临朝垂涕曰:“昔朕冲龄践祚,太傅引朕登九重,执手教以《泰誓》'天视自我民视'之道。

  今三朝元勋欲辞庙堂,朕虽万般不舍,岂能效孺子牵衣耶?”

  遂敕兰台令史作《太傅赋》以彰其德,布告四海。

  其文曰:“弭九州蝗灾而仓廪重盈,慑南匈奴、西羌之叛而边尘永靖,断窦氏,阎氏跋扈之谋而宗庙再安,此皆太傅秉枢衡、挽天倾之烈也。”

  及出行,帝亲执紫缰为御,百官朱衣夹道。

  洛阳民闻车驾过市,耆老焚香于闾右,稚子折柳于道旁。

  熙布衣素舆过开阳门,忽北风卷幔,露其皓首霜鬓,观者无不掩涕。

  时有归义羌豪伏阙长拜:“昔公释吾部于刀俎,活西陲生民万计,今公挂冠东去,犹闻当年笳鼓声!“

  帝闻之怆然,以玉鞭指南宫云台曰:“此间梁柱,当刻太傅之功,为千秋辅政铭。”

  ——《后汉书.顾熙列传》

第45章 泰山封禅,君臣相映

  顾熙说的不错,大汉的脚步并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离去而停下。

  但自他离开庙堂之后。

  整个庙堂却仍是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气氛总是有些莫名的沉重。

  刘保真的已经成长起来了。

  他虽然很伤心,但作为帝王,还是负起了帝王的责任。

  就在顾熙离开洛阳的没几日后。

  他便宣布改元“阳嘉”。

  向天下表明——

  大汉的新时代,彻底到来了。

  巨鹿。

  顾熙这一路返程,凡到一城,百姓、官员无不是自发前来相送。

  但若说哪里的百姓最为开心。

  自是冀州。

  顾氏于整个冀州的声望之高,远超旁人想象。

  在昔年那连续的天灾之中。

  整个冀州便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州郡,顾氏在这其中发挥的努力不知道救了多少人。

  尤其是巨鹿百姓。

  这也和顾氏一向的政策有关。

  当田地无产之时,顾氏往往会救助百姓,收购他们的田产,甚至是借粮种给百姓。

  且这些年来。

  顾氏从未停止过于巨鹿之地施恩于民。

  这种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

  当巨鹿百姓听说顾熙回到巨鹿之时,纷纷前来相迎。

  顾熙此时的表情也是格外复杂。

  他通读顾康当初留下的典籍,其中自然也包括家族的族史。

  忽然间他便想起了顾康当年临终前说过的话。

  巨鹿乃是心安之地。

  若是以往,顾熙是绝对没有这般心境能领略出这句话的深意的。

  但如今他还真的明白了这其中的含义。

  当他踏入巨鹿的这一刻起。

  整个人心中的躁动,就瞬间平静了下来。

  庙堂争斗;

  朝野状况;

  天下时局。

  等等这一切伴了他数十年的问题,竟真的在心中渐渐隐去,整个人也完全放松了下来。

  这注定是一件,震动整个冀州的大事。

  各地官员,还有豪族。

  几乎全都前来拜见顾熙。

  顾熙也并没有任何架子,亲自接见了他们。

  他整个人好像都变了。

  再也没有了昔日于朝堂之中的那种凌人的锐利。

  但举手抬足之间却还是能给众人带来很大的压力。

  这就是顾熙于整个天下的地位。

  哪怕他如今已经离开了庙堂,但却也根本没有任何人敢小觑顾熙。

  这场盛大的交际场面持续了数日。

  而随后,顾熙也未出乎顾易的预料。

  他真的静下心来。

  开始琢磨起了,左雄提出的政策。

  这注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顾熙的水平不及顾康的,他只能一点点的去想。

  根据这些年来治世的经验。

  细细的去考虑其中的各种问题。

  ——阳嘉元年,春。

  刘保就如原本的历史之中一般册立梁妠为皇后。

  但不同的是他却实行了如当初刘庄时一样的制度,根本没有赏赐外戚的打算。

  只是偶尔会和梁妠商谈国事。

  而也正是在此事之后。

  新制,再次开启。

  顾熙的离朝,确实是让刘保有了很大的转变。

  他的依靠没了。

  刘保不得不亲自面对一切问题。

  但或许是为了不让顾熙失望,刘保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太勤奋了。

  真的就如同当初的孝明皇帝孝和皇帝在世之时一般。

  也正是因为如此。

  整个大汉朝的新政就如同潮水一般向四地蔓延。

  任何时候的改制都注定会引起一场全面的大地震。

  但刘保显然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于天下颁布诏令。

  但凡敢有不遵法令之人,皆处重罚。

  不过这件事注定是要有麻烦的。

  哪怕是当年的刘秀再行度田之时,都会有种种麻烦,更何况刘保?

  这种事,注定见血!

  而且最关键的是,随着顾熙离开了洛阳越来越久。

  这始终悬于百官头上的利刃渐渐散去。

  百官们的心思也是自然活跃了起来。

  当下便有人联名上书,言新政之弊人心浮动之类的芸芸,想请刘保收回诏令。

  但刘保的处理方式着实是惊到了所有人。

  这其实只是百官的试探。

  但刘保却仿佛是知道这种扣子绝对不能开一般,将所有反对此事的官员或是罢免或是降职。

首节 上一节 100/2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