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03节
“唯原公子与诸君宽恕。”
谁都没料到刘备竟会如此直接。
这一番话,更是让在场之人皆是眼神微微一变。
甚至就连顾琛都怔了一下。
刘备轻轻叹了口气,认真朝着顾炜一拜后,这才再次看向了顾琛。
完全没有半点架子直接便跪在了顾琛的面前,轻叹了一口气悠悠开口道:“备一路行来,观京畿之变,觉其已有昔年光武明帝时之风。”
“此诚备之深悔也!”
“自光武皇帝再兴大汉以来,顾氏累世忠良,乃汉室柱石。”
“桓灵二帝昏聩,有负卿家;何氏乱政,实为社稷蟊贼。”
“公子锄奸之举,真乃再造之恩。”
“昔者备对子琰公子所为,实存私怨。”
“今方知此乃妇人之见,罪莫大焉!”
说着,他再次认真朝着顾琛一拜。
整个堂内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怔怔的看着刘备,万万没料到刘备竟然会如此直接。
刘备表情丝毫不变。
当他决定了一件事之后便不会轻易动摇。
他就是这种人!
京畿地区的变化已经彻底让他醒悟了过来,彻底意识到了当前的天下该以何法而解。
刘氏宗亲不足以兴大汉;
刘辩、刘协不被顾琛认可;
若想让汉室再兴,他又为何不能重走光武帝之路?
联顾琛,而正天下!
就亦如当年的光武皇帝刘秀和忠武侯顾啸?
他也不知道顾琛会不会认可自己。
但有些事有些话,他终究必须要做。
“备今至此,一者负荆请罪,二者欲与君共图大计。”
“虽才德菲薄,愿执前驱之鞭,赴汤蹈火以报汉室。”
“异日若能重光帝业,当亲率群臣,上告天地宗庙,下告天下万民。”
“黜桓灵之庙号,夺何氏之尊号,为顾公重建丰碑,改立谥号。”
说罢,刘备再次朝着顾琛一拜。
顾易一直都在紧紧的注视着这一切,此时心中亦是无比复杂。
他也没能料到,刘备竟会如此。
但仔细想想之后也便释然了。
顾氏的出现终究还是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太多东西。
其实现在这发生的一切就如同当年一般。
当年的他操控着顾啸于河北之地,率领精锐直接降了刘秀。
如今这一幕似乎要重新发生了。
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两者之间的实力差距更大了。
毕竟当初的顾啸并不是很强,而反观刘秀虽根基不稳但在明面上却强过顾啸。
但如今可不同。
顾琛现如今稳居三洲之地,麾下人马近二十万。
且都还是他亲手打下来的地方。
根基极为稳固。
而反观刘备于天下之间虽有些许名声,且麾下还有数万兵马,但却远远不及顾琛。
对于顾琛会做何种选择,顾易也不知道。
但他还是不由得思考了一下。
突然就觉着刘备貌似确实也挺合适的。
不过这合适的根本原因却不在刘备身上。
而是他的儿子刘禅。
刘禅别的不说
但在听话和长寿这一点上绝对能给顾氏极大的助力。
顾易早已下定决心,这一次绝不让神州陆沉再现。
若是能有刘禅这种皇帝在。
他届时绝对会轻松许多。
这绝对是一个最为适合顾氏的皇帝。
不过想归想,顾易却也并未想过干涉顾琛的选择。
——顾琛是这个时代的变数。
“先驱者”这个成就到底能不能完成,便全靠顾琛了。
他岂会在这种时候干涉?
而且按照顾琛的想法来看,打穿整个天下之后再立一个又有何不可?
堂内一片死寂。
众人皆默然不语,唯以目视而神会。
直至过了片刻,顾琛这才悠悠开口:“玄德公不必过谦。”
“是非功过,后世自有公论。”
“某区区虚名,何足道哉.”
说着,他缓缓站了起来:“至于联兵之策,吾意亦然。”
顾琛绝不会轻易做出判断。
他确实从未想过化家为国,但他心中的志向是能够完成顾熙当年没做成的大业。
除非真遇明主。
如若不然,顾琛宁愿届时扫清天下之后再立。
闻言,刘备眼眶猛地便是微微一红。
虽然顾琛才刚刚开口。
但他心中对于大汉那一直以来的担忧,竟忽然就弱了许多。.
——————
“建安四年春三月,青州牧刘备自荆州入洛,巡畿辅,察民变,谓左右曰:“顾氏有安邦定略,社稷之桢也。”
后入洛阳,得见琛于冠军侯府。
备未及寒暄,忽正冠整襟,长揖及地曰:“昔备愚妄,未解子琰诛何氏乃断腕救汉之义,妄以私情度公忠,此备之过也;”
今汉祚虽微,天命未改。备虽德薄能鲜,愿效光武兴汉之志。
若得廓清寰宇,定削桓灵庙谥,以儆后世;
黜何氏宗籍,以正纲常;
更定顾公谥法,彰其翼戴之功。皇天厚土,实鉴此心!”
——《汉末英雄录,顾琛篇》
第81章 洛水行祭,大战再起
这注定是会影响到整个天下的大事。
——对于这次结盟。
刘备无比的重视,更是直接提出了愿意指洛水立誓之言。
洛水对于现在的大汉而言,已经彻彻底底成为了整个大汉的圣水。
自昔年顾熙于洛水行祭后定天下后。
洛水便彻底奠定了其不同凡响的身份地位。
在这种谶纬迷信肆虐的时代。
总会有太多太多的人,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祭祀之上。
自天下乱世开始后。
纵观整个洛水的祭祀都未曾停过。
但顾氏子弟祭祀洛水之事,却从未发生。
对于顾氏而言。
洛水行誓亦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对于刘备的这个提议,顾琛只是在短暂的犹豫了一下后,便答应了此事。
随后——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