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82节
甚至邓绥直接将他定为了太子,就连顾熙还有了要亲自教导这个孩子的心思。
他想要为整个大汉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天子。
对于这事。
无论是刘祜也好,亦或是邓绥也罢,自然都是十分支持。
顾氏的子弟才能如何,天下谁人不知?
哪怕就算那些于地方为官的顾氏子弟,都要比一般的官员要有能一些。
这完全是顾氏教育方式的领先。
而且也并不是什么秘密。
但却无人能够完全学到,因为顾氏整体的氛围便与其他大族有着明显的不同。
如今顾熙若是能够亲自教导太子,或许真的能够教导出一个就犹如当初孝明皇帝那般的明君。
当然,对于此事亦是有人心事重重。
顾熙现在便已经权势至此了。
若是再成了天子的老师,以如今大汉重视师恩的情况下,他到时候得是什么样子?
就算不去管顾熙。
顾氏子弟岂不是也会得利?
顾氏已经四世辉煌了!
顾熙如今才三十多岁的年纪,便已经走到了这般地步。
难不成顾氏真的要与大汉同存?
这实在是让一些人难以接受。
很快,庙堂之上便渐渐有了“天子早已能够掌权,应让邓绥与顾熙还政于天子”的风声。
对于这件事,顾熙丝毫都不在乎。
其实大汉能够从天子接连崩世,以及多年的天灾中走出来。
他便可以说是已经完成了当初对刘肇的承诺。
也已经为顾氏的声望做到了极致。
还政又有何不可?
而且或许就是因为顾氏的存在,邓绥也没有想要一直掌权的意思。
眼看着此事就要成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刘祜拒绝了!
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他年纪还小,哪怕是还政于他,也需要顾熙与邓绥共治天下,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对于这个回答,百官可谓是始料不及。
甭说他们。
甚至就连顾易都是十分意外。
但仔细想想之后,也便坦然了。
刘祜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
如今可与历史完全不同,顾熙的出现已经彻底刘祜对邓绥有了改观。
现在的他可以每天享乐。
身上没有半点担子。
也没有那种时刻被废掉的危机感,该有的皇帝颜面都有。
甚至只要让顾熙和邓绥治理好这天下,将来的他在史书上也能留下不错的名声。
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真就成母慈子孝了呗?”
顾易有些哭笑不得,心中对顾熙的期待愈发强烈。
他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有着长寿卡的效果在,他带来的成就点会不会直接超过顾康?
这一切,都有可能!.
顾熙这种人,注定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的性格已经养成了。
自幼崭露头角,再加上此次平定天灾。
对于大业的渴望以及强烈的自信已经完全融入到了他的骨子之内。
就在元初三年天下渐渐恢复过来之后。
他便决意开始平患。
——先零王朝。
羌乱其实是这些年来大汉一直都未能彻底解决掉的问题。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先零王朝的出现与西域叛乱有关。
西域叛乱,大汉征兵。
羌人害怕远戍不归,后来掀起了大规模起义,滇零在北地郡自称天子,招募诸羌,立国威胁三辅之地。
但如今的大汉,形势已然全然不同
西域提前平定,加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早已将西域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屏障。
但哪怕是西域未乱,这连续的天灾亦是造就了先零王朝的出现。
其实早元初二年之时,顾熙便已经派遣人前去平乱。
但却想着百姓疲敝,他并未大规模动兵。
如今大汉既已然休整了过来。
他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顾熙与顾啸顾晟完全不同,他更像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深谙人心之道。
他明白,在实力已然恢复的大汉面前,四方蛮夷心中唯有畏惧。
也正是因为如此。
为了此次出征,顾熙可谓大造声势。
甚至兵峰未至,便已经到了天下皆知的地步。
顾熙如今的威名,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当年他北上一举打穿南匈奴鲜卑乌桓联军的战绩可摆在那里。
这种人心上的攻势是完全没有办法避免的。
先零王朝本就是诸羌部落联合。
当听闻这个消息之时,几乎瞬间大乱。
大汉的强盛早已刻进了他们的心里。
本就脆弱的联盟在这一刻起,彻底崩散。
随着辅政狼莫被人刺杀,先零王朝的结局便已然注定。
一个个部落相继来降。
大汉的神威竟隐隐有了昔年之势,四方蛮夷皆臣服,三辅之地的羌患,彻底解决!
——元初六年。
西南夷各部落不满大汉,越嶲郡夷人首领封联合周边各部落,集体反叛,甚至还攻陷了几个县,杀官夺民。
顾熙亲率大军前往平叛。
他依旧是利用着大汉的大势,于人心上给予打击。
一边于暗中拉拢各个部族,一边同叛军主力作战。
这是一场早已注定了结局的战争。
除非有那种真正如铁桶一般的死盟,不然的话要想完全避免掉顾熙的攻心之策是完全不可能的。
尤其是如今的大汉早已恢复了过来。
无论是从兵力也好,亦或是装备也罢,大汉将士都不是这些夷民能够比得了的。
在经过一场大战之后。
汉军大胜,斩首近两万余人。
反叛的三十六个民族皆降。
顾熙于益州制定了新的政策,调整朝廷对夷民的制度,减少赋税,并行羁縻政策收揽人心。
他就像是一个修补匠一般。
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将大汉因为这些年天灾所出现的漏洞全都堵上。
然而,世事难料。
就于元初九年,洛阳送来的消息还是让顾熙不得不停下脚步。
——邓绥患病了。
其实这也算是正常现象。
自顾熙当初北上之后,邓绥便已经兼顾起了赈灾之事。
哪怕顾熙已经制定出了详细的制度。
但这却也注定是一件极为耗费心血之事。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