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298节

  王翦说道:“一个月内,便可以启程。”

  嬴政心中有些不快,一个月内,刚刚启程,等他率领大军走到楚地的时候,公子高的尸体恐怕都已经面目全非了。

  这时候,李水在旁边说道:“陛下,可以让李信将军,先行率领三千人。而王老将军的大军,随后再去。”

  嬴政正在考虑,淳于越忽然站了出来,说道:“万万不可。三千人,太过凶险,稍有不慎,不仅会稽王无法救出来,李信也有危险。”

  朝臣们纷纷点头称是。李信毕竟是一国大将,若被项梁杀死,那么贼军声势大振,附逆者更多,平叛就难了。

  李信诧异的看了淳于越一眼,发现他一脸关切,心想:这老头,也不是木头一根,心中还有些亲情啊。

  朝臣们纷纷向嬴政建言,阻止李信前往。

  李水见嬴政犹豫不决,说道:“陛下不要忘了,昔日李信将军,只用了一个月,便平定了匈奴。而项梁相比于匈奴,何止弱了百倍?三千人,足矣。”

  他见嬴政还不表态,又说道:“臣,愿意陪同李信将军前往。”

  此言一出,那些反对的朝臣,忽然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李水在心中暗骂:人心,真是坏了。

  这些朝臣,巴不得李水离开咸阳,让自己过上几天好日子。如果李水能永远的留在楚地,那更是要弹冠相庆了。

  嬴政盯着李水看了一会,忽然说道:“你可有把握?”

  李水说道:“臣乃谪仙,自然有把握。”

  嬴政点了点头,说道:“好。朕便给你们三千精兵,尔等日夜兼程,奔赴楚地。”

  李信和李水都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商议王翦怎么带着十万人马出兵了。这些东西,李水和李信没有再听,他们两个快步出了议政殿。救人如救火啊。

  两人在宫中快步行走,忽然,李信拍了拍李水的肩膀:“槐兄,想不到关键时刻,你竟然如此相信我。”

  李水摇了摇头:“我只是舍不得贤侄啊。”

  恰逢扶苏从不远处经过,听了李水的话之后,顿时打了个寒战,掉头就走。

  李水叫道:“扶苏贤侄,愚叔说的不是你。”

  扶苏跑得更快了。

  李水有点无奈的挠了挠头,对李信说道:“莫非是人年纪大了,格外的多愁善感?公子高这家伙,只是叫了我几声叔父而已,我竟然有些不忍他赴死了。”

  李信也点头说道:“是啊。公子高也曾经唤过我叔父,我这心中,也有些割舍不下。”

  两个人议论了一会,李水说道:“我要回商君别院准备一番。”

  李信也说道:“我要去营中挑选一些兵卒。咱们两个时辰之后,在商君别院会面,如何?”

  李水答应了,随后两个人分别了。

  李水没有走远,又折返回来,去了虞美人的寝宫,美其名曰是去跟伏尧道别,可是他百分之八十的话,都是跟未央说的。

  李水讲了一番自己忠君报国,千里救人的畅想,未央公主听得又是钦佩,又是担忧。右手紧紧的握着一块丝帕,说道:“先生一路小心,我……我在宫中,时时念着你的安危,若你战事得胜,要速速回咸阳,好教人放心。”

  李水点头答应了,然后在未央的目送中,雄赳赳气昂昂的走了。

  至于李信,他也没有去军营,而是回了自己家。

  每到出征前夕时候,李夫人都格外温柔,有时候李信还可以适当的发发脾气,而李夫人也会千依百顺。

  李信享受够了,这才在李夫人的依依不舍中,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大门。

  结果他刚刚出来,就撞上了正从街上经过的李水。

  两人四目相对,都有些诧异。

  李水干笑了一声:“李兄,尚未去军营?”

  李信干笑了一声:“槐兄,还没回商君别院?”

  两人沉默了几秒钟,几乎同时说道:“两个时辰后,在商君别院碰面吧。”随后,分道扬镳。

  李水急匆匆回到商君别院,挑选了一百名武艺高强的匠户。

  自从招惹上墨者之后,李水就在训练这一百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算是用上了。

  这一百人,人人身上配着强弓劲弩,个个以一当十,而且忠心耿耿。

  李水说道:“你们便是我的心腹。到了楚地之后,不用管旁人,不用管战事如何,一心护住我便可以。”

  这一百人轰然允诺。

  相里竹在旁边看的直笑。

  李水又说道:“进入楚地之后,在解救公子高,也就是会稽王之外,尔等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斩杀项梁亲族,以及他的同党。若有人自称是我的故交,那就将他们绑了来见我。若这些所谓的故交老老实实,倒也罢了。若他们敢胡言乱语,污蔑我与反贼有勾结,则就地正法。”

  这一百人又大声地答应了。

  李水长舒了一口气,心想:这一次,一定要了除了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李信在军营之中,对着三千人训话:“昔日,本将伐楚失败,沦为笑柄。尔等随我赴楚,也死了不少同袍。今日,本将带你们再战楚地,将丢失的脸面找回来。将血海深仇,彻底清算。”

  三千人齐声呼和,竟然喊出了千军万马的声势。

  李信拔出宝剑,大吼一声:“开拔。”

  三千人,个个神色激动,翻身上马。

第347章 乱军心者必杀之

  李信的三千人马,带足了十日口粮,然后向商君别院汇合而来。

  等他们赶到商君别院的时候,李水的一百人也已经准备停当了。

  李信看了看这一百人,忽然奇怪的问李水:“槐兄,你的人带了多少粮草?”

  李水说道:“三日。”

  李信大惊:“莫非你有仙术,可以让我们三日之内,抵达楚地?”

  李水纳闷的看着李信:“还有这等仙术?跨马加鞭,抵达楚地,怎么也要十日吧。”

  李信茫然了:“既然需要十日,你为何只带三日口粮?”

  李水说道:“李兄,我等此次是平叛,不是灭国。沿途经过郡县,随时征粮便可以了。我带上三日口粮,只是防备行军到荒无人烟的所在,无法征粮而已。”

  李信皱着眉头说道:“然而,天下统一不久,人心不稳。若在平日,倒也罢了,如今项梁造反,那些豪强自然蠢蠢欲动。一些地方官也阳奉阴违。若他们不肯给粮,如何是好?”

  李水笑了:“这更简单,凡是不肯给粮的,都是反贼,就地消灭便可以了。我们这一次,不就是去平叛了吗?”

  李信总觉得李水的思路有点奇葩,但是仔细想了想,好像也没有错。不过他比李水谨慎一点,命大军带了五日口粮。

  李水身后的一百匠户也有点不安,小声对李水说道:“大人,万一我们迷路了,三日之内都找不到粮食,如何是好?”

  李水满不在乎的说道:“这有何妨?向李信军中借粮便可以了。那边三千人,一人少吃一口,便有你们的了。”

  李信身后的士卒一听这话,全都咧了咧嘴,心想:看来咸阳城中的传言没错啊,谪仙确实有才华,就是无耻了点。

  匠户顿时眼前一亮,然后说道:“那我们索性不带粮了。一身轻松,肚子饿的时候,就跟他们借。”

  另一人说道:“锅灶也不用带了,等他们做好了,吃两口也就是了……”

  李信的士卒都懵了:商君别院的人,为何全都如此无耻?

  最后还是李水深明大义,把这些蠢蠢欲动的匠户和喝止住了,而李信的士卒则大大的松了口气。

  当一行人整装待发的时候,咸阳城中,忽然出现了很多车马,那是前来送行的朝臣。

  李信眯着眼睛望了望,有些奇怪的说道:“我粗略看了一下,满朝文武都来了。不仅有咸阳权贵,还有关东豪强。怪哉,你我二人,何时如此受欢迎了?”

  李水笑眯眯的说:“他们的子弟都在我商君别院读书,他们敢不来吗?”

  李信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他们佩服我一腔忠勇……”

  李水有点无奈的看着他:你哪来的自信?

  这时候,淳于越从朝臣之中走出来,走到李信马前,说道:“李信啊,你为人粗鄙鲁莽。本来老夫觉得你乃不可雕之朽木,已经懒得在你身上费神了。不过你毕竟是李姬胞弟,她临死的时候,念念不忘的便是你,曾经几次求我,对你多多照看。因此上,即便你再不堪大用,老夫也只得……”

  李信听得火大,对李水说道:“槐兄,我在十里之外等你。”

  随后,一声呼哨,李信带着三千人马走了。

  尘土飞杨,呛得淳于越治咳嗽。淳于越咳了一阵,嘀咕了一声:“都是金玉良言,老夫只说了个开头。”

  然后他远远的看着李信的队伍,提高了声音喊了一声:“楚地险恶,你军士太少,切莫贪功冒进,一切小心为上啊。”

  可惜,李信已经骑着马走远了,根本没听到。

  李水有点无奈的拍了拍淳于越的肩膀:“淳于博士,以后直接聊干的多好?”

  淳于越叹了口气,对李水说道:“到了楚地,只盼你们两个不要胡闹。”

  随后,淳于越摇了摇头,向咸阳城的方向去了。

  紧接着,是伏尧和周青臣几个人前来告别。至于那些因为子弟在商君别院读书,不得不来的人,则远远的露了个脸,也就算了。

  伏尧对李水说道:“本来阿姊要亲自来道别的,但是母亲不许,说什么容易扰乱军心。”

  李水笑了笑,对伏尧说道:“无妨,有个三五十日,我便回来了。我不在这段时间,你多与周青臣、景告、魏丈等人亲近亲近,提防阴险小人,他们可能趁机中伤我。”

  伏尧答应了。

  随后,李水也引着身后的一百人,缓缓走了。

  等他们离开之后,王绾和李斯很快笑眯眯的凑过来,走到了伏尧身边:“伏尧公子,如今天下方安,我大秦正是用人之际。公子万万不能懈怠啊,如今谪仙外出,公子没有了师父。不如由我二人暂代此职,教授公子一些东西,如何?”

  伏尧看着他们两个,心想:师父果然料事如神啊,这两个阴险小人,上次刚刚向父皇写了秘奏,现在又来拉拢我了。

  不过他不动声色,反而沉稳的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有劳二位大人了。”

  李斯和王绾喜不自胜,簇拥着伏尧走了。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培养和伏尧公子的感情,那就一切都好办了。如果事情顺利的话,甚至可以离间伏尧和槐谷子。

  等槐谷子从楚地回来,发现一切都变了,那岂不是大快人心?哈哈哈哈……当然,前提是槐谷子还能回得来。

  李斯笑得很开心,而商君书院中的李渔就有点苦恼了。

  他是被李斯强行塞进来的。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规划是通过举荐入朝为官,什么文学,什么算学,什么常识……他根本就没怎么研究过。

  到了商君书院之后,十天一小考,每月一月考。并且按照名次排名。每一次李渔都是倒数第一名,真是丢人现眼。

  起初的时候,他还告诫自己,自己只是一个细作而已,没必要这么认真。可是同窗的鄙视,讲师的嫌弃,无时无刻都在折磨着李渔。

首节 上一节 298/1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