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642节

  淳于越瞪了瞪眼睛:“那你又凭什么说,儒学不能治理东周时候的天下?”

  李水微微一笑,拿起一只大毛笔来,饱蘸浓墨,然后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很丑的大字:实践出真知。

  李水说道:“宋襄公空谈仁义,结果如何?沦为笑柄。而我大秦行法家,兼并天下。事实俱在,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吗?”

  “譬如淳于博士面前有两碗汤。一碗汤有毒,一碗汤没有毒。我已经捉来两只老鼠,试的明明白白了。而博士你还要从气味到色泽,一通议论,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淳于越张口结舌。

  而商人们都嘿嘿笑了两声,然后拿出纸笔来,笔走龙蛇记下来谪仙的话:实践出真知。

  淳于越说道:“那么……那么谪仙现在为何又要推崇商贾之道了?”

  李水说道:“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时候的大秦,和兼并天下之后的大秦一样吗?”

  “战国末年,百姓已经打了几百年的仗,苦不堪言。这时候我大秦为民请命,要一统天下。然而如何一统天下?内则有取之不尽的粮草,外则有能征善战的将士。”

  “因此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所有秦人都绷紧了一根弦,终于用十年时间,扫平天下。这十年,秦人受了不少苦。”

  “而大秦已经得到了天下,再推行严刑峻法,将百姓当做牛马一样压榨。可以吗?百姓定然心怀不满,天下也不会安宁。”

  “因此,本仙分析了一下,认为百姓要的很简单,便是安居乐业而已。”

  “因此我先是提高了粮食产量,让百姓不用饿肚子。然后又行商贾之道,互通有无,让百姓富足起来。”

  “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妙处了。如今大秦天下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外邦不战而降。这不是正好证明商贾之道是有用的吗?”

  淳于越的嘴唇动了动,有些无力的说道:“然而……然而商贾狡诈,贱买贵卖,长此以往,人人都想做商贾,都想挣快钱。还有人耕田吗?还有人做工吗?我大秦不是会迅速的衰落下来吗?”

  李水微微一笑:“淳于博士所说的重农抑商,已经是老黄历了。依然是犯了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错误。”

  “那时候天下贫瘠,产粮极少,百姓辛辛苦苦耕作一年,也不过能勉强维持饿不死罢了。所以朝廷要重农抑商,免得耕夫太少,造成饥荒。”

  “而现在呢?自从本仙实行代田法,实行化肥以来,粮食已经不再是问题了,少几个农夫也没什么关系。”

  “而由于现在不再抑制商贾,粮价一直在不断上扬,现在种田反而变得有利可图了,据说今年的垦荒面积,较往常年大大增加了。”

  李水纳闷的看着淳于越:“博士不会不知道这些事吧?”

  淳于越张口结舌。

  李水笑了:“如此说来,博士只是凭着自己的印象,便说一旦商贾多了,农田就会减少吗?”

  李水摇了摇头,饱蘸浓墨,又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那些商贾个个醍醐灌顶,又开始记笔记。

  李水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商贾的出现,并没有导致人心思乱,变得阴险狡诈。商人,其实是最公平的人。”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卖的贵了,我自然去找别人。你这次骗了我,下次再也没有人与你做生意。长此以往,百姓反而会越来越诚实啊。”

  在场的商贾都使劲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淳于越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然而……如此说来,儒学之道,再也没有用了吗?”

  李水说道:“以后的事,谁说的准呢?至少短时间内,是用不着了。以后即便用得着,也可能是修正过的,譬如外儒内法,譬如霸王道杂之。”

  “儒学用来装门面,自然是富丽堂皇,十分好看。然而真的要驾驭一个国家,还是需要一些手段的。”

  “不过本仙觉得,儒学修身之道,倒也不错。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稍加变通,使儒学成为修身养性的东西。德与法相辅相成,对安定天下百姓,或许有意想不到的用处。”

  “至于治国嘛……似乎有些不太合适了。一个国家,何其庞大,而国家也在一直变化之中。靠着数百年前,圣贤的只言片语就要治国。本仙担心,会害了天下人啊。”

  淳于越有些颓然的坐在椅子上。

  他沉默了一会,然后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向李水拱了拱手,说道:“谪仙高论,老夫……受益匪浅。”

  随后,他有些蹒跚的向外面走。

  李水要送送他,淳于越摇了摇头:“不必了,老夫有些事要再想想,有谪仙在旁边的话,想不清楚。”

  李水干笑了一声:“那在下先回去了。”

  淳于越点了点头,用缓慢的步伐向大门口走去。

  这时候,李水的声音还在不断地飘到耳朵里面。

  淳于越听到李水说:“今日,我们讲特殊矛盾与普遍矛盾。在讲之前,我先要讲一个概念,叫试点……”

  后面的话,淳于越就听不清楚了,他已经走得够远了。

  他上了马车,准备回自己家了。

  马车摇摇晃晃,淳于越的心也越来越空荡荡的。

  今天晚上,他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被抽空了。

  不是体力上被抽空了,而是思想上被抽空了。

  多年以来,淳于越都用儒学武装自己,他持身甚正,无论遇到什么难事,都能从儒学中找到解决方法。

  淳于越觉得,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难倒自己了。

  但是今天他忽然发现,自己一直信奉的儒学,竟然有可能是错的?

  难倒用儒学作为治国之道,真的错了吗?

  淳于越摇了摇头:“怎么会?怎么会?我怎么会因为谪仙的一席话,就对圣贤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很快,淳于越忽然惊讶的发现,原来这种怀疑早就根植在内心深处了。他一直没有理会,一直选择了忽视。

  从多久以前?就有人抨击过儒学不切实际,抨击过儒学法先王而不法后王。

  那时候,淳于越虽然不以为然,但是心里面已经悄然有了裂痕。

  这一次,李水沿着裂痕,直接把他坚守的东西击碎了。

  淳于越叹了口气,掀开帘子向马车外面看了看。

  几年前还十分荒凉的咸阳城,外面竟然有了不少灯光。

  是摆摊的小贩,这些原本穷困不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人,纷纷来商君别院摆摊,养活一家老小。

  淳于越听到他们的交谈声,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这样的快乐,以前似乎并不多见。

  忽然,他想起来扶苏的话:若天下大治,用的却不是儒学之道。孔孟是高兴还是愤怒呢?

第613章 仙儒大辩论

  淳于越回到家中之后,一夜未眠。

  第二天早晨,他努力的让自己睡了两个时辰,然后把儒生们都叫来了。

  这些儒生一向视淳于越为领袖,忽然大早晨的被淳于越叫来,个个都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淳于越看着他们,幽幽的说道:“诸位,近日老夫遇到一件难事,始终想不明白,希望你们能为我解惑。”

  这些儒生都说道:“淳于博士乃当世大儒,连你都想不明白的事,我们又如何能想明白。”

  淳于越摇了摇头:“不然,集思广益,总是好的。更何况,这种事连那个厚颜无耻之徒都能说的头头是道,你们又为何讲不明白呢?”

  淳于越没有直接说李水的名字,但是这些博士听到“厚颜无耻”四个字之后,立刻就明白了,这是在说谪仙。

  毕竟这四个字,已经与谪仙划上等号了。

  有博士站出来,一脸真诚的问道:“不知道淳于博士所说的是什么事?”

  淳于越说道:“儒学,究竟能不能治国。”

  博士们面面相觑,有些纳闷的说道:“这个……需要讨论吗?”

  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根本不算是问题,儒学当然能治国了。

  克己复礼,任何人都循规蹈矩,然后达到圣人口中的贤者盛世,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淳于越闭上眼睛思索了一会,然后将昨天晚上的事说出来了。

  淳于越,昨夜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他的思想几乎被槐谷子一举击溃了,但是天亮之后,他还有点不甘心,于是找来了这些儒生。

  淳于越将儒生找来,并不是想要讨伐李水,而是想听听这些儒生的意见,给自己一点力量。

  这对于一向自信的淳于越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然而,儒生们听完淳于越的讲述之后,个个义愤填膺,开始讨伐李水。

  有的儒生说道:“谪仙竟然要灭绝儒学,真是太过狂妄了。”

  淳于越一愣,说道:“槐谷子,倒也没有说要灭绝儒学,只是说,儒学可以修身齐家,不能治国平天下。”

  儒生们七嘴八舌的说道:“这与灭绝儒学有什么区别?”

  “不能治国平天下的学问,那不是和最近从孔雀国传来的佛学一样了吗?”

  “这是要断绝我中原文化的根基啊。”

  淳于越有些愣神:“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儒生们义愤填膺,到后来淳于越根本插不进嘴去了。

  但是当淳于越询问这些儒生,谪仙昨日的说法有什么错误的时候,这些儒生却又没有回答上来,而是不停地岔开话题,说槐谷子其心可诛。

  后来淳于越闹明白了。自己是当世大儒,自己都不能解决谪仙的问题,这些人又怎么可能解决得了?

  淳于越摇头叹息,走到了庭院当中,将那群儒生留在屋子里面,让他们自己在里面瞎激动去吧。

  淳于甲悄悄地走过来,对淳于越说道:“主人,你这两日为何总是愁眉不展?”

  淳于越呵呵笑了一声:“昨天晚上,我还只有一个大惑不解之处,到了今天早上,却有两个了。”

  淳于甲一脸诧异的看着淳于越。

  淳于越说道:“昨天晚上,槐谷子对我的儒学大发议论,让我无可辩驳。而今天早上,这些儒生又开始讨伐槐谷子。可是他们究竟有什么底气讨伐槐谷子,我又想不明白。毕竟他们看起来除了一腔热血之外,也没有提出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淳于甲思索了一会,对淳于越说道:“主人,谪仙的问题,小人才疏学浅,说不明白。但是儒生们的事,小人有一些想法。”

  淳于越奇怪的看了看淳于甲:“说来听听。”

  淳于甲说道:“儒生们,毕生所学,都是儒术。他们靠着儒术,找到了志趣相近之人,结成了好友。又靠着儒术,入朝为官,做了博士。”

  “他们还想靠着儒术,治国平天下。而大秦一旦真的行儒术,必定要重用儒生,那么这些人就可以变成朝中重臣了。”

  “因为,无论儒生们能不能想出道理来驳倒槐谷子,他们都要反驳槐谷子的,因为这个关系到身家性命,关系到前途。”

首节 上一节 642/12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