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75节
李水忙着串联朝臣,旁边的李信垂涎三尺的说道:“槐兄,府中要宴饮了?这次有什么美酒?有什么菜肴?”
李水干咳了一声,说道:“李兄,这次宴饮,是为了联络新朋友。你我二人,是生死至交,你就不必来了。”
李信说道:“无妨,无妨,我这人喜欢热闹。”
李水瞪了瞪眼,说道:“如今馒头卖到五百钱一个。我宴请朝臣,可是大出血啊。用无数钱财,换取他们的支持。而李兄呢,饭量又大,且又帮不上忙,简直是浪费粮食。”
李信一脸伤心:“槐兄,想不到你如此无情无义。”
李水干笑一声:“李兄,我是为你好。你已经几天没回家了?多陪陪自己夫人吧。”
李信忽然高声喊道:“槐谷子无情无义,喜新厌旧。昔日有求于我,日日请我饮酒。如今结交了新友,便将我排斥在外了。诸位,你们仔细想想,将来槐谷子结交了新人,你们便也像我一样……”
李信还没说完,李水就伸手堵住了他的嘴。
李水喝到:“李兄,你这是拆我的台啊,你这样大声嚷嚷,我还怎么结交朝臣?行行行,我怕了你了,我请你赴宴还不行吗?”
李信嘿嘿一笑:“既然槐兄诚心邀请,我就不推辞了。”
说完之后,李信笑眯眯的走了。
李水有点无奈的摇了摇头:“此人,越来越无耻了。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可要提高警惕,不要被他污染了啊。”
议政殿附近的朝臣已经走光了,李水也准备离开,这时候,有个小宦官急匆匆地跑过来,低声对李水说道:“谪仙大人,陛下在书房已经等候多时了,快随我来吧。”
李水心中一惊:“等候多时了?朝议结束才多长时间?难道……陛下匆匆结束朝议,就是为了单独召见我?糟糕,不会是要让我炼丹吧?”
这一路上,李水心中忐忑不安,绞尽脑汁的想怎么敷衍嬴政,再拖延一段时间。
短短几分钟内,他已经打了好几个腹稿:“仙丹难得,还没有炼制出来?缺少了一味药材,需要再等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要等合适的时辰?”
李水还没想好,书房已经到了。
那小宦官急不可耐的向里面说道:“禀陛下,谪仙大人到了。”
这下好了,李水想在外面磨蹭一会也不行了。只能硬着头皮走进去。
书房当中,只有嬴政一人,连端茶递水的小宦官都没有。
李水更加忐忑了,这么神神秘秘的,恐怕真的要炼丹了。
他无奈的叹了口气,向嬴政行了一礼。
嬴政指着一张席子说道:“坐。”
李水坐了下来。
嬴政目光意味深长的盯着他,直到看的李水心中发毛,才淡淡的说道:“今日在朝堂之上,你是直击要害啊。”
李水一愣:“什么意思?不是炼丹的事?”
嬴政又说道:“朕本以为,你是谪仙下凡,对于仙术,了如指掌。而对于人间的政事,未必清楚,可今日朝议之时,朕发现你见解独到,颇为难得。将伏尧交给你,朕很放心。”
对于夸奖自己的话,李水自然是照单全收。口中一边说着惭愧,脑子里面一边思索着:“今日朝议?我说什么了?”
今日朝议的内容很简单,除了与马凌暑辩论之外,就是听嬴政宣布对王氏的处罚了。
而李水发表见解的部分,应该就是……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公卿架空君王?
一瞬间,李水忽然明白过来,嬴政指的是什么事了。
嬴政看着李水,满眼都是感慨:“昔日,朕也单独召见过你一次。那一次,是问你仙界之事。今日朕再召见你,却是问你人间之事。”
“朕自号始皇帝,欲令我大秦传递万世而不易。此事,并非靠着朕的威严便可以做成的。尧舜禹,夏商周,自古无不灭之朝代。朕每每念及于此,夜不成寐啊。今日,倒想听听你这谪仙人的说法,你可有办法,令我大秦万世不绝?”
李水厚着脸皮恭维道:“不日陛下便可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这大秦有仙人照看,岂会破灭?”
嬴政微微一笑,说道:“朕做了仙人,便不理这些俗事了。今日只谈人间事,不谈仙界事。你直言无妨。”
李水想了一会,说道:“以臣看来。朝代灭亡,无外乎三种原因。其一,外族入侵。比如西周,犬戎攻破镐京。若非我大秦先祖,护送周平王建都洛邑,周祀绝矣。”
“即便迁都洛邑之后,周室依然是风雨飘摇,北方蛮族,屡屡叩边。先有卫国被灭,后有邢人被迫南迁。若非齐桓公尊王攘夷,中原怕是夷狄的天下了。”
嬴政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朕令蒙恬率百万大军,驻守北方,便是要抵御外患。”
李水又说道:“这第二个祸患,则来自庙堂之上。朝臣功高震主,贪恋权力。他们遇见陛下这样的雄主,自然不敢妄动。若遇见一些文质彬彬,彬彬有礼,喜好儒学,讲究仁义的暗弱之君,那就……”
嬴政意味深长的看着李水,说道:“暗弱之君?你说的是扶苏吗?”
李水连忙摇头:“臣只是举个例子,绝无所指。”
嬴政笑了笑,然后叹了口气,说道:“北方的祸患,倒容易解决,无非是厉兵秣马,训练士卒罢了。而庙堂之上的祸患,才是真正的大祸啊。”
“商汤原本是夏之藩国,周文王,亦是纣王臣子。更不用说,田氏代齐,三家分晋。这些不甘寂寞的朝臣,才是朝廷最大的祸患啊。”
“对于这些人,若弃之不用,如何治理天下?他们不是夷狄,可以一举灭掉,再无祸患。因此,既要用他们,又要防他们,难啊。”
李水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即使在后世,皇权与相权之争,也一直是庙堂斗争的一大主题。
嬴政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的皇帝,能迅速的认识到这一点,不愧是千古一帝。
李水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到嬴政说道:“那第三个祸患,又是什么?”
李水说道:“第三个祸患,来自庙堂之外。那些黔首,那些百姓。一旦活不下去,便有可能造反。走投无路之人,很容易被煽动起来。到那时候,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这是最惨烈的改朝换代的方式。往往要战乱数十年。死伤无数百姓。而前朝的公卿贵族,往往被屠戮殆尽。”
嬴政听了这话却笑了:“此言差矣。黔首怎么会造反?自古至今,唯有王侯将相,对皇位有觊觎之心。那些黔首,胆小无知,也无此能力。”
李水也没有争辩。确实在秦以前,从来没有农民起义。否则的话,陈胜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不会那么石破天惊了。
嬴政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来黔首不会造反的结论,倒也情有可原。
嬴政将身子向李水的方向凑了凑,说道:“朕之心病,全在第二个祸患上面。你可有良策,令朝臣循规蹈矩,永无叛逆之心?”
李水犹豫了一会,忽然心中一动,似乎,还真的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李水有点犹豫,有点不敢说。
这办法说出来,他就会变成第二个商鞅。
在使秦强大的同时,会遭受到无穷无尽的非议,最后如同商鞅一般,受车裂之刑。
第110章 给你上一课
李水犹豫不决,欲言又止。而嬴政的目光何其敏锐,一下就看穿了李水。
嬴政问道:“你有办法?”
李水干笑了一声:“这个……”
嬴政又问道:“你不敢说?为何?”
李水苦笑道:“陛下真是慧眼如炬啊。臣,确实有点不敢说。”
嬴政这次倒显得很有耐心:“为何?”
李水说道:“因为臣想起来几个人。比如商鞅,比如吴起……”
嬴政神色一动,说道:“变法,可以消除第二个祸患?”
李水有点无语,心想:“嬴政的关注点,总是这么专一啊。现在说的不是祸患的事,是一旦变法,我就要死的事啊。”
好在嬴政很快反应过来,朝李水微微一笑,说道:“你放心,朕绝非庸主,定然保你一世平安。”
李水沉吟了一会,觉得自己这办法还是应该说出来。
现在外面有不少人对自己喊打喊杀,不说这个办法,照样要被人害死。倒不如专心致志帮助皇帝解决问题,总算还有个靠山。
更何况,嬴政已经知道自己有办法了,自己坚持不说,今天恐怕就走不出书房了。
于是李水说道:“陛下,办法确实有一个,不过需要从长计议,绝不可以操之过急。否则臣必定受千夫所指,死无葬身之地。”
嬴政的身子又向前凑了凑,问道:“是什么办法?”
李水分析道:“朝臣之所以能威胁皇帝。无非是因为,朝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若都像我和李信这样,意气相投,做至交好友,那倒也罢了。可关键有些人,形成了上下级的观念。”
“君是君,臣是臣。臣子之间,本应当是平等的。政见相同,可以饮酒作乐。政见不同,可以互相争辩。”
“可如果臣子之间,有了主仆之分,那就难以控制了。比如王氏,便是主,依附于王氏的马凌暑等人,就是仆。”
“他们名义上与王氏同朝为官,可实际上呢?唯王氏马首是瞻,听从王氏的吩咐。因此这些人,只能发出王氏一个声音。王氏一旦有想法,便可以利用麾下朝臣,大造声势。这就很可怕了。”
嬴政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问道:“那你以为,应当如何解决呢?”
李水说道:“想要解决,先要去寻找它的成因?为何马凌暑等人,唯王氏马首是瞻?因为他们的官位,是靠着王氏来的。”
“臣听闻,在大秦想要做官。有三种途径。其一,军功授爵。其二,贵族恩荫。第三,举荐贤能。”
“军功授爵之策,在秦灭六国之时,功莫大焉。然而如今海内一统,再无战事。想要靠军功做官,就比较难了。因此如今要做官,主要是后面两条。”
“而贵族恩荫和举荐贤能这两条,恰好天然的就容易让朝臣联合起来。”
“贵族恩荫之下,父为官,子亦为官。就如同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人,他们在朝堂之上,能不抱团吗?这庙堂,快要变成他们王氏的宗祠了。”
嬴政有点无奈,这李水的道理,确实是一针见血,可是这家伙,总喜欢夹带自己的东西,说几句,便要诋毁政敌两句。
李水又说道:“至于举荐贤能。君王的着眼点,在于贤能。而朝臣的着眼点,在于举荐。”
“一个人贤能不贤能,朝臣说了算。贤能的人可不可以做官,又是朝臣说了算。一百个贤能之人,朝臣偏偏选中了其中一个。这人能不感恩戴德吗?”
“他感激的不是朝廷,不是君王。是举荐他的朝臣啊。他刚刚入朝,初来乍到,没有根基,必定要找个靠山。自然而然的,要去找举荐他的朝臣。这样一来,有举荐权的朝臣,麾下自然有了一批势力。”
“这势力弱小的时候,可以颠倒黑白,左右朝政。等势力变大的时候,就会架空君主,甚至逼君主禅让。”
嬴政听得心惊不已,连连点头,不由得说道:“槐谷子,你真乃仙人也。”
李水干笑着说道:“惭愧惭愧。”
嬴政又问:“那以你之见,如何解决呢?”
李水说道:“官吏的选拔,必须掌握在君王手中。不要有中间商赚差价……不是,不要有朝臣在中间插一手。”
嬴政微微点了点头,又闭着眼睛想了一会,然后眉头紧皱,说道:“然而,君王精力有限。如何了解天下万民?不经人举荐,又如何知道,谁贤能谁不贤能呢?”
李水说道:“有一个办法,可以分辨贤能,这办法名字叫科举。”
嬴政好奇的问:“科举?朕倒从未听说过。这是何意?”
李水说道:“陛下可以将治国安邦的难题,汇总起来。然后定期召集天下间所有有志做官之人。”
“命他们现场做题。然后陛下再批阅他们的回答。有见解的,就可以直接封官,没有见解的,就赶回家去,继续读书。”
“如此一来,新的官员,是经过陛下选拔上来的。他感激涕零的,也只能是陛下了。而且他们是否有才华,陛下也可以一目了然,不至于被人欺骗。”
嬴政眼睛一亮,满意的说道:“有理,有理。为何朕苦苦思索,就没有想到这等良策呢?”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