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053节

  过来的时候,鸟船是降低速度,唯恐附近海面之下有暗礁存在。

  几圈下来,已经确定周围都是安全水域,自然可以进行高速和慢速状态下的炮击演练。

  “开始吧。”

  先前邓子龙的指挥,俞大猷都没有出声,只是静静看着他下达命令,总算还让他满意,没有莽撞的让船队直接靠过去就开始炮击。

  其实,他在下达命令的时候就有意考校于他,如果冒冒失失的下令船队过去,他就会马上下令阻止。

  邓子龙这次算是经过了他的考验,以后可以让他独立带领船队出海了。

  很快,在旗手旗语的指挥下,十条鸟船呈半圆包围了小礁盘,而在船舱里,炮手紧张而快速的进行开炮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完成,随着邓子龙喊出发炮,以这条座船起头,十条鸟船渐次打出一轮炮击。

  “轰轰轰”

  一时间,海面上炮声震天,小礁盘周围荡起团团水花。

  此时船速并不快,先前已经降帆放慢了船速,所以这会儿命中率还算不错。

  虽然俞大猷从千里镜里看不到有炮弹砸在礁石上,但是左近数米范围内的水花清晰可见。

  若是大船,当有数发炮弹命中船体。

  鸟船依旧环绕礁盘航行,不多时,第二轮炮击准备工作完成。

  俞大猷估算了时间,在水师操典的时间内,这批炮手显然不是新人,而是从其他船上调来的熟练炮手。

  先前的炮击效果,其实俞大猷还算满意,只是可惜不是红夷大炮,而是发熕,相较射程还是短了点。

  不过刚才他已经看到狭窄的船舱里,二十门发熕摆放已是不易,自然不能要求太高。

  这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大明造船技术的限制,除非采用西方造船的方法。

  随着船速提高,命中率自然下降,当鸟船达到高速时,只剩下几发炮弹落在礁盘附近。

第975章攻打马尼拉

  鸟船在慢速航行时,命中率还算达到了俞大猷的要求。

  随着船速提高,命中率自然下降,当鸟船达到高速时,只剩下几发炮弹落在礁盘附近。

  邓子龙不是只进行一面射击,在绕圈后做了个“8”字机动,用另一面船舷也进行了两轮炮击,这次的射击演练才算结束。

  “提督大人,炮击演练结束。”

  邓子龙回到俞大猷面前,抱拳禀报道。

  虽然后面射击命中率下降的厉害,俞大猷并没有怪罪谁。

  说起来,这也是大明水师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演练,炮手们瞄准不熟悉也情有可原。

  “还行,高速航行时命中率太低,还需要继续演练。”

  俞大猷看了眼拥挤的船舱,开口说道。

  “是,末将一定敦促炮手勤加练习,不服大人所望。”

  邓子龙立马抱拳说道。

  俞大猷微微点头,但是视线依旧落在船舱里。

  “大人,可是船舱有何不妥?”

  看到俞大猷的样子,邓子龙上前一步,不解的问道。

  俞大猷指指船舱,有些无奈的说道:“当初魏阁老坚持要采用夷人战船,学习他们这种炮术,先前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这样在侧舷布置大量火炮的战法,打起来威力着实惊人。

  你或许也听说过把,夷人的战船,一侧的火炮最多可是有五六十门,他们两条船就有我们十条船的火力。”

  “那也是没办法,船舱就是如此。”

  邓子龙明白俞大猷的想法,可是也没有办法解决,因为这涉及到船体结构的问题。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历史悠久,而且技术发达,在古代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古代中国对外交通发达,从汉朝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中国造船和海航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隋唐时期,以及宋元时期是中国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

  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初期,中国的造船和海航技术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大明王朝的海军力量。

  明朝继承并发展了前朝造船技术,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人数最多有27800人。

  其中最大的船称为“宝船”,长44丈,18丈,长宽比例2.43,锚中都有几千斤重,更是高达九桅,可乘坐千人,吨位约为五千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

  而同时期的欧洲的船舰桅数一般是三桅或者四桅,不仅是船只吨位和船只大小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船舰。

  桅数越多表示战船越大、挂起的风帆越多,能够借用的风力也越大,船速也越快。

  可惜的是,郑和之后明朝曾经强大的海军也随之缩减,大明水师从此告别了巨舰和海洋,等着西方战舰赶超上来。

  西方诸国林立,相互之间时常爆发战争。

  海军的发展,显然比东方,一直处于超级领袖般存在的大明更快,他们的海军几乎完全是以战争为目的进行的建设,甚至连商船都可以充作战船使用。

  一个固步自封,或许就是修修打打小幅度的改善提高,而另一个则是高歌猛进,舰船的建造技术和海军战术自然远超大明。

  至于说船体结构影响东西方海战思想的诧异,其实和后世国人吹嘘的天花乱坠般的水密舱是有关系的。

  西式帆船的船隻结构是人的肋骨,内部是中空的,这导致其内部空间巨大,可以在中下层甲板布置体积巨大的火炮用于海战,装载货物也一点不受影响。

  那中国帆船的结构就是方框,船身被一节节的横隔板所隔开,横隔板除了构成水密舱,它也是支撑起中国帆船的结构,往往一艘船有多达十几个水密舱。

  虽然水密舱有助于让船隻比较不易沉没,但它也限制了船舱的大小,各船舱的物资与人员无法移动,人必须要从水密舱爬到甲板,才能到隔壁舱房,居住上十分不便。

  再者各水密舱的长度太短,所以船只无法装上太大或太长的货物,这限制载货的种类。

  以大明最先进,最大的福船为例,由于福船的水密隔舱结构,除了舰面甲板是全通的以外,下层的多层甲板都是被木板分隔为几个小房间。

  由于这些隔板涉及到船舶的整体结构,不是单纯的“水密隔舱”。

  即这些隔板是必要存在的,所以多数福船类战船,只在舰面甲板设置一层炮甲板,为了防止船舶重心过高,舰面甲板的火炮除了首尾炮以外,舷侧炮只能选择小型火炮。

  除了舰面以外,无法再下层甲板再设置火炮,因为“水密隔舱”隔板的限制,无法安放、操作、指挥火炮,故只能在舰面设置一层炮甲板。

  不过也有部分大吨位的战船设置了双层炮甲板,但受限于舰面隔板间的距离,为了保证船舶的强度,隔板间的间隔不能过大,下层甲板火炮数量受限。

  实际上,为了尽快造出一批具备西式炮战需要的战舰,俞大猷也是煞费苦心,才在大明众多船型里选择出可以勉强使用的鸟船进行改装成炮船的尝试。

  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它没有水密舱设计,或者水密舱比较大,而是因为其船舷低。

  以鸟船和大福船比较的话,你会发现鸟船的上层甲板位置大约在福船中间船舱的位置。

  重心低,也就意味着鸟船可以在侧舷布置一些稍重型的火器而不至于因船体重心太高在航行和火炮齐射时翻沉。

  甚至,如果鸟船造的更大的话,还可以在甲板之上再增加一层甲板,用来布置一些火炮。

  只是,这样的改动,还需要先进行测试,包括单层甲板的炮船能否满足航海的需要。

  船行于水上,安全始终都是第一位的。

  这批鸟船在反复试航,可以满足安全性以后,俞大猷才会进行下一步尝试。

  不过,此时邓子龙问起,俞大猷就指着船舱说道:“先前高速航行和炮击,我感觉船体还算稳定。

  不过今日天气不错,还不能完全测试出鸟船的性能。

  要选择在风大浪急的天气下出海,进行航行和炮击测试,才能最终确定这样的改动是否合适。

  如果船体依旧稳定的话,我还打算在甲板之上再搭一层甲板。

  下层甲板就装备八到十门的红夷大炮,上层甲板也装十门发熕。

  这样,这鸟船改造的炮船,倒是勉强能够和夷人的武装商船进行较量了。”

  听到俞大猷的想法,邓子龙吃了一惊,不过很快就明白过来。

  红夷大炮比发熕大一些,也重一些,装在下层甲板上,也可以适当降低船体重心。

  以前或许邓子龙想不明白,可是和造船工匠接触后,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也吸收了不少。

  “如果要加一层甲板的话,下层最好布置八门红夷大炮,空间宽敞些,可以保证装填速度。

  再有船首尾的大炮,也有十门,侧舷炮击的话一次可以动用六门火炮。

  再有上层甲板十门发熕,单侧可以集中五六门炮,应该能保证航行安全。”

  邓子龙提议道。

  “这件事儿伱多上心,要多尝试不同天象环境下航行和炮击。

  另外,你让工匠把这炮船做一个模型,还有把我先前的提议也做一个模型出来。”

  俞大猷继续说道。

  “模型?”

  邓子龙惊讶问道。

  “对,就是模型,要和船一样的,后一种的上层甲板要能拆卸,让人看到下层甲板的布置。”

  俞大猷嘴角挂出笑容说道。

  “大人,这小船不过是小孩玩意儿,弄出来做什么?”

  邓子龙不解问道。

  “这是魏阁老要的东西,今年陛下生日,魏阁老打算用这炮船模型作为礼物进献陛下。”

  俞大猷笑道。

  魏广德的意思,他多少能猜到一些。

  水师发展,对于文官来所肯定不会多支持,不过若是皇帝喜欢,那就另当别论了。

  朝廷里,不会缺少喜欢在皇帝面前阿谀献媚的官员,虽然更多的人会假装自己的文人风骨,不屑于奉承取悦陛下。

  “记住,除了船上该有的东西都要有,还得配上大炮。

  全部用红夷大炮的样式,外面刷漆,让他看起来和真炮一样。”

  俞大猷又提醒道。

首节 上一节 1053/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