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15节

  “是啊,大帅来的正是时候。”

  “去海边迎接一下。”

  “大帅来了,这偷城就更稳当了,不会出纰漏。”

  “我也有这个担心,就怕是那林凤设下的圈套,军卒进去被围在城里,现在有大帅的人马来到,不愁兵力不足。

  他们敢开城门,就别想再关上。”

  下面人跟在邓子龙身后想海边码头走去,边走边小声议论。

  很快,众人就已经赶到了海湾码头,不过此时整个海湾显得平静异常,并没有出现什么船只。

  实际上,现在明军这边每天都有渔船出海捕鱼,用来补充近些天粮食的消耗。

  不过,这些船都是当地人带来的船只,都是驶出海湾进行捕捞,只有运气好,提前捕获大量海货的船只,才会提前返航。

  看到空旷的码头,只有几条明军战船停靠在这里,整个海湾空荡荡的。

  找个了树荫,邓子龙带着众将躲在下面,自有士卒送来从林子里采摘的各类水果。

  “这吕宋,别的一般,就这水果是真的多。”

  邓子龙剥了个香蕉大口吃着,对众将说道。

  “是啊,听那些当地人说,没吃的了就,就去林子里走一圈,总能找到吃的东西,呵呵.”

  “其实这里的土地也不错,听说有汉人开垦的良田,一年可以种出三茬水稻,岭南也不过两茬吧。”

  “怎么着,你还想在这里搞点田地?”

  “离大明太远,产出也不好运回去。”

  几个人又在七嘴八舌小声议论吕宋的田地,不过这里好虽好,但路程终究是个难题。

  在吕宋开发土地获得产出,但要运回大明确实困难重重。

  如果不能解决运输问题,即便大明开发了吕宋,这里的产出也很难真正用上。

  “你们呐,国内田地搞不到,就把目光看向这里,呵呵”

  邓子龙只是笑笑,对他们说了句。

  “大人,你没种过地,不知道这里土地之肥沃,可比我们粤西还要好。”

  “大人是江西人,应该是知道的。”

  林百户开口说道。

  “是啊,我对种田虽不在行,但家里还有薄田几亩,这里的地利我还算能看出来。

  至于你们说在这里种植的收获,不好运回大明,难道你们打算留在这里?”

  邓子龙笑笑,随口问道。

  “当然不想,短时间来这里还行,长期驻防还是算了。”

  “不想来这里。”

  听到他的话,很快就有人接话道。

  “若是驻扎一两年,又如何?”

  邓子龙继续问道。

  “若是两年,勉强还能接受。”

  身旁的王望高看了眼邓子龙,开口说了句。

  几人随意闲聊,等着水师大队的出现。

  不过一个多时辰后,他们期望看到的大量战船到来并没有出现,只是有六七条战船驶进海湾,向着码头开了过来。

  打头的,自然是他们熟悉的战船,是条随邓子龙来此的中型福船,但在后面,还有两条大型福船和其他船只。

  “来了,可能是担心我们这里不能停泊大量船只,其他的都在海湾外面停泊了。”

  王望高看到来船,当即大声说道。

  邓子龙起身走出树荫,向着码头走去。

  不多时,大型福船稳稳靠在岸上,自有士卒搭好跳板,俞大猷的身影出现在甲板上。

  “末将拜见提督大人。”

  等俞大猷带人下船,邓子龙当即带领众将官行礼道。

  “都起来吧,我已经听周百户说了,你们已经和夷人联合围攻林凤,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什么时候能拿下玳瑁城。”

  俞大猷摆手,示意众人起来,然后就追问起来。

  “大人,此事有些复杂,还请大人随我去营地慢慢细说。”

  此事几条战船都已经靠岸,有人陆陆续续从船上下来,多是南海水师的掌队官,或副将、或游击。

  等人都下来,汇聚到俞大猷这里以后,俞大猷才对邓子龙说道:“前面带路,派人安顿好船上的人。”

  “放心,大人,我们已经准备好吕宋这里的美食,保证大家都会喜欢。”

  邓子龙急忙笑道。

  “吕宋还有美食?”

  俞大猷随口问道。

  “有,一些水果,我大明没有的,还有番薯,那是林凤派人种的,不过已经是我们”

  邓子龙边说边带着众人离开码头,往军营走去。

  “这就是番薯,吃着还真香,确实有点甜,味道不错,大家都尝尝。”

  到了明军大营,中军帐此时已经变了布置,两侧摆放了许多小桌,而众人此时都端坐在小桌后,桌上已经摆满了当地菜肴和水果。

  是的,虽然是在战场上,可随着大明南海水师抵达,邓子龙已经不担心其他,所以直接准备了接风宴迎接俞大猷等人的到来。

  俞大猷招呼邓子龙坐在身边,也详细询问了现在明军的情况。

  “你说苏禄国国王也到了军中?”

  等俞大猷听到邓子龙说他们居然在吕宋召集了数千当地人军队参与围攻玳瑁城,一脸惊讶之余不断询问,才知道此次征召的主力来自吕宋南面的苏禄国。

  “是的大人,苏禄国国王巴克尔接待了我派出去召集兵马的林百户,他知道我大明在围剿海盗,所以代喝兵马干来助战。

  不过巴克尔国王还想等我军回师时,顺带送他到大明,觐见皇帝陛下”

  邓子龙把巴克尔的诉求小声说了出来,“实际情况是,吕宋之夷人似乎对苏禄国也是虎视眈眈,巴克尔国王担心苏禄走上吕宋的道路,所以想获得大明庇护。”

  “你去见了他们的总督,你觉得夷人对南洋诸国是否有野心?”

  俞大猷听了邓子龙的介绍,面无表情问起他对夷人的看法。

  “其他不说,但就夷人禁止把红薯贩运到大明,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邓子龙小声答道:‘就目前末将所知,这红薯适应性很强,可以在许多地方种植,产量也还不错。

  夷人似乎不限制红薯在南洋诸国的传播,却禁止其传入大明,实在让末将怀疑其中有别的阴谋。’

  “苏禄国也有红薯吗?”

  俞大猷微微皱眉问道。

  “苏禄国王曾经买到过红薯,只不过价格比较高,只是他们并不会红薯种植,所以也没有种过。”

  邓子龙当即答道。

  “这红薯方便储存吗?我是说保存几个月的时间?”

  俞大猷又问道。

  “这个不知道,应该不能吧。”

  红薯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还是新奇的东西,自然所知有限。

  其实就算魏广德到此,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他也不懂这方面的技术。

  之所以所有穿越明清的人都知道红薯这个东西,知道红薯救国,其实全靠百年后的康乾盛世,也叫红薯盛世。

  因为红薯种植的大量推广,让当时的中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养活了亿万百姓,让中国人口暴增。

  虽然红薯盛世有些讽刺,但也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若是大明能提前获得红薯,并大面积推广种植,或许明末北方波及甚广的农民起义也不会爆发。

  毕竟,中国老百姓淳朴,但凡有活命的机会,谁也不会走上造反这条不归路。

  “若是奇货可居,那也得红薯能够安全运送到大明才行。

  而且按你说,只要有生红薯,直接就能种植下去,他们也没办法禁止大明传播红薯才是。”

  俞大猷也想不通夷人禁令的缘故,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事儿。

  “对了大人,这几天,玳瑁城里有林凤手下林逢春、颜祐谦等头目私下里联系我军,想要开城投降。”

  邓子龙知道红薯这个话题不好再接下去,于是就把他们现在的局势和俞大猷说了起来。

  “他们开出什么条件?”

  俞大猷毫不奇怪海盗集团里有人想要投降,一座被团团包围的死城,继续跟着林凤不过是死路一条。

  “活命,他们想得到朝廷的赦免。”

  邓子龙刚说出口,就感觉面前的俞大猷面色一肃。

  “你答应了?”

  “没有朝廷的旨意,末将哪里敢答应这样的事儿。”

  邓子龙当即表态道。

  “你还没犯糊涂,当初胡宗宪就是因为这个,被御史弹劾的狼狈不堪。

  若不是朝廷念着他剿倭功劳,怕是直接下狱论死了。”

  俞大猷开口说道,“那现在他们怎么说?”

  邓子龙挥手召来身后亲兵,让他从旁边书案下面拿出一个盒子送过来。

  “大人,这是这些天城里送出来的书信。”

首节 上一节 111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