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45节

  这两人,谭纶其实也都算是熟悉。

  毕竟在江浙剿倭的时候,谭纶是和他们打过交道的,特别是戚继光,常年在浙江剿倭,他们二人的联系几位紧密,戚继光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还是他的部将。

  也是因为熟悉,才更加看重,到了京城以后,戚继光找到他诉说他在京城的难处,谭纶二话不说就把人带到魏广德面前。

  现在想想,马芳已经是在大同养老,年岁大了,岁月不饶人。

  而俞大猷呢?

  虽然还能蹦跶几年,但架不住年龄也到了。

  很多人或许喜欢霍去病,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

  17岁就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北击匈奴,霍去病率领800铁骑,在漠南直驱百余里,斩杀匈奴2000多人,被封为冠军侯。

  19岁时,霍去病任骠骑将军,再次征讨浑邪王、休屠王两个部落,一共杀敌4万余人,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22岁,再一次率军北进2000多里,歼灭匈奴左贤王部7万多人,一路踏平匈奴圣地狼居胥山,并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从此匈奴逃亡漠北,而漠南再无王庭。

  给人的印象就是,好像武将越年轻越好,因为这样的人有冲劲,敢打敢拼。

  但实际上,朝廷选择将领,正常情况下是绝对不会看这个的。

  选将,一般都是选择中年将领为主,这样的人有经验,一般不会轻易冒进。

  不管是马芳还是俞大猷,亦或者戚继光、李成梁,都是人到中年才开始真正的发迹。

  因为之前的战争经历已经成为经验,让他们可以从容应对不同的战局,做到游刃有余。

  好吧,扯远了。

  相对于马芳和俞大猷,戚继光和李成梁是显得更加年轻一些。

  其实真说起来,俞大猷比马芳还大十岁。

  不过常年在北疆征战,幼年受苦,马芳身体机能下降更多,所以两人在一起显的差不多。

  不管是俞大猷还是马芳,勉强还能再次征战,但剩余时间也是不多了。

  大明朝是到了打造新的南北战神的时候了。

  明显,魏广德是有意把戚继光留在北方,李成梁则去南面,谭纶自然也不会阻止。

  大明地域辽阔,南北差异巨大。

  虽然威胁主要集中在北方,但是别忘了,李成梁是土生土长的的辽东人,即便去了南方,对这边也不会陌生。

  如果需要,是随时可以调回来的。

  谭纶的猜测,其实也是魏广德所想。

  而魏广德之所以选择让李成梁去南方,主要也是因为李成梁的儿子够多,丢两个上山,丢两个下海,反正现在大明对外扩张,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

  将门虎子,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其实也是有道理的。

  虽然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是将门出来的孩子,大多带着傲气,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是最适合军旅的。

  再有家族的言传身教,可比其他人上手快。

  魏广德不要李成梁到北面,就是怕没了努尔哈赤,出现其他什么哈赤,所以早早把人换到南方。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努尔哈赤这个时候在辽东活的还很好,根本就没有被明军说杀,他的祖父和父亲也还建在,这个时候都效忠大明。

  至少现在,努尔哈赤并没有要反对大明的想法。

  因为他的家族,很多地方都仰仗大明。

  魏广德的提议,张居正也不反对,他看出来了,魏广德拿缅甸试刀,要看看这个前辽东总兵官的成色,是否能够放手使用。

  张居正和魏广德太相似了,都是军户出身,自然对武将没有太多成见。

  只要能打仗,能保境安民,他就愿意使用。

  可不像其他文官,面对武将都是鼻孔看人。

  “对了,戚继美不是贵州总兵官吗?兵部也可以下文,让他去缅甸战场试试。”

  魏广德又提议道。

  戚家是军户人家,后世人只知道有个戚继光,但其实他还有个兄弟叫戚继美,沾了戚继光的光,做到贵州总兵官。

  这,或许也是戚继光最终没能封侯的原因,功劳分摊在家族,享受了他的荫泽。

  都是左都督,已经升无可升,可不就只能惠及家人。

  爵位,可不是那么随便给的。

  上面没人帮着说话,基本上就别想获得。

  魏广德提出用戚继美,也是想看看戚家兄弟是不是都有本事。

  以往光芒都被戚继光哪去了,看看他兄弟是个什么成色。

  “好。”

  谭纶无所谓,调个将官而已。

  “就这样吧,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叔大兄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魏广德再想想,觉得没什么需要补充了,于是看向张居正,询问道。

  “我没什么需要强调的,其他都看兵部筹划吧。”

  张居正开口道。

  “那我就先会衙门,到时候公文草拟后就送内阁来。”

  谭纶当即告辞,出了内阁。

  谭纶刚离开,魏广德也起身告辞。

  “大人,户部王尚书到了。”

  就在他出门的时候,就看见门口站着户部王国光。

  魏广德冲他拱拱手,王国光也立即还礼。

  王国光是张居正叫来的,自然是安排月港加税事宜。

  主意虽然是魏广德出的,可他并不想过多搅合在这里面,所以也没有留步,直接回自己值房办公去了。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他离开后,王国光知道内阁打算在月港加税,还是按商品价值加收三成税,登时眉头就皱起。

  “怎么,汝观,难道此事很难做吗?”

  看到王国光的反应,张居正开口问道。

  “叔大,你怕是不知道月港赋税分配的比率,若真按此加税,能不能收到暂且不说,但就户部,可没增加多少进项。

  大头,可都进了宫里。”

  王国光其实听到加税,心里就已经算到会增加多少。

  可他蛋疼啊,因为银子不能流进户部。

  “叔大,我看是不是和冯公公那里商量下,改动一下分银子的份子。”

  王国光建议道。

  “当初宫里拿一半,户部和地方分另一半,是善贷为了避免月港开海不会半途夭折才定下的。

  早些年每年不过收税几万两,如果那时候提出来,或许可行。

  可按照现在的税额,怕是宫里不会答应。”

  张居正略感头疼,不过随即又说道:“虽然大笔税银不会流入户部,但是相应的,内廷有了这么一大笔银子的进项,今年户部拨给内廷的银子就可以减少一些。

  多的不说,三、五十万两总是可以的。

  一进一出,算起来户部收益还是会超过百万两银子。”

  张居正则是解释道。

  “话是这么说”

  谁都不会嫌银子多,张居正的话有道理,但是王国光还是想再争取下。

  不过,张居正没有给他机会,而是打断他的话道:“我就给你交给底,当初善贷这么划分份子,其实就是因此。

  当时我们内阁几人都是认可的,宫里除开进项,缺口都是户部来补。

  只要内廷的银子多了,户部需要拿银子补的窟窿也就小了。”

  张居正这么说,也是明白的告诉王国光,想要调整月港分税银份子是不可能的,叫他死了这条心。

  “那,也只好如此。”

  话说到这份上,他也无话可说。

第1049章杀光

  贵州西部的永宁州城外,明军扎下偌大一个军营,李成梁从川贵等地召集的大军,皆驻扎在此。

  前几日,李成梁已经收到云南巡抚王凝的公文,知道现在云南局势,缅王作乱之心已是昭然若揭,就差把战火烧到大明了。

  “父亲,我们什么时候出兵进入云南?”

  此时军帐里,只有李家父子,他们则是在商议接下来该采取的步骤。

  李家父子来到这里,虽然是京官,但地方上势力盘根错节,大家对他们都保持着表面上的尊敬,让他这个所谓的左都督也不能拿腔作势,只能虚与委蛇。

  好在有朝廷命令在,对于李成梁所需,要兵给兵,要粮给粮,倒是不敢拖沓。

  “这一批粮草辎重到了吗?”

  李成梁没有回答刚才李如松所问,而是问起之前大军索要的粮草辎重。

  “据报,运粮队已经到了镇宁,再有五六日就该到永宁了。”

  李成梁的态度,李如松也无法,只好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可是父亲,现在云南永昌”

  李如松还要再说,却被李成梁挥手打断。

  “如松,你以为我为什么不在收到王凝的文书后就立刻发兵?”

首节 上一节 1145/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