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147节
“只要朝廷认为你还有用,就不会有危险?”
李如松重复了一遍李成梁话里的意思。
李成梁也是微微点头,算是认可。
“父亲当初在剿灭王杲部后,即便知道王杲之子阿台和阿海的下落,也没有发兵去捉拿,就是因此?”
只是不想,李如松居然举一反三问起之前的事儿。
李成梁看了眼李如松,最后还是微微点头,随即脸上浮现出苦涩笑容说道:‘只是没想到,朝廷最终还是没有要我留在辽东,而是派到这里。’
“那父亲认为,在朝廷眼里,你我父子对朝廷还有用吗?”
李如松忽然开口,继续追问道。
“这次征讨缅军,就是证明我们的机会。
如果战事不利,我们就会失去一切,成为空有品级却无实权的官员。”
李成梁看的很明白,虽然魏广德说很器重他,所以才专门把他从辽东调到西南,那不过是委婉的说辞。
真实目的,其实就是看他们李家父子的成色。
在那位眼里,马芳是在和俺答汗的作战中证明了自己,而俞大猷和戚继光则是在南方剿倭战争和北方都证明过自己的实力。
唯有他这个辽东李总兵,只是对土蛮和女真人动武。
好吧,土蛮和女真部,说起来貌似说最弱的,当然不是俺答汗的对手。
虽然在边军将官眼中,其实倭寇才是最弱的。
“所以,此次征讨缅甸,只许胜不许败,我们要把缅甸东吁王朝的土地纳入大明版图,真正的大明版图。
这,也是魏阁老在我离京时说的。
不止于此,一旦战事爆发,我们不仅不能冒进,要稳步推进,彻底控制我们占领的区域,这才是我们此战的目的。
而在缅甸南面,俞大猷的水师也会过来,在缅甸沿海开辟战场,分散缅军兵力。”
李成梁说出这话的时候,不止李如松瞪大眼睛,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和李如梅四兄弟也都抬头,惊讶的看过来。
“朝廷的目的是要治理缅甸,那里将是大明西海的出海口。”
李成梁说完最后一句话,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那就杀光那些土司,否则,根本无法治理缅甸。”
只是在下一刻,李如松嘴里已经说出一句让所有人都惊恐的话来。
第1050章筹划旧港
李家父子依旧安静的呆在永宁州城外练兵,并不断向四川、广西和贵州布政使司发问索要钱粮辎重。
好几万局对,每天人吃马嚼,耗费也是巨大的。
而近在咫尺的云南,虽然囤积了大量物资,但是李成梁却并没伸手向王凝索取。
等拿到京城的公文,大军进了云南,这些东西还不是手到擒来,倒是那时候就不好继续向四川等地索要辎重了。
不是要不到,而是他们就会变得拖拖拉拉的,毕竟进了云南的地盘,按照明军打仗的规矩,应该是主要在当地筹集。
而且在战事面前,李成梁的注意力也不会放到后勤上,肯定是盯着前线动脑筋。
他们,自然就有了可以拖延的机会。
能少送一批,地方上的负担可不就小一些不是。
而在京城,月港加税的阁议来不及召开,内阁就因为宫里批红后,盯着兵部连夜向西南和东南发出了公文。
西南方向,自然是让李成梁接管云南战事指挥权,赋与李成梁最高权利,甚至对当地兵备道可以直接任命官员。
而整个西南数省,也都收到兵部、户部公文,按照李成梁要求供应军事物资。
这是当初魏广德答应他的,给他一切权利,李成梁拿不下缅甸,也就不用回来了。
但就这件事儿,魏广德艰难做通了张居正的思想工作,不过在兵科被拦下来。
好在张居正发话,兵科才不情不愿放行。
这不得不然魏广德感慨,之前刘台弹劾张居正,主要的罪名就是掌控六科,染指皇帝的权利。
没想到,这么快就让他看到控制六科的好处。
最起码,六部行文,在六科被拦下来的概率可就小了许多。
以往,他们只对皇帝负责,自然可以委婉应付内阁要求,主要还是看宫里的意思。
而现在,内阁已经可以左右六科做事。
最关键的还是,内阁阁臣对于六部尚书的举荐之权,有了这个,几乎可以说六部就是内阁的下属,因为名义上内阁和六部其实是互不统属的关系。
挂不得,后世人都说张居正实际上就是大明权势最大的权相。
若不是有他的介入,张居正在朝廷绝对妥妥的第一人。
而现在嘛,最起码六部中有两个不会完全听从他的吩咐做事儿。
晚上,魏广德回家换了一变异,出府到了朱衡家里。
酒席上只有三个人,他和朱衡,还有谭纶。
“士南兄,你就随意,我和子理兄满饮此杯。”
三人推杯换盏,不过朱衡现在身子不大好,所以也不能让他多喝酒。
谭纶身体也有些小毛病,不过之前回乡调理了一年多,加上多年军旅生涯,和武将待的时间久了,也有种不服输的精神,所以撑着不愿意承认身体不好。
“咳咳,这次请二位来,也和我这身子骨有关系。”
朱衡没有硬撑,喝下半杯酒,在魏广德抢过酒壶给他满上后说道。
“之后的工部,善贷你那边是怎么打算的?”
朱衡等魏广德放下酒壶后,开口问道。
听到是关于工部之后的安排,魏广德只是略微想想就说道:“我打算调吴桂芳回工部挂尚书衔,他是漕运总督兼着凤阳巡抚,品级上也够得着。”
“那他空出来的位置呢?这个位置可不简单,现在工部主要差事儿都是围绕河工进行的。”
朱衡又说道。
“让江治去吧,他现在负责迦运河开凿,漕运总督兼工部右侍郎,先把品级提起来。
只不过凤阳巡抚这个位置,可能就得让人了。”
魏广德伸手拿起筷子,夹了一口菜。
“内阁那边能说通?”
谭纶看着魏广德问道。
“把凤阳巡抚让给叔大举荐的人,想来阻力不会太多,对了”
魏广德说到这里,看了眼谭纶才继续说道:“我打算让舒化卸了太仆寺卿,去南京担任大理寺卿,谋求南京刑部尚书的位置。”
太仆寺养马,归并不管辖,之前太仆寺卿是刷,也是江西老乡。
其实魏广德知道,最早谭纶是打算找机会让他转兵部侍郎,进而谋求作为他的接班人。
不过舒化有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实际指挥过作战,也就是算不得军事文官。
这对于要推舒化上位,难度不小。
现在魏广德的话里的含义,明显就是有放弃他这个想法的意思,转而让他谋求刑部。
其实通过舒化这个矮子里面拔高个儿的现象就能想到,或许因为江西承平太久,在江西进士里面居然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接掌兵部的人。
不像工部,可以接班朱衡的一抓一大把。
“至于兵部,还是看能力吧,能力出众者,子理兄大可放心使用。”
魏广德继续对谭纶说道。
观察了这么久,魏广德算是死了从老乡里安排人进兵部的念想。
确实没有合适的人。
谭纶闻言,也只能微微点头。
而在吕宋岛上,虽然没有等到朝廷的命令,但是俞大猷多少知道魏广德后续计划。
所以在和西班牙人勘定边界工作展开的时候,也没忘记派出明军联系北方属于大明区域内的吕宋部族。
有之前招兵的关系,通过这些部族很容易就联系到身处内陆的其他部族,由此把北方数与各部族都联络上了。
俞大猷做这些事儿,自然是为他们阐明大明的规矩。
西南的经历让俞大猷深知,如果不和这些部族说清楚利害关系,说不得吕宋岛就会变得和西南一样,土司不服王化,屡屡作乱。
对这些吕宋岛本地土著,俞大猷是恩威并施,既抛出橄榄枝尽力招揽,也没忘记向他们展示大明军力的强大。
单就是那数百条战船和上万的士卒,就足够震慑这些部族首领了。
在继续建设玳瑁城之余,俞大猷又在北方,利于当初西班牙人建立的据点,选择了两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建立大明在吕宋的附属军港。
只有一个玳瑁港当然是不够的,大明依旧要和东番岛一样,留下一支水师船队驻扎再次,平时就在附近巡逻,也监视南边的西班牙舰队动向,特别是西班牙运宝船。
岛上的事务,现在俞大猷主要交给陈璘负责。
陈璘精通水陆战,而且人到中年,在军中算是年轻的将领,是俞大猷选择镇守吕宋的第一人选。
至于邓子龙,已经回到船上,跟着王诏学习指挥船队,熟悉水战之法。
因为一旦朝廷公文下来,按照时间计算,如果没有意外,西南那边或许已经有动向了,他们的船队没法直接回大明休整,而是直接从吕宋出发继续南下,前往旧港。
现在那地方势力分布错综复杂,旧港现在名义上的统治者是巴章王国,但是其国内形势危急,统治者急于打压兴起的马打蓝贵族,所以对于之前突然抵达那里,并且获得一块地盘的飞龙国残部并没有上心围剿。
而在旧港的核心区,依旧是华人形成的小圈子在管理,只是按时向巴章王国上贡,以求获得安全庇护。
同时在旧港西北方向,正在崛起的亚齐王国也对旧港虎视眈眈,似乎只等巴章王国内乱,就会出搜吞并旧港地区,今儿谋求向其他方向扩张。
实际上,在二十年前,亚齐王国就曾尝试跨海攻占由葡萄牙人占据的马六甲,虽然他们几乎成功了,但是在马六甲城下,面对葡萄牙人修建的棱堡束手无策,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依旧没能攻破城池。
之后在其他地区葡萄牙人军队赶来支援后,不得不逐步后退。
直到现在,亚齐王国和马六甲的葡萄牙人依旧是处于战争关系,双方的军队不管是在海上还是陆地遭遇,必然就是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