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51节

  本来,在这里品级最高的,无疑应该是黔国公才对,超品的国公,可不是他这个正一品的左都督可比的。

  不过他不知道,其实就在他来之前,沐昌祚和罗汝芳正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虽然还有主攻还是主守的争议,但根本上还是在知道了缅甸动员兵力后都紧张了。

  罗汝芳主攻,也是为了出兵孟养,可以有盟军可以联手抗敌,战场也是在大明国境之外,可以为朝廷调集兵马争取时间。

  现在黑锅甩给了李成梁,他们自然是感激的。

  而在东南,带着朝廷旨意的两条蜈蚣船也在飞速向着吕宋驶去。

  同时派出两条蜈蚣船传递旨意,也是担心海船在大海上出现意外。

  一条船上带着旨意,而另一条则是护卫,就算海船出现故障,也可以把东西转移到另一条船上。

  而此时,船工们喊着号子,用力的划桨,加快船速想着东南方向行去。

  他们出海已经好几天了,行程也已经过了大半。

  自从吕宋明军站稳脚跟,派人送回奏疏后,彭加丝兰海湾的位置也就不再是秘密。

  所以,这次明军战船的目标就是直指这里,去玳瑁城送朝廷旨意。

  而此时的吕宋岛上,经过一个月的勘界,陈璘带着王望高已经完成了和西班牙人确定边界的工作,一些地方都做好了记号。

  为记号,其实不过就是在地下麦一块石板,地面上竖一座石碑做标记。

  因为是按照纬度进行画界,倒是让随行的一些明军书吏熟悉了西班牙人带来的仪器。

  这年头可没有全站仪这类电子仪器,可以准确的测量经纬度,也没有之后广泛使用的六分仪等仪器,还是比较老式的设备,就是十字测天仪,又称雅各棒、金杖。

  它是由一根上下两端皆有孔的短杆垂直装在一根带有刻度尺的长直杆上,短杆可在长杆上前后移动,上下两孔可分别看到地平线和天体。

  其实俞大猷之前派去壕镜的人,也接触到这类东西,不过他们能够弄出来的只有葡萄牙人淘汰不用的,更加老旧的测量仪器——航海星盘。

  星盘是一种古老的观星仪器,不过航海家去掉星盘上的星相图,将其改为一种简单的航海仪器,用于测量陆地的纬度和船在海上的位置。

  航海星盘由一根可转动的指针固定在一个木盘或金属盘的中心,盘上的圆周标有度数。

  使用时将星盘悬挂成铅直,零度标记与水平面齐平,移动指针指向要测量的天体,即可测出天体高度,从而得出船舶所在的纬度位置。

  相对来说,星盘在陆地测量的效果最好,由于船舶甲板的颠簸,所以在海上测量误差较大。

  毕竟,星盘本身是观星仪器。

  另外还打听到一种叫直角象限仪的东西,不过也被十字测天仪取代,并壕镜也没有实物。

  这次勘界,西班牙人拿出十字测天仪,因为其效果不错,俞大猷干脆话重金买下三套。

  其中一套自然是打算安排船只送回朝廷,交工部研究仿制的。

  另两套,则是打算留在南海水师当中。

  有了这种可以标记海上位置的仪器,可比依靠老水手凭经验定位要准确得多。

  现在的玳瑁城,明军从召来的土著中挑选了一千精壮,又从苏禄国士兵里挑选出一千人,组成一支两千人的仆从军,协助明军保护领土。

  还留下十条大小战船和数百军卒在吕宋,这些都是交给陈璘指挥的。

  另外还准备了大福船,要带这次的收获返回大明,顺道送巴克尔国王,如果朝廷准许他觐见的话。

  而剩余的水师官兵,已经做好再次出航的准备。

  算着时间,俞大猷这两天已经开始焦急起来。

  因为他此番出海可不止吕宋,还有旧港和缅甸的任务。

第1053章酒话

  “魏阁老。”

  “魏阁老早。”

  一大清早,魏广德走进内阁,一路走来周围的书吏和中书舍人纷纷停下手里的动作,向他行礼。

  “大家忙吧。”

  魏广德保持着和煦的微笑,对他们说道。

  等魏广德走进自己值房,看着书桌上已经摆好的两摞奏疏,就感觉一阵头疼。

  见天都这样,永远都有看不完的奏疏,处理不完的公务。

  关键这东西他还不能假手他人,都得自己看,自己下票拟。

  要是其他官员,比如地方上的父母官,貌似很多公务都可以交给招募来的师爷和手下的书吏,自己有充足的时间纵情山水。

  是的,地方上的官员,其实工作那才叫轻松,也就是拍板定事,自有手下完善手续,甚至上报下传的公文,都是他人代笔。

  可惜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想起自己当年稀里糊涂的就成了传胪的事儿。

  时隔多年,他早就从宫里太监口里知道当初在华盖殿发生的事儿。

  自己的名次,实际上是被放在三甲的,只是嘉靖皇帝意外挑中了自己的卷子,直接放到二甲第一,才有了今天的内阁次辅。

  否则,三甲的同进士,那有机会留京,早就发配到地方上做父母官了。

  兴许,现在的自己也该在地方上捞了几十万两的雪花银了吧。

  当然,现在的几十万两银子对魏广德的吸引力真心不大。

  自己入股的海贸生意,每年的流水就有这么多。

  自己的股份是靠着影响力参股,可没讨真金白银,所以份子并不算多。

  主要就是在争夺船引上出力,虽然很关键,但是却不是必须。

  是的,海商们只要发力,花个十几万两银子,也是能打通福建的官场,获得船引的,差异无非就是多少的问题。

  “老爷,这是江南刚送来的明前贡茶,昨晚刚送到内阁来的。”

  魏广德坐在那里发愣,芦布端着新泡好的茶就进来,放在他旁边。

  “哦,好,明前啊,是的好好尝尝。”

  魏广德乐呵呵说了句,端起茶杯用杯盖轻轻撇了撇水面漂浮的几朵茶叶,放到嘴边,鼻中已经充斥起龙井特有的香味。

  在我国的绿茶品种中相对来说要属龙井茶最为出名了,龙井茶在一整年中可以采制三季,这三季可被称为春茶、夏茶、和秋茶。

  其中春茶的品质相对后两者来的好,而春茶又可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其中以明前茶的品质为最佳。

  明前茶是清明之前采摘制作的茶叶,这时的季节光照充足,降雨量充沛,对于茶树的生长十分适合,采摘的茶叶原料品质也是最好的,自然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也是最好的。

  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叶青绿透亮,叶片匀整而有光泽,茶叶中香味清甜,将茶叶进行冲泡,芽叶舒展,片片浮沉与水中,鲜绿漂亮,给人自然纯洁之感,观赏性极佳。

  品饮之,味道清甜可口,入口柔和清香,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之感,是魏广德最喜欢的茶叶。

  “不错不错,回头给我包点送我府上。”

  宫里送过来的茶,其实就是赏赐给大臣的,也就是给他的。

  茶味好,魏广德自然要带些回去,在家里也能品尝到。

  不过也不能全拿走,值房也是他每天都要来的地方,自然也要留下一些。

  “是,老爷。”

  芦布很乖巧的答应一声,他都已经熟悉魏广德的套路了,好东西肯定是要带点回去的。

  可惜,宫里给的明前龙井数量有限,其实也用不了多久。

  好在这东西每年都有,再说明前之后还有其他茶。

  魏广德终于开始处理公务,拿起一本奏疏翻看起来,芦布也悄悄退出值房,站在值房门外。

  不多时,就看见几个太监簇拥着一个绯袍太监往首辅值房走去。

  来人芦布认识,正是当今内相冯保。

  “这么早就急匆匆过来,莫不是宫里出什么事儿了吧。”

  芦布在心里想到,不过随即就被自己吓了一跳。

  这事儿,也是他能想的吗?

  反正人没过来,他就懒得管,一会儿进去给老爷说一嘴就是了。

  正这么想着,就看见首辅值房那边,一个太监已经快步往这边走。

  真有事儿。

  瞬间,芦布就猜测到。

  这是来叫魏广德过去的。

  不过奇怪,就出来一个人,按说宫里有事儿,会召集内阁三位阁臣一起处理才对。

  吕调阳吕阁老可是到了的,没请假。

  “魏阁老可到了。”

  就在芦布似胡思乱想的时候,那太监已经快步到了近前,小声问道。

  “到了,公公可要我通传?”

  “快通传一声,那边首辅和冯公公请魏阁老过去。”

  “好。”

  短暂交流后,芦布先进去,随后那太监也跟着进了屋子。

  不多时,魏广德就带着他们走了出来,往张居正值房走去。

  “叔大兄,双林兄,这么急着唤我来何事儿?”

  魏广德直接进了首辅值房,看到张居正和冯保在里面等着也不奇怪,只是拱手行礼道。

  “这是南京镇守发来的消息,娘娘说都是东宫旧人,让我们看着处理了。”

  说着,冯保把一份内廷文书递到魏广德面前。

  魏广德接过来展开一看,不由得微微叹息一声。

  “唉,之前就修书让他回京城养老,可他偏不听。”

首节 上一节 115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