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158节

  今天下午到现在,李成梁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思考战术,可却一直都是一言不发,早就把随身伺候的李如松憋疯了。

  “孟养思个或许和沐昌祚、王凝有交情,可那又怎么样,终究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借助缅甸把他灭了也好。”

  终于,李成梁开口说道。

  “缅军集兵于孟养,势必扣关南牙关和铁壁关。

  听沐昌祚和罗汝芳的意思,干崖、陇川和南甸都不可靠。

  既然对大明不是一条心,正好让他们去试试莽应龙,若真和贼早有勾接,那就随他们去,到时候一并收拾了。

  让云南军维持现在战线,保住保山和施甸即可,阻止缅军东进。

  我有意让老三带兵去孟定。”

  说道这里,李成梁用手指一点地图上一个位置。

  李如松凑过来看了眼,那是大明和木邦接壤的一个地方。

  “爹,那里听说山高林密,大军不好行军。”

  李如松皱眉说道。

  李如松跟着李成梁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不短的时间,也知道行军打仗的事儿。

  行军打仗,可见行军其实最重要,而打仗反而是次要的。

  军队都赶不到地方,这仗就没法打了。

  “所以,缅军不大可能从那里进攻大明。”

  谁知道,李成梁却是这么说了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缅军主力进入保山、施甸一线。

  我大明奇兵突然出现在木邦,随后北上攻下孟密,就可以把缅军主力留在陇川千崖,他们想跑都没地儿跑。”

  李成梁想要围歼缅军二三十万主力,可把李如松吓了一跳。

  “爹,围三阙一才是兵法,不会让敌人和我们死战。

  你这样把人围了,不给半点活路,怕是他们会拼命的。”

  李如松鲁莽,但并不傻,知道怎么打赢,还知道怎么减小损失。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就提出“围城必阙”的说法,是书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

  围三阙一是一种心理战术,具体说来,是指在攻城之时,不可将城池围死,因为如果敌军深陷重围,无处可跑,眼看没活路,必定会拼死抵抗。

  要让对方绝望,必先给他希望,此所谓围师必缺。

  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

  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就是要他们拼死,我们才好大开杀戒。”

  哪知道李成梁听了儿子的提醒,确实不屑的答道。

  “只是这样,还是不保险,我担心保山和施甸出纰漏,还得在顺宁、大理和永平集结军队,以防保施防线出现意外,还有第二道防线可以阻拦敌军继续东进。”

  李成梁思索着说道,“可这样,不多的兵力就要被分散了,也是兵家大忌。”

  以往辽东战场,都是以击溃战为主,李成梁根本就不会考虑围歼敌人。

  这次到云南作战,还真给他出了道难题,以前没做过。

第1058章李成梁的决断

  以往辽东战场,都是以击溃战为主,李成梁根本就不会考虑围歼敌人。

  这次到云南作战,还真给他出了道难题,以前没做过。

  就在李成梁考虑保险的处置手段时,耳中就听到儿子的话。

  “爹,这里呢?”

  李如松手指点向保山和施甸后面不远的两个城池,一个是细甸、一个则是永平。

  永平,本就在他考虑范围内,倒是细甸,李成梁没有考虑。

  不是他看不到这个位置的优越,可这里是湾甸,也是土司的地盘。

  受到罗汝芳的影响,他现在对地方土司那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自然不愿意把军队布置到那里。

  不过,李如松显然有过考虑,他继续说道:“爹的顾虑孩儿知道,大军进驻细甸,就把当地土司给禁足就是了,把他的手下都顶到前线去,让他们做炮灰。

  要是不识相,直接说他通缅,我让老四带人抄了他的家就是了。”

  “嘶”

  李如松的想法,把李成梁吓了一跳。

  够狠。

  也不怪李如松年纪轻轻就已经如此心狠手辣,在边镇,这样的事儿大家已经司空见惯。

  有了仇恨,一些人就会利用和周围民族开战的机会斩草除根,处理掉对头,反正都是把灾祸引向敌袭就好了。

  上面的官老爷,一般也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是不会给死人张目的。

  李成梁能从守备爬到总兵官位置,手上自然也不干净,更别说为了自己的军功,他强取豪夺,从各地卫所强行抽调精兵强将到自己的家丁队,得罪的人自然不老少。

  为了养兵,也是大肆克扣朝廷拨付的军饷,侵占辽东的田地。

  虽然发迹时间比较晚,但李家的财力在辽东已经是非常可观,绝对名列前茅。

  实际上,原本历史上李家是辽东当然的土皇帝,可以说富甲辽东,而围绕李家发迹的家族更是不少。

  明末辽东的军将头子,大多都是跟随李家发家,都是辽东数得着的大地主,大商贾。

  李如松作为李成梁的大儿,多多少少也接触到一些,所以在此时提出这样的策略其实并不足为奇。

  “为父担心的不是这个。”

  不过,李成梁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比之李如松更加心狠手辣。

  从当初他率兵攻打王杲,在攻陷古勒寨后第一时间就下达屠城的命令就可见一斑。

  古时的军将,多是视人命如草芥般的人。

  别说用普通汉人百姓头颅杀良冒功,杀几个土司,那就更没有负罪感。

  只是,李成梁心中确实有担心,只是李如松理解差了。

  “爹,你担心什么?”

  听到自家爹爹的话,李如松马上就出声询问道。

  “这事儿我和你说过,我李家的荣华富贵,全在这次对缅甸用兵之上。

  打赢了,我们家就有机会成为勋贵,成为与国同休的家族。

  可若是打败了”

  李成梁没有说下去,他知道儿子应该能懂他的意思。

  果然,李如松当即就说道:‘怎么可能会败,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是啊,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会败,但是若按照先前所说,引缅军入境。

  计划进展顺利,可云南这边的御史就上奏弹劾为父呢?

  听到缅军打破大明边境,攻城掠地,自扰百姓,朝廷会不会因此就罢免为父。”

  李成梁语气沉重的说道。

  “嘶”

  李如松倒吸一口凉气,他现在理解为什么老父亲会犹豫不决了。

  以往在辽东,他们没少这么干。

  故意调走边境上本就不多的明军,制造让鞑子叩边的机会。

  等把人吸引进来,再用李家的家丁队突袭敌人的后方,捣毁他们的粮草和营地,再调动四面明军合围,就能把敌人吓得挑头就跑,他们就一路衔尾追杀。

  打完了,就向朝廷报功。

  因为是鞑子偷袭,边境丢几个城堡很正常吧。

  李总兵率兵驱逐敌军,收复失地,获得无数斩获很正常吧,朝廷是不是就该论功行赏。

  这一招,貌似这次对缅甸军队的战斗是不能用的。

  明军早有防备,若是还被人打破边关城池,杀进大明境内,御史弹劾,他们父子还真没法解释。

  “父亲,要不把计划提前报备兵部?”

  李如松迟疑片刻才说道。

  在他想来,预先报备,御史再弹劾,朝廷自然不会采纳。

  “唉朝廷不会同意的。”

  李成梁叹气说道,“朝廷怎么可能同意我们的计划,真要实施,那必然会下令坚壁清野,把边境百姓内迁,减少损失。

  可如此,计划也就暴露了,那莽应龙还会上当吗?”

  李成梁的想法自然是对的,虽然为官者其实对于百姓多不以为然,但是在战事面前,他们还是会虚假的表达自己对战火涂炭下黎民百姓的关心。

  真要按过去,大军打算请君入瓮,围而歼之,朝廷绝对会要求他们把百姓后撤,避免生灵涂炭。

  借此彰显朝廷对百姓的关怀,说不得还会下拨些赈灾钱粮。

  当然,这些东西最后能不能到百姓手里,能有多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朝廷肯定是要这么做的。

  李成梁曾经一心从文,想要考个进士功名,自然对文官那一套虚伪的作风了解很深。

  “既然如此,那可不采纳罗御史的对策,直接出兵孟养,正面击溃缅军,打败莽应龙?”

  李如松知道此策行不通,于是马上提议道。

  “那罗汝芳的计策若是在平时倒还好说,可你没听到他说的,千崖、陇川等地土司不稳,谁知道他们这些人有没有和缅甸莽应龙暗中勾接。

  若真有勾接,出兵孟养就等于把粮道双手送到莽应龙手里。

首节 上一节 115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