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节

  “爹,要不我带人去把那个道士做了?”

  就在这个时候,魏文才咬牙切齿的说了句。

  不过魏老爹却是摆摆手,“他就是个说客,你弄死他有什么用,反而结怨。”

  魏广德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开口说什么,虽然他知道那个道士,有用吗?

  在江西这个地界上,敢把主意打到他们这些地头蛇身上来的,那肯定不好惹。

  虽然魏广德当年读书不行,可也看过不少报道,知道明朝最后怎么灭亡的,皇帝都上吊了。

  而明王朝灭亡的原因,那些报道中自然也有提及,而且都比较集中,那就是财政崩溃,朝廷没钱了。

  所谓小冰河,好办,只要有钱赈灾。

  北方叛乱和关外建州女真造反,好办,出钱雇兵打仗。

  只要有钱,明朝那些事儿都能解决。

  这天下,也没有用钱也办不了的事儿。

  有钱能使磨推鬼。

  明朝财政的崩溃,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隐田。

  当然,读书人不讲道理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读书人不交税。

  这些读书人,其实即包括官宦世家自身,也有通过资助的方式,从物质上帮助那些有天赋的寒门学子科举,甚至还帮助他们在科举后上到他们需要的职位,让他们变相的获得权力。

  他们通过科举掌握权力,然后逐渐控制,甚至垄断很多行业湖获取暴利,在赚钱以后却不用缴税。

  他们的控制不仅是在商业方面,更是在土地上,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兼并土地。

  好像王朝末年都是一个样子,那就是大族大肆兼并土地,弄得民不聊生,只有造反一途。

  通过造反的方式重新洗牌,然后土地又重新分散,在新王朝的发展中又再次兼并。

  有功名好啊,有功名就可以不用缴税,这也是当初魏老爹威胁魏广德,不考取功名就不给他买地的原因。

  因为你没有功名,那田地的赋税就能弄垮你,最后也只能贱卖土地一途。

  家业都保不住,还分什么家产给你。

  不过,现在,貌似有官身的老爹,也被权势更大的人给威胁了。

  魏广德长出一口气,尽量缓解一下自己有点郁闷的情绪。

  回过头来想想,魏广德也觉得,拿了这几百两银子,貌似也不是什么坏事儿。

  亏肯定是亏了,而且亏大了。

  江西的地,那可不比其他。

  现在的大明,魏广德估计,北边,靠近长城那一带的土地,应该不值钱,鞑子都能打到京城,那些土地,还不就是鞑子的牧场吗?

  还有就是福建这些沿海的地也不值钱,现在还闹倭患呢,谁知道什么时候出来几个倭寇。

  广东广西那边也不行,还是云贵那边,也都是少数民族时不时就闹事儿,虽然原因很多,但是确实地方不太平。

  放眼全国,江西,湖广真的就是最好的地界了,只要不发大水。

  魏广德猜测,估计也就北京和长江流域的地价,应该是最高的了。

  一晚上,全家人情绪都不高,被人强逼着低价卖地,谁心里能好受。

  魏广德也早没心思想打鸟的事儿了,连孙夫子布置的作业也只是草草了事,实在是没那个心情。

第21章抄袭

  第二天,魏广德在私塾里呆了一天,也没看见那个林道士,好像已经离开了孙夫子家里。

  想到昨天最后商量的结果,胳膊拧不过大腿,魏老爹还是打算把那块地卖了、

  当然,价钱还要再谈一谈。

  魏老爹并没有答应林道士,只是说要考虑考虑,约好三天后给答复。

  而魏老爹今早套了辆马车就带着魏吴氏去千户所,出门还是和魏广德一起走的,只不过到了镇上,魏广德直接进了私塾,而他爹妈则是继续赶路。

  魏广德自然不会去问孙夫子老道士的下落,当然也不认为是孙夫子招来的老道士。

  很明显,人家就是冲着他家的地来的,孙夫子这里只是顺道拜访一下。

  显然,今天的作业让孙夫子很失望,或者说交上来的作业都很让人失望,完全是狗屁不通。

  虽然孙夫子说了,让同学们随便做,但是到了下午还是把他们这一批几个人叫到一起狠狠的批了一顿。

  当然,顺便也把八股文的写作方法又再说了一遍。

  特别照顾了下魏广德,还是因为他的字儿。

  按照孙夫子的话说,这八股文重在多写多做,只有在写作中去发现问题,扬长避短。

  “如果你们有闲进城,不妨去书肆里买些时文看看,这些都是近几年科举所出的杰出文章。

  多看多想多写,其实就是做八股的所谓诀窍了,天道酬勤。”

  孙夫子骂完了学生,还是捋着胡子对几个学生说道。

  对此,魏广德心里还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孙夫子考了一辈子科举,功名也不过就停留在秀才上,说明孙夫子作文的水平,怕是也一般的很。

  当然,这并不是可以无视孙夫子的理由。

  科举之路,其实未必就是才华高于一切。

  实际上,所谓的才子,在科举的战场上折戟沉沙的也不在少数,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你真的是惊才绝艳,泥沙根本压不住你夺目的光芒。

  魏广德当然不会觉得自己是个才子,所以在心里还是打定主意,为了能在科举之路上走的更远,考试前一定要虔诚的上香请愿。

  别说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小伙还会信这个,不过就是为了自我安慰罢了。

  再说,人都穿到这里来了,还有什么不能信的。

  放学回到家里,在前院和老哥说了几句话后,魏广德就回到后院自己屋里。

  今天夫子没有让他们继续随便作文,而是让他们抄了几篇所谓的范文,据说是上几科府试的卷子。

  当然,这些卷子的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而且就是出自他们已经学过的《大学》。

  魏广德做为一个具有后世思维的人,自然就在这些范文中选择的他最能理解的东西来作。

  孙夫子是让他们自己选择范文抄下来,然后自己仿一篇出来。

  毕竟现在的科举考试,题目就在那几本书里,不管考官怎么想,出题还是得在书中找。

  那么对于考生来说,只要你多写一些文章出来,然后再通过师生和同窗相互指点,让文章更加精进,也许运气好,你考试的题目就是这一篇了。

  所以啊,孙夫子也知道,现在像魏广德这样的孩童,写出来的东西大多狗屁不通,但是还是要让他们写,还要多写,早点养成这样的习惯。

  写的文多了,撞考官枪口上的几率自然就大得多。

  其实,这也是这个时代老师们常做的事儿,把自己代入考官位置上,给自己的学生出题,让他们来做,然后在指导修改。

  将来上了考场,要是考官真就出了这个题,那就恭喜,直接把以前联系的作文拿出来,过关的概率自然就高上一些。

  当然,要是遇到考官出题比较偏门,特别是出现所谓的截搭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这样的方式,应付县试、府试一般还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到了院试、乡试,可能就有点问题了。

  这其实也和孙夫子所在的圈子有关系,如果圈子里的朋友都是些只有秀才资质的,自然也写不出举人文章来,就算修修补补也不行。

  当然,这些学童们真要到了那个程度,也会再寻名师指点,孙夫子可不认为自己真能教导出举人来。

  不过,对于这些都还没有跨过那道门的学童们来说,先解决县试和府试就成,至少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现在孙夫子指点的这些学童就是他认为最有机会考过院试的,至于其他的,慢慢来,也不急。

  魏广德选的两篇范文,题目都是一样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出自《大学》第十篇。

  文中的意思当然夫子也讲了,这就是生财之大道,其实也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

  而所谓的道,生产的人要多,不能有打酱油不干活的,消费的人少,做事要快速及时,使用的时候要舒缓,其实联系前文就还有量入为出的含义在其中,这样财富才可以保持充足,也就是积累起来。

  不过作为后世人,魏广德当然知道那时候讲的是刺激消费,用需求拉动生产力,这就是西方的经济学,和这个完全不同。

  不过这些话可不能说啊,说出来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那就是大逆不道,和圣人之言相悖了。

  既然不能有自己的思想,那就抄吧。

  有了模板,魏广德觉得似乎还是很简单的。

  开玩笑,后世的时候,魏广德上小学那会儿,谁没抄过作文啊。

  把别人写的东西,按照自己的话翻译一遍就是了,也就是网上所谓的中译中。

  题目都没变,魏广德看了下他选中的这两篇文章,理解一下它们的意思,简单综合一下就开写。

  两篇范文其实都不长,都是不到三百字,魏广德这一综合,字儿明显就超了,三百多字的文章一做出来,又检查修改一番,然后抄在一张纸上。

  感觉整个步骤和孙夫子介绍的考试也就差不多了,先做出草稿,修改润色后誊抄卷子上。

  字儿要写好点,少挨点批评。

  魏广德誊抄的时候在心里不断说道,他脸皮还是很薄的,不喜欢经常挨批挨打。

  天黑了,到往常吃晚饭的时候,父母的车架才姗姗来迟,驶进了百户军堡的大门。

第22章麻烦

  “叮叮当当”,伴随着马铃声声,一辆马车缓缓驶进堡门,顺着堡里的道路来到堡中大宅门前停下。

  赶车的家丁放好马凳,车帘子掀开,魏老爹当先跳下车来,也没踩马凳,只是后面下车的魏吴氏才需要那个东西。

  魏广德在听到门外铃铛响后就知道爹娘回来了,这么晚了,父母还没回家,他和他大哥都还是很担心的,所以都是支着耳朵在那里听着外面的动静。

  听到外面的响动,两个人立马都站了起来,魏广德跟着魏文才身后就往外走,刚走到前院就看见脸色不佳的老两口进了前院、

  “爹,娘。”

  两兄弟异口同声的喊道,随后就跟着爹娘回到了后院。

  看到他们脸色不好看的样子,魏广德就猜测,今天这趟肯定不顺。

  虽然已经确定要卖地,至少还能拿到点银子,但毕竟那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做的事儿,要是去大舅那里,能够想到办法的话,地肯定是不卖的。

首节 上一节 1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