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51节

  不过此时,沐家还只是承袭的西平候爵位。

  沐英死后,长子沐春继承西平侯爵,镇守云南,沐春死后无子,弟弟沐晟继承西平侯爵,继续镇守云南。

  永乐初年,沐晟奉命与张辅率军分道进攻交趾。

  交趾平,张辅晋封英国公,沐晟晋封黔国公,沐氏自此成为世袭公爵。

  说白了,爵位都是打仗赢回来的。

  不打仗,武将也就是靠资历最多混到五军都督府做个都督,这就是和平时期武将最高荣誉了。

  而现在李家当家人李成梁已经身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算是位极人臣,升无可升。

  只不过,李家和这些世袭勋贵之家还是有巨大的差别,那就是没有爵位傍身。

  好吧,就算不是世袭,只是终身爵位也好啊,出门也是个爵爷。

  可以说,李家现在能继续追求的,也就是这个爵位了。

  魏广德画的饼,是真挠到李成梁痒处了。

  对老三的回答,李如松没说话,只是不知所谓的摇头晃脑。

  很快,李如桢嘴巴渐渐张大,一脸不敢置信的问道:“大哥,你的意思是,咱家只要这次平了缅甸,咱爹也能封国公?

  哎哟。”

  刚说完,李如桢脑袋上就挨了大哥一巴掌,虽然带着头盔,可他还是习惯性叫了声。

  “你想什么呢?真的把缅甸平定了,可能也就是封个伯爵,可能还只是终身爵位,能传三代都算皇恩浩荡。

  都什么时候了,你以为还是开国那会儿,那些皇帝封赏个爵位跟玩儿似的。

  到了现在,你看看朝廷多少年没有封武功了。”

  李如松倒是看得透彻,只能说徐文长这个老师没有白教,至少李如松看问题很透彻。

  实际情况也就是这样,李成梁在辽东打老了仗,最后还只得了个终身爵位。

  当然,守卫住辽东和开疆缅甸完全是两码事儿,这次功劳肯定比辽东积功封爵要强许多,但很大概率也就是个传三代的爵位。

  但就算如此,也是天大的恩典了。

  就在两兄弟说话的时候,明军军营大门处跑出一个亲兵,看到李如松他们的位置,就急忙快步跑过来。

  “大少爷,二少爷送来消息。”

  说话间,那人手里捧着一个竹筒递了过来。

  听到是二弟的消息,李如松马上收起笑容,面色严肃接过,仔细查验蜡封后,这才打开竹筒,抽出里面的纸卷。

  李如桢马上也站到大哥身后,和他一起看起纸上的文字。

  很快,两人脸上都浮现出笑容来。

  李如柏纸条上的信息很简单,他已经率军攻占孟乃,命一部留守外,他正督军准备进攻孟广。

  只要再占领这座城,明军在孟密就算站稳脚跟,也算把缅王莽应龙堵在滇西了。

  现在大明和缅甸之间的战场,已经算是非常混乱了。

  不仅滇西正在爆发激战,缅甸国内王都都被明军端了,而已经被缅甸兼并的木邦和孟密主要城市也被明军攻占。

  在十六世纪这个通讯极差的年代,这样的战争也是很罕见的,特别是一南一北两处战场都是各自为战,并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

  而此时还在东吁城的俞大猷,实际上也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那就是继续出兵攻击周围缅甸人的城池还是固守东吁城,等待缅王莽应龙回师。

  到现在为止,他并没有得到李成梁打算在滇西围歼缅军主力的消息,他若是继续等在东吁城,怕是只会等来李如松率领的明军抵达。

  “大帅,要不我们出兵,把缅甸卑谬以南的缅军消灭掉。

  听说那里是缅甸粮食主要产区,人口众多,主要我们能控制缅甸南部,就算莽应龙回来,也得不到粮草接济。

  只要我们稍微拖延时间,那大乱的必然是缅军,我军则可以趁势杀出,击杀反贼莽应龙。”

  参将王世科建议道。

  这次,他要多多立功,难得有打缅甸这样弱敌的机会。

  积累军功,等回国后,怎么也能弄个一省总兵官做做。

  这水师,一出海就是不短的时间,王世科已经有些厌倦了,打算弃船登陆。

  “卑谬吗?”

  俞大猷略做思考,就打开了明军手里缅甸简要舆图,仔细观察起来。

  卑谬是缅甸南部城市,位于伊洛瓦底江下游左岸河港,在公元八世纪时曾为缅甸王都。

  一直以来是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和三角洲地区间就是缅甸经济最繁华的区域,而卑谬就是这片地区的贸易纽带和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

  如果明军能够控制卑谬,再加上已经占领的东吁城,那几乎就可以阻断缅甸南北交通。

  也正如王世科所言,缅军急匆匆从北方赶回,必然不会带太多粮草,还得靠缅甸南方的粮食补给军需。

  而卑谬无疑就是重要的运输通道,其周边和南面各城调运的粮食,大部分会从那里运到东吁城北面去。

  “是啊大帅,现在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缅甸虽然有不少战船,可大多分散在沿海各城,就算他们要调集这些战船,没有缅王莽应龙的命令,也是很难完成的。”

  王世科继续说道。

  随着他们在缅甸呆的时间渐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缅甸国内的情况也愈发深刻。

  缅甸王国确实有大量海船,可这些海船却分布在缅甸绵长的海岸线上。

  别看缅甸国家不大,可却有数千里的海岸线。

  面向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其漫长的海岸线自然需要一支规模巨大的水师来控制。

  “你的意思是,趁着莽应龙没有回来,出兵占领达拉和勃生?

  那毛淡棉那边,是否也需要派兵占领?”

  缅甸的南面,一般就是后世仰光省及周边土地,而此时俞大猷指着位于印支半岛上缅甸控制的一条狭窄走廊,那里也有缅甸一个重要城市毛淡棉。

  此地因为是缅军入侵印支半岛的跳板,所以一直被东吁王朝重视,并着重支持发展。

  只是毛淡棉靠海,对于此时的大明水师来说,貌似也不是多难打的一个地方。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此次明军从勃固北上东吁城,一路先后攻占锡当、居里耶、胶基等城池,俞大猷也借此看明白了此时缅甸南部城市兵力的空虚。

  是的,这些城池基本上不具备很强的防御能力,明军在大炮的加持下,攻占这些缅甸城市都非常轻松,甚至不需要投入太多军队就可以完成对城市的占领。

  毕竟精锐被调走,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就算缅军兵力占优往往在遭到明军攻击后也是一哄而散。

  说实话,俞大猷是没有想到缅甸军队战力是如此之渣的,他一直以为进入缅甸后会遭遇恶战。

  就连旧港的几家都不看好明军,毕竟这些年缅甸也算是凶名在外,不断攻打周围国家,劫掠财物。

  所以,明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打下东吁城,把滞留在勃固的旧港商人都吓了一跳。

  当然,在他们固有思维里,缅军还是很强大的。

  面对官军打出这样的战绩,那似乎也只能说明官军战力强悍一个解释了。

  “王世科,你带三千人,敢不敢横扫缅南?”

  忽然,俞大猷开口问道。

  明军虽然有七八千人,可毕竟在俞大猷看来,东吁城才是最重要的,他得留下足够的兵力应付莽应龙。

  让王世科带走三千人,他手里就只剩下四五千兵马了,已经非常虚弱。

  要不是有勃固河上的明军水师,俞大猷是万万不敢冒险分兵的。

  “之前俘虏了缅军千多人,他们不是愿意投靠吗?你带上他们,不必作为炮灰,我们现在缺少兵力。

  攻下城池,让他们去抢掠那些城里的贵族,让他们手上战靴,他们就不敢再叛变了。

  这样,打下来的城池,只需要分配少量士卒,配上这些降兵,应该就可以把守好。

  至于达拉,到时候你的兵力可能不足。

  不过没关系,我让王诏率水师船队从海边进攻,为你提供支援。

  等占领达拉以后,他再率船队进攻毛淡棉。”

  俞大猷开口道。

  “那大帅,沙廉那里的葡萄牙城堡怎么处理?要不要也打下来?”

  达拉就是后来的仰光,而在其南面还有个沙廉,是西方殖民者发展起来的城市,现在也是缅甸海军最重要的港口。

  “暂时不动它,只要葡萄牙人不妄动,就先等他继续存在。

  等缅甸大局已定后,我们是向他们征税还是要收回,那就由朝廷定夺。”

  俞大猷笑道。

  通过壕镜,俞大猷已经意识到和夷人接触的好处,所以他态度并不坚决。

第1132章刘台案再起

  大明的军工生产,随着魏广德条子送到工部和兵部开始了发生了改变。

  虽然大明各地卫所都有自己的军匠,可以打造和维修武器,但是他们能够打造的也就是冷兵器,还有就是维修火器的小故障。

  虽然有的匠人或许因为以前有调拨到南北两京兵器局的经历,也能独立制造火器。

  但严格说起来,他们是不能够私自制造的,都属于私造。

  大明的火器,只能在工部的南北两京生产,再由朝廷统一调拨。

  至于火药,则不是工部负责,而是由内廷的兵仗局负责生产。

  当然,这个时代火药的调配其实已经不算秘密,民间也能自制火药,只不过原料难得,还必须向官府报备,否则就得偷偷摸摸进行,不能被官府发现。

  以前工部军器局怎么生产,都是和兵部协商,也可以认为是工部按照兵部的要求进行生产。

  而兵部的需求,做为主管的阁臣,魏广德的发言权是很重的。

  以前,其实兵部就有因两种类型火炮的生产有过争议,不过那时候消息传到魏广德耳中,他就表达的意思是倾向于多装备佛朗机炮。

  好吧,受后世武器的发展,魏广德更加喜欢佛朗机炮这种更加接近后世的武器,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也是因为魏广德的意见,所以佛朗机派在兵部自然胜过另一派。

首节 上一节 125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