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58节

  从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潘季驯对治理黄河和淮河已经有了个初步构想,所以魏广德翻看的时候,还问道:“工部对此是何章程?”

  《两河经略疏》是历史上第一份综合治理黄淮和运河的全面的规划。

  在《两河经略疏》中,他们提出了“治河六议”:塞决口以挽正河,筑堤防以杜溃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工部几位大人对此颇多争议,都有些不放心。”

  江治开口说道。

  “嗯。”

  魏广德并没有多说,他是看完整个奏疏以后,又思索片刻才说道:“貌似和以前治水无差异,也不知道这样做了能维持多久。”

  这些年,朝廷在治水上银子没少花,可成效不大,几年就要出乱子。

  最快的一次,还是隆庆五年,潘季驯前头上奏治水功成,转过身就出乱子,自己也被罢官。

  “多少还是有变化的。”

  只是没想到,江治却是开口说了句。

  “哪里?”

  魏广德狐疑道,他看了奏疏,都是修堤坝修闸口,都是治水的那几样手段。

  “这里。”

  就在奏疏上,江治指出一段说道:“徐州以下河漕两岸高筑大堤,挽河归漕,逼淮水尽出清口。

  惟良兄的意思虽然也是修堤坝,可前面有写收窄河道,我们商议后认为,他是想要束水攻沙。”

  听到“束水攻沙”四个字,魏广德立时来了精神。

  这个词儿他记得,历史上有,好像就是潘季驯提出来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听到,所以若不是江治说出来,他都险些忘记了这个法子。

  “束水攻沙想法是好,可也承担着巨大风险,若是平时水势和缓还好,多少能带走泥沙,和若是天降暴雨,水流喘急时,难免就有堤坝倾覆之险。”

  很快,江治就把工部其他人的意见说了出来,其中未尝没有他的理解,实际上江治对潘季驯这份《两河经略疏》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魏广德问起,他就直指要害。

  魏广德可没想都这些,他在后世看到的都是说这个法子好的文章,但是现在听来,也觉得江治说的很有道理。

  “工部是什么意思?”

  魏广德只好问道。

  “现在还没有意见,有分歧。”

  江治开口道:“不过大部分人认为,此法短期内或对保运有利,毕竟冲刷泥沙,此法大妙。

  但就众人看法,此法治标不治本,只不过是缓解淤堵。”

  工部中人多参与过河工,自然知道治水是怎么回事儿。

  河工,真不是那么好做的。

  “意思就是说,如果朝廷批准他的奏疏,可能又是砸银子听不到响,或者说能维持几年而已?”

  魏广德皱眉问道。

  他以前没太在意,也是人云亦云,都说束水攻沙好,想来就是好的。

  毕竟,逻辑上确实说得通。

  不过听了江治的话,淤积泥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束水后反而溃坝风险大增。

  这个时候,魏广德就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事儿了。

第1137章责任

  “意思就是说,如果朝廷批准他的奏疏,可能又是砸银子听不到响,或者说能维持几年而已?”

  魏广德皱眉问道。

  都说束水攻沙好,不过听了江治的话,淤积泥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束水后反而溃坝风险大增。

  这个时候,魏广德就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事儿了。

  “善贷,其危害其实还远不止于此。”

  就在这个时候,江治的话又打断了魏广德的思考。

  “还有什么危害?”

  魏广德不解问道。

  “工部拿到奏疏就招人进行了辨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若按照潘季驯的法子治水,今日黄河堤坝收束加高以后,来日泥沙继续淤堵,河床上移,朝廷还只能继续加高堤坝。

  因为以清口之水冲刷泥沙只能带走部分,是绝对不可能全部清理干净的。

  长此以往,黄河河床持续抬高,会是什么结果?”

  江治说道。

  魏广德闻言略一思索就知道答案了,后世可不是都说黄河是地上悬河吗?

  “悬河”二字,其实就是此法的最终结果。

  当然,也有办法缓解,或者说不让黄河变成地上悬河,不过那可能就有些会失控。

  至于办法,自然是放任。

  每当黄河高出周围太多,决口后黄河就会自行寻道入海,选择地势较低缓处汇流,重新成河。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可不就是因此。

  泥沙淤堵抬高河床,高处周围地形,然后就改道。

  改道以后,自然就不再是地上悬河了。

  好半天,魏广德才开口说道:“悬河。”

  “对,工部推敲后就这么认为,‘悬河’二字总结的精辟。”

  江治开口接话道,“但危害还不止于此,善贷可知明祖陵位置所在?”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明陵村境内,东临洪泽湖,距盱眙县城约二十余里,明祖陵陵区总面积约73公顷,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

  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冢,也是其祖父的实际殁葬地。

  明祖陵历时28年之久才大致完备,有城墙三道,21对神道石刻,金水桥三座,殿、亭、楼、阁千间,建造规制与神道21对石刻继承唐宋风格,是朱元璋重树中原正统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后世的地图,黄河在郑州转弯东进,从山东入海,可这个时代黄河走势却不是,而是从郑州继续往东南方向,走徐州过洪泽湖出海。

  其实,本来黄河是没有和洪泽湖交汇的,但为了保运济水,明中期有意引黄河水如洪泽湖,为运河补水。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黄河水先入洪泽湖然后再出海,导致洪泽湖快速淤积,湖面扩大,水位变浅。

  湖堤越修越高,洪泽湖也终成悬湖,“堰堤大有建瓴之势,城郡更出釜底之形”。

  不断加高洪泽湖大堤,导致洪泽湖水位上涨,泗州城终被淹没,明祖陵也没于洪泽湖中。

  当然,现在这些还都没有发生,但是若按照潘季驯的法子,洪泽湖就会成为冲刷黄河河沙的蓄水池。

  其实,洪泽湖原本不过是不连片的低洼蓄水区,隋朝时期始称“洪泽浦”,南宋黄河夺淮后,水面才逐渐连片成为湖泊。

  魏广德这会儿感觉头大如斗,思维有些混乱了。

  现在黄河治水已经纠缠了太多因素,不仅是黄河水患,还有淮海,运河通畅,现在还被江治说出可能对明祖陵的危害。

  明祖陵,这就不是一般的事儿,而是很严重的政治事件。

  魏广德不知道的是,因为采用了潘季驯的治水之法,真的让黄河和洪泽湖成为“悬河”和“悬湖”,最终在百年后的清朝,洪泽湖水位暴涨导致明祖陵被淹没。

  当然,那时候已经改朝换代,大清朝可不在乎什么明祖陵,他们只保运河通畅。

  “这个官,真不好做。”

  魏广德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心里想的事儿不由得脱口而出道。

  以前看的网文,谁在乎这些,都特么上来就搞改革,然后谋朝篡位,好像和市场买大白菜一样简单。

  但是亲身来到这里,处处受到掣肘,魏广德才能明白,小说终究是小说。

  可魏广德来到这里,也终于踏入内阁后,却终日为这些“大事”操心,无暇他顾。

  “简单点说,工部认为潘季驯的法子,对于治黄和保运河是否有效?”

  魏广德不打算纠结这些,直接问出重点。

  “有一定效果,但.”

  江治还要再说,已经被魏广德挥手打断。

  “此法治黄,就是要朝廷不断砸银子修筑黄淮河堤,嗯,还有洪泽湖的湖堤是吧?”

  魏广德继续问道。

  “是,只是.”

  毫无疑问,江治的话再次被魏广德打断,然后就听到他继续问道:“只是水位抬高威胁四周,特别是祖陵安危?”

  “还有四周数以千万计百姓的安危。”

  江治急忙补充道。

  “如果什么也不做,黄河下次还会改道,走哪里就不知道了。”

  魏广德没理他,继续发问道。

  “是。”

  这次江治只说了一个字就闭嘴,没有再说。

  “冲刷泥沙的好处,工部考虑过没有?”

  魏广德忽然问道。

  “好处?自然是清理淤堵,可以缓解黄河水患。”

  江治不解答道。

  “不止。”

首节 上一节 125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