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271节
第一时间,那个张头就怀疑派出去的几个人被缅军发现了,当即向后挥手,示意身边的几个人开始后退。
至于不抛弃不放弃,派人去寻找那几个可能失陷的小兵。
那是不可能的。
他们的任务是带回情报,而不是来打仗的。
就他们几个人,也根本没可能从城里救出人去。
这里距离小城就几里地,可不敢站起身来跑动,只能一点点趴着后退。
要是这时候城门洞开,缅军出动几十个人寻找他们,他们也只能撒丫子跑路。
不然,他们很难安全回到临时营地去骑上马。
“城里出什么事儿了,要不要派人去找赵炮儿他们。”
赵炮儿是鸟铳手,所以队里叫他炮儿,就是炮手的意思。
在大部分明军士卒看来,打鸟铳和放炮仗没什么区别。
他们没有成为鸟铳手的原因,也就是眼力和准头差点。
实际上,大部分明军士卒都是会用鸟铳的,毕竟那东西并没有太多技术含量。
“别去,我们先退后一段,你回去知会一声,要是有情况马上拉马过来接应。”
张头下令道。
让身后两个手下回去牵马,他们只是退后两里就暂时停下来。
这里还能看到瑞波城门,只要城门不开,他们倒是还算安全。
不过,退路也安排好了。
要是真暴露了,那就直接往回跑,骑上马就可以离开这里。
等了一阵子,并没有看到城里派兵出来,张头心就安下不少。
没一会儿,右边灌木丛里有枝叶摇摆。
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他们就盯着那边观察。
同时,也开始不断观察四周,包括身后有没有什么动静。
很快,三道人影匍匐着往这边爬过来。
“赵炮儿?”
“是我。”
右侧士卒看清对面,率先轻声唤了句,对面也做出应答。
确定是自己的兵,张头心下大定。
等赵炮儿爬过来以后,张头才小声问道:“刚才什么情况?城里怎么现在还咋咋呼呼的。”
“张头,北面来了很多缅军,应该是被大帅的兵打垮了,一看就是一群残兵败将。”
赵炮儿马上就答道。
“你看到北面来了很多人?”
张头心里有些欣喜,看样子这次回去应该有奖赏,因为他们可能发现了莽应龙的踪迹。
“看的真真的,我的眼力你还不信吗?”
好吧,明军的弓手和鸟铳手,眼力绝对不用怀疑,用后世话说肯定是1.5的视力。
“走,回去领赏去。”
知道北面来了缅军,张头也不想在这里多耽搁。
此地距离阿瓦城几十里,他们骑马两个时辰就到了。
不过放到缅军的残兵败将身上,估计得让他们走上一天以上的时间。
十来个明军士卒开始后退,又退出去三四里这才起身,依旧是弯腰躬身子往回跑,很快就和几个看马的士卒会和,然后各自上自己的战马,打马往来时道路而去。
此时的莽应龙还真已经进了瑞波城,瑞波城虽然不大,可这里是缅甸中北部主要的产粮地,所以粮食不少。
一路南逃,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到一顿饱饭了。
吃饱肚子,对于现在的缅军来说是天大的事儿。
而身后一路追击的明军,似乎也因为后勤运输的麻烦,和缅军脱离了一段距离。
打仗的兵,吃不饱肚子可是真不会出力的。
这也是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只要烧掉敌人的粮草,就能让对方士气丧失,甚至大量溃逃的原因。
李成梁对此也是毫无办法,毕竟缅军是逃命,可比追击的明军有动力多了。
就算给出高额赏银,甚至把从京城带来的银宝直接抬进军营,现场发给士兵,可没吃的就是没吃的,士兵没力气追,他也没办法。
除了不断催促罗汝芳督运粮草接济大军,他也只能收集士卒手里的干粮,尽量分配给第一线追击的士卒,让明军的追兵能时刻保持对缅军的压力。
不会因为胜利在望,士兵们就会饿着肚子打仗。
没人那么傻。
当晚,还在睡梦中的李如松就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斥候连夜送回情报,李如柏是最早知道消息的,知道缅军距离这里只有一天多的路程,甚至要是赶路的话,一天时间到达阿瓦城也不是不可能。
是的,或许就是早点出发,晚点抵达,他哪敢耽误,第一时间就敲开了大哥的屋门。
“北面,莽应龙带着残兵败将到了。”
“有多远?”
“五十多里地,明日,最迟后日就会抵达。”
“把所有将官都叫来议事,你把衣服也换了。”
李如柏都来不及换衣服,穿着睡衣就找来了。
第1147章莽应龙的决策
知道了莽应龙很快就要到达阿瓦城,李如松已经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之前在山岭上观察阿瓦城的时候他就顺带观察了城池周围的环境,应该说周围的地形很不利于打埋伏。
是的,虽然阿瓦城东西都有山地,南北属于山谷,地势平坦,按说伏兵在左右两边是可以进行一次大型伏击战的。
可惜,这块谷地太宽阔了,十几里的谷地,怎么打伏击?
而且,在阿瓦城的西面还有大金沙江流过。
最后就是,按照侦查得到的消息,莽应龙身边还有数万军队,绵延数里地,这包围圈得多大?
他们的几万人,能完成这样的大型包围战吗?
当然不行。
李如松头脑还算清醒,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
此时阿瓦城宫里里,一群明军将领站在下首,李如松坐在曾经是缅甸国王的座椅上,他兄弟李如柏就站在旁边。
而在他们下面,十几个明军斥候半跪着汇报着这次侦查到的信息。
不过,此时李如松问起的,则是这几十里沿途的地形。
对于斥候来说,可以没啥文化,但字得认识一箩筐。
就算不认识字,记忆却得很好,观察力也必须很强。
所以,虽然从阿瓦城到瑞波一路上是匆匆而过,而且多是在晚上赶夜路,可对周围地形却还都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此时,那队斥候的小队长张头就在一点点详细汇报沿途地形,时不时还能询问下身后的手下,查缺补漏。
等询问了完李如松感兴趣的问题,他才说道:“你们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奖赏在外面,你们直接拿回去。”
李如松继承了李成梁的习惯,虽然贪财,但对手下士卒那是言出必诺。
当初给派出的斥候小队承诺完成任务就会给丰厚的回报,他当然不会不受诺言。
在殿外,已经有亲兵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是一百个大明银宝。
一百两银子,就是这十几个斥候拿命换来的。
对于这样极为陌生的区域进行侦查,可以说每一步都极具风险,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
所以,李如松直接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银子砸。
只有心甘情愿,他们才会去做。
至于以上位者身份下达命令,不说这些人出城以后会不会找地方躲起来,出工不出力,那才叫耽搁大事。
对于武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才是他们的做事风格。
虽然他们都明白,钱这个东西,有命赚还得有命花才行。
但总有人愿意赌上一条命,去赚这个银子。
张头带的这队斥候,正好就成了李如松千金买马骨的事例。
以后,只要他们继续砸银子派出危险的活计,手下那些亡命徒是必然会趋之若鹜。
谁能在看到同袍赚到白花花的银子而不动心的,他们只会抢夺下次立功受赏的机会。
“看来想设伏活捉莽应龙是没什么机会了。”
李如松叹口气,开口说道。
“大哥,我们只能守住城池,不让莽应龙绕城而过就行了,爹带着追兵应该距离他们不远。
只要我们拖住两三日,应该就能前后夹击他们,一战灭掉缅军主力。”
李如柏这时候开口说道。
“是啊,只能来硬的,可惜我们没有内应,要是那个叫什么猜的投降,我们就可以关门打狗,先把莽应龙骗进城来抓活的。”
李如松对其他缅军并没多大兴趣,他只对擒获敌酋有兴趣。
成功了,说不好他的名字就会传遍大明,皇帝陛下那里也会看到他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