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292节

  冯保马上恭敬说道。

  “娘娘,还有个事儿.”

  冯保犹犹豫豫的,似乎不知道该不该说的样子。

  “有什么事儿,你直接说就是了。”

  陈太后开口说道。

  “是这样,内阁似乎已经在准备西南战事之后对缅甸的处置。”

  于是,冯保又把昨日酒席上,魏广德说出打算在缅甸设行省的事儿,直接由朝廷派人管理缅甸,不再通过册封宣慰使间接管理。

  “缅甸设省?”

  陈太后迟疑着看向李太后说道:‘这,合适吗?’

  “《皇明祖训》上是否把缅甸列为不征之国?”

  李太后虽然是皇帝生母,但其实对朝政也并不太懂,她更多还是利用内阁阁臣治理国家,由冯保对他们进行监督。

  虽然都说李太后对万历皇帝很严厉,但这个时候她虽然地位尊崇,但依旧没有陈太后地位高,在后宫话语权,或许顾忌皇帝面子,大家都把他捧的很高,特别是冯保几乎把她当做后宫之主对待。

  但实际上,有陈太后在场的话,她也没太多发言权,除非陈太后不想理这个事儿。

  “禀娘娘,缅甸在立国之初就被大明征服,所以是设宣慰司进行管理,也就是地方土司担任宣慰使,朝廷没有派人去管辖。

  平时,缅甸事都是由云南布政使司代管。

  所以,缅甸并不在不征之国名单里,朝廷在缅甸设省,并不违背太祖祖训。”

  冯保对这些可就了解多了,自然马上就说了出来。

  实际上,昨儿晚上他们三个喝酒,就没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了。

  张居正只担心缅甸会不会重蹈安南覆辙,而他冯保则还在震惊中。

  是的,虽然缅甸貌似属于大明,但其实游离于大明之外,朝廷从未对这里进行管理。

  别以为冯保在内廷就不知道缅甸的事儿,实际上朝廷每隔几年就会派人下缅甸采购宝石,太监们回来,多少也带来许多消息。

  冯保是知道,缅甸当地人不服王化,对大明是心怀异心的。

  等冯保把昨日酒席上的话说完,李太后忽然插话道:“你是说,魏广德打算让李家常驻缅甸?”

  “也不是常驻,昨日我们也议论过安南旧事,张阁老和魏阁老都以为,当初若是英国公不急于班师回朝,等到安南稳定以后,当地人习惯了朝廷的统治再行班师,或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冯保开口说道,“至于李成梁,魏阁老的意思是让他镇守缅甸,等当地人习惯了大明统治再让他回京。

  作为这些年的苦劳,给他个伯爵爵位也是可以的,毕竟他为朝廷也勉强算是开疆拓土了。

  最重要的是,魏阁老以为有了缅甸,西南将有更便捷的入海口,西南货物可以通过缅甸运到大秦等地贩卖,西南的商业也会更加繁荣。

  到时候大明也算正式有了西海,南海水师抽调一部长期驻留缅甸,朝廷可以封其为西海水师。

  这样大明就有了南海水师和西海水师,早先内阁也商量过把登莱水师升级为东海水师,说起来就只差一个北海了。”

  这会儿,冯保多少有些傲娇起来,说话语气渐大。

  “北海是否已经有了方向?”

  陈太后依旧没说话,对外的事儿,她并不关心,只要大明内部稳定就好。

  不过李太后对此似乎很是重视,毕竟江山是自己儿子的,要是做的好,开疆拓土,以后史书上就会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皇家这儿份上,世俗间的权利和财富已经不重要,他们也和文人一样,在乎的,或许就是身前身后名了。

  因为冯保提到东、南、西三海,唯独缺少了北海,所以李太后才有此一问。

  “有的,就是奴儿干都司,大明极北之地。

  只不过宣德年间朝廷让奴儿干都司内迁,现在那里已经荒废。

  若是朝廷要恢复在那里驻军,需要和兵部及辽东都司商议。

  魏阁老的想法,就是减少奴儿干都司驻军,不再维持数百个卫所的规模,而只是收缩在黑龙江流域,驻军奴儿干城和库页岛,尝试寻找从那里到大明的海路航线。”

  冯保开口说道。

  “奴儿干都司,哀家好像在哪儿看到过这个地方。”

  陈太后忽然说话道。

  “每年各地都要组织地方土司首领进京觐见皇爷,其中也包括奴儿干都司的部族首领,娘娘应该是在那里看到过这个名字。”

  冯保马上就笑道。

  “你关注下这个事儿,也注意打听下朝廷上下对这个事儿的意见,及时报上来。”

  李太后和陈太后对视一眼后,终于还是说道。

  等冯保下去,李太后才问起陈太后对此事的看法。

  “这些国家大事儿,你我妇道人家也不懂,就看朝廷那些个大臣怎么看。

  到时候有了定策,我们再找勋贵问问。”

  陈太后开口说道。

  “如此也好。”

  其实正如陈太后所说,李太后或许会教子,至少她自己是这么认为。

  但说到国家大事上,她们俩是真的一窍不通,只能借助朝廷文官和勋贵。

  毕竟这个世界上,武则天只有一个。

  不过冯保出了宫,他的想法却有些不同。

  他能感受到李太后对缅甸和奴儿干都司的事儿似乎都有些热情,很支持的意思。

  他能理解李太后的心态,都是对儿子好的事情。

  只要魏广德真能把事儿做好,皇帝的武功就算是有了。

  从这点上来说,只要魏广德获得张居正的全力支持,说不得还真就把事儿办成。

  “缅甸。”

  冯保嘴里念了句。

  这个地方,以往不敢想,但是现在,冯保忽然对那里产生了兴趣。

  不为别的,只为那里盛产的宝石。

  如果大明真能统治那里,以后缅甸的宝石就可以源源不断进献上来。

  想到缅甸采买的宝石,忽然,冯保觉得自己应该联络下魏广德,尝试下。

  他和李成梁联系不多,这个时候也只有借助魏广德进行了。

第1162章合作

  冯保打起了缅甸宝石矿的主意,别觉得天高皇帝远,他没办法插手进去。

  可别忘了,此时的大明帝国皇宫,几乎每年都要对外采买一些宝物,其实不仅有珍奇的古玩字画,也包括珍珠和宝石。

  虽然现在皇帝年幼,还没有选妃,但是后宫的陈太后和李太后也是喜欢珠翠之人。

  早年隆庆皇帝在的时候,受制于前朝,她们还不能大肆采买喜欢的饰品。

  每次隆庆皇帝下旨户部要银子采买宝物,外廷必定上奏反对,要求皇室保持朴素的生活风气。

  往往隆庆皇帝要两、三年才能成功从户部抠到银子,给后宫佳丽换上一身头面。

  现在不同了,掌管外廷的张居正有赖于内廷的支持,所以在宫里发出懿旨要采买宝物的时候,都会暗示户部尽可能满足内廷的需要。

  内廷真缺这个银子吗?

  当然不缺,实际上这两年随着月港收入的增加,内廷收入也是暴增。

  只不过,虽然收入增长了,但是皇室耗费也大大增加。

  内廷里十二监、四司、八局,也就是合称二十四衙门的花销也是水涨船高。

  说白了,皇室收入再高,其实都填不满那些大太监的胃口,几两银子一个的鸡蛋,绝非大清朝所独有。

  实际上,按照大明皇宫留下来的账册记载,万历皇帝吃的鸡蛋,单价高达三十两银子一枚,比满清是有过之而无及。

  而这些生意,一部分是太监和商人合作,他们只是从中分到其中大部分利润,而另一些,则根本就是太监们自家的产业,给自己赚银子。

  当然,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绝对不止出现在内廷太监里,实际上朝廷的采买物资的数额更加巨大,特别是工部。

  可以说,只要在工部拥有一定的权利,特别是确定采购商这种权利,那价值将是无比巨大的。

  魏广德的拥有的许多产业,也就是在商行里的份子,不少就蕴含着其中的价值。

  想想当年严家为什么死抱着工部不松手,实在是因为其中的利益太大,让尝到甜头的严世番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舍弃。

  而江西籍官员,多多少少也在其中分到一杯羹。

  所以到了现在,朱衡就算去意已决的情况下,他也要扶江治上马,让他们这个小集团能够持续从工部采买上获得收益。

  背后不仅是江西官员,还有江西的那些商会,利益链条已经非常庞大。

  至于冯保,他只要把住内廷就够他赚的盆满钵满了。

  至于缅甸的宝石矿,只能说那些都小东西实在太惹人爱,冯保很喜欢。

  “来人。”

  冯保正在往文华殿去,今日小皇帝上课,他也得去看看。

  不过此时走到文华殿外,他看到对面文渊阁,心里就是一动。

  站定身子,对身后跟班喊道。

  “干爷爷,有何事儿吩咐。”

  冯保的干儿子,这些年大多被他提拔到了二十四衙门的一些位置,已经不需要跟在他身边做事儿了。

  同时,他们也成了冯保的眼睛,盯着这皇宫里的一举一动。

  现在冯保身边,都是这些干儿子挑选出聪明伶俐的干儿子,让他们在冯保身边学习。

  实际上,也是给冯保考验他们的机会,看能不能用。

首节 上一节 129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