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29节

  不过最好还是上报京城,由那里定夺。

  “八十万斤铜料,啧啧,这缅甸铜怎么这么多!”

  看着清单最后那些看似不值钱的东西,李成梁又看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可惜,都已经被水师清点过了,还上了货物清单,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好吧,大明铜料主要产地就是云南,一年产铜也不过十五万斤,俞大猷直接在东吁城抄到八十万斤铜料,又是差不多二十万两银子的价值。

  这还只是一城,虽然是缅甸的王城。

  李成梁一路走来,也从缅甸那些城池里搜刮到不少钱财,黄金白银都有,还有许多用黄铜制造的器具。

  大明缺铜料,所以才在云南官营采铜,也就是官府在云南开采铜矿,弥补朝廷对铜料的需求。

  貌似这缅甸和云南一样,盛产这个东西啊。

  李成梁不会对清单上的财货打主意,可一样对开采这些东西的矿山感兴趣的很。

  占下一个,就能持久下金蛋。

  而李成梁在考虑这个事儿的时候,沐昌祚也正在紧锣密鼓派出手下抢占他所知道的缅甸那些大矿。

  只不过和李成梁、李如松他们不同,沐昌祚的目标可就要明确的多,而且还有商人给他们带路。

  其中缅甸的银矿、铜矿,主要集中在缅北掸邦东部高原的铅-锌-银矿带中,该矿带向北延伸到中国云南省,向南延伸到泰国,全长2000多公里,是缅甸最主要的矿厂带。

  而后世知名的缅甸玉石矿,也是主要存在于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帕甘地区。

  而缅甸的金矿则位于缅甸中部,如中北部的实皆地区,就是缅甸的主要金矿地区。

  除此外,缅甸的宝石矿也多存在于缅甸中部的抹谷地区和东部的勐秀地区。

  不过沐昌祚知道,金矿和宝石矿现在还在缅甸残余军队控制之下,暂时还把手伸不过去,所以他现在主要就是对缅甸北部的银矿和玉石矿动手。

  至于铜矿,虽然也很有价值,可毕竟没有玉石值钱。

  而且,大明之后要以银本位制,实际上已经开始体现在官方文书里。

  各地申报府库,都是一律折银,而不再是按照什么“贯”为单位,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于是,李成梁和沐昌祚一边开始调动明军主力不断进攻缅甸中部,要将残余缅军彻底消灭,而另一面,左都督李成梁和黔国公沐昌祚也开始围绕缅甸矿山开始明争暗斗。

  沐昌祚胜在消息灵通,很多时候都比李成梁快上一步。

  而李成梁则占着权利更大的优势,即便慢了一些,但只要他强行索要,沐昌祚很多时候也很被动。

  虽然沐昌祚招来不少黔国公府人的人负责看守矿山,但是李成梁不讲武德,直接用军令,以换防的名义强行占为己有。

  这招用出来,就让沐昌祚很是难受。

  不给,李成梁就以违抗军令的名义出兵围剿。

  毕竟,此刻李成梁手底下的兵,许多来自四川、贵州和广西,可不是他沐昌祚手底下的云南兵。

  他们对黔国公府也就那么个意思,并不会真看在眼里。

  几个矿山的争夺,很快就让这些军头回过味来,这是两个主帅在抢夺资源。

  对此,这些军头们除了眼热也没办法,他们参与分杯羹的资格都没有。

  好在李成梁对他们很是大方,之前查抄的不少财货,甚至抢占矿山获得的矿产,也都大方的分一份给他们。

  但也仅限于这些东西,想要矿山,那是不可能的。

  仅仅十天不到的时间里,李成梁和沐昌祚原本“合作良好”的关系就分崩离析。

  李成梁重用的都是西南其他几省的将领,云南的都丢给沐昌祚自己招呼,反正也指挥不动。

  只要沐昌祚不扯后腿,李成梁就不去管他。

第1189章火并

  “将军,大帅军令。”

  缅甸阿瓦城外,戚继美正在训练新编练的缅军。

  李成梁已经把手下值得信任的,来自四川、广西和贵州的兵马,分成六部,分派将官统领。

  又把俘虏投降的缅军也一分为六,让他们各自进行编练,准备投入到对缅甸中部和西部,及东部的征伐中。

  带进缅甸的十来万大军别觉得很多,缅甸的面积其实也不小,人口众多,否则缅王莽应龙如何能凑出三十万大军,还能在东南亚称王称霸,那都是国内实力给了他底气。

  现在,戚继美手下就分得了贵州本部下辖一万多人马,还有三万多缅军战俘,而他的任务就是西进,夺取蒲甘城和缅甸东北部地区。

  整个缅甸,除了南部因为地势的原因,又以缅族为主,相对比较容易征服,其他几个方向都是属于缅甸土司的地盘,部族也多是桀骜之辈,很难让他们彻底臣服。

  所以,明军要么不打,要打就务必一战功成,彻底碾死那些想要反抗的实力。

  李成梁是这么打算的,给他们时间招兵买马,到时候明军出动,一鼓作气把所有反对派一网打尽。

  其实这个法子,倒是和戚继光在辽东的策略类似。

  不知道这些人的倾向,那就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摆明位置。

  别看现在入缅明军似乎因为李成梁和沐昌祚在争夺资源,相互之间产生了矛盾,但实际上从明军掌握的情报看,缅甸残余势力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谁可以接替缅王号召大家进行抵抗?

  是不是一定要抵抗,可不可以投降.

  其实,缅甸残余势力之间立场也是不完全一致的。

  一些想要选择向大明臣服的部族,此时就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因为就现在的缅甸残余权贵还在幻想着大明对缅甸用兵结束以后,明军就会撤出缅甸,他们也可以继续在缅王称王称霸。

  为此,除少数人坚定要求抵抗外,一部分人其实更偏向于大明。

  但是,为了在战后能够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他们却不直接表明绥靖的态度,而是表现出反明的意思。

  联合那些坚定的反明派一起,协手打压已经明确的投降派。

  实际上,这也不过是消除异己的一种手段而已。

  在彻底消灭实力内的投降派以后,他们还会对坚定的反明派出手,削弱他们的实力。

  当然,最后他们内部还会进行争斗,以确定最后缅王的归属。

  得到这样的信息,李成梁根本就不急着出兵,只要牢牢掌握缅南,明军能够就近从缅甸获得补给,他还乐得在一边看缅甸人自己内乱,内耗对大明可是有好处的。

  至于拖延的时间久了,会不会引起朝廷的不满。

  李成梁相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获得彻底的胜利,魏阁老会帮他在内阁,在朝堂上说话的。

  实话实说,大明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现在的准备也是为了魏阁老所要求的对缅甸的长期控制,为了长治久安。

  而此时的戚继美在展开李成梁军令后,眉头就是一皱。

  无他,这道军令里其实是两道命令,一是命令一支驻扎在附近一个叫央米丁的地方的明军换防去别的地方,而第二道命令就是让他派出一支军队进驻央米丁地区。

  戚继美看到这里都不用多想就知道,那里要么是有金矿,要么就是别的什么矿,但肯定是有利益在这里,所以李成梁才会下达这样的命令。

  做为大明驻缅甸最高军事主官,自然是有权利下达这样的命令,调动所有明军的。

  不过被李成梁和沐昌祚两个人为了各自私利,就以军令的名义被这样指挥来指挥去,做为一方主将,心里多少还是不舒服的。

  “唉。”

  只是思考片刻,戚继美就只是叹了口气,然后对身边亲兵说道:“调王成部,领兵两千,缅军三千前往央米丁接防。”

  “是,将军。”

  亲兵抱拳,马上打马离开。

  不多时,王成快步跑到了戚继美面前,行军礼后就问道:“大人,这央米丁是不是那边.”

  现在李成梁和沐昌祚之间的矛盾,在明军将领中其实已经传开,之前甚至已经发生了一次明军接防,结果和已经进驻的云南明军部队交战的情况。

  也就是说,虽然李成梁权利比沐昌祚大,但是在几次吃了哑巴亏以后,沐昌祚还是硬钢了李成梁一次。

  那次事件后,两军主将也都没有被处理,只是伤亡士卒按照战场阵亡名单进行记录,以后可以得到抚恤。

  也是那次事件后,明军不管是云南官兵还是别的地方的官兵,多少对两个主将的争斗牵扯到他们感觉到丝丝不满。

  戚继美把手里那份李成梁签发的军令递给王成,无奈说道:“这是军令,你敢不服从吗?”

  “这”

  王成迟疑了,看到手里的军令,他也知道必须执行。

  否则,以后在李成梁手底下就不要想继续混下去,甚至死在缅甸也不出奇。

  战场上,想让人立大功不容易,但想弄死个人,简直不要太简单。

  一道送死的命令发出,就可以让你和你的部下一起下地狱。

  没人愿意接到这样的送死军令,按照明军军中规矩,将领甚至连抗争的权利都没有。

  接到军令,就得无条件执行。

  “可是,要是那里的将领也接受大帅的军令该怎么办?”

  王成虽然拿到了李成梁的手令,可依旧很是迟疑。

  上次就是这样,驻防明军根本不让这边把军令传过去,射伤了传令的官兵,才让接防明军大怒,直接开炮轰击。

  双方直接就开始了一场炮战,战场那是打的热闹无比。

  当然,因为没有短兵相接,就是炮战,所以死伤也不大,只有几个倒霉蛋为此丢了性命。

  但毕竟是开了个不好的先例,他们这次过去,说不得又得拉着大炮去。

  “央米丁距离这里也不远,带上本部火炮,到时候做做样子就可以了。”

  戚继美只思考片刻就说道,“告诉手下炮手,前面几炮不装炮弹,只要对面没有炮弹落下来,咱们这边也不打炮弹过去。”

  “是,大人。”

  王成点点头,知道这次他是必须带兵过去抢地盘了。

  就在王成转身打算回去带兵出发的时候,耳中又听到戚继美的命令。

  “还有,让过去传令的传令兵,穿三层甲,外面罩上藤甲,你那里应该能够凑足一套吧。”

  戚继美叫住王成,又吩咐道。

首节 上一节 132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