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348节
领头的锦衣卫百户手里,高高举着天子金牌,那是皇权象征,他们除了跪倒叩头还能做什么?
至于刑部,虽然也有身手矫捷的衙役,但是面对锦衣卫,自然也没人敢造次。
敢造次的,也只有那些官员,他们是进士,算是天子门生。
不过在天子金牌面前,他们也什么都不敢做,也不能做。
“魏次辅,魏次辅。”
就在魏广德打算袖手旁观的时候,门外传来张四维的喊声。
“快,请张阁老进来。”
魏广德急忙起身,对芦布吩咐道。
很快,张四维进屋,直接对着魏广德说道:“魏次辅,宫里要廷杖大臣,我们得去求情啊。”
“嗯?”
魏广德愣了愣,也反应过来,好像一般是要这样。
虽然嘉靖朝廷杖比较多,但也大多集中在前四十年里,刚毅的大臣几乎都被打了一遍。
结果就是,剩下的都是韬光养晦的软骨头,如他这般,不愿意触怒皇帝,只能私底下使力的。
而嘉靖四十年以后,到隆庆朝,廷杖就少了。
就算有,也是内廷的事儿,皇帝打太监,比如李芳就挨过打。
也是因此,魏广德都忘记外朝的潜规则,那就是有人挨打,内阁阁臣都要去求情,即便什么用也没有,也要去做做样子。
“险些忘记了此事。”
魏广德一拍额头,马上就站起来说道。
和张四维一起,两个人急急忙忙往乾清宫走,路过文华殿的时候还往里面看了眼。
只有几个打扫卫生的內侍在里面,今天小皇帝没课。
就在他们匆忙去见小皇帝朱翊钧,为那四个倒霉蛋求情的时候,外朝这会儿也炸了锅。
锦衣卫出动捉拿吴中行等人廷杖,一部分官员就急急忙忙往宫里跑,想要去面见皇帝,求个情,把人放出来。
而另一群人,则是匆忙往张府赶去,想要请张居正出面救人。
不管怎么说,这次挨打的不是他张居正的门生就是老乡,求情的话,他出面的效果比任何人都好。
只是可惜,张府灵堂外站了二十多人,却一个也进不了里面,见不到张居正。
这两天,张居正已经用身体原因闭门谢客。
他实在无法忍受和这些官员交流,见面都会劝他回乡守制。
张居正心里已经很清楚,一旦他离朝,魏广德肯定不会继续坚持新政,只要下面反应稍微强大些,魏广德就会顺势把考成法等国策变回去。
从“夺情”事件中他也看出来了,反对力量太强大。
只是,云集张府的人都失望了,张居正避而不见,让他们自认满腹经纶却找不到人述说。
“走,进宫吧。”
一群人在张府守候半天,也没有看到张居正出来,终于有人还是开口说道。
“张江陵是丝毫不顾及师生、同乡情分了,继续留在此地也是无用,不如进宫向陛下求情。
想来魏次辅他们应该已经过去了,我们这么多人,陛下应该会顾念一丝情分吧。”
“好,我们进宫求见皇帝去。”
“对,向皇帝求情,也好过求张江陵。”
张府外,一群官员一阵议论,随后纷纷上轿坐车往皇宫赶去。
而在乾清宫里,魏广德和张四维站在御阶之下,小皇帝朱翊钧正在发着脾气。
其他官员都被拦在宫城外,皇帝根本不想见他们。
“魏师傅,朕已经下旨挽留张先生,可这些人还不依不饶,坚持要赶张先生走,这是为何?
那个吴中行,居然指责高祖定下的夺情不近人伦情理,不合义理法度,你说该不该打?”
听到这话,魏广德和张四维都不好接话。
说实话,文官有的是真的很不要脸。
需要的时候,就扯祖制不可动反对一切变革。
不需要的时候,直接就怀疑祖制,质疑其合理性。
其实,如果大明这个时候是风雨飘摇的环境,也没什么理由拒绝夺情。
但偏偏这两年风调雨顺,虽有战事,但大明早早就垫定了胜局,也没啥可担心的。
要说张居正该不该夺情,按照原则是不应该的。
不过张居正夺情特殊在他正在推进的改革,除了他以外,没人愿意蹚浑水,只能是他来做这个事儿。
若皇帝要继续改革,自然就夺情。
但要是犹豫,自然就不必夺情了。
但这个道理,小皇帝懂吗?
“你们先前讲的大道理,朕懂,但这次必须处罚他们,就不要再说了。”
朱翊钧很是坚持,要打这四个人出气,还有就是让外朝知道内廷的态度。
“对了魏师傅,西南可有新战报送来?”
就在僵持的时候,小皇帝忽然问起缅甸战事。
魏广德知道,这是小皇帝想转移注意力才抛出的话题,只好马上接上,把之前兵部战报说了出来。
第1203章行刑
大明皇城午门外,一大群官员被阻拦在这里行进不得。
他们已经进不去了,再往里走就是机要重地,平时若是报去内阁,通报一声也就进了,可今天不行。
因为就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四张长凳依次摆开,上面直接被捆上四个仅穿白衫的人。
他们,自然就是被万历皇帝点名廷杖的吴中行、赵用贤等人。
此时他们官服管帽已经被剥下,只穿着里衫压在长凳上。
在他们前后各有两名內侍肃立,后面八个內侍手里持着长棍,正在等待行刑的命令。
而更前面,则是几个官员围着一个宫里的太监说着什么。
“冯公公再等等,我们的牌子已经递进去了,事态兴许还有挽回。”
兵部尚书谭纶拦住那太监劝说道。
负责行刑的太监不是别人,正是内廷第一大铛冯保。
对于廷杖些许小事儿,本不用他亲自监刑。
可最近因为“夺情”之事,把他恶心的不行,所以要亲自前来监督。
说到底,就是要“狠狠”打他们一顿出气,为自己,也为张居正。
不过现在,在他面前的不止有兵部尚书谭纶,吏部尚书王国光、礼部尚书马自强等九卿来了五六个,更别说远处数十个都是五品以上朝廷大臣在一边虎视眈眈。
外面早就传言,就是他和张居正狼狈为奸,撺掇皇帝“夺情”。
可想而知,那些官员看冯保的眼神会是什么样子。
绝大部分大明官员,官越大,对冯保越客气,官越小,看冯保就越不顺眼。
“嗨哟喂,几位大人呐,已经耽搁不少时间了,皇爷要放早就叫人传话了,你们现在可是在抗旨啊。”
几个尚书大人都对他好言好语,冯保也不好发作,只是提醒道,他们耽误皇差了。
“也不差一时半会儿,我们虽然见不到皇帝,可两位阁老已经进去了,我们还是等等消息吧。”
马自强开口说道。
其实,马自强看到冯保他是有气的,因为他身为礼部尚书,进宫见驾那里需要等候,他和内阁阁臣在某些方面权利是一样,可以直接面见皇帝。
礼部尚书,相当于半个阁臣。
但是今日,他匆匆赶到这里,却被內侍给拦下来。
不多说,马自强就猜到是冯保叫人干的,刻意给他难堪。
毕竟当初,马自强很干脆拒绝了冯保的请求。
封闭宫禁,也只有冯保这个没卵蛋的家伙干得出来。
“哼,说的那么轻松,这几个人可把皇爷气得不轻,那这么便宜就放过他们。”
冯保看到马自强就来气,虽然早知道如此,但还是觉得落了他冯大伴的脸面。
也不知道张居正和魏广德是怎么定下来的人,这么不识趣。
之后,居然还带着礼部的官员去找张居正,继续劝说他放弃接旨,回乡守制,真要被他们说动了,他冯大伴这些天的忙活可不就白干了。
不行,回头还得说说这个事儿,让张居正他们把马自强给换掉。
这种太讲原则的人,不能留在朝堂之上。
不过他哪里知道,朝廷官员的任免,四品以下的,张居正、魏广德等人是可以插手,甚至可以说一言而决。
可到了尚书这个层面,除非拉拢绝大部分九卿,还要取得皇帝的信任才有可能。
当初嘉靖朝时期,严嵩权侵朝野,嘉靖皇帝还是留了个和严嵩不对付的吴山去做礼部尚书,这就是制衡。
至于边上的王国光等人,虽然也在劝慰,可多是在一边看着。
他们和张居正关系不错,而且已经登上高位,倒是不惧怕张居正离朝后的影响,但也不喜欢这些人肆意攻讦张居正。
实际上,他们这些人私下里也反复提醒张居正想好这个事儿,毕竟影响太大了,朝野反弹的有些出乎意料。
可见,就算张居正这次强硬挺过去了,可民间威望已失,备不住留下骂名也未可知。
当然,如此做,也是看出张居正留京的决心,否则断不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