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356节
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刚进内阁不多久,芦布就来送信,锦衣卫一大早就奉旨捉拿邹元标。
不止如此,宫里传旨,让所有京官只要无特别紧要的大事儿,都去午门监刑。
芦布传来的消息,自然也是通知,魏广德也得去。
连着三天,看两顿板子,魏广德也是无语。
按着时间,魏广德到了午门,就看见一个穿着白色里衣的人已经被绑在长凳上,依旧是前后四个內侍站立在那里准备用刑。
人看上去有些狼狈,发髻散乱。
“魏阁老。”
“魏阁老,你来了。”
魏广德到后,排在前面的几个六部的人纷纷向他问好。
魏广德也是一路拱手,毕竟他就是官职大些,可岁数比这里大部分人都小,可不能托大。
年龄对于魏广德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看到魏时亮,魏广德指指那边小声问道:“怎么回事儿?”
前日看到吴中行等人可没有这么狼狈,最起码行刑前并没有如此不堪。
“锦衣卫过去的是,他还反抗来着,可不就这样了。”
魏时亮小声说了句,魏广德也是无语。
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邹元标太没点逼数了,居然和锦衣卫的人动手动脚。
“大夫找好了没有?”
魏广德有小声问道。
“四九城最好的外伤大夫,打完了马上接走治疗,唉”
魏时亮小声答道。
总归是他那边的人,看到这种大庭广众下被人打屁股,多少脸上有点过不去。
虽然大明“廷”陈很厉害,许多人都以挨过廷杖为荣,那其实也不过是民间没见识人的一种看法,以为敢顶撞皇帝的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他们哪见过挨了廷杖之人当时的惨状,不说那些没挺下来的,就是挺下来的人,要是一直不及时,一个不好就是残疾。
“五十个板子,希望能把他打醒。”
魏广德低声说了句。
等到时辰到,张宏从午门里走出,和外面的太监说了几句,就吩咐行刑。
冯保没来,估计也是觉得没意思。
他要是来了,怕自己没忍住,忘记脚该怎么放。
“啪啪啪”
两根廷杖先后挥舞起来,前面一个人大声报数,另一个人则蹲在那里观察受刑者状态。
嘴里木棍掉了,还要及时停止用刑,给人咬上以后再继续。
没有撕心裂肺的惨嚎,现场出来打板子的声音和报数声就再无其他。
等小內侍喊到“五十”,打板子的声音戛然而止。
“行刑完毕,都散了吧。”
张宏这时候对着外面围着的官员大喊一句,连教训的话都懒得说。
或许,在这些太监眼里,外面不管是绯服还是青袍的官员,都是群没有眼力劲的人。
明知道娘娘不高兴,皇爷不满意,还上杆子凑上来讨打,贱不贱啊?
魏广德也没有上去探视情况,那边四个內侍已经退走,魏时亮已经带着几个人上去。
人是刑部的人,自然还是得他们衙门担着。
一个郎中背着药箱过去,魏广德只看了眼,转身就朝午门走去。
今儿这个事儿算是完了,希望没人继续闹事儿就好。
午门外,先前围拢的人都走的七七八八,不过还是有二十多个新科进士没有离开,他们还在关心邹元标的伤势。
魏广德回到值房,芦布那边又送来条子。
“是大管家派人送来的,说是昨日晚间首辅府上发生的事儿。”
芦布小声说道。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是马自强、王锡爵等人又跑去找张居正求情,请他向宫里求情绕过邹元标。
看到这里,魏广德眼睛就是一瞪。
这是怕张居正放过邹元标还是咋滴。
明摆着,宫里绝对不会放下此事,否则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上奏,继续闹。
不过里面写到,张居正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还真把刀抽出来递给马自强,让他动手杀了他。
直接把马自强、王锡爵几个人吓坏了,只能悻悻而回。
“唉搞什么改革啊,中国古代搞改革就没一个能得善终的。”
良久,魏广德放下字条,叹气道。
第1209章参股
晚上魏广德回府,下轿出来后,张吉就凑过来在他耳边小声说道:“老爷,今儿下午成国公府、英国公府和定国公府都派人来送了帖子,说当家人要过来府上一叙。”
听到一下子来家里三个国公,魏广德就是眉头一皱。
“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儿吗?”
魏广德刚才已经想过了,貌似最近没什么事儿招惹到勋贵啊。
就算涉及到权贵田亩清丈一事儿,这个时候难道他们还没看出来,瞒是瞒不住的,找他也没用。
“这个,他们府上管家过来后,下面人也问了一嘴,他们都说不知道。”
张吉小声答道:‘不过,我估摸着事儿没那么简单。
平时一位府上来人还能说正常,一下子京城里的国公都找过来了,这不管怎么看都不对劲。’
魏广德已经从张吉手里接过三家的拜帖,不过翻看到成国公府拜帖的时候还愣了愣。
因为上面不是成国公,而是直接写的世子朱应桢。
片刻后,魏广德才反应过来,这个叫朱应桢的应该就是原成国公朱时泰的儿子,也就是朱希忠的孙子。
万历元年,朱希忠病死。
万历二年,其子朱时泰四月袭爵,然后九月病故。
然后,自然就轮到朱应桢袭爵。
不过朝廷有规矩,未满十八岁不袭爵,所以朱应桢只能是以成国公世子的身份掌管成国公府,成为事实上的成国公。
想到这里,魏广德忽然对张吉问道:“成国公府世子朱应桢年岁几何?我记得还不到十五吧。”
魏广德纳闷了,几位国公跑自己这里来,难道是为了帮朱应桢,让他尽快袭爵?
可也没这个道理,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就算他掌着内阁,也没办法帮他办成这个事儿,礼部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正常情况下,朱应桢满了年龄,礼部自然就得给人家办理袭爵。
不办,或者刻意拖延,礼部那些人就别想继续留在官场混了。
虽然大明朝政是文官在掌控,可皇帝也是绝对不会纵容文官欺压勋贵的,更别说还是成国公这样的一品国公。
“有十五了。”
张吉想了想就说道。
只能说,因为没有正是袭爵,所以成国公府这两年就比较低调,所以魏广德才感觉有些陌生。
毕竟,当年朱希忠时期,许多仪式嘉靖皇帝都是派他做为皇帝代表进行的。
好了,现在这些差事儿,大多都落在定国公徐文璧和英国公张溶头上了。
“那你准备一下,晚点人过来好生招待。”
魏广德说了句,快步走进了后院。
魏广德走进后院,徐江兰就迎来过来,还关心起朝廷最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怎么,知道今晚三位国公爷要到咱家来,所以紧张了?”
魏广德一听就猜到了,府里的消息怎么可能瞒得过这位当家主母。
“是啊,忽然一下子都跑咱家里来了,那肯定是有事儿。”
徐江兰也没遮掩,直接就说道。
你要说定国公跑家里坐坐还正常,不管怎么说都是亲戚,可英国公和成国公也一起来,那肯定就是关系到勋贵的事儿了。
“嗨,别想那么多,晚上我去见见他们就知道了。
反正最近朝堂上,也没什么事儿和他们有关系。
如果硬要说有,那也就是清丈田亩的事儿了,或许他们几家在外面还有许多田庄吧。”
魏广德反正想不到勋贵那边有什么事儿,会让三个国公跑到自己这里来。
金陵的魏国公府上知道清丈田亩之事,也只是来信问了一句。
魏广德言明利害,阐述了事关朝廷千秋大事儿,所以就算不支持,也别搞小动作。
无非就是多出一些银子而已,不过身外物,即便魏国公府每年耗费巨大,也不可能拿不出一点税银。
实际上,到现在为止,新税法到底是按照地方开支自行确定还是江南、江北按照田地等级统一征税,还没有具体章程出来。
魏广德是希望田亩清丈以后,直接定下田地等级,征收统一赋税,不管田地最后落入谁的手里,都按照一个标准征税。
这样,直接避免跳出土地兼并的问题。
你可以大肆兼并土地,但这块田地对应的赋税,你都得按照朝廷额定赋税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