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379节
虽然他们在京中筹划的很好,但真要出发前才知道还有没有遗漏之事。
那就只有在暴露出来后,想办法尽快解决。
不过大明虽然久未出海远航,但这些年俞大猷率领水师出海数次,也算重新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大的遗漏倒是不至于。
等各部的人都告辞离开后,屋里只剩下魏广德、张四维和陈瓒,魏广德这才开口说道:“肃卿罢官之时,官职还是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吗?”
这些官职,其实最有用的头衔还是少师和中极殿大学士。
少师,是从一品官职,而中极殿大学士只是内阁身份,算地位和此时的魏广德平级,只是低于张居正。
毕竟,万历皇帝继位后本来有一次封赏,高拱是错过了。
那次封赏中,高拱本该更进一步,从少傅升为太师或者太傅的,而这个机会张居正没有错过,成为朝中唯一的太师,正一品官员,同时晋级中极殿大学士。
魏广德还只是少傅、少保加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只是朝中从一品大员,比张居正低半级。
魏广德此时已经打定主意,看看礼部是个什么意见。
如果礼部认为可以,那就顺势而为吧,没必要和死人置气,还压着高拱。
对于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高拱来说,把他驱逐出权力中心,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想到高拱的死,怕是未必没有见到此时的张居正,集当今万千宠信于一身,又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有最近传闻张居正回乡葬父一路上的风光有关。
要知道,高拱第一次被徐阶驱逐时,就是失魂落魄离开的京城。
那时候什么气势?
满朝倒拱,朝中几乎没人为他说话。
至于第二次就更惨,被宫人拿着水火棍一路撵着回乡,要不是张居正怕失了朝廷体面,才奏请派出车驾,高拱能不能活着回到新郑都两说。
屋里三人此时都没心思闲聊,各有各的打算。
或许,也只有陈瓒此时无所事事,他还不得不在这里待着。
“魏阁老,是不是也该给宫里送个消息?”
张四维坐了一阵子,这才觉得气氛有些不妥。
他刚才还沉浸在高拱离世的哀伤中,没有觉察到什么。
现在回神,发现屋里气氛很是沉闷。
“宫里应该已经知道了。”
魏广德轻轻摇头说了句,“何况现在文书还没有送到内阁,我们那什么往上奏?风闻奏事吗?”
魏广德随口回了一句。
张四维闻言,又低下头不再说话。
内阁都知道消息,宫里那位不可能不知道,他也不可能不把消息传递到两宫娘娘耳朵里。
不过现在高拱已经离朝多年,几乎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影响,宫里应该不会再顾忌他了吧。
张四维这时候只能想到,他也是知道当初两宫太后厌弃高拱的原因。
说到底就是得罪人太多,关键时候没有一个人为他说话。
但那时候的高拱,是真的因为得到了隆庆皇帝的高度信任,有些飘飘然了。
这些,也是高拱被驱逐后,张四维才意识到的。
那时候,他们这些高拱身边的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意识到高拱当时的环境其实已经很有风险,还以为新帝会像先帝那样信任他。
好在,这样尴尬的气氛没有多久,芦布就报,马自强已经到了内阁。
“快请。”
魏广德急忙说道,随即起身迎了过去。
张四维和陈瓒也纷纷起身,跟在魏广德身后。
在门口,马自强手里拿着文书进来,先是和几人相互行礼后,这才新郑官府送来的文书递到魏广德手里:“魏阁老,新郑的消息,内阁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实际上,礼部也并非第一个知道消息的衙门,早在礼部之前,消息就已经从通政使司传开了。
魏广德叹口气,装作哀伤的样子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把文书递给张四维。
等张四维和陈瓒也都看过文书后,魏广德才开口问道:“礼部以为当如何?”
“魏阁老,高公是被罢官回籍,身上除了进士身份,什么都没有。
当初他好歹也为朝廷做过许多事儿,礼部为可以酌情恢复官职下葬。”
马自强没有犹豫就开口说出了礼部的看法。
高公还活着,想要官复原职那是千难万难,可死了就无所谓了。
说完话,马自强从袖中摸出礼部对此的奏疏,又递到魏广德面前。
魏广德伸手接过,看了遍,果然是请求恢复高拱官职的奏请。
“先前我等正在内阁议事,大家也多是这样的看法。”
说到这里,魏广德心说干脆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于是又对马自强说道:“之前我们议论了高公之前官职是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不如把‘酌情’二字去除,直接请求赠复原官好了,面子上也好看些。”
“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马自强嘴里轻声念叨一遍,随即点头说道:“礼部无异议,魏阁老之言礼部附议。”
“看是礼部直接改了还是.”
魏广德晃晃手里的奏疏问道。
“还是内阁直接票拟吧,我也懒得再回衙门了。”
马自强开口说道,虽然马自强其实和高拱多少也有些不对付,不过这个时候也是表现出一丝哀伤的样子。
要是礼部改奏请,他还得回趟衙门盖章,可不是直接在奏疏上修修改改就行的。
只是屋里之人,怕也只有张四维才是真心的,魏广德、陈瓒则是多有不实,还有他马自强。
“那,就请子维票拟吧,我附议。”
魏广德把礼部奏疏递给张四维,让他做票拟。
等张四维做好票拟,按照魏广德所言建议恢复原职,魏广德在之后签字。
这边是事了,陈瓒和马自强都告辞离开内阁,出宫去了。
魏广德对张四维笑道:“此奏就由子维直接送宫里吧,冯公公那里若是问起,就说内阁和六部态度一致,这也是高肃卿该得的。”
对于高拱这样担任过首辅的官员来说,只是官复原职其实已经是薄待了,不过张四维也是考虑的张居正和魏广德的态度,没敢提出更多的请求。
按说,死后官升一级,赠谥号,荫其子才是正常的待遇,不过这些都被魏广德刻意忽视了。
毕竟,高拱是被罢官,要是按照正常阁臣之礼厚待,有些地方以后说不通。
搞不好,就有人以此为由编造朝廷刻意打压老臣的流言。
虽然对魏广德来说没关系,主角是张居正和冯保,可闹起来难免把自己也牵扯进去。
第1227章流言
高拱的死,就这样在内阁几乎可以说很草率的定下来,给了他基本的脸面,但也不算多。
不过就在张四维准备离开去送奏疏的时候,外面芦布拿着一份书信快步过来,在魏广德耳边小声耳语几句。
魏广德微微皱眉,接过书信抽出里面的信纸看了眼。
随即,之前还紧皱的眉头舒展开。
“子维,你先把奏疏直接送到司礼监去吧。”
魏广德对张四维说道。
“好,我这就去。”
张四维答应一声,随即拿着奏疏就出了值房。
而魏广德,这时候也拿起手里的书信看起来。
书信上的字迹,魏广德还是很熟悉的,张居正的信没跑。
只是,张居正这份书信来的有些蹊跷,随着新郑官府关于高拱的报丧文书一起送到京城。
文书进了礼部,而书信却是送到魏广德家里。
魏广德仔仔细细看完书信,随即就把信纸折好放回信封里,收入怀中。
魏广德有点印象,后世议论张居正的文章看过不少,都知道他是在死后被人清算,其中重要的一条好像就是这高拱临死前写的一本书。
具体什么书魏广德不知道,但是就因为这本书,最后成为倒张的导火索。
但是,手里的书信,确实是张居正之前就写好的,交给了新郑高家人。
想到之前有消息回报,张居正南下路途上,专门去了新郑看望高拱,高家有张居正的书信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奇怪的是张居正这份书信,是叮嘱魏广德,若是在他回京前高拱就病逝,就一定要魏广德帮助高拱得到朝廷的抚恤和恩典。
这书信可是高家人送来的,显然是张居正在新郑时候写好交予高家人的。
对此,魏广德不得不考虑张居正见到高拱的时候,他就已经卧病在床这种可能。
对于高拱,魏广德早就不关注了。
有张居正和冯保在朝,就当今天子的那点情份,高拱是根本不能再次复出的。
所以他才会在看到高拱病逝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是不是张居正跑新郑的目的就是为了干掉高拱。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张居正写信要他帮着讨要朝廷恩典,是否两人见面已经冰释前嫌?
魏广德不是很确定,不过两人表面矛盾就是政见不合,但是更深层次还是因为高拱的容忍肚量不够,似乎一直担心裕袛旧人篡夺他的权利,所以之后一直都对过去的同僚进行打压。
不过,高拱似乎一直对张居正都是个例外。
这就让魏广德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心高气傲的高拱,或许从始至终就看不起过去那帮同僚,包括陈以勤、殷士谵和自己。
或许,也只有满腹经纶的张居正勉强能入他的眼,所以才会在提防之外又适当关照。
两人的交情,在过去的时候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