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39节

  殷士谵这个时候还在担心魏广德不答应帮他们筹钱,所以对魏广德说什么都是有问必答,他说的是实话,可是魏广德这会儿却是不敢全信的。

  不过,魏广德也想不到什么办法求证,总不能让殷士谵带自己去见裕王,当面问个清楚吧。

  之前,他还一口一个裕王不知道这事的说辞。

  更何况,就算殷士谵敢带他去,魏广德也不敢应口去见裕王。

  “两千两?”

  “对,先准备两千两,其中最好这两天能凑齐一千两银子,我们打算先送一千两过去试试严世藩的胃口。”

  殷士谵说道。

  “我怎么给你银子?交给你还是送到王府?”

  魏广德继续问道。

  想要去王府求证,可是魏广德也不敢去,就现在京城的情况,裕王府和景王府之间怕都是互相派人暗中监视着,只要自己过去,另一边肯定会知道。

  魏广德人微言轻,他还不想被牵扯进去。

  “广德答应了?”

  殷士谵这会儿惊喜道。

  “我认识几个九江商人,其中汇通商行和我家还有些渊源,我可以出面找他们筹钱,一千两的话,我现在叫我的下人过去说下,下午应该就可以见到银子。”

  魏广德听明白了,他们打算一开始送一千两银子过去投石问路,倒是可以试上一试.

第198章送银子

  “芦布,芦布。”

  魏广德站在自己公房门口看不到书吏,干脆大声喊了两声。

  在他话音落下后,就看见芦布已经快速送院门外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叠宣纸和墨棒。

  “魏大人,我去库房领东西去了。”

  等芦布跑到魏广德身前,还喘了两口气才急忙说道。

  “东西你放下,去大门外看看我的随从在不在,张吉,你应该认识的,带他进来下。”

  魏广德吩咐道。

  芦布进屋把东西放在书案上,随即又转身跑了出去。

  他们这些在翰林院的书吏,平日里也就是干这种跑腿的活,到是没什么好埋怨的。

  “稍等下,我让下人先给那边送个信,让他们凑凑银子,下午我再过去直接提银子给你送来。”

  魏广德这会儿回头对殷士谵说道。

  “广德,很谢谢你帮这个忙,到时候还请千万不要把我说出去。”

  殷士谵这会儿心放下了,但是也不忘提醒一句,“哦,对了,一千两银子还是有点扎眼,如果可以的话,请换成京城几家钱铺的会票即可。”

  “行,我让他们换成会票,一千两一张的,今天先给你一千两银子,另外我再找他们筹集更多的银钱备用。”

  魏广德很爽快的答应下来,都已经答应了,再想其他也是枉然。

  没一会儿,芦布就带着张吉进了公房,在他们到来的时候,殷士谵已经离开了。

  “张吉,你去汇通商行找林二爷,就说下午我要过去提点银子,让他给我准备一张一千两银子的会票。”

  芦布出去后,魏广德就对张吉吩咐道。

  “是,少爷,我这就去。”

  张吉答应一声,随即转身出了门。

  下午,魏广德以去顺天府核对笔墨钱的名义提前离开了翰林院,不过走不远就让李书吏自己对办,他自己钻进了李三驾着的马车上。

  李书吏对此也是没什么话说,其实翰林院的老爷们平日里大多也会打着各种旗号到处跑,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去汇通商行。”

  魏广德上了马车,就对驾车的李三吩咐道。

  随着马车跑起来,魏广德坐在马车里一颠一颠的很是不舒服,虽然马车上已经垫上不薄的棉花坐垫,可依旧不舒服。

  马车到了汇通商行门外,魏广德也马上跳下车。

  年轻人,一点颠簸倒也是受的了,只是感觉不舒服,倒没什么其他事儿,也难怪京城的老爷们都爱坐轿而不是乘坐马车这样的交通工具。

  至于改良马车的减震,魏广德到是知道,可是怎么能就没办法了。

  其实在九江府的时候,他就找人试着做过弹簧,但是显然没成功,至于听说过的什么钢板减震,他就不明白是怎么弄的了。

  这年头,材料工艺还是欠缺的很,很多东西他提出来,匠人也办不到,只能弄成软软的坐垫,这也难怪国人喜欢北边的地毯这样的东西,铺在马车、轿子里。

  魏广德进门就看见张吉,随后就是林二爷。

  “林老爷生意兴隆啊。”

  魏广德笑眯眯走过去说道。

  这家店距离翰林院不算远,也就是上次说的那家在崇文门里大街的新店,已经开张,开张那天魏广德不仅叫上了九江府和其他江西同年,连带着其他省的进士,和翰林院里的同僚都叫上不少。

  虽然大家品级都不算高,可是确实人多,到是把声势做足了。

  “魏大人里面请,新到的雨前茶,一会儿给大人包一包带回去尝尝鲜。”

  林二爷看到魏广德,一张老脸笑得跟朵菊花似的,忙不迭把他迎进里屋。

  坐下后,魏广德尝了尝雨前茶,是西湖龙井,魏广德比较爱喝的,随即点点头,“好茶。”

  “呵呵,大人喜欢就好,上次送的明前茶不知喝完没有,要是不够一会儿多拿点。”

  林二爷乐呵呵的接话道。

  “那就多谢,先说正事儿吧,会票准备好了没?”

  魏广德点点头,随即开始说正事。

  对于汇通商行来说,千把两银子还真是不难拿出,只要魏广德不是一次性提上万两银子就好办,数量大了还是需要几天时间筹集。

  “大人,稍等。”

  林二爷从书架上一个盒子里拿出几张纸,看上去好像是上好宣纸,可颜色又略有点差异,上面还有复杂的花纹和文字、印章。

  “大人,你说要准备一千两银子,小的也多准备了一些,只是不知道大人用不用的上。”

  林二爷说着就把手里的会票递了过来。

  魏广德接过来看了眼,三张一千两的会票,京城盛源当铺开出来的会票,魏广德也就放心了。

  盛源当铺其实也就是盛源钱铺,背后东家的身份很是神秘,都不知道是谁,可是势力却是京城一等一的强大。

  他们开门做生意,其实就是做的钱生意,不仅做当铺,也做银钱借贷,还有一个后世较少人注意到的行业,那就是汇兑。

  明朝这个时候民间流通大多是铜钱,有官方铸造的好钱,也有民间私铸的劣钱,这汇兑生意其实就是银两和铜钱之间进行兑换。

  据魏广德所知,这门生意其实很赚钱。

  想想后世各大银行非常热衷于从事中间业务,赚其中的手续费就能想出一二来。

  需要说明的是,明朝这时代是没有银票的,魏广德手里用过的就是会票,也就是有限制只用的一种票据,就好像上次林二爷给他送来的那张条子,在九江府把银子存进林家,林家开出会票指定在京城兑付,其实也算是会票的一种,还需要他本人去领银子。

  至于现在手里的三张会票,其实可以理解为当票,要在指定的店铺兑换指定数量的银两或者是存放的物品,倒是和魏广德认知中的银票类似。

  这也就是在京城,才会有人承认少数有势力的钱铺开出来的会票,出了京城这样的票据也就没法流通了。

  在这个时代,商业信用并没有被树立起来,所以大部分人做生意一般不收这种会票,交易的时候都会让客户去钱铺换成现钱交易,所以林二爷对魏广德提出要会票还是很好奇的。

  魏广德收好会票,又冲怀里摸出那张条子递给林二爷,林二爷拿起条子走到案几前,拿起桌上毛笔蘸墨在条子下方空白处写下取钱的数量和日子,最后盖上自己的印章,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账本翻到一页上进行记录,然后才把条子又还给了魏广德。

  “林二爷,如果我还需要银子,一天时间内能够给我凑多少银钱?”

  想起办那事儿的未知性,魏广德多问了一句话。

  “一天时间两三千两银子没问题,多了就需要给小老二一点准备时间,上万两银子的话,需要五天左右。”

  林二爷立即笑呵呵说道。

  “对了,上次说的,在京城有人需要借贷银子的话,你帮我留意下,那笔银子短期内我也没什么用处,要是有人要借贷,我也想赚点利息。”

  魏广德想起上次这店开张的时候,他和林二爷提过放银子出去这事儿,只是后面就没了下文,今天既然到了这里,自然要问一问。

  “魏大人,京城要借银子的人很多,就是一般都不太保险,有抵押的大多都是去钱铺里借银子了,毕竟人家是坐店生意,信誉比较好。”

  林二爷急忙解释道。

  “那没关系,你帮我注意下就好,还是原来说的,抵押物,有抵押物就可以借,利息适当少点也没关系。”

  魏广德笑道。

  在九江府的时候,他六千两银子是按月息5分放出去的,按后世的话说就是月息5%,年化利息60%,这也是在九江的市场利率,到是没有增加一星半点。

  到了北京城,魏广德一开始以为这里的利息会比九江府高,可是和林二爷交流后才知道,在这里的利息,有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利息只有3、4分,比九江府还要少点。

  利息高的也有,就是不保险。

  好吧,借钱出去最看重的自然是安全,这样高利息有风险的生意,魏广德自然不愿意去做。

  等魏广德走出汇通商行的时候,身后的张吉手里已经捧着一大包刚打包的茶叶,龙井雨前茶,刚到京城的。

  崇文门里街倒是和魏广德要去的地方很近,明成祖朱棣营造北京城的时候,就在皇宫的东面营造了十座王府,也就是十王府,后世这里的名字叫做王府井。

  明朝实行分封制度,皇子未成年前就居住在此地,成年后自然就要分封到各地任藩王,所以皇帝的儿子们在长大不能继续居住在皇宫里后,就会搬到这里来居住。

  因为是要外放的,自然不会给每个皇子都营造王府,那也太浪费了。

  只是今朝有点特殊,虽然嘉靖皇帝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再另立太子,所以裕王和景王都还住在这里。

  魏广德当然不会大摇大摆上裕王府的门,他可不想得罪景王。

  嘉靖皇帝有八个儿子,可是活到现在的就只剩下这两位,谁知道裕王和景王未来会怎么样?

  裕王只是占了长兄这个名分,可要是也和他其他兄弟那样早夭,一切自然都会有变化。

  让李三驾车到十王府附近的一处茶楼,魏广德下车就走了进去,很快就被人引进了一间雅间里。

  雅间里人不少,除了殷士谵外,高拱和陈以勤也在,还有位魏广德不认识的人,看穿戴就知道是个太监。

  “这位是李芳李公公,广德你也认识下吧。”

首节 上一节 139/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