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150节

  小商人们无力抵御,他们就选择做起关外的贸易,或者说走私生意。

  以前他们就时常为边镇供给粮草,和边军将官关系都不错,有的时候给人行个方便.”

  说道这里,翁溥叹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

  “可是,就算如此,朝廷也不能由着他们做这种违反大明律的事儿吧。”

  魏广德虽然有点惊讶于晋商走私的背后还有这么离奇的故事,可依旧不认可这样的事情发生。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利弊权衡之下,利大于弊则继续,弊大于利则改之。

  不能因为晋商利益受损,就容许他们这样挖国家的墙角来弥补损失。

  “盐政牵扯的利益很大,大到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不得不低头,但是鱼死还有网破,这就是个妥协的结果。”

  翁溥继续说道:“山西那地方有多少良田?我告诉你,大多都是原来的军屯,最后能到山西商人手里,你应该明白他们背后站的是哪些人。”

  “山西的大商人彻底转变成为大盐商,中小商人就开始走私蒙古?”

  魏广德小声问道,“这就是他们协商的结果?”

  看着翁溥这个时候变成老僧入定般不再言语,魏广德明白自己说的怕就是真相了。

  魏广德不说话了,他已经把手里的文书揉成团,打算一会儿一把火烧掉。

  就现在他细胳膊细腿的,恐怕连山西商人背后的势力都扛不住,还别说比他们还要强大的势力了,要是出手的话,怕自己瞬间就变成飞灰。

  “以后你做什么事儿,都要先搞明白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免得被人利用了,有时候得罪人都不知道怎么会事儿。”

  翁溥看到魏广德的动作,这才又出声提醒他一句。

  “广德受教了。”

  魏广德急忙拱手行礼,他现在知道翁溥截住他发出去的文书,其实是救了他一命。

  他这个时候发出调查文书,如果真有他猜测的事儿,对方一直就盯着呢。

  自己暴露,必然会被人灭口,现在可是战时,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时机了。

  同时,魏广德也心里生出了一丝恐惧。

  翁溥在病中都还能对这里进行掌控,自己以为他在昏睡,其实一切皆在他掌握之中。

  这或许还是老江湖吧。

  魏广德想起之前了解的,翁溥进士及第后先是外派做知县,然后回吏部,最后巡抚湖广、江西,真的是手段老辣。

  “江西是个好地方啊,我在那里呆了五年多,是我为官以来呆的最久的地方。”

  翁溥冲魏广德笑笑。

  “大人,其实我还是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动不了山西那些违法商人。”

  魏广德陪笑后,还是问出了心里的好奇。

  “盐政,鱼死网破。”

  翁溥双眼盯着魏广德看了半晌,这才吐出两个词来。

  魏广德到这个时候也才明白,为什么到了明末,晋商勾接建奴走私赚得盆满钵满,就算山西官员势力再强大,交好再多的朝堂官员,那也应该只是一只只被养肥的猪才对。

  以前魏广德还很奇怪,为什么那个时代没有权贵对他们动手,出手宰了他们,掠夺他们积累的财富。

  现在他才明白,或许那些权贵更看重的是那些够细水长流的盐政生意,有点投鼠忌器。

  甚至,或许还要帮忙掩盖一些东西,免得最后鱼死网破。

  魏广德想明白这些,至于以后怎么做,还查不查晋商,魏广德已经暂时不敢想了。

  悄悄走到一旁把纸团扔进火盆里,这才又走到翁溥的床榻前。

  “大人,先前你说的要去保安州督战,下官还是建议你打消这个念头,实在不行就给京城上奏,请京城派人过去主持就是了。”

  魏广德想想还是说道。

  “呵呵,这么大的功劳,你舍得放弃吗?这次俺答部入关不过两万人,只要宣大军就位,就可以对其实施驱逐,我军必胜。”

  翁溥忽然笑道。

  “可是毕竟是战场啊,凶险难料。”

  魏广德还是说道。

  “凶险难料,确实如此。”翁溥笑笑,“你站出去看看关口那些逃难的百姓,战事拖一天他们就要逃一天,只有尽快结束战争,他们才能回家。”

  “大人可以下公文,严令他们出战。”

  魏广德皱皱眉,还是说道。

  “没用的,就算你给他们请来圣旨,只要不是你去盯着,他们依旧会阳奉阴违。”

  翁溥摇着头说道:“现在其实就是宣府军出动佯攻俺答部的时机了,大同军已经在路上,此时发动佯攻,俺答部在获知大同军行踪后必然投鼠忌器,不敢在此久留,只要他们出了长城,也就天下太平了。”

  “嗯?”

  魏广德微微诧异,翁溥这话里信息量有点大,他一时有点没反应过来。

  “在大同军赶到后,如果俺答部还不退走,你也别在这里呆着了,直接去大同军中督战,让他们出死力去打,不然我们回京不好交代。”

  翁溥接着又对魏广德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大同军也会和宣府军相同,都不敢出战?”

  翁溥的话和魏广德想的差不多,别到时候宣大军到位了,两军都不敢出战,那就真搞笑了。

  本地驻军要紧守城池和长城隘口,自然不敢随意调动出击,唯一能动用的就是机动来的宣大两军。

第209章文武

  魏广德还真没想过翁溥担心的这个事儿,那就是援军宣大两军到了战场却不敢主动出战的事儿。

  可是稍微细想后,魏广德又觉得说不定还很会如此。

  嘉靖二十九年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周围勤王大军汇聚,却没有一支部队敢于主动出击,攻击分散在京城附近抢掠的俺答部,最后人家很轻松的就退出关口。

  至于那些战报,稍微动动脑子就明白,一开始都不敢打,你还怎么指望人会出力打生打死,要么杀良冒功,要么就是遇到几个走散的倒霉蛋。

  “所以,大人的意思是,抢在大同军到位前,强令宣府军出战?”

  魏广德说道这里,忽然明白了翁溥这么做的含义,既是主动挑起战事,让俺答汗不敢轻视明军,又让随后赶到的大同军不能置身事外。

  要是宣府军在那里打生打死,大同军却在一边作壁上观,战后这官司必然要打到金銮殿上去,宣府也不是后娘养的。

  虽说明军畏敌怯战,可也得分清场合,那怕是装装样子也要硬着头皮上才行,这也难怪翁溥打算把他派到大同军中去督战。

  两个人,两双眼睛在那里盯着宣府和大同军,最后京城的态度必然是以他们的意见为准。

  “宣府军要是能够重创俺答部是最好的,主要还是要表现出作战态度,在有大同军逼近的情况下,俺答部应该会选择退出长城。”

  翁溥轻声说道。

  魏广德这会儿沉默了,好半天才问出一句话来,“边军战力真这么不堪?”

  虽然有心理准备,可是从兵部右侍郎嘴里说出来的话,由不得魏广德不信。

  太扯了,要是真出现翁溥担心的事儿,宣府大同军汇聚于此后,又不敢对俺答部开战,长此以往明军还会有什么军心,以后怕不是见到蒙古人转头就跑,花那么多银钱还守个屁的长城。

  “边军中有敢打的,只是不多,所以大同军到以后,你要注意下面哪些将官是有胆量和鞑子交战的,这些人才是此战的关键,特别要注意,别被那些贪生怕死的把战局带偏了。”

  翁溥继续说道。

  “翁大人,我实在不明白,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些人调动走,留下敢打敢拼的将官,还有这长城,现在每年还在投入银钱进行修缮,但是长城沿线隘口如此之多,大小关隘我这转了一圈下来,感觉大关能守,小关根本守不住,都没多少人手。”

  魏广德又说道。

  “不守不行啊,小关城主要是位置偏,你看沿途还有不少地势险要之地,如果边军战力稍强一点,就算鞑子打破关城,也会在向里突进过程中被周边赶来的大军堵住。

  咳咳,大关之所以是大关,就是因为地势原因,更加方便运输,自然就能驻守大军,关城反而更不容易被攻破。”

  翁溥解释道。

  听了翁溥的话,魏广德明白为什么长城上隘口那么多,还能分出大小城关来,和道路条件有关。

  就算鞑子打破小城关,后面还有一条不好走的山路,自然很容易就被增援来的大军堵住去路。

  当然,这要得是明军还有基本的战力和饱满的战斗决心,否则像翁溥说的那种,见到鞑子就跑,地势再好也没用。

  只是这个时候,魏广德忽然想起之前收到的信息,今年貌似宣府那边打的不错,除了年初一股人马在巡边途中被人围歼了,之后鞑子入寇就在新任宣大总督许论的指挥下打的有声有色,至少场面上不难看。

  大同那边今年没什么战事,战力怎么样到是不知道。

  这个时候魏广德有点动了心思,既然宣府那边要先开战,只要督促宣府军奋勇作战,在大同军逼近战场前,俺答部后退就是必然的结果,很可能大同军都没开打,俺答部就退出长城。

  是的,魏广德有点想要去宣府军中督战而不是等大同军,两者最后的战功可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翁溥来说,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他都是调度有方,都有大功。

  而对于魏广德来说,如果是随大同军行动,没什么战功的话,那也就是协理有功,可如果是督战宣府军击溃俺答部,那就是大功一件。

  虽然魏广德不怎么稀罕军功,他还想回翰林院做检讨,考满升级,运气好说不定能混到太常寺或者詹事府的职衔,那就爽了,他知道自己年龄是硬伤,不可能有机会迁礼部,现在迁礼部无非就是主事,还不如在翰林院混资历,熬成学士后再迁礼部,之前还是在太常寺和詹事府过的舒服些。

  随着魏广德被授官翰林院检讨,魏广德自然又再次修改了自己的为官之路,之前还以为要在翰林院呆满三年等散馆,现在不需要了,节约了三年时间,考满就可以做编修。

  只是这唾手可得的东西,顺手拿下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丢了实在可惜。

  魏广德虽然担心被朝廷安排去做军事文官从而断了自己入阁的念想,可也不希望错过立功机会,让自己的履历变得好看些,似乎也是可以选择的。

  魏广德有些神思不属,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大人,你计划什么时候出发去宣府军中?”

  魏广德想了一会儿才开口问道。

  “算时间,明后两日密云兵备官李蓁带粮草辎重,我到时候随粮车一起走,这样身边的护卫也多一些,就算遇到鞑子侦骑也不怕。”

  翁溥开口说出自己的计划。

  魏广德这会儿终于还是下定决心,开口争这个功劳,于是立即说道:“大人,你身体还没有恢复,这又是车马劳顿,怕是对你病情不利啊。”

  说话的时候,魏广德还是一副关切的神情,好像很关心翁溥身体状况的样子。

  好吧,不管怎么说,人家截住自己的文书,也算是挽救了自己的仕途,最起码没有在初入官场就得罪那些了不得的大势力。

  “如果只是去宣府军中督战,强令他们出战的话,我想我应该可以胜任。”

首节 上一节 15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