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152节
朝廷对于九江卫的褒奖那是明诏发出,自然大明各地官府都知道这事,北地边镇也知道。
至于战报上把那伙倭寇描述成后世特种兵的传说,不管是九江卫还是魏广德、张吉都不会去说实话,那其实是一伙穷寇,要是真说了实话,那才是赤裸裸的给自己引灾祸,得罪整个江南官场。
因为有战报的渲染,对于这伙倭寇居然能徒手接箭,甚至能反手甩出威力和射箭差不多,董一元虽然有点怀疑,可也不得不信,自然对于参与到那场剿倭战斗中,还“亲手砍死”一个倭寇的魏广德也是刮目相看。
魏广德这次要董一元跟着过去,原因也很简单,他和董一元关系处的还不错,看得出来他有理想有抱负,是个有志向的大明好青年,能力上也过得去,自己也能指挥动。
另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因为他哥董一奎,虽然不知道董一奎的队伍有没有被抽调到保安州,但至少有这么个关系在里面,私下找那些游击说事也方便许多。
一路上,董一元的队伍充当了车队斥候的角色,十数骑组成一个个侦查小队来回于车队四方侦查敌情,倒是遭遇了几股鞑子侦骑,不过都被董一元带领骑兵大队及时赶到驱赶的远远的,可不敢让鞑子发觉这里有一个庞大的车队,带着巨量的粮草辎重。
出了居庸关,整个车队都是在玩命的跑,就怕路上暴露被鞑子骑兵突袭,就那几百骑兵和千多步卒,根本抵挡不住。
还好,出关的第三天傍晚,车队总算是平安抵达怀来卫。
在怀来卫休整一日,同时把要带走的辎重再次装车准备起运,这次的车队就更长了。
魏广德想要在怀来卫抽调人马护卫,可是看到就千把人的卫所,其他人还分散在其他军堡中,所以还是没有能够下这个命令,只是临时从卫所余丁中抽出三百人补进护卫队中。
从怀来到保安州,按照之前的前进速度最少也需要五天才能赶到,而且这里更加靠近俺答部的驻军地,所以才是真正最危险的时刻。
到怀来的当天晚上,魏广德就把李蓁和董一元召集到自己屋里商议,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安排董一元派人先一步赶往保安州送信,最好能找到董一奎,让董一奎再找些人带队伍出来接应。
另外,自然也是要董一元按照之前的操作,在车队四方安排足够的斥候小队,尽量屏蔽车队的消息。
第二天晚上,魏广德再次召集两人商量明日队伍出发的时候,董一元忽然冲魏广德和李蓁一抱拳,开口说道:“两位大人,我今天和怀来卫的人聊了下,他们建议我们先向西过桑干河再往保安州方向走,到那边再渡河。”
“不行,如果要渡河的话,时间至少耽误两天,在达到保安州后再次渡河依旧风险很大。”
李蓁略做思考就出口反对,这支队伍主力毕竟还是运粮车队,李蓁的话影响力很大,毕竟马夫和护卫大多都是密云抽调来的。
用河道屏蔽鞑子的侦骑,想法是好,可是如果没有昌平带出来的那么多粮草也就罢了。
这次差事重大就重大在李蓁他们不仅是从通州运来一些粮草,更是在昌平接运了大量早该运往宣府的粮食,如果这批粮食在鞑子入关前起运,他们的车队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的规模。
现在好了,本来两三次运输的粮草一次进行运输,自然风险大了不少,不管是李蓁还是魏广德为这趟差事也是脑袋冒冷汗。
关键宣府现在粮草不济,特别是抽调到保安州的部队,随行带的粮草也不多,正等待这边的补给。
“渡河绕远路不可取,太耽误时间了,在野外我们耽误不起。”
魏广德摇摇头,还是觉得李蓁说的有道理。
说起北地缺水,可是到了这里,魏广德发现这里水网还不错,居然有两条河在这里交汇,分别是洋河和桑干河。
魏广德最初计划路线的时候也考虑过从怀来卫城出发,先去怀来县,虽然路程近一点,那里还有怀来卫前军和左军两个千户所防御,相对安全一些,可是更靠近鞑子势力范围。
再从怀来县往保安州,在外的路途快的话也要三天时间,到时候就算有保安州出兵接应,风险依旧很大,因为有至少两天时间车队缺乏保护。
魏广德和李蓁都有同样的念头,所以最后他们选择的是绕过怀来县走外围,虽然更远一点,但是胜在更加远离鞑子。
至于刚才董一元的提议,那就更是要绕远路了。
只是想到今天怀来卫送来的消息,怀来县以北再次出现鞑子大量侦骑,活动频率也非常高,这个迹象或许显示出俺答部已经开始关注大同方向援兵的动向,加大了对怀来方向的侦查力度。
为此,魏广德才在今晚把他们两个人叫来,其实他还有个不是很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既然现在往保安州送粮草也就变得极度危险,为什么还要把这么多粮草送出去,羊入虎口。
确实,他们这次的任务就两个,一个是魏广德去保安州督战,让宣府大军出动和鞑子交手,还有一个就是送去粮草以安军心。
粮食就放在怀来卫,甚至是怀来县,距离保安州并不远,想来宣府大军应该不会因为缺粮而骚动,反倒是如果粮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闪失,后果才是不堪设想。
魏广德这个时候打开随身携带的地图,这年头地图可不是大路货,普通人是看不到这东西的。
以前魏广德还没注意到怀来卫和怀来县这两个地方,就算是到了怀柔的时候,他还以为两地是一个城,知道进驻昌平才发现两个城池各不统管。
怀来卫城是怀来卫做主,怀来县城归知县管辖,怀来卫只是在那里放了一个千户所,在鞑子入寇后又抽调一个千户所赶去支援。
“今天怀来县那边的消息你们应该都知道了,我估计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怀来卫外面就会出现鞑子侦骑。”
魏广德这个时候开口说大,虽然心里想法还不成熟,可是他还是想先听听李蓁和董一元的看法。
“这也是我担心的。”
李蓁毫不犹豫的说道,渡河就会增加暴露的风险,他从今天怀来县传来的消息中也敏锐的意识到鞑子可能加派了向西南方向的侦骑力量,打探大同方向的军情。
董一元这个时候搓搓手问道:“魏大人是不是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大家参详下。”
魏广德突然在他们面前提到鞑子侦骑的事儿,他们自然知道,而且董一元还非常敏感,已经意识到此行的凶险,自然就抓住机会提了出来。
第211章改变计划
董一元的问话,让李蓁也把目光投向魏广德。
说心里话,虽然不大看得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传胪,可是奈何职权确实没法比,在这里也只能听他的。
魏广德斟酌片刻才说道:“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当初出关的时候,我们掌握的情况是俺答部分别在保安州和延庆州外有一定兵力驻扎,长安州那边也有,怀来这边只是偶有侦骑出没。
可是昨天开始怀来县那边鞑子侦骑出没频繁,我不知道其他路线上是不是也这样,如果鞑子真的开始在怀来周边严密侦查起来,我们只要一出怀来卫就会被鞑子发现。
这么大的车队,肯定跑不过对方四条腿的,野外防御也防不住。
这批粮草若有闪失,保安州那边必定是军心大乱,只怕就更不会出战了。”
“魏大人不会是想不走了吧?”
董一元听到魏广德的话眉头就是一皱,粮草在军队中的地位他非常清楚,粮草被焚会导致军心大乱,可是要是军营中断粮,也是会军心大乱的。
“鞑子在怀来这里投放侦骑,我们不能走。”
魏广德也很直接,很干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保安州断粮怎么办?”
董一元马上就开口追问道。
“我这次去那里,就是因为宣府军迟迟不肯出战,还说没有粮草兵无战心,所以才逼着我们走这一趟。
现在我们的位置距离保安州已经很近了,车队五天左右的路程,就算是宣府军从保安州开过来,也只要三、四天,快马更是不用两天就到。
既然知道送粮过去很危险,为什么要我们去送,让他们派人来取。”
说到这里,魏广德起身在屋里走了两步这才继续说道:“让宣府军动起来,就算没有真刀真枪和鞑子打一场,至少鞑子一定会分兵来监视。
李大人是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只要鞑子过来,如果实力不强,我们正好趁此机会督促他们先和鞑子打一场,只是我有点拿不定主意,是把战场预设在怀来卫还是去怀来县。”
“你想用这些粮草做诱饵?”
李蓁这时候已经霍然起身惊讶道,“这批粮草对宣府很重要,可是不容有失的。”
对于李蓁的提醒,魏广德当然清楚,而且最麻烦的还是因为俺答部加强了对怀来周边的封锁侦查,让他们之前的想法落空。
按照翁溥最初的设想,这个时候怀来周边应该没有多少俺答部侦骑才对,运粮车队还会比较安全。
其实魏广德和翁溥私下里还讨论过,为什么俺答部在这里驻留大半个月时间也没有离开。
按照他们的分析,或许是为了交易,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交易应该已经完成,俺答部就应该立即撤出宣府才对,而绝不会继续在这里逗留,还派兵威胁保安州和延庆州两地。
不过就在他到了怀来卫后,才有点后知后觉明白了俺答汗可能的打算,或许他打的主意就是既然来了,就在这里碰一碰宣大军,试试明军的斤两,如果是软柿子的话,在怀来、保安一代击溃明军主力,转手他就可以攻击居庸关沿线的关隘,再次进兵北京城。
来之前,魏广德是真没想到宣府的卫所会如此不堪,要知道京城周边最近的大军除了蓟镇就是宣府了,本来魏广德以为这里的军队应该还比较强大,可是到了怀来卫看到的军容军貌却是和他想象的大相径庭。
用张吉的话来说,感觉比早前的九江卫还不如。
早前的九江卫其实已经拉跨的不行了,早就没有跟着太祖打江山时候的盛大军容,可也比这里的叫花子卫所军强上不少。
至于现在嘛,那就更没法比了。
因为九江卫出色的战绩,让南京都督府和兵部都对他们刮目相看,自然不管是装备还是给养都使劲的给,为的还不是关键时候有支能拉出去的队伍。
该分润的银子自然不会少,可是却不会再像以往那样随意拖延。
魏广德心里叹气,想到日间征收余丁看到的那些人,这偌大的北方防线就靠这些人守着,也真是难为他们了。
记得小时候老爹还在他面前吹嘘边军强悍,如果当时魏广德知道是这个样子,嘿嘿.
也是因此,魏广德才猜测俺答汗或许就是想在这里击溃宣大军,这些被抽调的部队可能就是宣大镇最强大的军队,只要击破他们,以后的宣大防线也就形同虚设了。
最初和翁溥商量的东西肯定是用不了,要是继续按照计划走,那自己的小命怕都要交代在这里,俺答部绝不会坐视这么大一个运粮车队进入保安州,而且他们这个时候怕也很在乎粮食。
而这个时候的李蓁和董一元则是在思考魏广德说的话,让保安州的人马自己过来接运粮食,如果鞑子跟过来的军队不多,反手还可以打一仗,主动权还在明军手里。
何况到了这里,怀来卫这边至少还能凑出一些士卒参战,也会增加明军的实力。
“如果大人这样打算的话,我们还要和怀来卫指挥他们沟通一下啊,怀来卫城和怀来县城那个防御更好。”
李蓁这时候倒是完全支持魏广德的提议,无他,风险小了很多。
之前,他也很是担心此行的安危,粮草其次,自己的小命也在这里。
按照魏广德的意思,至少自己的命能够保住,差事也没有耽搁,两全其美,自然要赞同。
董一元这个时候却是在回忆他去过的怀来县城,毕竟他就是宣府人,以前没少随着老爹和大哥在宣府各地游走。
良久,董一元才冲魏广德抱拳道:“魏大人的计策卑职觉得可行,刚才李大人也说了,需要选择怀来卫城还是怀来县城,其实卑职以前也来过这里,怀来县城防御当然比不得卫城,只是真要吸引俺答部来犯的话,可能还是需要我们把粮草遇到怀来县城更加稳妥。
一是那里更加靠近保安州,比较容易得到来自保安州的支援,二是若我们不行动,鞑子未必会知道有我们的存在。”
只能说之前的战场屏蔽做的比较好,近一半的骑兵被他派出去遮断俺答部侦骑,自己还带着剩余的骑兵四处游走支援,让俺答部侦骑只知道有从居庸关出来的军队,具体是什么情况却是完全不知道的。
这些战场上的情报战,其实都不是魏广德提出的,董一元就已经这么安排了,古人的战争智慧并不比现代人差,该懂的他们都懂。
至于送粮这个差事,先前他们还是打算冒着危险进行下去,也就是他们更加严格遵守命令,没有魏广德的临机专断权利,所以很多时候不能根据战场变化及时应变,只能按照命令行事。
“让怀来卫紧守永定河大桥,就能保护好卫城的安全,抽调一部分战兵跟着我们去怀来县城,准备在那里交战。”
魏广德这会儿想到还应该和怀来卫指挥那几人沟通下,因为今晚涉及明日运粮的事务,所以魏广德并没有叫来怀来卫的人,只是既然自己的想法被李蓁和董一元接受了,自然就要怀来卫参与配合。
魏广德转头冲着门外的张吉喊道:“张吉,你去请怀来卫指挥使大人过来下,顺便叫虞光斗过来,我需要他书写公文报翁大人。”
虞光斗是魏广德从居庸关带过来的书吏,帮他处理一些公文。
在这些书吏来之前,书写公文的差事就只能是魏广德来做,等昌平把人送来了,自然魏广德就成为管理他们的人,自己已经不再处理这些事儿。
不多时,虞光斗就被召唤来此,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只能先在一边呆着,等怀来卫指挥使到了这里,魏广德先是把现在需要怀来卫做的事儿和他说了。
听到魏广德要从卫城带走五百军卒,怀来卫指挥使就是脸色一变。
“人我要带去怀来县城,你这里再临时征召余丁补上就是了。”
魏广德并不想过多和宣府的人纠缠,现在他就直接用参赞军务这个特权插手军队系统的事儿。
就魏广德所看到的怀来卫的现状,他就没好脸色对上这位指挥使。
要说怀来的位置真心不错,周围有桑干河、洋河两条河流过,两河交汇之后的河道就是永定河,河流经过崇山和长城最后流经北京城最后进入海河。
只不过水路就不要想了,因为水道并不畅通,从关内运来的物资还是只能走陆路运输,至于怀来卫附近的永定河到是平稳可以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