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42节

  不过不管怎么说,俞大猷是把严嵩得罪的有点狠,当胡宗宪的弹劾奏疏上来后,严嵩在条陈上自然是落井下石,这让嘉靖皇帝很快就对俞大猷作出了押解进京的批示,陆炳连求情的机会都没有。

  俞大猷是被嘉靖皇帝下旨逮捕进京受审,陆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人捏在自己手里,所以俞大猷一被押解到京城并没有交到刑部大狱中,而是被陆炳直接提到了诏狱。

  俞大猷为人正直,做官清廉,被逮时,身上钱财不足百两白银,倒是这一路被押解进京途中反而小发了一笔。

  俞大猷的性格为官场不喜,因为他不会逢迎巴结上官,更没有银钱贿赂,自然常常受到排挤,可是他的性格却也让他有了不少钦慕者。

  在得知俞大猷剿倭立功却被朝廷锁拿进京问罪,不少好友纷纷慷慨出手,在途中给俞大猷送来钱财供他在京城打点之用。

  俞大猷到京时,身边的馈金已有数千两。

  陆炳对这些银子当然不会看在眼里,而押解的官兵倒是想可却不敢出手。

  锦衣卫的人因为陆炳的关系自然不会做什么,而浙江按察使司的差役却在临行之时被谭纶警告过,所以也只能红着眼睛看着那些金银财物。

  只是到了京城,陆炳和俞大猷见面后,俞大猷就把这些钱财交给了陆炳。

  他现在深陷牢狱之中,自然没办法去活动,只能把上下打点的事儿请求好友帮忙了。

  因为俞大猷官至总兵,已是朝廷二品武将,自然不是刑部一个衙门可以审理的,只能又是启动三司会审,这样需要打点的除了刑部官员外,都察院和大理寺也是少不了的。

  就在陆炳为俞大猷的案子奔走的时候,一只船队靠上了通州码头。

  码头旁几辆马车也被牵了过来,踏板搭好后,魏广德从船舱里钻了出来,看了眼岸上的马车,这才转身扶住刚走出舱门的女子。

  这女子年龄不大却也是妇人打扮,头上梳着此时流行的桃花髻,用金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

  这是这个时代江南,特别是南京、苏州那边流行的样式,也是魏广德比较喜欢的。

  这桃花髻其实现代人并不陌生,它是古装剧中经常出现的一款经典发饰。

  这女子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

  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披着鲜丽璀璨的绫罗衣裳,戴着耀眼华美的碧玉耳坠就那么俏生生的站在船头眺望着远处的城郭。

  自然就是魏广德刚过门的妻子徐江兰,魏广德回京做官,当然要带上她一起入京。

  徐江兰虽然是魏国公徐鹏举的女儿,但因为不是嫡女,所以并未上奏求取封号,在府里也只是被称呼为大小姐。

  “官人,这是到京城了吗?”

  她说话声音婉转,神态娇媚,让一旁的魏广德不由得心中一荡。

  对这个媳妇儿,魏广德还是很满意的,长得漂亮,气质也好,还温婉恭良,面对徐江兰的问话,魏广德笑笑摇头,“这里是通州,距离京城还有半日路程,很近了。”

  徐江兰虽然是国公之女,可是古代的规矩太多,她其实也没去过太多地方,在和魏广德成婚前也只是在南京城附近逛过,再远就没有去过了。

  九江府,还是徐江兰这辈子去过的第二个地方,第一次出这么远的家门,还十分不舍,也很不适应,毕竟是出嫁。

  幸好是大哥徐邦瑞送亲,才让她不至于抑郁,总算还有能说话的人,但是一路上还是十分拘谨的,几乎都是闷在船舱里。

  而跟着魏广德来到京城的一路上,徐江兰才彻底释放出少女的天性。

  虽然已经嫁为人妇,可毕竟还是少女心性,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就不时跟着魏广德出了船舱透气,欣赏沿途美景。

  这一路坐船到了通州也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旅途疲劳的症状,反而很轻松享受的样子。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定国公府上拜访?”

  徐江兰想到离开南京的时候,老爹徐鹏举的叮嘱,让小两口到了京城还是去定国公府上走走。

  虽然名义上南京的魏国公府和北京的定国公府都是徐达后人,不过道不同不相为谋,在永乐时期就已经闹崩。

  直到那两代人不在以后,南北两京的徐家人才开始有了少量的来往,不过也都非常有度,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派人送上一些礼物和一封书信,走动还是很少。

  现在女儿要随魏广德进京,不管现在定国公府在京城是什么地位,总归还是国公家族,底蕴在,影响力还在。

  虽然没有实权,可是不管是在京城官场的底层还是在朝堂上,定国公还是能说上话的。

  实际上,大明朝的皇帝们,对这些勋贵,不管是开国勋贵还是靖难勋贵都还是很优容。

  所以徐鹏举还是给远在京城的当代定国公徐延德写了一封信,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书信的内容自然是希望徐延德能够看顾一下魏广德,至少别被人欺负了。

  现任定国公徐延德是嘉靖八年袭定国公爵,禄二千五百石,初任左军都督、神机营中军都督等职,嘉靖三十年改领中军都督府,任大都督。

  虽然五军都督府早已经被兵部架空,可是定国公在京城多年深厚的底蕴,护一护魏广德这个小官还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以前,徐鹏举自然是希望魏广德能够被调离京城,不管是去哪里都比留在京城强。

  可是现在又和当时情况不同,现在两家已经结亲,魏广德成了他的女婿,自然还是希望魏广德仕途顺畅点,对自己家里也是一层臂助。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徐鹏举觉得诰命已下,一切其实已经尘埃落定,不用担心再起波澜。

  “明后两日再说吧。”

  魏广德看看天色,已经快到晌午。

  午饭只能在通州用,晚上城门落锁前可以赶回京城家中。

  下了船,和商会的人告别,魏广德坐着马车没有直接上路,先带着徐江兰进了通州城。

  这次回京城,只是多了徐江兰身边的人,前院后院空房间很多,倒是够住,所以在晚间车队进到北京城后,徐江兰就掀开车帘看着大明朝的帝都。

  街上的繁华程度自是不亚于南京城,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两侧店铺酒楼林立,倒是蛮符合徐江兰对京城的想象。

  对于魏广德在京城的宅子,之前小两口闲聊的时候也说过。

  虽然宅子价格不低,可魏广德越住越觉得值。

  而徐江兰则是对价钱没太多概念,对于她这样的人家来说,只知道自己想不想要,而不会去管价钱的。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儿自然是回翰林院销假,之后除了拜访定国公府外,魏广德还要去一趟他最不想去的地方-北镇抚司。

  去北镇抚司的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要去看看俞大猷,这也是魏老爹和舅舅的交代,如果可以他还要帮忙走动走动。

  其实魏广德在九江的时候就已经想好对策了,救俞大猷不难,主要就是看舍不舍得花银子。

  现在的魏广德算是看出来了,只要把银子送进严家,俞大猷只要不是造反,什么罪都能脱身。

  所以,魏广德对俞大猷那是丝毫不担心的。

第294章探监

  “哐当,当啷啷.”

  大铁锁在钥匙转到后被打开,铁链撞击着牢门发出刺耳的声响。

  “咔咔.”

  声响起,牢门被向里推开,站在牢门外的魏广德也看清楚了里面的环境。

  魏广德回到京城已经三天了,第二天就回翰林院销假上值,把从九江带来的礼物送给同僚们,顺便打听下现在京城官场中对于被押在北镇抚司的俞大猷案子是怎么一个说法。

  不过让魏广德意外的是,翰林院里众人似乎对于一个总兵官的生死并不怎么关心,都知道这个事儿,可是真正关心此案的人并不多。

  文贵武贱,在翰林院里提现的淋漓尽致,魏广德身边的同僚们显然对于一个武将的生死漠不关心,即便他曾经在抗倭战场上屡建奇功也不例外。

  或许,在这人眼中,武将,本来就该如此。

  仗打胜了该升官升官,该奖赏奖赏,打了败仗或者出了纰漏,该怎么处罚就按律处罚好了。

  赏罚分明,这才是根本,维持朝廷运转的制度,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日携妻子徐江兰前往定国公府上拜访的时候,在徐江兰进内宅拜见国公府女眷的机会,魏广德又向定国公徐延德打探了一下五军都督府对此案的说法。

  结果还是让魏广德失望,现在的勋贵是真的堕落了,他们一家家的只是忙着赚钱和控制自己的基本盘,根本不会去关注其他武将的死活。

  俞大猷并不是哪家勋贵的旁系,其家族也只是泉州卫下辖一个世袭百户,没有勋贵做靠山,这个时候自然也就没人出来帮他说话。

  三司会审已经进行过两场,每次都是由锦衣卫的人将人提出北镇抚司送至刑部大堂过审,之后再押回北镇抚司诏狱。

  其实这个时候,京城的勋贵也看出来了,陆炳似乎想要保下俞大猷,具体原因不清楚,不过风传俞大猷进京时随身带着数千两白银,所以勋贵自然认为这些钱财俞大猷已经孝敬给了陆炳,陆炳才会如此回护与他。

  至此,其他勋贵即便知道俞大猷战功卓著也不愿意帮他说话了,捞他出来还不是帮陆炳做嫁衣。

  其实勋贵里的人也不都是酒囊饭袋,他们也知道家族赖以起家的本事就是军功,现在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人能够上战场了,别看在京营里任职的,个个牛逼轰轰,但是真要上战场腿肚子打颤怕是站都站不稳。

  他们是需要像俞大猷这样有战场经验的,又落难的武将,伸出援手就可以把人拉拢到自己一边。

  可是人在诏狱他们不好联系,又看到陆炳出手,自然就更不感兴趣了。

  从徐延德口中,魏广德知道案子两次审下来,其实也没有什么结果。

  俞大猷战功在那里摆着,之前倭寇暴动后俞大猷就奉命调往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大大小小打了上百仗,之前是率部四处救援被倭寇围攻的府县,四处灭火,之后参与围剿倭寇的几次大战全部都有参与。

  从拓林剿倭到王径江大捷,剿灭徐海和王直的著名大战中都有上佳表现,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扣上治军不利的帽子,真要是治军不利那这些仗都怎么打出来的?

  至于纵倭南逃和胡宗宪暗示俞大猷通倭就更是扯淡,他不过是为了把锅甩不出,俞大猷被当成背锅侠而已。

  他若不把责任推到俞大猷身上,将来难免不会有御史发现蛛丝马迹对他进行弹劾。

  要定俞大猷的罪,却缺乏证据和理由,刑部、大理寺的堂官们自然也不能硬扣帽子,屈打成招。

  虽然他们想要从锦衣卫手中把人提走,可是陆炳却很直接了当的拒绝。

  下黑手,怕没有比锦衣卫更懂这种操作的人了,赵文华还尸骨未寒,家就被陆炳带着手下抄了,罪名就是贪墨,结果自然是抄不出多少家产,现在赵文华的家人男丁被判服兵役还债,女眷则是被发卖抵账,好不凄惨。

  从徐延德这里,魏广德至少知道陆炳还是在维护这俞大猷。

  对于南京魏国公府来人,徐延德还是很重视的,实际上魏家和徐家刚定亲那会儿他就知道了,也派人在大婚时去南京送上贺礼,所以对于魏广德到定国公府丝毫不意外。

  在徐延德看来,魏广德已经是徐家的人了,当然不是入赘,而是很亲密的姻亲,以后值得重点投资。

  他们也想在朝堂上获得话语权,可是稍微表露出一点苗头就会被文官狠狠打压一顿,所以现在他们都已经不怎么去谋夺高职,而是选择争取品级低但有实权,有好处的差事。

  其实,这也是文官集团内部默认的规则,让人放弃一些东西必然要给人足够利益。

  虽然文官集团在朝堂独大,可也不想和勋贵集团真干起来,这对谁都没有好处,皇帝并不会去处罚勋贵,而往往会处罚文官,因为勋贵就那么些,而文官却是通过科举源源不断的在产生着。

  谈到后面,徐延德也交代魏广德,以后无事少往这边跑,以后可以多让徐江兰来府里和女眷们联系,毕竟离家千里,在京城也就他们一个亲戚,多多走动是对的,还可以传递信息。

  避嫌。

  魏广德明白徐延德的意思,自然是点头同意。

  不管怎么说,在外人看来,他魏广德都是前途无量的政治新星,自然要回避一些东西,何况他也不想在身上被打上勋贵集团的烙印。

  到了今日,魏广德终于还是来到了这个他不愿意踏足的地方-北镇抚司诏狱。

  魏广德头一次到诏狱来,进门那会儿倒是蛮符合他对诏狱的想象,阴森恐怖,四周还是不是吹过一阵阴风,渲染出此地一种肃杀之气。

  所谓的诏狱其实不是在地面修建的牢房,也不是地牢,或许有地牢,但俞大猷并没有被关在里面。

  这是一座半埋式的牢房,大部分似乎是建在地面之下,而牢房上面开窗的位置却是在地面,狱卒可以直接在外面就能看到牢房里犯人的情况。

  走过这一排用巨大石块砌成的牢房,透过窗户看清楚里面的情形,牢房里用木栅栏隔成一个个小单间,单间里面隐约可见或坐或趴的身影。

首节 上一节 24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