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246节
胡宗宪总督抗倭是,编撰的《筹海图编》就是为防御倭寇,收集整理海防有关资料编辑而成的一部沿海军事图籍,其中唐顺之也有参与。
唐顺之在“定庙谟”、“实军伍”、“精教练”、“足兵饷”、“清屯种”、“慎募调”、“收图籍”、“鼓军气”、“公赏罚”、“处首级”、“御海洋”、“固海岸”、“散贼党”、“严城守”、“降宣谕”、“用间谍”、“通贡道”、“开户市”等诸多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并被用来指导抗倭战争,起到重要的作用,得到抗倭统帅胡宗宪的赏识。
唐顺之复启也是因为参与到《筹海图编》的编制中,虽然之前他的恩师和同年不断上疏嘉靖皇帝启用唐顺之,但是嘉靖皇帝一直都没有批准,直到胡宗宪和赵文华联名保举才让他得到嘉靖皇帝的启用。
当然,虽然是赵文华推荐的,可他和严家关系还真没有。
唐顺之参加的嘉靖那边会试,担任主考官的是当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他喜见自己能收罗到唐顺之这样的人才而十分高兴,因此欲利用他的权力提拔唐顺之到翰林院为官。
可没有想到初入仕途的唐顺之婉言谢绝了张璁的知遇与栽培,按部就班地上任兵部主事,这让张璁十分扫兴。
其实这也和张璁一味迎合嘉靖皇帝有关,当时大多数文官都不耻张璁的做法,自然不愿意投效。
不过这也影响到唐顺之仕途,算是磕磕碰碰,一路坎坷。
说这么多,就是因为唐顺之不懂医术,好忽悠。
当天魏广德刚好,自然也没法连夜启程。
等张吉送走郎中后,魏广德靠在床头才问道:“信派人送出去了吗?”
“老爷,昨儿已经送去了。”
“那就好,今天就休息,明天我们出发。”
魏广德吩咐一声。
“老爷,伱这两天可是遭了罪了,不如在这里多休养两天身体,郎中那里我安排人盯着了。”
张吉小声说道。
那郎中给魏广德吃的什么药他也不知道,不过吃了药以后的反应之大可着实把他吓坏了,魏广德现在身体看上去还有点虚,毕竟在床上躺了两天,所以听到魏广德明天就要走,心里就是一颤,担心身体没有将养好,路上再给病了。
到时候,在这里郎中给魏广德吃的什么药也不知道,新找来的郎中怕是不敢随便下药,不就耽搁了吗?
为防万一,董一元留下的家丁,张吉还派了一队人过去盯着,就怕魏广德身体有事儿。
毕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儿,没啥经验,张吉担心出纰漏,那后果不是自己能承担的起的,怕是自己一家人都要跟着倒霉。
现在的魏广德,可是老魏家,甚至是整个崩山堡的希望。
崩山堡作为魏家的基本盘,现在因为魏老爹的高升可是吃上福利了。
在九江卫,魏家本来也算是有良心的百户官,克扣军饷不算狠,大家还能吃上一口饭,魏勐高升又带走了不少堡里的人,这些人大多都弄到小官做,军饷也涨了。
人走了,自然有人替补上来,一些没有粮饷的余丁也补上了正兵,总之大家日子都比过去好了不少。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或许就是这么回子事儿。
张吉的老爹是魏勐心腹,这会儿跟着魏勐去了后军千户所做起百户官,也算是独立拉上了一支队伍。
他们这样的军户人家,没有立下大的军功的话,就算占上百户官职也没啥用,到头来自己哥哥也不能接替,所以还是得靠着魏家过日子。
不过,去年回九江见到大哥的时候,其实大哥倒是蛮羡慕自己的,跟着魏广德在京城见到大世面,前途可远远超过在卫所里呆着的他们。
魏广德是千千万万不能有事儿的。
董一元给自己留下的一队人马,是之前魏广德悄悄吩咐的,他一个副使病了,不可能让带队的游击将军守护,他还得跟着唐顺之行动,所以魏广德让他留下一队熟悉宣府的家丁护卫即可。
这样的吩咐有点突兀,不过董一元知趣的没有多问,只是照做。
魏广德这么吩咐自然有他的道理,他需要知道自然就会知道,多说无益。
之后魏广德突然病倒,董一元也只是面上装着很担心的样子,可是心里已经有了猜测,魏大人怕是有其他机密事要做,所以要脱离巡边队伍。
下午,魏广德感觉身体好了许多,也下床开始在屋里走动,吃过晚饭时就吩咐下去,“明日一早我们出发。”
“老爷,不再休养一天?”
张吉还是想让魏广德再恢复一下身体,不过魏广德态度还是很坚决摇头拒绝了。
第二日一早,张吉就买了一辆马车,说是送魏广德进平谷县城调养的理由离开了小镇,出镇朝南边走不多远就向西行,直奔渤海所而去。
第298章杀良冒功
魏广德只休息了一天,第二日一早,张吉就买了一辆马车,以送魏广德进平谷县城调养的理由离开了小镇,出镇朝南边走不多远就向西行,直奔渤海所而去。
马车上装了不少食物和扎营材料,自然是为了抓紧时间连夜赶路而准备的。
张吉为了保险,当晚有去找那郎中准备了一些药汤,防备魏广德路上不适好服用。
至于郎中给魏广德配了什么药,老郎中那是打死也不说,即便张吉给出一百两银子的高价要买那药方,甚至以灭口相威胁,都没用。
魏广德计划的线路是从渤海所出关,先到永宁,等着头两天派去联系马芳的家丁带回来消息再考虑下一步的动向。
旨意得到的太晚,他只从陈矩那里知道了个大概,主要是查沈炼的事儿,所以要先搞清楚沈炼家里还有没有人,联系上,才能获得最有用的信息。
沈炼获罪后被发配到什么地方呢?
说起来魏广德还算熟悉,毕竟在那里呆过不短的时间,那就是保安州。
按照陈矩给魏广德的消息,嘉靖三十五年底杨顺接替杨博出任宣大总督,去年和蒙古俺答部交战中,丢失边境城池、军堡四十余座,可谓损失惨重。
可是宣大报上来的战绩却是大量斩首的首级,锦衣卫刺探到的消息就是其中可能存在杀良冒功的情况,而沈炼被杀很可能是因为知道了内情被灭口。
宫里的嘉靖皇帝不知道,陆炳能在奏报里提到“杀良冒功”这个词其实就已经很大义了,毕竟锦衣卫虽然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是以情报收集为主的,但是总归还是算军人,某些方面自然还是要偏向边镇一些的。
三天时间,马队从平谷到怀柔再到渤海所外化妆成行人,花了一天的时间才陆陆续续通过这里的关防进入到宣府地界。
众人在过了关防后重新聚在一起,按照魏广德的打算自然是直奔永宁。
永年靠近延庆州,也是一个大军镇,有大量卫所军驻扎在这里守御长城沿线。
为了不暴露身份,此时董一元派出的护卫都已经换下军装,穿上家丁的服侍,魏广德扮作外出游历的少爷,他们都是家里派出来保护少爷的家丁。
只不过这些人都是职业军人,不管是走路还是说话,气质都是不一样的。
不让他们打扮成武装家丁,还真瞒不过宣府这边的军士。
一行二十多人骑马而行,没两日就到了永宁城。
只是在靠近城池后看到的场景就让魏广德大吃一惊,当初在和俺答部交战的时候,他在怀来和保安州也没看到这么多难民。
要知道,这段时间可没有战事发生,而在永宁城外他至少看到数千人聚集,他们搭着窝棚就挤在城墙下。
“过去问问,他们是哪儿人,什么时候到的这里?”
魏广德吩咐张吉一声,让他去打听下情况。
过渤海所的时候可没听到宣府又开战的消息,自己这二十多人可别一不小心掉进战场里去了,刀枪无眼。
很快,张吉就骑马回来,小声对魏广德说道:“他们大多是龙门卫那边的,有去年来的,也有今年才逃过来的”
闻言,魏广德双眉一挑,他虽然没去过龙门卫那边,可他看过地图,知道那里距离张家口堡、保安州和延庆州都不远,骑兵三天就能杀到,那里也是俺答部和明军交战频繁的区域。
宣府和蒙古人作战的主要区域一是万全,那里连接大同,还有就是这龙门卫,倒是宣府镇城附近俺答部少有攻击。
同样的,大同方向连接宣府的高阳卫、天成卫也经常遭遇俺答部袭击,一旦突进长城就会在宣府和大同交界处肆意强虐一番再扬长而去。
马芳现在主要作战的区域就是在万全左右卫,保安州这里不在他的管理范围内,魏广德找马芳不过是为了加上一道保险。
之前保安州一战前后,边境不宁的话魏广德不止听一个人说,在这里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发生。
他之前来过这里,难保不会被人认出来。
他们一行人是秘密来调查事儿,如果对方因为恐惧而选择狗急跳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魏广德可不想为了完成嘉靖皇帝的旨意,把自己小命也丢在这里。
现在看来,保安州一战俺答部确实没有出全力啊,人家只是休整半年时间就恢复了战力,又开始在大明边境上闹事儿,而且看这些难民就知道,似乎比之前还要闹得欢。
看到这里,魏广德已经知道杨顺去年上报的所谓战绩多半不实,要是真如他所言,鞑子早就被打跑了,哪里来的这些难民。
魏广德也是听说了的,去年杨顺上报的所谓斩获,京城太仓下发的赏银就是近三十万两,好几千鞑子首级才能凑够这个数儿,俺答部是决计承担不起这么大的损失的。
想到之前马芳所言,俺答部精锐也就两万多不到三万人,军卒六七万之数,就算拉上老弱也不过能凑出十万人马,魏广德不觉摇摇头,杨顺这个牛吹大了。
打马进城,魏广德没工夫,也没能力管这些人,先把皇帝交代的事儿办好了再说吧。
在城里找了间客栈,有让张吉安排人去城门处等候送信的家丁,魏广德又把董一元留下的家丁队长叫来,目的自然是想要知道他手下的人里面有没有保安州人。
沈炼是在保安州出的事儿,自然要保安州的人回去打听比较方便一些,不容易暴露。
找马芳,也是为了在官面上找人打探一下,沈家其他的人被关在那里,看有没有机会可以接触一下,了解更多的信息。
私底下寻找马芳家人的动作也不能停,特别是在保安州,一直呆在沈炼身边的人。
“大人,小人手下还真有两人是保安州的军户,可以让他们回去探听一下消息。”
那小队长知道魏广德的意思后,立马说道。
“人够机灵吗?”
打听消息这样的事儿,还要人聪明,否则很容易坏事儿。
“还行,如果只是打听消息,找人的话应该不会出差错,他们在老家应该还是有不少熟人的,特别是他们的兄长和邻居,不少都在军中效力,在城里做工的也不少。
大人是军户出身也知道,我们军户人家除了一口子可以扛枪拿军饷外,其他的人平日里只能自谋生路,为了吃口饭,做什么的都有。”
那小队长笑道,虽然没有把话说满,可也表示出了那么一点自信。
“你把人叫来,我再吩咐一下。”
等那小队长按照魏广德的吩咐叫来那两个保安州的家丁,魏广德又向他们秘密交代了此次回保安州的任务,就是打听一个叫沈炼的人的事儿,还有他是否还有家人在保安州以及可能的去向。
“大人,如果沈家的人在外面,三教九流这些人我们倒是可以找人问问,可要是官府里面羁押着,我们就没办法了,家里和邻居大多都是军中小兵,可没那么大的关系.”
其中一个家丁想想就禀报道。
“只让你们打听消息,要是能找到流落在外的最好,把人带过来,要是找不到就算了,如果被关在牢里,里面也不需要接触,只是打听下情况即可。”
魏广德可没指望两个家丁能干出什么事儿来,劫狱,想想就好了。
“那没问题,可是,这回去”
那小兵说到这里脸上浮现出一片发愁的表情,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
魏广德精明,自然知道是为了什么,回去回去还能做什么,自然不能空手而回。
“张吉,一人给二十,算了,给三十两银子让他们带上,应该够你们打点一下了。”
魏广德对那两人说道。
先前说话那人脸上愁容尽散,瞬间变得欢喜起来,连连点头哈腰表示保证完成魏广德的交代。
让人打听消息,肯定要花银子的,虽然这是在帮皇帝办事儿,这些银子最后也没地方报销,可问题不大,自己要的是把事儿办好了,在皇帝那里有个交代,这有利于自己仕途,些许银子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