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251节

  “贪得无厌,昏聩无能。”

  嘉靖皇帝怒道。

  这一年多来,杨顺报给京里的都是好消息,说自己统帅边镇明军不断击败俺答部袭击,今天斩首多少,明日又是多少,合着都是砍的朕的子民的人头,还要朕给你赏银。

  不由得,嘉靖皇帝脸色潮红,他是真的有点发怒了,一种深深的被欺骗的感觉充斥了他的全身,他被人愚弄了。

  之前,杨顺报捷的奏疏,嘉靖皇帝还是比较认可的。

  保安州一战的胜利才过去多久,在当时的情况下,双方势均力敌,魏广德初出茅庐的都能打胜仗,所以嘉靖皇帝是真没想到杨顺居然会把仗打成这样。

  起疑,其实不过是在看到锦衣卫送来沈炼被以白莲教徒名义斩首的时候才有的,从内心来说,嘉靖皇帝自然是不相信的。

  沈炼连当朝首辅都敢弹劾的人,他会入白莲教?

  但是,现在嘉靖皇帝手里的奏疏是魏广德所写,魏广德虽然初入朝堂,可也算是个刚正不阿的人,自然不会弄虚作假欺骗于他。

  之所以选择魏广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是江西人,应该不会像其他官员那样与严嵩为敌,断章取义只说不好的东西,毕竟严嵩和他还是老乡,对他也算照拂有加。

  感觉自己有些失态,嘉靖皇帝闭上眼睛思索起来,正如魏广德所言,杨顺在宣大是不能呆着了,继续让他在那里胡作非为怕是边镇不保,那可是京城在西北方向的重要屏障,断不容有失。

  睁开眼睛看着旁边两个小內侍抱着的奏本,嘉靖皇帝已经没有兴趣去看了。

  摆摆手,示意他们下去,随后才对黄锦说道:“传惟中来我这里。”

  得了吩咐,永寿宫中很快就跑出去一个小內侍直奔内阁传严嵩觐见。

  这个时候坐在永寿宫中的嘉靖皇帝已经开始思索要如何处理宣大的事儿了,兵部也要处理一下了。

  不过嘉靖皇帝也不是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人,他思考的更多。

  借这次兵部堂官的人事变动,嘉靖皇帝想要继续调整一下,有个衙门也该整顿整顿了。

  等严嵩急匆匆赶到永寿宫的时候,嘉靖皇帝已经大概想好了要做什么变动。

  待严嵩行礼后,嘉靖皇帝才对他说道:“巡边副使魏广德离京前朕给他交代了一个事儿,让他顺道去宣府看看这一年多的情况,今日他的密奏已经上来了。”

  听到嘉靖皇帝的话,严嵩没来由心里一紧,皇帝派魏广德去宣府,为什么?

  还是秘密前往,那只能说有人在嘉靖皇帝跟前说了什么对宣府不好的消息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会是谁?

  其实在此时,严嵩脑海中已经有了答案,也只有那个衙门才有能力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嘉靖皇帝奏报宣府的事。

  宣府,那是杨顺的地盘,要是出了漏子,杨顺就不好脱身了。

  杨顺可是和赵文华不同,对他也算孝顺,就是不知道魏广德看到了什么,又报告了什么。

  旋即,严嵩脑海里就过了无数念头,不过嘴上却是说道:“魏大人前两年去了宣府督战,对那里也是极为熟悉的,让他顺道看看也是合理。”

  “是啊,他去过宣府,只需要简单对比下就知道那边情况到底是好还是坏。”

  嘉靖皇帝淡淡说了一句,随即就把御书案上魏广德的《陈宣府边事疏》递给了身旁侍立的黄锦,再由他交到了严嵩手里。

  严嵩接过来看了一眼就觉得心跳加速,奏疏里说的都是什么?

  其中有些事儿他知道,边镇近一年多来吃了不少败仗,损失不少人口倒是真的,杀良冒功,这个不好解释,路楷,还有许论

  奏疏上面的东西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皇帝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他信杨顺还是信魏广德,这才是关键。

  可是想到自己都被叫到这里,严嵩明白,杨顺怕是有麻烦了。

  “魏广德和杨顺的奏报,内容天差地别,你怎么看?”

  嘉靖皇帝双眼盯着严嵩那张沧桑的老脸,不客气的问道。

  让自己来判断这个是与非,严嵩在这一刻其实已经明白嘉靖皇帝内心是什么态度了,可是他却不能不救自己这个干儿子。

  可是要怎么说出口,让杨顺能顺利度过这一道关口呢?

  在永寿宫里,严嵩知道自己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更不可能找儿子严世番商议,只能自己做出判断。

  脑海飞速盘算,寻找可以为杨顺洗脱嫌疑的理由。

  即便已经猜到皇帝的心意,可是严嵩还是打算试试,没有功劳那就说苦劳吧。

  “陛下,杨顺在宣大任劳任怨,也是勤勉任事。

  近日宣大上奏,俺答汗之子黄台吉领兵数千突袭大同右卫,顺亲临一线督战将其击退。”

  说到这里,严嵩偷眼看了看嘉靖皇帝的表情,但是让他失望的是皇帝神色古井无波,似无所动,心中不由得哀叹一声。

  “如果说杨顺有罪,那也是之前补报,在俺答部黄台吉衅边时他擅自做主,可以送物资于台吉,台吉缚送丘富抵换这一事,至于边堡被破,军民被屠罪在宣大总兵、副将等,皆难逃其责,似不应只怪罪顺一人。”

  说到这里,严嵩又想到魏广德奏疏中提到的路楷,此人他当然也熟悉,投了门生帖的,拜在他严嵩门下。

  “杨顺识事不明自然有错,处置亦失当,然故言官风闻论之其路楷受贿之事有无未可知,顺楷俱当革任。

  但即今宣府大同外皆有虏事,杨顺此时不宜治罪,应罚俸戴罪防御,以保宣大安宁。

  路楷革任,所劾事情遣官勘实,待确定事实后奏闻定夺。”

  对于路楷,只要杨顺没事儿,这路楷的事儿也就不大了。

  受贿,大明朝有几个官员没有收到过孝敬,查不查其实不过在于上面的意思,到底要不要动他。

  以边境不宁为理由对杨顺罚俸,让他戴罪立功,这样可以大事化小。

  魏广德的奏疏说杨顺到宣大后不仅没有处理好地方事务,还贪污军资致使边军战力下滑,导致边堡被破,严嵩则解释杨顺也是有能力的,也敢亲临一线指挥调度大军于俺答部交战,不存在边军战力下滑的说法。

  若真如魏广德所报,边军吃食不足战力下滑,杨顺还敢跑去督战吗?

  这样的说辞若放在以前,或许还真会对嘉靖皇帝产生一些影响,不过此时的嘉靖皇帝早已有了自己的判断,自然不会受到严嵩言语的影响。

  微微摇头,嘉靖皇帝对严嵩道:“镇巡既去,督臣独留亦似不平。”

  这话里的意思,自然就是巡按御史路楷被革职查办,留下杨顺似乎是不公平的。

  镇巡,自然是指宣大镇巡按御史路楷。

  没等严嵩接话,嘉靖皇帝又继续说道:“朕听到过一些说法,言杨顺之才稀松平常,不比镇巡高多少,宣大乃紧要之地,不能托付于此人。

  朕知道临敌将易兵家所忌.顺楷俱拿来问。”

第303章质问

  嘉靖皇帝坐在御座上说道:“朕听到过一些说法,言杨顺之才稀松平常,不比镇巡高多少,宣大乃紧要之地,不能托付于此人。

  朕知道临敌将易兵家所忌,宣大之危断不可再交由杨顺处置,令兵部侍郎江东急去宣大,暂管宣大边事,顺楷俱拿来问。”

  只是嘉靖皇帝话说到这里微微停顿片刻,看了眼旁边侍立的黄锦和高忠,才继续说道:“令锦衣校尉速遣人去宣大,带回二人。

  至于许论是否参与欺上事,玄不能等闲视之,但不管怎么说,其署理兵部事,宣大如此纰漏亦不查,让他回家待参吧。”

  严嵩闻言心知事儿已无可避免,只好躬身施礼正要接旨,耳中却又听到嘉靖皇帝的话。

  “方钝署理户部,久司邦计不能抒一策,改调南京任户部尚书,原刑部尚书贾应春调户部代钝。”

  听到嘉靖皇帝的话,严嵩刚要施礼的动作一下子僵在那里。

  嘉靖皇帝要用刚从南京调来京城不久的刑部尚书贾应春入户部任堂官,看似只是平级调动,可是这背后包含的什么意思?

  以前贾应春就因贪腐被弹劾过,幸被裕王出面通融才未被降罪,这是裕王府的人呐。

  对了,他似乎还和徐阶那边有牵连,不然上次部议的时候,徐阶也不会提出这个人选竞争工部尚书之位。

  算他运气好,工部尚书虽然没能做成,却因为欧阳必进从刑部调任工部空出位置,被嘉靖皇帝直接安排在了刑部任堂官,这才多久又调任户部。

  严嵩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今天的事儿似乎从走进永寿宫开始就一直不顺。

  从永寿宫中出来,严嵩就感觉精神疲倦,他有种预感,似乎自己现在的情况已经犯了嘉靖皇帝的忌。

  杨顺和路楷的命运怕是不会好了,今日锦衣卫的缇骑就会出动前往宣大拿人,就算现在他马上回去写信派人快马加鞭送过去也晚了,而让他更加忧虑的还是户部尚书的易位。

  不管是方钝还是许论,虽然不是他严嵩一系的人,可至少还能和他在一些公事上合作,完全不似那些清流处处于他为敌,这也是他能够和他们一起共事到现在的原因。

  可是在今日,这两人可以说同时去职,这似乎太巧合了点。

  严嵩没有回内阁,而是差人去内阁和徐阶说一声,自己身体不适直接先回府休息。

  当然,之前在永寿宫中,嘉靖皇帝的旨意还是一字不漏的传达给了徐阶。

  近些年来,严嵩有点精力不济,内阁起草诏书等事项都是由徐阶在代劳,今日之事自然也全托付徐阶代办,他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

  在西苑门外上轿前,严嵩转头对自己的长随吩咐一声,道:“速去找东楼,让他马上回府等我。”

  “是,老爷。”

  那长随低声答应,马上转身就跑向身后马匹的位置。

  不过等严嵩回到府里的时候,严世番还是没有在家,显然又不知道跑到哪里鬼混去了。

  回到内院,严嵩就坐在自己习惯的靠椅上,旁边的凉茶他也没心思去喝,却是在思索今日嘉靖皇帝旨意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魏广德名义上是被派去跟着唐顺之巡视蓟镇,暗中却接到皇帝旨意去了宣府调查。

  对于魏广德所作所为,严嵩倒是不介意,这是很正常的做法,如果是他接到这样的旨意,也会这么去做。

  只是,魏广德的行为可以原谅,但是陆炳那里就不能了。

  显然,能够把宣府的消息捅到嘉靖皇帝那里的,也只有锦衣卫了,陆炳每天都会把锦衣卫收集的情报送到宫中,捅出宣府事的不可能还有别人。

  不大会儿工夫,严世番就被严嵩派出去的长随找了回来,还没进门就大声嚷道:“爹啊,这么急叫儿子回来是出了什么事嘛。”

  这些日子比较清闲,边镇那边虽然有战报送来,但是俺答部出动的兵力有限,大仗打不起来。

  南边倭寇在短时间疯狂了一阵后,这俩月也消停下来了,毕竟抢了那么多东西不可能一直压在手里,他们现在需要变现,把抢来的东西换成金银。

  至于地方上,也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儿,风平浪静,海晏河清,所以严世番这几天都没有跟着他老子去内阁混,而是和罗龙文一起出去找乐子去了。

  不得不说,他和罗龙文还真的是一丘之貉,大家的喜好都相同,所以和他玩起来也很尽兴。

  今天正在罗龙文的宅子里乐呵着,家里有人就跑来找他,还说是老爹急着喊他回去。

  细问那家人,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还是知道了严嵩是从西苑出来就直接回府,还让他来找人的。

  问不出结果,严世番也只好起身跟着回家,毕竟老爹叫自己回去,虽然有些扫兴。

  严世番回到府里进屋就看见严嵩靠在椅子上双目微闭,也不知是在小憩还是在沉思,他瞬间就放轻了脚步,之前在大门外大喊大叫这个时候也不敢嚷了,规规矩矩走过去坐在下首位置,等待老爹睁眼。

  看这架势,好像今天在西苑里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儿了。

  严世番在心里想到,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可他有这个感觉,老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表现了。

  没等太久,严嵩终于睁开眼睛看了看下面坐着的严世番。

  之前他到门口的时候,严嵩就听到了严世番的喊叫,只是懒得理他,让他坐会儿,安静下来再说今天的事儿。

首节 上一节 25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