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297节
“其实你找些道长问问就知道,炼出来的丹药都有丹毒,只是多少的问题。
练好的丹药,吃了据说可以让身体强健,返老还童啥的也就是传说,但是那东西也不能长期服用,因为丹药都有丹毒。
有炼差了的,就可能有剧毒,反正丹药这东西,最好不要碰。”
劳堪这时候好以整暇的说道,说完话拿起桌上的筷子夹了口菜放进嘴里,慢慢细嚼起来。
“我也是今儿下午才听人说的,没想到任之也知道了。”
一边的张科笑道。
“你也听说了?”
魏广德奇道。
“官场上哪有太多的秘密,在宫里发生的事儿,那些宫里的小內侍每天都要往六科跑,也不知道谁吐露出来的,然后我也就知道了。”
张科回答道,“而且我还听说,早些年也吃死过人,只是这些年没有吃死,不过也有吃了丹药上吐下泻的。
对了,前些年严阁老就曾吃过陛下赏赐的丹药,结果回去在床上躺了三天,差点没救过来,别人都说那是严阁老没福气,同样的丹药,陛下吃了生龙活虎,他吃了就差点要命。”
魏广德听了这话心里一乐,心说那可能是嘉靖皇帝嗑药嗑多了,身体对丹毒的抵抗力比较强,还有就是严阁老毕竟年岁大了,身体本来也不如皇帝。
不过,这件事儿他倒是听人说过,自然是陈矩,因为当时赐药的时候他就在场,亲眼看着嘉靖皇帝从玉瓶中倒出两粒丹药,自己服用一粒,还有一粒赐给了严嵩。
然后就是,嘉靖皇帝屁事儿没有,还在那里打坐修炼,而严嵩没多大的功夫就晕厥了,被內侍抬出西苑直接送回家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行功结束的嘉靖皇帝得报,也赶紧叫太医过去诊治。
由此,严嵩没福气的传闻就在宫里宫外传开了。
这是陈矩亲眼所见,绝无半点虚假,所以当时不少人对此都是深信不疑的。
在这个年代,神啊鬼啊这些还是大有人信,像魏广德这样的无神论者不多,大多还都是读书人。
当然,随着自己的穿越,魏广德也有点不确定神鬼之说了。
后世作品中关于古代神怪传说,大多使用的一句台词便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给人感觉孔子说这话好像是说不要谈论神怪之事,就如同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
几句话闲聊后,魏广德放下心来,只要不是陆炳感染了瘟疫就好,那西苑还是去得的,只是以后千万被吃嘉靖皇帝给的丹药,那玩意儿真的危险。
万一,假如,嘉靖皇帝非要赏赐丹药给他怎么办?
魏广德不自觉又想到,那就说自己没那个福气好了。
很快,魏广德就想到了应对的办法。
不过想来,这次丹药毒死了陆炳,嘉靖皇帝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随便赐药给别人了吧。
在魏府觥筹交错的时候,北京城里还有数处府邸里也是这样,此间主人正在愉快的饮酒作乐。
当然,他们高兴的原因自然各不相同,或许只有陆府此时才是愁云惨淡。
作为陆家的顶梁柱说没就没了,头天还是好好的,甚至下午还是好好的,可是才小半天的时间就传出这样的噩耗。
不过也只是愁,陆家人倒是不慌,毕竟陆炳在世时,可是凭借着嘉靖皇帝对他的宠信进行了很周密的布局,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即便在他不在的时候依旧能够维持下去。
陆炳的儿子陆经娶了右都督高恕的孙女,大女儿嫁给了成国公朱希忠的儿子,二女儿嫁给了严嵩的孙子严绍庭,三女儿嫁给了徐阶的儿子,四女儿嫁给了礼部尚书孙承恩的儿子,五女儿嫁给了吏部尚书吴鹏的儿子,与亲贵们联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婚姻联盟。
其实从中也可以看得出来,陆炳曾寄希望于用严、徐二人来平衡朝堂,而他为了保险又分别和两家进行联姻。
更何况,他们已经知道陆炳的真实死因是什么,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为陆炳准备一场隆重的葬礼。
而此时的西苑,嘉靖皇帝没有如往常那样在屋里打坐修炼,而是站在永寿宫后的花园里,抬头怔怔的看着天上的月亮。
昨晚得到陆炳病死的消息,对于嘉靖皇帝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陆炳不仅是他信任的臣子,更是他的好兄弟。
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很小的时候嘉靖皇帝就认识了自己这个奶娘的儿子,关系本来就深厚。
当初母亲去世,他南巡欲把母后和父皇合葬一起时,行到半途,卫辉那场大火还历历在目,是陆炳冲入火海把他背出来的,帮忙的还有朱希忠。
在当时,嘉靖皇帝就认定了这两个人是忠于自己的,否则绝不会在那样的大火中冲入火场救出自己。
只是,没想到,陆炳居然在一次试药后
第346章陆绎
陆炳死了,为他悲痛的除了自己的家人和亲信外,或许就只有西苑这位了。
嘉靖皇帝站在花园里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想的却是明月依旧,但已物是人非。
他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当初一起在安陆王府里玩闹的伙伴,陪着他一路走到京城的同伴,当初从安陆兴献王府走出来的人,也没剩几个了。
这些人,都是当年他初登大宝时,面对杨廷和那些老顽固们的威逼,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的人,都是他的肱骨之臣,没有他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嘉靖皇帝不知道当初能不能在那样纷乱的朝争中挺过来。
毕竟,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
“皇爷,三更天了,该休息了。”
身后脚步声响起,不用回头嘉靖皇帝也知道来人是谁。
他也老了。
心中感慨一声,“黄锦,明日传旨,命左都督朱希孝经纪丧事护其家,内阁那边还没有商讨出陆炳的哀荣吗?”
忽然,嘉靖皇帝想起今早他已经传旨内阁,让他们商量陆炳的谥号,该给甚么待遇。
“这”
黄锦接话的时候有些迟疑,显然内阁还没有商量出来结果报进内廷。
“算了,准备笔墨,朕亲自来定。”
嘉靖皇帝打算亲笔下诏,不等严嵩那帮老头了。
想到陆炳和严嵩之间时有相互攻讦的事儿,不觉心中有些烦闷,或许严家此时正在大摆宴席吧。
“给朕查查,最近两晚有那些人家里宴客,都请的什么人。”
转身回殿的时候,嘉靖皇帝忽然吩咐道。
快步走到殿门前时,嘉靖皇帝忽又站定,差点和紧跟在他身后的黄锦撞一个满怀。
“朕想起来了,此次炼制的丹药,按理来说不该有这么猛烈的药效,你速速把剩下的丹药找人看看,报之与我。”
修炼多年,都不知道自己炼制了多少炉丹药,现在的嘉靖皇帝已经算是此中高手。
说实话,许多民间的炼药道长怕都没有他精通炼药之道,全天下炼药能超过他的人也不多。
之前只因为陆炳的辞世而哀痛,可是刚刚想到有人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却是可能在家里大摆宴席,大宴宾客,他心里就有了一丝不舒服。
短短几十步路程上,嘉靖皇帝想到的就更多了,不自觉对这炉丹药的药材进行了分析,才有了这个怀疑。
蹊跷的很,那炉药就算炼差了,药力也不该如此猛烈才对。
听到嘉靖皇帝的话,黄锦本能的一缩脖子。
他能从嘉靖皇帝的话中感受到那股子冰冷的寒意,皇帝是怀疑什么?
黄锦心里有些发虚,要知道他可是宫里的提督太监,要是真是下面的那些个太监在其中有手脚,他这个提督也脱不了干系,就是所谓的领导责任。
不过想归想,皇帝的命令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就算陆炳的死真有蹊跷也必须查,都是安陆兴献王府出来的人,尽管他曾经是内廷派去安陆监视兴献王的眼线之一。
“是。”
黄锦只是微微颔首,低声答了一句。
“下午,我看到陈矩回来了?”
嘉靖皇帝回身继续往殿里走,边走边问道。
“今儿上午到的京城,进宫的时候快中午了,我让他休息两日再过来当差。”
黄锦急忙跟上,嘴里答道。
“南京这次做的不错,该赏。”
嘉靖皇帝走向了御书案,他要亲笔为陆炳下诏书,这也是他这个皇帝在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事儿。
黄锦闻言只是微微抬头看了眼皇帝的背影,脚下却是不停,跟着走了过去。
第二日一大早,嘉靖皇帝手诏被送到内阁。
严嵩接下皇帝亲笔的诏书,看过后却是感觉嘴巴有点发苦,徐阶站在一边冷冷的看着这一切。
陆炳意外死亡让徐阶感受到一丝危险,虽然他不知道这种感觉来自何方。
事实上,到现在位置,就算是心里最阴暗的“阴谋论爱好者”也不会想到,陆炳的死亡只是一个局,一个胆大包天的局。
在这个局中,设局之人已经考虑到了一切。
从陆炳死后宫里放出的话,任上抱病猝死,锦衣卫上街巡视,这都是不让官场和民间对此事多做议论,不准人提到陆炳真正死因是替嘉靖皇帝新炼制的丹药试药而死,保全皇帝的名声。
就算是有人怀疑,这个时候也绝对不敢跳出来说什么,更何况在知道详情的人看来,丹药吃死人很奇怪吗?以前宫里又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儿。
徐阶当然不会认为是嘉靖皇帝毒死陆炳,他只是因为朝堂上少了一个敢和严嵩对抗的帮手而有些伤感。
“陛下称赞文孚为国效力、揭发逆贼、尽忠职守、撰写青词的功劳,追赠他为忠诚伯,谥“武惠”(意为“折冲御侮,施勤无私”),这个还好说。
可赐他祭品十六坛,这就有点逾制了,还赐斋粮麻布五十石匹,还命工部给他准备棺材、建造坟墓。
至于让兵部任命他的儿子陆绎为本卫指挥佥事,嘱咐朱希孝照拂他的家人,这些倒是应有之意。”
手诏到了内阁,内阁肯定要达成一致意见,才好交代六科用印下发,这才是圣旨。
嘉靖皇帝这道诏书先送内阁而不是直接发六科,自然就是担心期间六科的人装疯,故意搞事儿,要他们先做好安抚工作。
“其他的都还好说,就是这个祭品十六坛,不知道那帮人会不会有人闹幺蛾子。”
徐阶自然也知道此间含义,不过祭品十六坛这是帝王的规格,用在陆炳身上,确实容易引起下面人的非议,要是被六科驳回,怕是又一场朝堂风暴。
“我们亲自送过去,谁不服直接下条子叫吏部把人送走,和文孚共事多年,最后这一程,无论如何都不能出岔子。”
严嵩捋捋苍白的胡须对徐阶说道。
徐阶微微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强行压住六科通过这道旨意。
用圣旨下发和用中旨下发,代表的含义可是完全不同的。
不管怎么说,人不在了,这点体面皇帝给了,他们下面的人就别胡乱搅和才对。
果然,六科给事中们对于皇帝给予陆炳死后的哀荣还是有一些意见的,主要就是祭品十六坛一事,一开始都是不依不饶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