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07节

  是的,魏广德这时候想的就是如果陆炳和小时后的裕王、景王关系好,不妨让裕王亲来,但是轻车简从,不摆出亲王仪仗,以子侄辈之礼前来吊唁。

  现在京官员的吊唁基本都结束了,也没什么人前来,现在不发丧也是在等安陆那边的亲族过来。

  裕王这时候前来吊唁,也能说得过去。

  陆绎不知道魏广德的想法,想想才说道:“应该接触不多才是,我记得家父以前提过最多的还是庄敬太子,小时后家父还抱过他。

  哀冲太子也提过,也是刚出生第二天,陛下就抱着皇子给他看.”

  陆绎显然是在认真思索,不过毕竟都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他记忆也不甚清晰,只能努力回忆。

  “对了,好像抱过。”

  这时候陆绎忽然说道:“记得当年裕王殿下满月那会儿,广德可能不知道,康妃当年虽然被封为康嫔,但是并不得宠,也是因为怀上龙子才得以晋升。

  我记得家父曾经说过,那时候陛下的眼里只有庄敬太子,对裕王不怎么上心,那会儿还没景王,裕王满月的时候是家父从康嫔那里抱着裕王过去见的陛下。”

  那时候嘉靖皇帝虽然登基十来年,可是因为权力刚刚到手,还没有养成九五至尊的气势,对陆炳和在安陆那会儿差别不大。

  陆炳那会儿也是愣头青,嘉靖皇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想到是嘉靖皇帝的儿子,满月都见不到父亲,陆炳那次就顶着风险把这事儿做了。

  当然,之后嘉靖皇帝并未怪罪。

  这也算是宫廷密辛,魏广德没想到裕王小时候就在宫里这么不受皇帝老爹待见,由此也可见他在宫里的日子怕不会好过,也难怪康妃在他大婚后不久就死了,想来也是吊着那口气想看着儿子成婚。

  也难怪,裕王的性子会有点懦弱,那不就是小时候遭遇造成的吗?

  在魏广德看来,皇子,或许在宫里说话做事要谨小慎微,可是离开皇宫的皇子按理来说都应该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才对,毕竟皇帝是他老爹。

  温文尔雅的也有,可骨子里也应该有股身为天潢贵胄的气势才对。

  可是这些,魏广德从裕王身上都没看到。

  至于说身为帝王应该具备的气质,反正魏广德是没从裕王身上看到,景王那里倒是若有若无有那么一丝嘉靖皇帝的影子存在。

  听了陆绎的话,魏广德稍微想想就点头。

  “让人晚些时候把这事儿放出去。”

  魏广德小声对陆绎说道:“我是这么想的,你先前说的有道理。”

  魏广德自然不会说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堵住严世藩、景王那边可能的后手,不过也要替陆家想想。

  “我这就修书一封送到裕王府,让殿下轻车简从过来吊唁,以晚辈之礼感谢陆公对他的照应。”

  魏广德话说到这里,看着陆绎笑笑说道:“即便轻车简从,想来京城该知道的人都会知道,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们知道陆家背后站着裕王府,要真想对陆府做点什么,也要考虑下裕王府的态度。

  不管怎么说,裕王都是储位最有力的竞争者,未来储君的维护,想来足够保证陆家的安全了。”

  嘉靖皇帝让朱希孝保证陆家的安全,如果再有储君的维护,陆家就真的安全了。

  陆绎本来想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裕王别来,可是话到嘴边,耳中听到魏广德的想法,终于还是默认下来。

  还有什么比裕王重要?

  陆炳在世时也是赌裕王上位,他可是陪着嘉靖皇帝几十年的老人,对皇帝的脾性知之甚深。

  父亲应该不会判断错才对。

  陆绎想到这里,为了家族的安危,现在担点风险就担着吧,想来西苑那位看在父亲的面子上,不会为难陆家才是。

  只要挺过这一阵,裕王登基,自己家族就算彻底安稳下来了。

  “大人言之有理,都为我陆家考虑到了,自然可行。”

  陆绎点头认可,魏广德笑着又说道:“给我准备笔墨,我这就写信,帮我把门外的车夫叫进来下。”

  很快,东西送来,魏广德稍微思索后就写了一封书信。

  书信写好,李三也被陆府家人带了过来。

  把折好的信交到李三手里,“去裕王府交给高拱高大人。”

  “高大人?他这时候应该是在国子监”

  李三长期跟在魏广德身边,对于他结交的官员都很熟悉,从相貌到名字再到官职等等。

  这时候听到魏广德要他去见高拱,本能就想到高拱这时候不是在太常寺就是在国子监才对。

  “去吧,若是高大人不在,你就找陈以勤或者殷士谵。”

  魏广德吩咐道,不过也做了万一高拱还未到裕王府,李三该找谁。

  高拱现在不是裕王府属官,他现在是太常寺卿,掌国子监事,每日一样要先去衙门里,然后找个理由出来,和魏广德是一样的。

  这里是京城,有都察院的御史言官看着呢,翘班需要谨慎。

  现在来陆府吊唁的人也少了,所以魏广德让李三送信出去后,陆绎并没有离开,而是留下来陪着魏广德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李三得了魏广德的任务,在陆家一个管事的陪同下出陆府,在旁边马厩里牵出一匹马,随即翻身上马就朝裕王府那边而去。

  驾车,自然没那必要,驾车可没有骑马方便。

  这也是陆绎安排的,他叫来一个管事处理此事。

  李三打马很快就到了裕王府,此事王府大门自然紧闭。

  李三骑马到了距离大门不远的偏门,这里门倒是开着,他下马后牵马到了门前就被门房拦住。

  李三从怀里摸出魏广德的名帖交给那人,开口说道:“我要见高拱高大人。”

  王府的门房是个小内侍,或许经过内书堂,也是个识字的,看了看手中的名帖,魏广德,这个名字有点印象,以前王府好像和这人有交往的样子。

  让李三一边等着,他带着名帖就往里面送去。

  小内侍不担心李三会跟在他身后进入王府,王府护卫还在那里站着,没有他的点头,那些护卫可不会放人进去。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这魏广德是能掐会算还是咋滴,居然知道今天高长史会回到王府来。

  现在的高拱已经不是王府长史,可是在王府的地位却是未变,依旧是裕王府说一不二的存在。

  小内侍先去里面找了管事太监,拿出魏广德的名帖,随后说了外面有魏府下人来此想见高大人。

  那管事自然不敢怠慢,立即接过门贴就往里走,这会儿高拱正在府里和王爷说话,在听到说是魏广德派来的人,高拱当即起身向裕王告个罪就出了门。

  很快,小内侍又从里面跑了出来,对着在门前等候的李三说道:“跟我进来。”

第355章搅浑水

  李三跟着小内侍进入裕王府,没过两道门就见到了高拱。

  高拱也见过李三,毕竟魏广德的马车基本都是李三在驾。

  “广德现在在哪里?”

  看着李三行礼后就把手伸进怀里,高拱就抢先问道。

  “老爷正在陆府吊唁,他让我带封信过来。”

  说着,就把手里的信双手递交给高拱。

  高拱接过信抽出来看了几眼,脸上表情微变。

  信上的内容,提到那些顾虑,其实高拱昨晚就想到了,只是陆府在他眼里也就那么回事儿,他根本没把陆府的安危考虑在内。

  至于嘉靖皇帝那里,高拱也是不在乎的。

  要是皇帝真那么在意二王拉拢朝中大臣,那景王和严嵩早就被处置了。

  至于魏广德在信中提到的内容,裕王用私人身份前往陆府吊唁,其实和摆开王府仪仗前往有甚么区别,毕竟都是裕王亲临。

  不过魏广德的这个提议,和他想要达成的目的并不冲突,所以高拱打算顺着魏广德的意思做。

  最起码,这么做了对于裕王也是有好处的。

  陆炳和裕王之间,据高拱所知,联系并不多,算不上亲密。

  至少在高拱观察所得来的判断,陆炳对裕王和景王似乎都是一视同仁,并没有彼此之分。

  也是因此,高拱才从来没有动过要拉拢陆炳的想法,而且他知道陆炳是绝对不会做出选择的。

  “你在这里等下。”

  示意带人进来的内侍把李三带到旁边上了茶点,自己带着魏广德的信就去见裕王。

  他刚和裕王说了今天的安排,没想到就有了一些变化。

  裕王对于今日高拱忽然回到裕王府还是很欣喜的,只是高拱来到就和他说了,今日要去陆炳府上吊唁。

  对于陆炳,裕王自然早就认识,那还是在宫里的时候。

  自从搬出紫禁城后,反而少有见到他了。

  实际上听说陆炳因为试药而死,裕王心里还是有些唏嘘的。

  或许他这样的人,内心都比较柔软,在旁人看来就是有点软弱。

  高拱的提议,裕王只是稍微犹豫就答应下来。

  当初派出王府属官去吊唁,不过是按惯例行事,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去,或者说除非宫里有旨意,任何事情他都不方便亲身参与。

  即便是长袖善舞的景王,也是没有亲自前去陆府吊唁的,也只是派出王府属官过府吊唁而已。

  实际上,二王之中,景王还频繁出入京城官员的府邸,而裕王则显得宅多了,大多数时候都是老老实实呆在自己王府里。

  裕王这么痛快的答应高拱的要求,主要也是因为他对高拱的无条件信任。

  裕王在屋里等了一会儿,看见高拱手里拿着一封信走回来,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很多时候,裕王在高拱面前还真没有亲王的架子,实际上在裕王的心目中,也一直拿高拱当做一个长辈来看待。

  “广德这是传来什么消息?”

  裕王以为这次又是魏广德提前得到了什么消息,所以派出家人送消息过来,不过高拱却是摇摇头,顺便把手里的信递给了裕王。

  “殿下请看看吧。”

  这也是高拱在向裕王表态,他和其他人没有背着他做事的打算,一切都是以裕王的利益为重。

  裕王接过高拱递来的信看了看,高拱就看见裕王歪头似乎是在回忆,好半天才说道:“若不是看到这信,我都把那一茬给忘了。”

  “殿下,信里说的那事儿,你还知道?”

首节 上一节 30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