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20节
没办法,响箭的声音太刺耳。
它在向远方召唤友军赶来支援的时候,同时也向城中的人预警,预示着城门处发生了变故。
最先靠近的几个板升兵还没走到城门,就被城楼上打下来的一排鸟铳打倒多人,剩下两三个拖拽这身旁受伤的好友就往回跑,很快就躲在房后,只剩下两个倒霉蛋躺在那里发出凄惨的哀嚎。
大街上人影开始出现,几道,十几道,几十道,到最后大街尽头已经站满了手持各种武器的士兵,他们在距离城门较远的地方开始结阵。
一个领头的军官开始调派阵型,有盾牌的被安排在前两排,后面是手持长矛和弯刀的士兵,最后则是弓手。
快速安排好进攻阵容后,板升兵就在那军官的督战下开始向着城门推进。
他们从前面逃回来的几个人口中已经知道,城门处的敌人不多,只有十多人的样子。
不过他们没时间浪费,敌人发出响箭意味着在城外还有他们的军队,他们只是夺门等待后续支援的死士。
必须尽快夺回城门并关闭它,阻挡敌人冲进城里来,虽然到现在他们也不知道敌人到底是谁。
这些板升兵全部都是从关内逃出来的白莲教徒,不过大多数还是农民出身,到了这里以后才丢掉农具,整日和手里的武器为伴,摆弄还行,可是距离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还差的有些远。
所以,在凑齐了数几百人后,他们才开始向城门发起进攻,想要利用人数上的优势一举夺回城门的控制权。
呼啦啦,板升兵拥挤在一起向着城门方向推进,如同乌龟一样的行进自然成为两门佛朗机炮最好的打击目标。
“砰,砰。”
两声炸响后,拥挤的板升兵群中瞬间出现两条血胡同,霎时间哀嚎声大起。
但是这并不是结束,就在有人喊出敌人装药需要很长时间,快点冲过去消灭他们的时候。
“砰,砰。”
又是两声炮响,铁弹再次钻进混乱的人群,又是不少人或倒地,或扶着自己的残肢断臂哀嚎。
还健全的板升兵那里见过这样血腥的一幕,瞬间军心动摇,已经开始有人向后退去,想要逃离这里。
在佛朗机炮开火的时候,这些白莲教徒就已经知道对面的敌人到底是谁了,在这片土地上拥有这样火器的不会有别人,只能是他们视为仇寇的明军。
明军装备了可以快速发射的佛朗机炮,不止蒙古人知道,他们这些从关内叛逃出来的汉人自然也是知道的。
这种武器火力犀利,更是可以不间断连续发射,非常的厉害。
现在,对面有至少两门这样的火炮,在拥挤的街道上还怎么冲?
不能这么打了,那先到这里的首领看到双方还未接战,自己这边就已经有近百人伤亡,关键军心士气大损,知道不能再往前冲了,人手得分散开。
可是想法是好,却已经没有机会夺回城门。
“轰隆隆”
城外响起密集的马蹄声,如同远方的雷云正在向这座城市逼近,脚下的大地已经开始微微发颤的感觉。
“坏了,来不及了。”
那首领情知不好,知道挡不住明军进城,看看四周密集的房屋,随即大声喊叫道:‘进屋子躲避,把明狗放进城来打。’
在那首领的招呼下,剩下的板升兵快速后退,不断有人撞开房门冲了进去隐蔽起来。
“弓手,对准城门方向,明狗进城就给我乱箭射死他们。”
那首领一边后退一边布置人手防御,最主要的就是打算用弓箭攒射冲入城中的明军马队。
“巷战,谁怕谁。”
此时,在他心中想到的就是这个,只要放明军进城,城里的士兵有两千多人,就拖在城里,老大应该会给大汗和青山口那边报信,援军就会到来,到时候把这支明军全部消灭掉。
仗着对地形熟悉,那首领完全不在意明军杀进城来,反正也挡不住了。
而此时,在他身后不远处的宫殿里,赵全和李自馨也聚在一起商量着眼前的局势。
板升城的白莲教徒中,为首的自然是丘富,之下就是他们两人。
只是眼下,丘富带着一些人跟着俺答汗攻打宣府去了,留下赵全和李自馨镇守板升城。
在铜锣声大起之时,两人就已经从睡梦中惊醒,随即派出人手出去查探。
没等人回来,他们就听到响箭破空之声,他们就知道遭遇敌袭,只是一时半会不知道敌人到底是谁。
虽然草原上各部落公认的主人是俺答汗,可是毕竟大大小小的部落也是不少,其中也有一些部落眼馋这板升城已久,所以他们也分不清楚是不是有什么部落想趁着俺答汗攻打明国的机会,抢占板升城。
但是随着连续几轮佛朗机炮声传进他们的耳朵,他们就知道敌人是来自哪里,明军。
和明国交战,俺答汗手中多多少少也缴获了一些明军装备的鸟铳,就是这佛朗机炮却是没有。
明军对于这种武器也精贵的紧,大多用在重要城堡的防御中,而主要的要塞自然也不容易攻破。
所以,在草原上,鞑子手中是有鸟铳存在的,只是完好的数量不多,能熟练使用的更少,而佛朗机炮这样的武器那是绝对没有的。
两个头领在一起商量一阵,很快就做出决策,赵全马上出城往青山口去,召集那里的数千大军回援,围杀这股数量不明的明军。
对于他们来说,这么短的时间里已经做出判断,明军人数不会很多,或许是边镇的精锐,但人数最多就是两三千人。
在板升城和明军打巷战拖住他们,等青山口那里的数千大军回援。
同时,为了防止被明军的哨骑拦截,又派出几拨信使快马给跟随俺答汗出征宣府的丘富送信,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够从俺答汗手中要一支人马支援。
明军多少年没有出过长城了,而距离这里最近的就是大同,所以他们判断这支明军可能就是从那里来的。
至于赵全,自然是带来城中士兵和明军巷战。
“带着佛朗机炮,正好给我们送来做礼物,嘿嘿”
赵全和李自馨商量妥当后,赵全带着三十多人骑马离开了皇宫,从另一头的城门出城往青山口方向奔去,而李自馨则开始安排人手散布在城里各处房屋里,准备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板升兵跑进街道两边的屋里,一开始在明军队官眼里还以为是个别现象,看着不敌所以有士兵开小差,选择跑路。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板升兵似乎有组织的往两边房屋里跑,后面赶来的士兵也被截下,很快也分散开来,他就明白敌人的打算。
身后马蹄声响起,俞大猷带领的明军已经到了城门口,发现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激烈的夺门之战,瞬间就在距离城门一箭之地纷纷勒住战马。
直到城头上夺城的明军示意,才有一小队明军骑兵冲过来探查虚实。
“去报告俞将军,鞑子看没法夺回城门,现在分散在城里房屋里了.”
第367章放火
“去报告俞将军,鞑子看没法夺回城门,现在分散在城里房屋里,应该是想要利用城里的房屋拖住我军围剿。”
守卫城门的队官迎上查探的明军骑兵,大声说道。
一起从大同城出来的,这队明军的队长自然也认出眼前之人,看到城门确实被明军守卫着,他一边让人打出安全的旗语,一边派出一个士兵回去报信。
“前进。”
看到明军的旗语,俞大猷当即挥手道。
虽然他这会儿心里也很是奇怪,难道城里已经没人了?
很对,对面过来一个骑兵径直冲到他的面前,大约十步左右距离那骑兵就翻身下马快走几步到了俞大猷跟前,半跪抱拳道:“禀告将军,城门消息,城里鞑子只冲击了一次城门,被佛朗机炮打退后就分散开来,躲进了民房里。”
“嗯?”
听到这情况,俞大猷先是微微诧异,随后眉毛一挑,他知道对方打的主意了。
仅仅攻击一次城门,失败后就果断回撤,这说明对方战力不高。
而躲入民房,会增加剿灭的难度,说明对方是打算在城里和他争夺,拖延他们的时间。
我可没打算占领这里,嘿嘿
俞大猷心里想着,很高兴鞑子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他们可是知道,这里是丘富、赵全他们给俺答汗建的,城中据说还建了一座宫殿,预备将来推俺答汗称帝的地方,还能留下吗?
既然不能留下,那自己进城后要做的事儿就简单了,那就是一把火把这里烧了。
鞑子,还有那些白莲教徒都躲进民居里,正好一把火烧死,自己这边的损失也会减小,何乐而不为,大家都省事。
“传令。”
俞大猷忽然大声喊道,他身后一名传令兵马上策马过来接令。
“命参将麻禄,游击徐钦各带一部人马入城,沿城墙推进,给我控制板升城城墙,勿让城内叛徒走失一人。”
“接令。”
在俞大猷发布完命令后,那传令兵就紧跟着大声喊道,随即策马而去。
很快,城外的明军纷纷入城,随后三千人除一千人留在这里,另外两千人在麻禄、徐钦的带领下上了城墙,一左一右向前推进,要快速控制板升城城墙。
板升城城墙其实就是一个土墙,土墙高度约一丈多,宽约六尺,除了两座城门包砖外,其他都只是土墙,连城墙垛口都没有,至于箭楼等防御设施更是全无。
明军沿着城墙快速推进,一路上只看到少量板升兵,很快就被消灭,根本没有可以阻拦明军前进的关口。
很快,在城楼上等待的俞大猷就收到了最新的消息,麻禄和徐钦就在北门会和,完成了对整个板升城城墙的控制。
“在我军攻占北门前,曾看到有一些车队正在出城,据抓获的敌兵交代,是赵全、李自馨等叛徒的家眷。”
回来汇报的传令兵此时在俞大猷面前禀报道。
“都跑掉了吗?”
俞大猷闻言微微皱眉,随即追问道。
“麻将军看到有车队想要快速出城,猜测可能是重要的大人物,加快了进攻速度,只是还是跑掉了一些,不过我们也截住了后面的车队.”
此时,在宫殿里的李自馨在明军沿着城墙推进的时候就已经得到消息,他明白明军的打算,这是要彻底封锁城墙,让城里的人再也出不起,所以第一时间是打算派出人手去抵御明军的进攻,另一面则是安排人尽快把城中滞留的,白莲教匪首的家眷往城外撤离。
虽然板升城不少人去到大青山口外避暑,可是那是要野外宿营,许多首领的家眷受不了住在荒郊野外,即便是帐篷里也是不习惯,所以留在板升城的不在少数。
这下好了,明军攻进来后,李自馨就安排把这些人集中到一起,便于保护起来,在知道明军想要彻底包围他们后就赶紧的套车打算把人送出去,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而在知道被迫退回来,没能出城的人有哪些后,李自馨就更是觉得天雷滚滚。
自家老娘还在城里,随行的还有个弟弟,另一个弟弟则是失去了联系,不知道是冲出城了还是怎么滴,不过李自馨总是有种不好的预感。
另外赵全的一个兄弟也还留在城里,倒是丘富家的可能都跑出去了,但也可能在城门处被明军截杀。
这会儿消息也是混乱,即便是他也得不到准确的信息。
最起码,已经出城的人和城里现在已经断了联系,无法印证消息。
只能说他们太不小心,在板升城呆了这么些年,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明军敢越境来攻。
要知道,板升城距离明朝最近的军镇也是相隔三百多里,而且一直以来明军所表现出来的都是防御姿势,根本就没有一丝想要攻出来的打算。
好吧,他们麻痹大意了,现在的板升城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被明军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