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340节

  魏广德个人觉得,黄光升那一套好是好,可就是推行难度很大,需要有强大武力为依仗震慑宵小。

  黄光升微睁醉眼看了看魏广德,笑着回答道:“其实那些苗人大多并非我们眼中的蛮人,他们所求也不过是衣食,至于其中别有用心之人,还是要武力镇压的。”

  “恩威并施?”

  “对,让苗人沐浴朝廷恩德,武力震慑宵小,天下太平,呵呵.”

  黄光升笑呵呵答道。

  “大人是福建泉州人?”

  魏广德也附和着笑道。

  “是啊,泉州晋江潘湖临漳人,魏大人也是?”

  黄光升笑着反问一句。

  “我是九江府彭泽人。”

  魏广德笑道,“不知大人可听说过俞大猷。”

  “你说志辅,他也是晋江县人,和我是老乡,只不过他是泉州卫的军户。”

  听到魏广德提起俞大猷,黄光升醉眼微眯,心中盘算着魏广德提起俞大猷做什么。

  说起来,黄光升是认识俞大猷的,俞大猷比黄光升大三岁,而俞大猷的书也不是白念的,当初在晋江县也算名人,毕竟十几岁就中了秀才的人。

  晋江县就那么大,黄光升自然也就认识了俞大猷,只不过后来俞大猷接替父职从军,而他则是科举登科,文武殊途,说起来也是好多年没见到过了。

  之前他自然也知道,俞大猷在浙江剿倭犯了事儿,不过现在在大同刚刚打了打胜仗,虽然朝廷的封赏差了点,可毕竟恢复了世袭武职,也算没有对不起祖先。

  黄光升不知道魏广德为什么提到俞大猷这里,所以开始谨慎起来,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

  “家父曾和俞将军在浙江剿倭,对他很是钦佩”

  魏广德先简单和黄光升说了说他和俞大猷之间的渊源,随后就在他面前开始介绍俞大猷从福建转战两广,再到浙江,最后去了山西的战绩。

  黄光升边听边微微点头,他对这个老同学自然也了解许多的,虽然为官后没有碰过面,但是邸报和官场上还是经常听到他的名字。

  说起来俞大猷打过的大大小小战仗无数,结果到现在又回去做百户,实在让人唏嘘。

  “.以俞将军的能力,胜任一省总兵是绝对绰绰有余的。”

  这时候,魏广德的话也差不多说完了,然后就看向黄光升,看他的反应。

  这个时候,要是黄光升还不明白魏广德的意思,他这官也就白做了,这是帮俞大猷毛遂自荐来了。

  魏广德这人,黄光升之前自然是不认识的,要不是这次到都察院遇到,他也只是闻其名不知其人。

  “一会儿散席后,我们找个地方再说此事。”

  黄光升明白魏广德的意思,微微点头小声回应了一句。

  毕竟现在是都察院的酒席上,他们站在一边小声说了这么久,已经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了。

  “好。”

  魏广德笑着点头,小声回了一句。

  就在都察院众人在酒楼里喝酒,联络感情的时候,在西苑永寿宫大殿里气氛却很是压抑。

  按说,大同打赢了仗,彻底化解了北部边疆的危机,俺答部已经退出了长城关隘,朝野上下这个时候应该是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才对,只是昨日户部上的一封奏疏却打破了欢快的气氛。

  “叫你们过来,伱们应该猜到原因了吧。”

  此时,御座之下,内阁阁臣严嵩和徐阶站在左边,而右边站的是当朝户部尚书高耀。

  嘉靖皇帝话音落下后,三人都是微微躬身。

  “这次,本来以为局面会非常糟糕,所以户部多方筹集银两,很不错,竟已经筹集到三十万两之多,后面还有数十万两。

  按说,这仗打赢了,这些多出来的银子自然没了用处,该交回太仓库才对,以后也可以贴补朝廷开支,可怎么现在这么多衙门伸手想要哗拉走?

  现在就提拉走了,以后朝廷要用银子又怎么办?继续打欠条吗?”

  嘉靖皇帝皱着眉看着下面三人,表情很是不悦。

  昨日户部上了一份奏疏,当初为大战征集了不少省份的银钱,第一批凑了近百万两,都是以官位相要挟,逼迫各地官府追缴的历年欠税。

  结果,这仗一下子打赢了,自然就没有这么大的开销。

  户部账目上有了银子,虽然还没有运到京城,可不少衙门就打上了主意。

  这批银子本来的用处是做为应对俺答部南侵准备的,各个衙门想要提走,户部却不敢轻易答应下来,毕竟是在皇帝那里上报过的。

  当初为了应对此战,嘉靖皇帝每日都要派出內侍去户部盯着征饷的过程,并且对这批银子的转交都要亲自过目。

  可人家拿着条子来找户部,户部也不能一直拖着,眼看着压力逐渐压到户部头上,他们只好选择把矛盾上交,让嘉靖皇帝来定夺,到底是先用这批银子把历年的亏空弥补一些,还是怎么办?

  这时候,内阁首辅严嵩向前慢走两步,先躬身行礼后才说道:“陛下,这件事儿我知道,各大衙门拿出来的条子,都是以前的开销,本来早就该结了,只是因为户部没银子才打的欠条。

  眼下鞑子已经退走,短时间应该不会有大的动作,各衙门可能也是想着那些账已经欠了许多时间了,正好有这么一笔银子,就先给付一些。”

  严嵩上前答话,他身后站立的徐阶却是偷眼看了看高耀。

  要说,前两天他也派人找过高耀,就是一些关系户想要从户部提银子的事儿,只是他没想到最后高耀居然直接捅到皇帝那里去了。

  在徐阶想来,银子到了,就先付出去一些,以后就算皇帝知道了,银子已经给了,而且都是正当开支,也是无话可说的。

  “给了,就能把账消完?今年国库就没有亏空了,还有明年,后年。”

  嘉靖皇帝把话说到这里,大殿里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皇帝看上这批银子了,这是打算继续把那些账先赖着不给。

  虽然不知道嘉靖皇帝到底要拿这些银子做什么,可想到他每年修炼的开销,不止是严嵩和徐阶,就连高耀都觉得牙痛,感觉自己貌似做了一间蠢事儿。

  三人的心思,嘉靖皇帝并没有注意到。

  因为,这批银子他确实上心了,在知道大同可能打赢了鞑子以后,知道北方可以迎来短暂安宁以后,他就在筹划着这批银子的用处了。

  只是,他接下来的话,却是让下面三人听了都是大吃一惊。

  “这批银子谁都不能动,户部必须全部收回暂时存放入太仓。”

  说到这里,嘉靖皇帝已经起身,口中继续说道:“内阁下来会同礼部,户部看看,在哪里修建一处王府,尽快拿出方案报上来。”

  “陛下,这新建王府.”

  严嵩抬头看着嘉靖皇帝,张口就问道,只是话没说完就被皇帝打断。

  “王府自然是亲王府,朕的儿子也该准备就藩了。”

  说完这话,嘉靖皇帝看看旁边的黄锦,此时他也是一脸惊骇。

  这几天在永寿宫里陪着皇帝,可从没从皇帝口中听到过就藩这个事儿,也就是说,这是皇帝乾纲独断的决定。

  挥挥手,对着严嵩、徐阶他们就说道:“你们先下去吧,这事儿你们尽快合计出个结果,报上来。”

  严嵩和徐阶此时内心都是巨震,谁都没有想到,会是在这个时候,二王的争斗就要见分晓。

  嘉靖皇帝没有说新建王府是给谁准备的,二人虽然想问却都识趣的闭嘴,只是微微躬身行礼后,这才和高耀一起退出了大殿。

  严嵩和徐阶此时都是各怀心事,毕竟到了最后关头,二人支持对象不同,可以说在这一刻开始,两人已经不可能继续保持之前亲密的状态了。

  而高耀此时却是喜出望外,在他看来,新建王府自然是给景王准备的,也只能是景王。

  自己无心之举,居然促成这件大事儿,让景王就藩,尽快完成,此时他已经打定主意,主要定下地方,立马和工部交接银子,让他们尽快开工,就藩的银钱虽然麻烦,可再难也必须挤出来。

第385章出大事儿了

  严嵩、徐阶和高耀三人各怀心思走出西苑,嘉靖皇帝要选封地新建王府的消息已经在内廷快速传开,相信到了晚上,整个京城官场都会人尽皆知。

  不过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在宫里也没有捞到一顿御膳,此时早已经是饥肠辘辘。

  三人现在也都年岁不小,这会儿出了西苑大门,自然是急急忙忙找地方吃饭去。

  而这时候,都察院的酒席也早就散了,黄光升接旨以后,还要利用这几天在京城的时间去兵部走走,毕竟现在他也是兵部侍郎。

  只是出了酒楼后,并没有走多远就走进了附近一家茶楼的雅间,这里是魏广德安排的一个会面的地方。

  如果是旁人,黄光升根本就不会理睬,可魏广德要说的是俞大猷的事儿,怎么说也是老相识,黄光升觉得在能力范围内还是可以帮上一把。

  其实之前在酒楼里,魏广德虽然说的不多,可意思他也能明白,自己现在也是三省总督,安排个将官貌似很容易。

  可是黄光升不明白的是,俞大猷在北边,以外界传闻的他和李文进的关系,留在这里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才对,为什么会让魏广德来找他谋个差事。

  不多时,去都察院转了一圈,魏广德就以去詹事府的由头离开衙门,去到和黄光升约定的茶楼里。

  今天也是很有点运气,魏广德一个多月没有到都察院了,本想着今天过来看看,没想到会遇到黄总督来都察院换牌子,于是才有了先前的一幕。

  “黄大人久等。”

  魏广德进屋后就先客气一句。

  “哪里,我也是刚到。”

  黄光升倒是没有端什么架子,虽然在京官里他没有什么靠山,可是同年和好友也是不少,只不过现在官职都不高,对他的帮助不大,可是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对魏广德这个人,他自然不是单纯的通过邸报进行了解,通过同年和好友的交流也知道,这个人很得宠,就算不能成为朋友也绝不能成为敌人。

  所以对于魏广德有事相求,说实话,只要不是很大,他都会认真考虑考虑,更何况魏广德求他帮忙的对象还是他老乡,是他早年读书的同窗。

  虽然和俞大猷不是一个书院的,可晋江县就那么大,他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经史子集,说是同学也不为过。

  当初俞大猷犯事儿,一开始黄光升并不知道详情,只是通过邸报知道些,但是到现在,他已经完全明白是怎么回子事儿了。

  战场上,俞大猷并没有大错,一切都是剿倭总督胡宗宪搞出来的破事。

  虽然他也不知道其中内情,可都是封疆大吏,黄光升自然知道胡宗宪这么做的目的肯定不是邸报上说的那么简单。

  很快,两人的话题就说道之前酒席上,魏广德所说的那档子事儿上。

  “志辅是我老乡,过去在县里也相识,不过也有十多年没见了,那会儿我还在广东,他也在两广总督欧阳大人手下,负责剿灭广西叛乱。”

  黄光升在魏广德面前直接就说出了他和俞大猷是旧相识的关系,很坦诚,目的自然也是希望魏广德别绕来绕去的,直接说出他的目的。

  “既然黄大人和俞将军相识,我也直接说找大人的目的。”

  魏广德虽然没有问过俞大猷,但是从他在上午打听到黄光升的情况分析,也猜出俞大猷和黄光升很大概率是认识的。

  “俞将军为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他指挥作战的能力,不论是在两广剿叛,还是在浙江剿倭,还有九边抵抗蒙古鞑子,都充分体现了他有资格成为一军主将的能力。”

  说道这里,魏广德双眼盯着黄光升,一字一句的说道:“这次俞将军率大同军偷袭板升城,又把追击而来的俺答部追兵打退,可这样的战绩却不能官复原职,广德很替俞将军鸣不平。

  今日在部院见到黄大人,想着湖贵川叛乱较多,不知黄总督能否给俞将军安排一个职位?”

  黄光升面对魏广德的目光很坦然的和他对视,这时候叹口气说道:“志辅的事儿我知道,我也替他鸣不平,可是听书朝廷已经定下来了,并没有官复原职,就算封赏下去,他现在也只是一个百户,我怎么给他谋职?”

首节 上一节 340/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