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351节
熟悉他的人甚至还知道,魏广德的衣橱里甚至都还有鸳鸯战袄和一套山文甲,这山文甲还是马芳从宣府派人送来的。
这年代明军的战甲,那可都是全手工打造,成本不菲,更何况是铠甲。
对于读书人来说,穿什么衣服,还是很敏感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是因为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了制度。
有了主动解决隐患的想法,魏广德也渐渐有了个主意,只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肃卿兄,你说,如果找到机会,你被陛下单独召见的时候顺嘴提一句,就说我才疏学浅却想要钻营,不会写青词却要强写,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属辞凌乱,不堪卒读。”
魏广德这会儿也不管会不会污了自己这个传胪的名声,直接把想到的东西说了出来。
当年的会试、殿试,魏广德本来名次是靠后的,只是因为嘉靖皇帝一句话而被捡拔起来,外面不知道,高拱又怎会不知。
说是自污,其实不过是道出实情而已,他那个翰林院也是嘉靖皇帝特旨给的,不然他早就被分到六部哪个衙门里去了,想要选庶吉士,怕是还没睡醒。
高拱听到魏广德提出的解决办法,先是微微愣了下,随即明白他的意思,主动在嘉靖皇帝面前自污,然后把事儿捅出来,虽然依旧可能招致皇帝不满,但是如果操作得当,却是可以把危机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不过,高拱很快又想到一个问题,不禁开口说道:“可我单独被陛下召见的次数非常有限,这样的机会也不多啊。”
看魏广德有些不解的目光,高拱又继续解释道:‘虽然我常被召入值西苑,可大部分时间都见不到皇帝,西苑值官都是呆在无逸殿里,陛下有事儿才会召见。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帮着内阁处理一些各自衙门里的公文奏疏,陛下都是直接批红,很少有召见的时候。’
“这样啊?”
魏广德恍然大悟,他还以为入值西苑后,就是跟在嘉靖皇帝身旁,皇帝处置奏疏的时候也在场,原来只是在西苑等候。
“严格说起来,其实我也只是临时被调入西苑值守,真正随陛下入值西苑的,除了内阁两位阁老外,就是朱希忠、朱希孝二人,还有礼部尚书吴山和外戚方承裕,他们才是真正随驾入值西苑之人。”
高拱又解释道,魏广德虽然有些得宠,可实际上随王伴架的时间很少,而且嘉靖皇帝又是历史上有名的宅皇,除了必须外,几乎很少召见外臣,于是高拱又给魏广德详细解释了入值西苑官员的真实情况。
嘉靖皇帝在嘉靖十八年起开始迁居西苑,有亲信文武大臣、司礼监系统的宦官及中书官跟随皇帝入直西苑。
文武又可分为勋武臣、亲臣、阁臣及尚书,特别是礼部尚书,他们是属于这个时期的政治核心层。
“朱希忠、朱希孝自然是作为勋武臣的代表,亲臣则是方承裕,他毕竟是故方皇后的兄弟,也是陛下为数不多的亲近之人,至于我们,除了吴尚书外,都只是在陛下要青词的时候才会被临时召入。”
听了高拱的解释,魏广德有点明白了,这入值西苑还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选入的,也就那么几位当朝权贵才行,而像高拱、还有李春芳等人,似乎还只是嘉靖皇帝培养的预备队。
“那两位阁老是否常被陛下召见?”
魏广德其实还是有点不明白,这入值西苑和内阁到底是什么关系。
毕竟西苑已经属于宫里,刺探宫禁还是很忌讳的事儿,之前他只知道入值西苑的人似乎都是嘉靖皇帝非常看重的人,详细情况却是没有打听过。
现在高拱在此,他虽然不算入值西苑,可近年常被召入,知道的自然就比外人多一些。
“两位阁老倒是有被召见的时候,也就是一些难办的事项,陛下才会唤他们召对。”
说到这里,高拱想想又说道:“前两日倒是听人说起,陛下有意让两位阁老以后每日去无逸殿办公,内阁那边就暂时放下。”
“陛下要废内阁?”
魏广德惊讶道。
“当然不是,阁臣入值西苑,不过办公还是在内阁,现在不过是让通政司和各衙门把原来送内阁的文书都交到无逸殿去处理,免得阁老两头跑。
实际上,之前很多时候陛下要召见之时,都是小宦官跑到内阁去找人。
陛下过去每日上午、下午各有一个时辰处理政务,两位阁老大多会在那个时候才前往无逸殿,不过遇上陛下耽误,或者有大事,就会被从内阁召入。
入阁,也不代表就会入值西苑,吕阁老就没有入值西苑,当然,这和他身体不好有关系。”
高拱又继续给魏广德透露他知道的内中详情。
有些事儿,之前在朝中倒是有猜测在流传,但是真假难辨,入值西苑的官员对此大多三缄其口,这会儿既然高拱开了这个口,魏广德当然像了解更多。
“外面看我们常被召入西苑,就以为我们也入值西苑,其实是不对的。
你是不是很好奇,入直和入阁有什么区别?”
高拱忽然问道。
魏广德点点头,他确实有这个好奇。
“有事在直,无事在阁。”
高拱开口说道:“这是徐阁老跟我说的,有大事他们就呆在无逸殿里随时等候召见,无事还是回内阁处理公务。”
“就是说,徐阁老单独面见陛下的机会多一些?”
魏广德开口说道。
“也只能和徐阁老商量下此事,看看怎么处理,对了,你在宫里的人也可以知会一声,到时候帮忙说两句话也是好的。”
高拱看了眼魏广德,又说道。
魏广德提出的解决办法,在高拱看来,也是解决这次隐患的最佳方案,不过也得做好万全准备才行。
第395章福建事发
对于魏广德无心之中给自己埋下的一颗炸弹,高拱还是很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现在魏广德也算是裕王府在朝堂上的一杆旗帜,万万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当晚,高拱和魏广德密谈后,虽然没有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做,但是有了一个大致思路,那就是找机会主动在嘉靖皇帝面前捅破此事,避免被政敌私下禀报给皇帝。
之所以没有当即就定下应对策略,也是因为事发突然,不管是魏广德还是高拱都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毕竟虽然主动捅破青词一事可以获得一些主动,但是嘉靖皇帝那里会做出什么样的处罚却孰难揣测。
之后几日,魏广德并没有因为有了预备方案就松懈下来,反而是在寻求其他破局之法。
而这段时间里,朝堂上因为没发生什么大事儿,西苑也不再召入大臣,只是每日里内阁的奏疏按部就班送入宫中,第二日再由司礼监批红后返回内阁办理。
也是因此,虽然魏广德知道有些事儿不能因为侥幸心理就可以抛到脑后不管不顾,但是也不那么着急。
这么一拖,十来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在小半个月的时间里,魏广德倒也没有什么都不做,他约了陈矩秘密碰了次头,将青词一事详细告知。
虽然没有最后定下对策,可是魏广德觉得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宫里面的人最好都能提前知晓。
宫里有人,不管是策应高拱,还是防备有人单独告黑状,至少宫里面知道是怎么回事,而不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
熟悉嘉靖皇帝的,其实就是他身边的那些人,除了朝中那些重臣外,就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了。
能做到嘉靖朝重臣的位置,除了能力或者操守被皇帝看重,自身也得是个明白人,至少不能惹皇帝讨厌,否则也不可能做到那一个位置。
至于皇帝身边的太监,除了能力和有眼力劲,能明白皇帝的意思,看懂皇帝的喜好,投其所好,把皇帝伺候的舒舒服服,另外就是还得忠心。
魏广德把事交代清楚,也是想看看陈矩和他背后的高忠怎么看待这件事儿,以他们对皇帝的了解,嘉靖皇帝在知道此事后是龙颜大怒还是一笑而过。
只是没两天,魏广德就收到了陈矩差人送来的条子,让他失望的是,条子里没有给出答案。
那青词的事儿,当时可是在无逸殿里发生的,殿外就有小內侍,殿里的对话自然都一字不漏的听了去。
也就是陈矩这样品级不够的太监不知道,当天晚上黄锦和高忠就已经知道了此事。
不过知道归知道,他们也没有义务要帮助魏广德,所以都采取放任的态度,至少在魏广德没有主动找来前,他们不会上杆子凑上去。
如果魏广德更深入了解官场和宫里的情况,或许也能从蛛丝马迹中分析出来。
其实,在黄锦和高忠看来,魏广德那份青词文才差点,至于他们担心的却不是嘉靖皇帝上心的。
也就是说这事儿,其实就算直接捅到嘉靖皇帝面前,正常也就是说几句,略施惩罚而已,当然,前提条件是没有其他事件。
实际上,朝堂争斗,即便真的犯错,可时机也是很重要的。
时机合适,就算犯下大错可能也会大事化小甚至化为无形,而时机不合适,可能小错也会被人抓住无限放大,最终无可挽回。
不过这些,都不是初涉宫禁的高拱和现在的魏广德所能了解的。
这两年高拱虽然风光无限,可别忘了,之前十几年他都只是一个裕王府的属官,并没有太多实权,对于朝堂来说也是陌生的很。
虽然裕王府和景王府一直在明争暗斗,可是那些争斗在严嵩和徐阶这样位高权重的大佬看来,和小孩子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看着二王似乎斗得热火朝天,其实对朝政一点影响也没有。
但是也正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别人犯这个错,或许都没人愿意去提一句,可要是对手的人,幕后操盘的又是严世番的话,那自然另当别论。
至于徐阶,在高拱登门拜访时其实就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些,只是他并没有对高拱如实相告,而是很干脆的应承下来。
在徐阶看来,不过是顺手人情而已,看哪天皇帝召见的时候,找机会顺嘴把这事儿说说就好。
只是,似乎一切都没有按照他们理想的剧情去发展。
这日,徐阶正在内阁处理案牍上的奏疏,外面有书吏急匆匆进门,在徐阶耳边小声嘀咕几句。
“让他进来。”
徐阶随即放下手里的东西,正襟危坐。
不消片刻,一个小內侍就进了屋,向徐阶行礼后大声道:‘阁老,陛下宣你入西苑觐见。’
“我知道了。”
随即,徐阶起身,旁边书吏快速帮他收拾桌上的奏疏,似乎是想把已经批复过的奏疏整理出来一起送进宫里。
“徐阁老,陛下还等着呢。”
那小內侍又说道。
这话的潜台词,自然就是别耽误时间了,这些东西以后再说。
徐阶看了眼小內侍,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看不出什么,徐阶也想不明白西苑又发生了什么事儿,只好点头应下。
随即他迈步,跟在小內侍身后出门,一眼看见钻进轿子里的严嵩的背影。
心里有点小惊心,应该是出了事儿,不然不会是让他和严嵩都去西苑。
一般的小事儿,只会是挑他或者严嵩中的一人过去,只有事儿不小才会把两人都叫去。
不多时,轿子到了西苑大门前,两人下轿,寒暄两句后就一前一后进入西苑。
当二人进入永寿宫时,就感觉气氛不太对劲,四周侍立的大大小小的太监都规规矩矩的,丝毫不敢发出大的动静出来,显然这会儿皇帝心情不大好。
接到传召消息前,身边的书吏只说西苑可能有事儿,有几个小內侍从永寿宫里被派出去,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却是不知,现在看情况,发生的事儿似乎不会小。
在殿门前驻足,等待內侍进去通禀的时候,严嵩和徐阶都相互对视了一眼,这里却不是说话的地方。
“二位阁老,皇爷让你们进去。”
那进去通报的小內侍已经快步出来,向他们做出请的手势。
严嵩和徐阶迈步进入大殿,嘉靖皇帝并没有坐在御座上,正殿里并没有看到人,只是很快他们就看到偏殿里坐着的嘉靖皇帝。
此时的嘉靖皇帝一脸严肃就坐在那里,而黄锦也是低眉顺目恭谨站在一边,另一边则是站着身穿国公服的成国公朱希忠,他此时也是头微微下垂,和黄锦一样,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二人当即走过去行礼,不过躬下身子后却没有得到嘉靖皇帝“平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