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17节

  说罢,从袖中抽出一面金剑递给他。

  率军进驻有御驾驻扎的西苑,没有皇帝金剑是万万不许的,有了这个才能让他放心行事,至少任何阻碍在看到这面金剑后就会消失无踪。

  “你去京营找管营官兵部侍郎葛缙,令率营兵入卫京师。”

  “你去北镇抚司找成国公朱希忠,把这面金剑交给他,令他护卫皇城。”

  快速把三面金剑交给三人,“快去,直接从马厩骑马过去,路上不准和旁人说话。”

  吩咐完,陈矩三个太监急忙拱手后将金剑放入怀中,飞奔出了玉熙宫。

  他们知道先前大殿里肯定出了事儿,不然不会如此,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儿,黄锦不说他们也不敢问,只能按命令做事。

  很快,三匹马冲出西苑大门,两匹马出大门朝北而去,一路打马狂奔,而另一匹马则往南,直接向五军都督府所在而去。

  京营驻扎在北京城北面,是距离最远的一处地方,近些的就是五军都督府和北镇抚司。

  不多时,一个太监已经快马到了五军都督府门前,门前校尉看到有人打马冲来,心里还在叫骂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这里奔马。

  要知道,这里可是衙门的区域,左近全是朝中各大官衙,这么骑马不管冲撞了哪位大人都是大罪。

  不过等人马近了,看清马上之人的服侍,自觉闭嘴,眼睁睁看着他到了大门前翻身下马,都不拴马就直接往里跑。

  那是穿着青色太监服的人,有品级的太监,可不是那些穿着灰不喇唧的內侍。

  和官服一样,明朝太监的服色和官员的服色是一样的,也是用颜色和补子区分品级。

  宫里来人,校尉并不敢阻拦,还得帮忙拉住他丢下的战马。

  太监进入都督府,直接冲到大堂上,此时朱希孝正在看书。

  都督府的活儿大多被兵部拿走,剩下的也分到下面的人办理,他其实就没太多事儿可做。

  现在的勋贵和以前不同,都是从小习文练武,只是有好坏之分,不过都要会点架子。

  猛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脚步声,朱希孝抬头看去,一个蓝衣太监已经冲进大堂,微微皱眉之间,那太监就已经从怀中摸出一面金剑指向他。

  “上谕,命左都督朱希孝入直西苑仍令亲率官校环卫大玄都四面及西安门。”

  朱希孝霍然起身,快步上前接过金剑查看,确认无误,这才向着西苑方向跪拜,“臣遵旨。”

  皇城北安门外,帽儿胡同,北镇抚司大门,一马战马被丢弃在这里,只有一名校尉上前拉着马缰,满脸尴尬之色。

  此时镇抚司大堂上,成国公朱希忠已经眼看过金剑,不敢多问原由,直接下令通知锦衣卫各千户集合人手准备出发。

  此时,整个京城还不知道这一切,官员们还在衙门里正常处理着公务。

  裕王府里,裕王终于是起来了,这会儿正跟着张居正念书,而殷士谵、魏广德和唐汝辑则是在旁边屋里烤着火聊天。

  不管待不待见,面子至少要做足,只是谈事时注意回避某人。

  一匹快马已经出了德胜门,直奔不远处的京营大门而去。

  距离营门远远的,马上之人就用太监特有尖利的嗓音喊道:“快开门,有圣旨,快开门。”

  守营门的军卒看到远处来人,嘴上骂骂咧咧的,“特么的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还敢冲营。”

  待到近些,听到马上之人的喊话,再看清对面身上的衣服,这才急急忙忙打开大门,抬走大门前的据马。

  过去的京营,以前谁还会管这些,营门有时候关都不关,士卒也是随意进出。

  不过这些年驻营的都是从兵部来的大人,京营的管理才提高了几个档次,稍微像个军营的样子。

  门开了,那骑马来人却没有在营门前下马,而是直接骑马冲进营去,还是让守门官脸一阵青一阵红,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天气冷的。

  “击鼓,通知里面。”

  没有和马上之人联系,不知道情况,他也不敢拦,谁还看不出马上的是个太监,皇宫里的人。

  来不及通报,就只能击鼓向里面发信号了。

  此时的陈矩在大营中策马,感觉自己还是很牛逼的。

  是的,被黄锦派出跑最远路的就是陈矩,或许是怕他出去报信的缘故,所以把最远的差事交代给他去办,这样他就没工夫去给裕王府的人送信。

  他不知道,若是在从前,他的命已经没了。

  看着远处军营中间一杆大旗,陈矩知道那里是中军大帐的位置,他要找的葛缙就在里面。

  虽然骑在马上,耳边呼呼吹着寒风,可是他也听到身后隆隆的鼓声,以及两旁出现荷枪持弓的军卒。

  葛缙这会儿正在营帐中喝着热茶,听到外面鼓声就已经快步出了大帐,远远的就看见一匹马快速冲来,中军的亲兵这时候已经上来把他围在中间护卫起来。

  葛缙倒是没有开骂,毕竟还没看清楚来人,不过敢在京营奔马的人,他也很想见识见识。

  待人近了,葛缙终于皱眉。

  和他想的不同,不是哪家勋贵家的公子没事儿找抽,居然是个太监,品级不低的太监。

  陈矩已经看到亲兵护卫在中间的葛缙,一身红色官袍,这座大营里也仅只有这一位了。

  到了近前,陈矩跳下马,从怀中摸出黄锦给的金剑指向葛缙,嘴里大声说道:“上谕,命侍郎葛缙率营兵入卫京师。”

  葛缙拨开身前的亲兵,快步走到陈矩身前从他手中接过金剑检查,确认无误,正是天子的金剑。

  虽然不清楚京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这会儿也没有教训陈矩这个无知憨货的功夫,只是冲皇城方向抱拳,随即转身向大帐中走去。

  “击鼓,聚兵。”

第454章大军进城

  北京城北德胜门内外,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虽然已是下午,可这里依旧热闹异常,概因为早上进城做工的要趁着太阳下山前出城回家。

  几个守门的军卒怀中抱着大枪倚在城门里,也只有这里才稍微暖和一些。

  “哒哒哒”

  一串马蹄声响起,远处一名身穿红色号衣,后背令旗的传令兵骑马奔来,进了城门后对着守门官吼道:“封闭城门,大军进城。”

  传完命令,传令兵就拨马穿城而过,往城里跑去。

  收到命令,之前慵懒的守门官一改疲态,起身连拖带拽把手下士兵派出去,堵住城门两头不准行人通过。

  很快,德胜门内外,大街两侧就挤满了要过城门的百姓和车辆,可是他们也知道好歹,并没有把大路完全堵死,留出中间一条通道来。

  “哒哒哒”

  随着一阵密集的马蹄声响起,堵在城门外的百姓回头看去,远处京营的营门此时已经完全打开,正有无数骑兵自军营中冲出,向着德胜门下冲来。

  数百名骑兵过后,又有一个个步卒队列出现,手中长枪向前斜举跟随而来。

  大军进城。

  之前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封门的百姓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

  北京城,天子脚下,老百姓也比其他地方人多一些见识,一看这场面就知道城里怕是出事了,否则京营士卒怎么会进城。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外敌,不过之前市井可没有传言北边鞑子打进长城了,京营的动向就很值得玩味。

  而在京营动起来的时候,锦衣卫、禁军早已出动,左都督朱希孝亲自带队都了西苑大门外,不过内这里守卫的军卒拦了下来,即便知道他的身份,可后面如此之多的士卒,此时守卫西苑的守将还是心惊胆战召集队伍拦着大门里。

  而那些宦官,这会儿早就被吓得躲进大门两边的房子里不敢出来,只能透过窗户、门缝往外偷瞧,嘴里还在不住议论,是不是有人造反了。

  “本官左都督朱希孝,奉皇命入驻西苑,尔等速整队回营。”

  朱希孝自然不会让队伍摆开战斗队形,依旧是行军队列的样子,在面对西苑值守官的时候,从怀中摸出嘉靖皇帝的金剑。

  “都督请稍等,末将未接到命令。”

  那值守官上前,双手从朱希孝手中接过金剑眼看,确认真伪后又双手奉还,退回去快速召集队伍移到一边。

  而这时候,西苑内才有太监气喘吁吁跑出去找到值守官说话。

  这个太监是这群守门宦官的头领,刚才看情况不对,让手下在这里拦住人,自己跑进去通报。

  这些宦官之前没有接到黄锦的命令,当然不是他忘记的缘故。

  现在情况紧急,嘉靖皇帝已经昏迷,黄锦担心向外传达消息会走漏,所以除了派人封锁玉熙宫和送信外,再未对外透露分毫。

  更何况有嘉靖皇帝金剑在手,如果朱希孝他们还不能执行皇命,那能力就值得考量了。

  值守官在验看过朱希孝手中金剑后本就要执行他的命令,现在宫里也终于传出消息,自然再无半点怀疑,带队出了西苑大门先让到一边,让朱希孝的人马进入西苑布防,之后自己才带队返回御马监。

  “大人,宫里发生什么事儿了,怎么忽然换防?”

  只是走在路上,副将有些不解的说道。

  “谁知道呢,朱都督手里有天子剑,张公公也说了,让我们按照朱都督的命令行事。”

  那守将没好气的说道,其实他也好奇的很,这次换防很是莫名其妙。

  紫禁城的情况和西苑类似,朱希忠接管防务也没用什么功夫,在拿出天子金剑后马上就被执行下去。

  这么大的动静,瞬间就在内阁和朝廷各衙门里传开了。

  徐阶听说西苑和紫禁城忽然换防,由朱希忠和朱希孝两兄弟接管就是心里一惊,来不及叫上袁炜就先匆匆进了严嵩值房。

  此时,严嵩值房里还有一个他的书吏在里面,显然也是发现情况不对前来报信的。

  两人聚在一起议论起来。

  都是为官多年的老狐狸,可是这样的情况也是第一次见。

  朱希忠和朱希孝能够轻易控制禁中,如果没有嘉靖皇帝的命令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可是他们离开玉熙宫才多久?

  半个时辰前。

  “今日见陛下,我就觉得他脸色和往常比,有些苍白,你说”

  徐阶这时候小心的猜测道。

  “我也由此发现,可是当时你我在场,陛下哪里有什么不适?”

  严嵩也是皱眉,“当时我还以为是那日受了惊吓的缘故,缓几日就好了。”

  “那你、我是否要再次入西苑一趟?”

  徐阶又说道。

  正这时,袁炜也听到消息跑到严嵩值房来打探消息。

  他刚入阁,不知道消息还算正常,他以为严嵩和徐阶刚从西苑归来,多多少少应该知道些什么,进门就问道:“首辅大人,徐次辅,今日这是怎么回事儿?”

  而在裕王府中,消息自然也第一时间被传了进来。

首节 上一节 417/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