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42节

  “少爷,老爷刚出去了,卫里来人,说有紧急军报到了卫里。”

  一旁的管家急忙躬身答话道。

  “什么军报?”

  张宏福听到军报,还是紧急的,自然就想到了自家爷爷,那位可还在为他们这些儿孙们挣前程,都随军出发一个月了,也就是通过九江和镇江之间的军报互相通个消息,传递下境况。

  而身后的吴栋和魏广德自然也是和他一样的想法,只不过都是惦记着自家老爹。

  “应该是镇江那边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只说很紧急。”

  那管家低眉顺眼的答道,说话很小心。

  “我们能过去看看吗?”

  想到卫所离张家也不远,就隔了一条街。

  “进不去,这大晚上的,白天还能进去,毕竟那里也是官署重地。”

  张宏福却是摇摇头,小声的说道,“我爹能随意进出卫指挥衙门,那是因为他身上挂着应袭舍人的衔,可以帮我爷爷处理一些公务,我还没有职务,根本就进不了。”

  “那我呢?我也有腰牌。”

  吴栋听到这里,他可是想尽快了解镇江那边的消息,自然就说道。

  “你那腰牌,只在千户所管用,在这里没什么用。”

  张宏福摇摇头说道,“等吧,我们去花厅坐会儿,叫人端点茶水糕点过来,我爹回来就通知我一声。”

  张宏福对管家吩咐道,就带着吴栋和魏广德径直去了花厅休息。

  都喝了点酒,不醉,这会儿酒精刺激下还有点亢奋。

  坐在花厅里,下人端来醒酒汤他们也没有喝,只是把清茶换成了浓茶,虽然已是深夜,喝浓茶不好。

  随口聊着天,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了,这会儿三个人都有点晕呼呼的,之前被酒精刺激起来的精神有点萎顿了。

  “梆梆梆梆.”

  院外隐约传来打更人敲梆子的声音。

  “几更天了?”

  张宏福随口问道。

  “小少爷,已经是四更天了。”

  门外侍立服侍的下人回道。

  三更天是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四更天也就是丑事,凌晨1点到3点了。

  “老爷还没有回来吗?”

  在家里,大老爷就是特指的张世贵,二老爷则是张富贵。

  不过这会儿,二老爷不在家,直接问老爷,下面的下人都知道说的是谁了。

  “没有。”

  又是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开始坐在那里打起瞌睡来了,才隐约又听到外面有一阵开门时候特有的吱吱呀呀的声音。

  吴栋反应最快,直接就坐直身子,耳朵朝着房门那边倾听。

  张宏福和魏广德也很快坐正身体,外面的说话声音和脚步声清晰了,却是是张世贵回来了。

  三个人此时都已经起身,站在花厅门口,正准备走出去,门帘就被门外下人挑开了,很快张世贵的身影就走了进来。

  “爹,你回来了。”

  一扫之前的委顿,此时的张宏福看起来精神抖擞的。

  “舅舅。”

  “张叔。”

  吴栋和魏广德都是向张世贵作揖行礼,不过张世贵这会儿随手挥挥,让他们不要多礼。

  张世贵坐到了先前张宏福坐的位置,而他们三人只是垂手立于下方。

  轻轻叹了口气,张世贵就从袖中抽出一张叠好的稿件递给了张宏福,嘴里说道:“这是我誊抄的一份军报,你们也看看吧。”

  随着军报入手,张宏福没有耽搁直接就展开来看,而吴栋和魏广德虽然心有忐忑,可是也站在他身旁,伸着脑袋尽量凑过去,好看清楚纸上的文字。

  很快,三个人都是大吃一惊。

  倭寇还真敢动手,而且是大动干戈。

  按照军报上的信息,倭寇实际上在前即天就已经动手了,只是他们并没有按照南京给他们设定的战场入套,而是大胆的洗劫了浙江沿海。

  根据从浙江沿海州府传来的求救请援的文书看,这次倭寇来势汹汹,几乎是同时在浙江沿海多府登陆,首先报来警讯的是台州府,而之后温州府那边也传来倭寇登岸的信息。

  虽然还不知道此刻浙江那边的局势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但是不管是张宏福还是吴栋,或者是魏广德,都已经想到了,此时此刻那边怕是已经栾城一锅粥了。

  “浙江那边的卫所能顶住吗?”

  吴栋最先反应过来,开口就问道。

  “不知道,只是传来发现倭寇的信息,后面的文书此时可能也才刚刚到了南京。”

  张世贵轻叹道。

  本来按理说,战场没有出现在松江府,那就意味着张老爷子,还有吴占魁、魏勐等人直接参与到战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但是显然这个时候,所有人看到的东西却不是这个。

  应该说,不管是浙江,还是南直隶的官场,此刻都是一阵动荡。

  倭寇已经可以集结上万人马进行抢掠了,消息传到北京,传到嘉靖皇帝耳朵里,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警讯早就传达了,也同意江南调兵镇压,可是结果却是倭寇直接上岸洗劫大军驻防的区域,这说明什么还用多说吗?

  “镇江那边大军出动了?”

  魏广德小声询问道。

  “已经出动了,这次要是不能把上岸的倭寇剿灭干净,那位的雷霆怒火怕是压不住了。”

  张世贵叹气道。

  谁能想到,浙江沿海都已经集结了大军,结果居然没有吓住倭寇。

  想到要是那边的卫所没能顶住,让倭寇涂炭浙江,怕不是江南官场一场大地震就能了结的,就是有人头落地也是可能的。

  不过就算北京那位降下雷霆,其实和江西,和九江卫也是扯不上多少关系,魏广德担心的还是镇江那边的安危。

第74章抗命

  “张叔,我爹他们的行动,你那里知道吗?”

  魏广德想的还是镇江大军的救援计划,最大可能还是会从水路过去,直接到松江府。

  可是到了松江府,然后呢?

  继续坐船南下,那可就要经过舟山群岛,那里就是这次倭寇聚集的老巢。

  别看这次集结的大军上万,可是大多都是内陆卫所,根本不习水战,更别说海战了。

  从松江府坐船南下救援浙江,无异于羊入虎口。

  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松江府登陆,沿陆路救援浙江更为稳妥,只不过肯定是救援不及了。

  按照倭寇以往惯例,都是抢一把就跑,根本不会恋战。

  不过这次似乎稍有不同,那就是台州府和温州府发出的求救文书。

  魏广德看到那段的时候,心里就猜测,倭寇可能已经不再劫掠乡野,有可能围攻府县了,毕竟这次可有上万倭寇。

  这已经不是土匪强盗的作风了,已经离扯旗造反不远。

  不过,相对于将来北方的雷霆,魏广德还是关心自家老爹的安危,可千万千万别是坐船救援浙江。

  一群陆军和海盗在大海上交战,不敢想下去。

  “上面的命令是让他们一部分直接在宁波登陆,主力继续南下救援台州、温州。”

  这会儿张世贵端起桌上的茶杯,也不管是谁先前喝过的,直接狠灌了一口,才接着说道:“不过带回来的口信,他们会沿着海岸线过嘉兴,穿过杭州湾直接在绍兴府上岸。

  唉.

  就是不知道局势发展成这样,九江卫什么时候才能被调回来。”

  说的也是,其实今晚一帮子人聚会,除了留守的以为指挥佥事外,全部都是应袭舍人,也就是现任九江卫主要武官的子弟。

  大明有许多的世袭武职,从世袭百户到千户,还有佥事,指挥,可是大多根本就弄不到实缺,只能隔三差五领到少量的饷银。

  而已经在任上的武将,自然希望自家子弟能够承接自己的职位。

  九江卫是大明数百个卫所里的一个,但是九江府位置特殊,也成为最严密的一个卫所。

  所谓的严密,当然不是指卫所的防守,而是对于这里官职的把控。

  对于这个,魏广德自然是很清楚。

  开玩笑,当年正德皇帝要整顿卫所,想要收回屯田,限制勋贵和文官奴役军户,按照上面人的指示,九江卫就上演了一场兵变闹剧。

  好吧,事儿不大,也没进正史,不过之后正德皇帝的军改就慢下来了,也放开了私兵的口子。

  总之,现在大明朝的世袭武官们,为了他们手里的屯田和军户,什么事儿都敢做的。

  后世大多人印象里,大明朝的军户都很苦逼,其实这也要辩证的来看待。

  对于有世袭武职的军户来说,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苦的其实还是下面的大头兵们。

  而民户又能好多少呢?

  没有功名和资财的民户,还不是一样被人奴役。

  看看,有明一朝,国祚276年,出了24613位进士,军籍进士就有6506人,约占总人数的26.46%,仅次于民籍。

  有明一朝以军籍考中进士,最后在文官集团登顶入内阁甚至坐上首辅宝座的也是大有人在,李东阳、万安、刘吉、夏言、张居正、沈鲤、赵志皋、王家屏、叶向高、方从哲等一大批阁臣皆是军籍子弟。

  说这些,也是因为后世对明朝军户的一些误解。

  别管什么民籍、军籍,都有既得利益者。

  不少军籍进士以首辅之尊也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军籍,就可以想象其中的价值了。

  而魏广德在这个时候也注意到口信上说的,自然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按照命令行事,而是过了杭州湾就登陆,慢是慢点,但是胜在安全。

首节 上一节 42/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