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21节

  仅仅过去小半个时辰的时间,但是在打来孙的感觉中,似乎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时辰还多。

  他不相信黄台吉不会率部来援,特别是在确定对手是宣府总兵马芳的情况下。

  可是北方援军未到,他的队伍已经抵挡不住了。

  无奈之下,打来孙只得选择最后的计策,那就是率部向北面撤退。

  虽然这样会把草原汉子脆弱的后背暴露在明军的箭矢、马刀之下,可他没的选择,只能撤退。

  随着撤退军号声响起,苦苦支撑的鞑子骑兵瞬间反应过来,知道自己这边占不到便宜。

  虽然一开始不知道对方是谁,可是仗打到现在,远处宣府马芳的“马”字大旗就在那里随风招展,对方显示出强大的战力也是他们少见的,自然就想到了宣府的骑兵。

  看向后队,打来孙已经在亲卫的保护下开始向北撤退,身后蒙古败兵纷纷徐晃几刀,逼退眼前明军后勒马就往北面跑了去。

  鞑子要跑,明军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

  不少虏骑在拉马转身想跑的时候,身上遭到明军致命攻击,纷纷掉落下马。

  实际上,在这一刻,蒙古骑兵的损失迅速放大。

  不过驾驭战马的能力上,明军始终还是不能和鞑子精锐媲美。

  在明军汇合一起开始追击的时候,鞑子残余的千余人已经汇聚在一起,而掉队的虏骑已经成为明军刀下亡魂。

  到这个时候,蒙古人似乎突然之间,血脉中传承的技能复苏了。

  靠后的鞑子骑兵附在马背上,不时起身扭头向后射出一箭,随即又附身马背上继续向北逃窜。

  而前面的鞑子骑兵也是如此动作,不过他们的箭矢却是射向西边,正集阵冲锋而来的明军董一奎部。

  在打来孙果断吹响撤退号角之时,马芳果断命令董一奎率部从侧面攻击鞑子,此时他率领的明军宣府骑兵已经掐在打来孙撤退道路上。

  按照双方这样的前进方向和速度,必然会最终撞到一块。

  此时打来孙已经目眦欲裂,他知道他带领的这支部族精锐骑兵危险了,现在的局面是前后都有明军精锐骑兵攻击,已经插翅难逃。

  不禁,他有些后悔,在探知有明军大队自西而来的时候,他没有果断率部疾奔,冲过明军的拦截,而是妄自尊大的打算吃掉这股明军。

  如果,当时他谨慎一些,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三股人马在平原上奔驰,距离也越来越近。

  马芳此时正率领董一奎部准备截杀鞑子骑兵,只要再靠近一些,就可以使用火器和箭矢进行一轮无差别打击,眼前的鞑子就算不能被全歼,可能活下来的也屈指可数。

  这算是成了。

  他还在心里感慨着,冷不丁看到远处北方尘土飞扬,显然有一支人马正在快速靠近。

  在马上,他自然感觉不到有大队骑兵冲来时对面的震动,不过根据经验他也能分辨出来,来人最少有上千骑兵。

  继续这样下去,可对他率领的这支明军骑兵不利。

  届时,一个不好他就会被逃窜的鞑子和救援的鞑子围杀在中间。

  心中虽有不忿,可他也知道这是战场,不能因小失大。

  本身已经占据优势,这个时候最主要的是保持住,而不是盲目放弃手中的优势。

  他微微拉过马头,改变了前行道路,向一侧冲去。

  看似是放弃拦截正在逃窜的打来孙部,实际上则是快速移动到一侧,准备侧击对面前来救援的虏骑。

  对面赶来的正是黄台吉率领的援兵,远远的就看见一侧一支明军正要插入,截住逃离的打来孙部。

  虽然不知道对方带队之人是谁,可要面对自己和打来孙部两部夹击,黄台吉觉得快速击败对手还是有希望的。

  只不过,在他还没有高兴起来的时候,对面的明军就在主将的率领下跑出一个抛物线,向一侧跑去。

  这是想把自己的队伍也围住吗?

  对面明军主将的胃口还真不小。

  随着两边距离的接近,打来孙部的情况逐渐进入黄台吉的眼中。

  打来孙部败了,在他身后明军骑兵正纵马追来,而他们只能不断向后放箭迟滞对手的追击。

  而先前那部截杀的明军已经兜到一侧,再次向他这里扑来,显然是要把他们裹在其中。

  短暂片刻,当下局面不允许黄台吉作出太大调整。

  作为领头之人,他果断一拉马缰,带领虏骑划出一个角度更小的弧度,这是打算调整方向。

  他不打算直直冲过去,而是兜出一个弧线挡住一侧的明军,让打来孙部能够顺利脱困。

  至于他这一部,自然就是垫后。

  蒙古帝国当年的战术,现在的虏骑并没有丢掉,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放风筝战术就是他们最常使用的战法。

  他们可不相信,天底下还有人的骑术会超过他们。

  和他想到的一样,马芳率领的骑兵和黄台吉率领的虏骑逐渐接近,双方都开始向对方实施远程打击,随着两队骑兵的靠近,接近的双方骑兵也展开白刃战,挥动手中武器相互进行攻击。

  黄台吉率领的骑兵,不管是速度还是方向都选择的恰到好处,当战局清晰起来的时候,明军的优势已经降低不少。

  除了仍在追击打来孙部的明军,马芳这里和黄台吉斗得旗鼓相当,双方暂时还分不出上下。

  不过,此时打来孙残部已经跑到了鞑子前面,黄台吉也只是想为他断后,所以并没有和明军纠缠的打算。

  边打边撤,这就是鞑子的想法。

  不过,没能截住打来孙部,这在马芳看来就是自己的一次重大失误。

  没想到鞑子来得这么凑巧,正要完成截杀,对面的援兵就到了。

  想到之前看到的车辙痕迹,虽然经过一场大战,明军战马马力消耗严重,可鞑子何尝不是如此。

  双方实际上是半斤八两的局面,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马芳打算拼了,只要能压住对面的虏骑,追到大车的位置,抢下一些财物,这次随自己出征的将士就能分到不少钱财,还有身后那些落马,生死未卜的手下。

  朝廷是会给烧埋银子,也会有一点点抚恤,可这钱真的不够,更别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银子发下来。

  硬撑过去,压垮对面鞑子,抢到一些大车,部下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自己在队伍里的威望也会更高。

  马芳这会儿选择继续追击的策略,无疑是非常大胆的。

  俗话说得好:穷寇莫追。

  不过这一刻,他选择了反向而行,继续追杀。

  在马芳身后的明军将领都有些不明白,他们以前精明的大帅这是怎么了。

  胯下战马粗重的鼻息已经显示,它们没有多少力气了。

  不过,马字大旗就在前面,他们必须追上去,随着军旗前进。

  一场追逐战,很快就冲进还算平缓的山地,这是他们重新进入燕山山脉了。

  追不多时,前方已经出现了一串大车横亘在路上。

  这会儿地形还不陡峭,大路两边都有双方骑兵奔驰的身影。

  “追上去,抢下这些大车,我们就修整。”

  到这一刻,马芳看到胜利在望,终于喊出了心里的算计。

  “追上去,抢下大车。”

  身边亲兵和董一奎等部将听到他的话,知道马芳的意思,随即振臂高呼起来。

第540章捷报

  “追上去,抢下大车。”

  身边亲兵和董一奎等部将听到他的话,知道马芳的意思,随即振臂高呼起来。

  抢大车,那就是抢钱啊。

  虽然,这些大车上的财物是鞑子抢掠汉人百姓的,可放到这里,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东西的主人,或许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鞑子的残忍,注定了他们不可能会活下来。

  所以,抢下这些东西,明军从将官到士卒,全都没有什么负罪感,这是他们拼杀后的战利品,理应他们分享。

  此起彼伏的呐喊在明军阵中响起,所有人都被前面的钱财刺激到了。

  只要再坚持一刻,他们不仅会获得击败鞑子的殊荣,还会有许多钱财分派,已经疲倦的精神再次亢奋起来,士气陡然提高许多。

  后方的呐喊,再前方虏骑心生惧意,即便是黄台吉,在这个时候也没有琢磨明白是什么让明军士气陡然提升起来。

  跑出许久,丢下不少大车以后,明军的追击逐渐放缓,因为此时地势也陡峭起来。

  大路两边,不再有宽阔的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倾斜的坡地,并不利于骑兵奔马。

  地形的变化,不仅影响鞑子撤退速度,也影响到明军追击速度。

  两军不得不向大路靠拢,而鞑子也借此连续释放了数波箭雨,阻止明军的追击。

  比试骑射,明军显然是有劣势的。

  马芳训练出来的宣府骑兵,也只能是在冲锋的时候,保持相当的战力,因为明军虽然骑射不如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可是却可以配备精良的火器补充。

  而火器在骑兵交战中只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颠簸的马背上,明军骑兵根本无法完成重新装填,更遑论是在冲锋过程中。

  持久交战,对于明军其实就比较偏劣势。

  这也是这一时期火器和弓弩的巨大差距,在装填的简化和射速没有得到极大提高的前提下,火器始终还是比不得弓弩。

  已经抢下不少大车,明军也不想继续追击,虽然继续追击可能放大战果,可也可能遭遇鞑子垂死一击。

  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马芳掌控着一切。

  见好就收。

  此时,在马芳心里,涌现出来的就是这个词。

  正在追击,自然不可能紧急刹车,那只会造成巨大的人为灾难,那就是明军相互之间的碰撞甚至是踩踏。

  抬起右手,缓缓降低马速。

  身后的大小将官看到后都是有样学样,纷纷抬手示意停下来。

  明军骑兵们看到主将如此,也纷纷放缓马速,眼看着前方不远处的鞑子越跑越远,期间更是爆起两波箭雨。

  不过此时两军之间的间隔已经拉开,持续的交战鞑子骑兵的臂力多多少少也受到影响,所以箭矢大多落在明军队列的前方。

首节 上一节 521/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