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28节

  大家都想进步,那就只有想法设法的弄到更多的官职。

  杨博要扳倒杨选需要得到他的支持,而他口袋里自然有三品大员等待上位。

  这,也算是政治上的互惠互利。

  交换,一切都是交换。

  你要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些什么,大家皆大欢喜。

  至于将来争斗,那就各凭手段。

  那日西苑的谈话,此时京城官员已经众所周知。

  嘉靖皇帝对虏入寇本就甚怒,又夜见火光,在询问徐阶时,徐阶就直言是杨选在罔语,说虏寇在北而杨选往南去,如可是抵挡鞑子入寇。

  之后,杨选每日三报,更是大肆报捷,希望转移皇帝的注意力。

  但是很快就传回孙膑败死的消息,可谓是狠狠打脸。

  到这个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杨选的结局。

  嘉靖皇帝不能容忍被人欺骗,而杨选恰恰就是在明目张胆的欺君。

  魏广德可不知道这里面的事儿,不过看到张居正脸上阴晴不定,自然不知道他是在为他老师那边担心。

  不过,若是魏广德知道也只会笑笑,因为就算江东接替杨选的官职,宣大总督那边不是就空出来了,其实不过是换个总督而已,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故而在送走內侍后,魏广德还对张居正笑道:“我们是不是什么时候找杨尚书讨杯酒喝,听说他对杨选可是很不待见。

  现在杨选倒台已成定局,说不好这会儿他就在家里偷着饮酒庆贺。”

  “呵呵.你那是送上门去找骂,杨大人那里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

  张居正只是笑笑,随口应付两句。

  魏广德在张居正面前说这话,其实也是先透个底。

  本来打算等两天再去找杨选的,可等不了几天,江东就要回京城,参与兵部叙功之事,魏广德还记得马芳之前信里提到过的事儿没办。

  是的,那日魏广德提到董一奎,当然不是心血来潮的一问。

  马芳知道董一元是最早投到魏广德门下的人,所以对他那个哥哥董一奎也算是照顾有加。

  那封信里,就提到一事,就是山西镇总兵官职空悬半年,一直都没有安排人接任。

  董一奎有那个心思,想要谋这个差事。

  马芳之前试探过宣大总督江东的意思,江东没有答应,可也没有反对。

  他当然明白其中道理,那就是山西镇虽然归他宣大总督管辖,可总兵官任命可不是他说了算,那是要京城兵部任命,至多就是咨询下他的意见。

  江东当然不会在这个事儿上犯糊涂,想要官,自己去京城跑。

  这次率兵入援,算是立了大功,刚好借着这个机会,让董一奎去山西坐镇。

  江东要回京城,刚好借这个机会先看看,能不能把事儿办了。

  严格说,魏广德这个时候是不应该插手军务的,可马芳说到这里,也是凑巧有了由头。

  不过怎么去见杨博,魏广德却是有点头疼。

  毕竟,他的正务和兵部那是八竿子打不着,冒冒失失前往不妥,所以才有先前他对张居正的那番话。

  第二日,魏广德去看大典校录之事,几日没有前往,拉下不少抄录书籍需要校对。

  进国子监坐下不久,魏广德看到芦布送来几本抄录好的书就是皱眉。

  “怎么才这几本?”

  按理,魏广德觉得不会少于十本书才对。

  他手下分派的事务,可是有十五名善楷书者负责抄录的,这都小半月时间了,怎么也应该更多才是。

  “大人,程道南、方坤等儒士近日因操劳过度,已经病倒,无法继续抄书,所以.”

  芦布尴尬回道。

  对抄录大典,其实也是有任务的,每人定期要完成一本大典的抄录工作,而选拔抄录者又必须是楷书功底好的,抄书速度自然不快,许多人都要夜以继日的工作。

  既然是儒士,自然大多年岁较长,一番操劳下来病倒也就成为常态。

  “现在各房抄录人,有多少病倒了?”

  魏广德有些担忧起来,这大典可是皇帝最关注的,就算他们定下任务,可但是计划就已经排到数年之久。

  那些抄录之人的年岁,魏广德知道,中间都不知道要换几茬才能完成这件大事儿。

  得补人才行,否则肯定要超时。

  到那时候,皇帝那里肯定要吃挂落,认为你办事水平不行。

  “瞿大人在吗?”

  魏广德开口问道。

  “刚进了值房。”

  芦布答道。

  “好,我过去看看。”

  魏广德说了一声就起身,径直去了瞿景淳值房。

  和门前书吏说了一句,书吏进入通报后,魏广德才走入值房里。

  瞿景淳为人刚直,虽然入仕多年,可依旧没有学会官场的圆滑。

  魏广德自然投其所好,见面后只是随意寒暄几句就把话题引入正事上。

  “瞿大人,我是为各房抄录人之事前来的,听说这一年多了,原先定下的百余人已经病逝数位,现在还是有十余位因病也不能理事,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魏广德说完话,眼睛就直勾勾看着瞿景淳,等待他的答复。

  “我也正为此时头疼,之前和肃卿也提过此事,唯有解决办法就是继续选人,补充进来。”

  瞿景淳点头说道。

  “肃卿就在礼部,此事可曾上报?”

  魏广德听到两位总校官已经有了计较,自然也不愿多事,免得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特别是高拱面前。

  至于选人,那是礼部的差事儿,砸魏广德想来,他们两人既然已经定下了此事,当然就是高拱来做最为妥当。

  “肃卿让我上奏,这两天倒是写了份条陈,准备送入内阁。”

  瞿景淳笑道,说着起身从书桌上取出写好的条陈,递给魏广德,让他也看看。

  魏广德快速看完就把条陈递还给瞿景淳手中,笑着说道:“既然瞿大人已有计较,倒是学生多虑了。”

  瞿景淳是翰林学士,可比他这个翰林侍读高上不少,自称学生也正常。

  “既然善贷觉得可行,不若你抽时间去内阁替老夫走上一走。”

  对于递条陈这样的事儿,也不存在抢功的事儿,条陈都是他写的。

  不过,抄录之事,虽然说是任命他和高拱担任总校官,可高拱手上还有礼部的差事,其实总校之责全都压在他身上。

  也是六十多的人了,腿脚自是不便,精力也有些不济,就让魏广德代劳一趟。

  “好。”

  魏广德答应下来,反正就是往内阁送条陈,也不麻烦。

  又从他手里接过那份条陈收好,又闲聊几句就出了值房回到自己那边。

  让芦布把需要校录的书籍收好,他今天也不想看了,打算多几本再一起校对。

  自己收拾一遍就出门,坐上马车直接前往内阁。

  到了西苑门前,和守门內侍一番交涉才知道,因为鞑子已经退走,内阁昨晚就已经搬回文渊阁办事儿,徐阶和袁炜两位大人已经不在无逸殿里办公。

  回到马车上,改道又去文渊阁。

  到了宫门前,马车自然不能进去,下车登记入宫,年轻人还是走得快,没多长时间就进了内阁。

  和接待的内阁中书简单聊上几句,知道这会儿袁炜正忙,而徐阶那边也有人正在屋里谈话,魏广德只好在院子里面等着。

  直接交代给中书其实也可以,无非就是一会儿和奏疏一起分到两位大学士的值房里。

  不过来都来了,魏广德觉得还是没事儿多和他们走动走动,说说话,对自己也有好处。

  说起来,自己和徐阶,还有袁炜之间,不存在什么敌意。

  就算徐阶因为自己和张居正之间将来可能出现的竞争关系,也不会表现出来。

  毕竟,以自己现在的情况,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他首先要做的,还是想办法先把张居正扶起来。

  不多会儿,徐阶值房门打开,就看见兵部尚书杨博从里面出来。

  “徐阁老,杨大人。”

  魏广德上前行礼道。

第545章议处督总标下亲兵

  魏广德在内阁等了一会儿,徐阶值房门打开,就看见兵部尚书杨博从里面出来。

  “徐阁老,杨大人。”

  魏广德上前行礼道。

  “善贷,你来这里”

  “替瞿大人送一份条陈。”

  魏广德一边说一边把瞿景淳的条陈递了上去,“因为关系到大典抄录,所以让我亲手送到阁老手中。”

  “关系到大典抄录?为何?”

  徐阶纳闷问道。

  抄书,没他多技术含量,又不是让他们整理书籍。

  要说《永乐大典》成书的时候,肯定要经过多道筛选,需要许多审核官,那才是比较复杂一些。

首节 上一节 528/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