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隆万盛世

隆万盛世 第566节

  这么看来,似乎魏广德对裕王的了解比自己还要深。

  得到下人确认后,徐阶又开口问道:“那今日魏府可有人去别的官员府邸?还有,魏广德今日都去了哪些地方?”

  “魏大人这两天都在国子监那边校书,倒是没去别的地方,散衙后也是直接回家,裕王府就前两天派人去见过魏大人,不过他并没有去王府。

  今日魏府中人进出和平常没有变化,都是外出采买,并没有发现有人和其他府邸的人联系。”

  那主事略微思考后,就把魏广德这两日的行程一并汇报给徐阶。

  “他那些同乡呢?我记得前几日你说他曾私底下和同乡一起喝酒?”

  徐阶仔细回忆后又问道。

  “那次是刑科给事中欧阳一敬设宴,宴请九江府在京的官员,去的人里除了魏大人外,还有刑部主事段孟贤,都察院观政张道。”

  那下人答道,随即好像刚想起来似的,又紧接着补充道:“这个张道是今科进士,能被吏部选入都察院,好像还是魏广德在暗中找人操作的。

  不过,他做为观政士,好像还没有御史的权利,应该不能上奏弹劾他人,除非有御史联名上奏。”

  “段孟贤张道”

  徐阶只是轻轻念出这两个名字,随即闭上眼睛思索起来。

  也不知道眯了多久,似乎才想到面前还站着府里主事,这才又挥挥手,让他下去。

  而与此同时,董份府上,董份知道魏广德那边今天没有回拜帖,心中却是愈发烦躁。

  毕竟已经身为尚书,所以并没有如旁人不顺心就找人撒气或者乱扔东西,不过好像看谁都不顺眼,稍有不顺就是一通大骂,搞的府里人都有点怕了,纷纷躲着不敢在他面前露头。

  不过眼睛清净了,董份的火气也逐渐小了下来,一个人闷在书房里,心头对魏广德就是一通臭骂。

  在董份看来,他身为尚书,对他魏广德一个洗马如此已经算仁至义尽,没想到他那边居然蹬鼻子上脸,装起来了。

  自己派人给他送去拜帖,居然胆敢不回复。

  这不仅是失礼,而是完全没把他放在眼里。

  “我堂堂礼部尚书,还怕你一个詹事府的小官不成。”

  董份在心里暗想,也开始思索该如何应对当下局面。

  魏广德貌似不愿意和他见面,要是贸贸然去了,可能更加丢脸。

  这会儿,脾气发泄完了,董份也回归理智,开始思索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就算要找魏广德的麻烦,那也要秋后算账,先尽量把眼前这一关过了再说。

  没有如同常人一般,费尽心思寻找办法针对魏广德,还是要主动示好,尽量化解和裕王府的矛盾才是当务之急,不过在心里已经给魏广德记上一笔。

  “再派人登门?”

  旋即,董份就摇摇头。

  已经送过一次帖子,不能马上又派人去,这脸就丢大了。

  “找个中间人?约魏广德喝酒见上一面?”

  随即,董份就想到了主意。

  你魏广德不是不想见我吗?

  我就找个中间人,请你我一起赴宴,看你到时候什么反应。

  董份心里有了主意,当下心中大定,随即开始思考这中间人该找谁来做。

  首选,自然是礼部的官员最好,自己是他的顶头上司,好拿捏。

  其次,最好要么是魏广德的同乡,或者就是他的同年。

  这样的人,礼部里倒是有,还好几个,就是这些人官职都不大,自己该如何操作此事.

  次日,托嘉靖皇帝惰政的福,官员们不用天没亮就起床上朝,只需要保证按时点卯即可,这让大家都可以多睡上一个时辰。

  “吱呀呀”

  厚重木门被推开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两扇朱红色大门被往里打开,门头牌匾上赫然是四个大字“通政使司”。

  在门房清扫门前之时,一位位通政使司官员陆陆续续来到,纷纷在点卯册上签名,然后三三两两说笑着走进衙门。

  不多时,一乘小轿就到了通政使司门前,随着轿夫压低前抬,从轿厢里一位青衣官员就钻了出来。

  下轿后,略微整理下官服,就迈步走进了通政使司衙门。

  在他走进去后,正在清扫两边的衙门差役还惊异的看了眼。

  这么大清早,其他衙门的官老爷就跑到这里来,一般就是上弹劾奏疏的,想着赶在头一班送进内阁去。

  若是别的,无关紧要的事儿,这些官员大多不会这么早来这里,而是先去自己的他们点卯后再来这里。

  “不知道哪个倒霉蛋今天被弹劾。”

  “有段时间没人来了。”

  “管他的,一会儿里面就有消息传出来,瞎猜什么。”

  几个人三言两语说着话,继续卖力的清扫地面。

  没多久,刚刚进去的青衣官员又大踏步走出来,旁边等候的小轿马上就被抬到衙门口,等他上轿后,一溜烟就往皇城方向抬去。

  这人,自然就是刑科给事中欧阳一敬,今日一大早就来到了通政使司,递上弹劾礼部尚书董份的奏疏。

  在他离开通政使司正堂后,里面的官员就炸开了锅。

  董份董尚书流年不利,刚升迁就被人弹劾,弹的还是和严家勾接的大罪。

  万岁爷刚刚处死了严世番,现在就要再次对严党进行清洗了吗?

  里面的官员一边按照程序登记奏疏,一边议论纷纷。

  要说清洗严党,通政使司里面不少人或多或少都和严家有点关系。

  要知道,这里是严嵩争夺朝中大权打下的第一个地盘。

  当初,严世番在理清楚大明朝廷的运作程序后,给严嵩提的第一个必须拿下的衙门,就是这通政使司。

  毕竟是交通内外朝的地方,外间有风吹草动,通政使司无疑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地方。

  对严家不利的奏疏,通政使司完全可以拖上半天再送入内阁,这样他们就有了时间研究对策,收拾首尾。

  “不会吧,以前好像只是看到过董大人往严家送礼,那时候谁不给严家送东西,应该不是要清洗严家党羽才是。”

  说道清洗严党,无疑是让京城大小官员们最谈虎色变的话题。

  有几个京官没跟严家送过礼物的,就连裕王、徐首辅都送过,他们也是严党?

  “这个叫欧阳一敬的,不是就弹劾董尚书和严家那些勾当,哎哟,对了,说的是董份收严家的钱,不是他给严家送钱。”

  终于,有人发现欧阳一敬奏疏里的内容,和他们习惯性想当然的不同。

  好吧,只要提到严家,一般人总会想到给严家送金银财宝,第一次看到有人被弹劾,理由是收了严家的好处。

  “那这董尚书胆子够大的啊,收钱,八成就是想救严世番吧。”

  没人关注奏疏内容,只要知道欧阳一敬告董份和严家有关,就足够他们脑补出许多内容,而先前负责抄写奏疏副本的官员苦笑着看着同僚在那里猜来猜去,却不想搭话进去。

  想着自己反正和严家没啥关系,到处送银子去过严家,可那叫事儿吗?

  自己都是被严家逼迫,不得已才送的,为的就是保官,嗯就是这么回事。

  拿起抄录的副本,任同僚还在那里讨论,他直接往后面走,把欧阳一敬的奏疏正本送通政使那里,副本已经被他归档放好。

  正堂外的吏员听着里面官老爷的谈话,很快就知道了事情大概。

  然后,董份居然收了严家钱财,想要搭救严世番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在京个衙门里。

  严世番若是还在,没有被明正典刑,京官们或许还要担心事有反转,可人都杀了,谁还担心其他。

  本来在当初,反严家父子就是政治正确的体现。

  在当下,严家倒台的情况下居然还有官员敢和他们勾勾搭搭,还妄想救人。

  一时间,董份在京官们心里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担任礼部尚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首先,需要具备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面,熟悉经史子集及礼仪制度。

  其次,必须有相当的才干和经验,能够精通礼仪制度的规范、程序和细节,并具备卓越的文字功底和行政能力。

  此外,更需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操守,具备清廉正直的品质和高度的忠诚。

  董份若是这么一个贪财忘义之辈,有何脸面坐在礼部大堂正位上,掌礼部大印。

  礼部,掌朝廷礼仪、祭祀、宴餐、教育、科举和外事活动等。

  若礼部尚书是如此之人,谁敢保证科举能公正选拔出人才,和外邦交往会不会发生卖国求荣之事。

  欧阳一敬回到六科后,不到一个时辰,他就被同僚包围了,众人纷纷向他询问关于董份收受严家钱财之事。

  对于这些询问,欧阳一敬自是不怕,有裕王府收集到的证据,他也派人暗中进行过核对,这会儿自是慷慨激昂述说他的发现。

  于是乎,六科之人在确认欧阳一敬手上确实握有董份收起严家贿赂的证据后,一边唾弃董份为人,一边大声表示也要上奏疏弹劾他,这样的人,不配留在朝堂上,与他们共事。

  此事发展到京城官场众人皆知的状态,而董份却恍若未觉,他这会儿正在值房里处理公文,寻找部里那几个他选择的目标人物有关的公文。

  作为尚书大人,怎么能无缘无故叫这些六、七品官员到他的值房。

  直到有家人匆匆闯进,向他告知欧阳一敬弹劾的消息,才让他顿时失了手脚,不知所措起来。

  “你说奏疏已经递上去了?”

  董份严厉询问道。

  “那个欧阳一敬已经把弹劾奏疏送进通政使司,现在应该正往内阁送。”

  下人担忧的答道。

  “快,给我备轿,我要去内阁找徐阁老。”

  董份这会儿是真慌了手脚,礼部尚书受贿,他真不知道接下来,都察院和六科那些疯狗会如何扑上来撕咬,必须尽快找徐阁老商量出对策。

  “欧阳一敬,欧阳一敬.”

  出衙门上轿的时候,董份还咬紧牙根,在心里反复咒骂这个人,此时他早已忘记还有魏广德这个人。

  在通政使送来奏疏前,徐阶已经在内阁收到了这条消息。

  叹口气,他知道欧阳一敬上奏肯定是魏广德安排的,此事已经无可挽回。

首节 上一节 566/1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秦朝当神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