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第568节
“董份收严家的钱,为他脱罪?”
嘉靖皇帝闻言就是一皱眉,随即伸手,要过那份奏疏仔细看起来。
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以及所收财物都非常详细,看上去不像是假的。
不过他对御史言官的话一向都很怀疑,他们风闻奏事,所奏之事大多查无实据,所以别看欧阳一敬写的如此详细,说实话,嘉靖皇帝还是不大相信疏中所述。
“黄锦,此事可有说法?”
严世番已死,嘉靖皇帝自然也不愿纠缠此事。
只是没想到他不想追究了,可下面还在穷追猛打,貌似在审问严世番的过程中,京城里还发生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事儿。
“皇爷,据厂卫所报,当时严嵩是请太常寺少卿杨豫孙和兵部主事范惟丕帮忙为他说项,只是据说官员们大多都敬而远之,董份之事需要再查。”
黄锦立即上前答道。
“吩咐下去,给我详查。”
说完,嘉靖皇帝并未将奏疏还给陈洪,而是放在一边,随即又问起别的奏疏。
等把那些奏疏大致处理完后,陈洪带人离开永寿宫,嘉靖皇帝看到放在一边的弹劾奏疏,问道:“这个欧阳一敬弹劾董份,是何人指使?”
董份,前两月才被他升为礼部尚书,按理来说一般人可不敢触这个霉头,可现实就有人上奏了。
嘉靖皇帝深谙官场斗争之道,自然清楚欧阳一敬不会无缘无故上这本奏疏。
面对嘉靖皇帝的问话,黄锦有些不知该如何作答。
其实,他在宫里也听到消息,还过问了此事,也猜到可能和魏广德有关系。
其实,这事儿魏广德是背了黑锅,欧阳一敬自己就打算要弹劾的,只是一直有些摇摆。
礼部尚书啊,能不得罪还是不得罪的好。
只是没想到,魏广德会在背后推了他一把,还把刀递到他手里。
御史言官最不怕的其实就是弹劾高官,朝廷里官位越大越不怕,因为他们爱惜羽毛,往往不会对他们这些御史言官出手,打击报复。
纠结片刻,黄锦还是打算据实说,其实也只是自己的猜测而已。
“此事厂卫并未有上报,不过据臣猜测,可能和裕王殿下有关系。”
“此话怎讲?”
嘉靖皇帝听闻心里就是一惊,奇怪问道。
“欧阳一敬和魏广德是同乡,两人关系不错,此事就算不是裕王府指使,魏广德、裕王府也应该知情。
当然,以上只是臣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需要安排厂卫的人详查。”
黄锦答道。
“董份如何得罪裕王?”
嘉靖皇帝问出心中疑惑。
这个问题,可就把黄锦难住了。
怎么说?
说裕王想让高拱上台,所以必须拿下董份?
董份明面上还真没有得罪过裕王,怎么说这个事儿?
往魏广德身上推,貌似两个人也没什么交际。
快速思索后,黄锦还是不打算把事儿说太大,就简单点,于是眼珠一转想到一个理由,反正都是猜测,厂卫根本没有注意到。
他知道的,其实只有裕王想要拿下董份,还是裕王府里的密探报告的情况。
“皇爷,严世番得罪裕王殿下有点狠了,可能是因为他很关注案子的审理,所以从中发现的蛛丝马迹。”
如果甩开裕王府,只说是魏广德做的,谎没法圆,还是只能把当年裕王府和严世番那些恶龊事翻出来。
当年那事儿,虽然时间久远,可只要提起,京城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太轰动了,朱希孝都不得不把此事写进密报送入宫中。
不过他依稀记得,当时嘉靖皇帝的态度很是奇怪,居然并未发火,似是早就知道般。
不管黄锦的猜测和事实之间差距有多大,总算让嘉靖皇帝若有所悟,也能理解此事了。
别说,裕王还是真的能忍的。
当初受那么大的委屈,都没有跑进宫里来闹。
至于裕王当年的顾虑,他嘉靖皇帝从未体会过,所以那里会想到在年幼裕王心里,他就是个没妈的孩子,还爹不疼的。
拉进了裕王,这个事儿也就说得通了。
裕王想要报复严世番,所以派人盯住此事。
发现董份收了严家钱财,所以通过魏广德把消息传到言官欧阳一敬那里。
“尽快查实上报。”嘉靖皇帝只是淡淡说道。
黄锦看了眼皇帝,低头答应一声。
第577章催起来了
查实上报。
其实就已经显示出嘉靖皇帝对此的态度,也难怪黄锦会多看一眼。
董份要倒霉了。
现在的嘉靖皇帝已经不比当初,那会儿他还有两个儿子,裕王和景王,现在就只剩下裕王一个孩子了。
说什么孤家寡人,到了这个岁数,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到身后事。
若是修炼有望还好说,可以长生不死,自然不会去考虑太多。
可这么多年修炼下来,到底有没有精进,他自己很清楚。
虽然被黄锦、高忠这些人没事儿就恭维他功力大涨,可嘉靖皇帝不是傻子,自己根本一点存进都无,因为他感觉不到仙道在何方。
别说董份只是一个臣子,就算他是治世之能臣,在和裕王比起来,什么都不是。
毕竟关系皇嗣血脉,嘉靖皇帝已经没有其他选择。
遭到弹劾,董份在内阁软磨硬泡徐阶半天也没得到解决办法,又去找了严讷和李春芳两位内阁阁臣,依旧没有任何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
按照惯例,官员被弹劾就必须回家闭门思过,他自然不会继续在外面跑。
何况,到了他这个品级的官员,还有什么人好求的?
放眼整个朝廷,除了裕王府那位,貌似再也没有了。
这半天的时间,董份也明白,要拿下自己的就是裕王,自己去求他有用吗?
他不想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礼部尚书官职,有了今日之事,他入阁几乎无望,就更不想失去官职了。
下午回到家中,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准备写自辩,可是枯坐一晚,他居然找不到解释的言词。
认罪,他肯定是不会认的。
可解释又该如何解释?
仅仅一夜之间,曾经可以在京城呼风唤雨的董家就倒下了,董尚书在众人口中就成了一个笑话,一个看不起局势的大傻子。
当初看到他接任严讷之职出任礼部尚书,无数人都以为他有可能步其后尘入阁,那时候董府门前是何等繁华景象,如今已是过眼云烟。
而西苑,嘉靖皇帝当晚就得到了厂卫核实的结果,和欧阳一敬在奏疏中所述完全一致。
若是没有这封弹劾奏疏,即便是锦衣卫、东厂要查实起来也颇费力气。
有了欧阳一敬的奏疏,厂卫按图索骥,很轻易的就掌握了相关证据。
欧阳一敬弹劾之事,证据确凿。
看着黄锦送来的密报,嘉靖皇帝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似是一切早有预料般。
“董份的自辩递上来,就马上给朕,朕要看他怎么解释。”
嘉靖皇帝很随意的吩咐道,话语中没有一丝情绪透出。
只是这一等,就是两日时间。
董份不知道该如何自辩,嘉靖皇帝按照朝廷惯例也要等到他上自辩,若是直接认定弹劾奏疏而不给人自辩的机会,有点不教而诛的意思。
就这样,百官们还等着看好戏,可谁知道一等就是一天时间,董府没人出来替董尚书交自辩,宫里也没有传出处置旨意。
魏广德也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一天的事儿,不过到下午的时候他就有些回过味来。
好吧,就在今天中午的时候,大明朝廷的礼部尚书董份打算耍赖皮的消息就传播了就从官场。
不过魏广德更愿意相信,这是董份因为找不到自辩理由造成的,倒未必是他想到以此可以拖些时间。
虽然不能去礼部办公,可他毕竟还是礼部尚书,朝廷二品大员。
不过以这种方式,又能拖延多长的时间呢?
嘉靖皇帝等了一天时间也没有等来董份的自辩,自是愤怒起来。
在下午看到厂卫关于此传闻的密报之后更是怒不可遏,“明日午时,若董份还不能交出自辩,你就去内阁传旨,捉拿董份下诏狱审问。”
“遵旨。”
黄锦刚刚答应下来,永寿宫门外就跑进一个太监,看服色品级不低,一时间倒是无人敢拦。
不过很快,內侍就认出此人,不是司礼监太监陈洪吗?
陈洪没有通报就跑进永寿宫,可过了宫门却是不敢继续擅闯殿门。
在跑到大殿外后,急忙招呼门前侍立的內侍进去通报。
“陈洪来做什么?”
得了內侍禀报,嘉靖皇帝奇怪的问道。
黄锦也有些奇怪,不是他送奏疏的时间啊。
想是这么想,黄锦低头答道:“禀皇爷,臣不知。”
“叫他进来。”